一天晚上,我脱袜准备洗脚,竟发现穿了并不太久的袜子有一只大拇指处,破了一个小洞,就顺手找出备用的针线包缝了起来,孩子看见说:“爸,哪个男人现在还干这事,袜子又不值几个钱,扔了得了,换双新的多零干!”。这一句话,让我大为感慨,不由得想起小时候母亲针缝线织的日子。
小时候,农村人家的穿戴,以及炕头上盖的被子、铺的褥子和单子,多半用的都是手工织的粗布,从供销社买的一点毕叽花布是用来作被面,给女孩缝件衫子或用作棉袄的面子,男孩的则是黑蓝两色的咔叽布作棉袄棉裤的面子。只有家里有当工人的条件好一点的家庭,才会炕上铺着从供销社买的细渠的花单子,被褥的里子才会是买来的白洋布,也会给自家孩子做一身时尚的咔叽布的军绿装,在小伙伴面前显摆一份解放军装扮的骄傲。所以,对于大多数农家母亲来说,纺线织布就成为在家所要忙活的一项最重要的事。
我的家乡在一年秋收之后农活渐少,剩余的田间农活多半是归属男人的,多了空闲时间的女人就忙碌起纺线织布的活计,为一家人春夏秋冬的穿着尽着布料掐尺等寸,用石笔划线剪裁,眯起专注的双眼穿针缝线,可谓昼夜劳顿,费尽心思。
说到纺线织布,那可是一件繁琐而漫长的细发活,需要的是细心,靠的是耐心,考验的却是人的毅力。棉花一般是生产队分的弹好的棉花。当然,生产队采摘完后分的棉杆上残留几近成熟尚未开放的棉铃也不能浪费,将棉杆放在院子或家门外向阳的墙边,经过几天太阳的暴晒后裂开,采上一朵朵棉花再拿去镇上轧籽弹花。弹好的棉花是一层一层卷起来有五十多公分长的棉滾子。要纺线,就得把棉花绕着一根像筷子粗的细棍搓成一条条棉花筒,这叫搓捻子。搓好棉捻子,就该上纺线车纺线了。母亲先用手从捻子上抽搓出一根线头,缠在纺车的绕线棍上,然后右手摇着纺轮,左手拿着捻子,随着纺轮吱紐一声转动起来“嗡嗡”作响,从捻子抽出的棉线就源源不断地缠上了线棍。一条捻子纺完了再续上,一根线棍缠满了就又换上一根。纺线,一人一天最多只能纺上六两线。要纺够织布的线,那是需要些日子的。
纺好的线需要用一个六十公分长“工”字形的线拐拐线,把一个个小线锤上的线接起来绕成一框框长线,然后用细绳把线扎上两道,以免乱作一团,有碍后边工序的操作。
织布要织出诸如条纹格子等漂亮图案的花布,就要给钱染色。染色,对于所用颜料的多少、染色时间的长短,那可是凭经验掌握的技术活。母亲按照线与颜料的比例,将适量的颜料融化进大铁锅里的热水里,然后把一框框线放进去慢火煮上一阵子,让煎沸的颜料水能够浸透每一根线,使得颜料上色上得饱满。当然,织布需要几种颜色,就得一锅锅分开来染色。染好色的线被捞出放进地上大铁盆的清水里,母亲一遍遍轻揉搓洗,直至不再掉色,淘洗的水已变得清亮。随着一次次染色清洗,母亲的手也被染得一时枣红,一时乌黑,一时靛蓝,又一时草绿,在不同的颜色间来回变换。等到把所有的线染洗完毕,母亲的双手已是因长时间的浸泡而变得肿胀起来,纵横着多色斑驳的纹理。
染好线,还有一道浆洗的工序。就是把染色的线连同不需染的白线,一同放进盛着稀糊的面汤里浸泡渗透,再揉洗后晾干。这样可以增加棉线的强度与韧劲,对染色线来说也有一定的固色作用。
接下来是一人用两只伸开的胳膊捧起一框框线,另一人则把线缠在中间以交叉连接固定四边立柱,木制的篗篗上。然后按所要织布竖型条纹颜色的排序撴在一边墙的地上,墙上按线条数钉上带有园铁环的楔子,地上也钉上间隔三四米排列成五六排的木橛,然后把篗篗的线按颜色顺序穿过圆环开始绕着地上的木橛摆线。摆线,自然是需用人手众多,都是相互帮忙的邻里。人们用手捋着五颜六色的线,随着穿梭的身影流泻开来,犹如一道美丽的彩虹,妆点着农家人的院落,绘制着人们美好生活的向往。纵使摆线要走上四五千米的路,手忙脚飞的人们却乐此不疲。在朗朗笑声伴随的欢语里,摆列的线被绕城一个巨型色彩斑斓的线团。
摆完所有的线,下一个环节就是经线了。经线就是把摆好的线按颜色顺序排列开,把线头穿进卷线辊叫作枡的孔里固定好,整齐缠绕在卷线辊上。当然不仅是顺序影响花色的成形,更是避免经线交叉错乱影响织布的顺畅,所以在将线绕上卷线辊前,一人用硬毛刷来回刷着经过浆洗后有点粗涩的棉线,将线刷得滑顺一些,不至于织布时因扳筘磨损而断线。
经好线就该穿综穿筘了,综是上下两根圆形木棍之间以光滑的细绳密密连串的器具,织布时前后综是用来起交的。而紧压纬线的筘则是木制四边的长方体,不过上边为手扳织布的方便而宽得多,中间则是排列细细密密光滑的竹签,犹如过去女人梳头用的篦子一样,穿综实际上是用一根长的大钩针把线从另一面掏过来,所以也叫掏综。当然,织布用的每一根经线都要穿过综与筘,其几百根线的庞大数目可想多么耗时费眼了。穿线的人不得不间断性稍事休息一会,放松一下疲劳的眼睛。
等一切准备停当,就把卷线辊、综与绳一块吊上织布机固定好,把穿过综与绳的线头与卷布辊上留有的布引子上的线头连接起来,这样人就开始坐在织布机前端,一手扳着筘板,脚踩踏板,随着左右踩踏,两个综具一上一下自然起交,另一手则将放着纬线的梭子在筘前的线交里来回穿过。当然,梭子里的纬线也是根据花色需要提前卷好线的小线锤,用完就调换。每织上约摸一尺布,就将卡卷线辊的绞杖松开,放上一格线再卡上,然后将织的这一尺布卷上,卷到经线拉直,又开始扳筘飞梭的节奏了。就这样,织布在杼杼机声里一寸寸延展,在日复一日单调的流程里呈现出或洁白一片或多彩绚丽的图案。据统计,从采棉到织布成品,需要经过多达七十二道工序,可见尺尺布料得来之不易。
织布的宽度一般也就一尺二三左右,根据需要,粗布比如孝和床单,经线二到三百头左右,而缝制衣服的细布,则经线多达四五百个头。记得母亲织布的日子,早上天麻麻亮就起来上织机,除过吃饭时间,到天黑一天顶多也就能织三尺多布。要织完一机十几丈的布,得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
记得新织的的布有点粗硬,母亲会把布浸泡在大铁盆的清水里搓洗一番,拧干水分后,母亲拽着一头,我拽着另一头,把褶皱的布给抻直了,然后晾晒到门前绷拉的绳上,母亲再横向两手左右各拽一个布边,逐节将布扽一扽,使得布更平展。待布晾晒到七八成干的时候,再折叠成方块状放到油黑发亮的捶布石上,母亲开始用棒槌来回捶着布面,上下翻转捶上一阵后再搭绳晾干。这时候棉布变得柔软而充满了温度,有着灿烂阳光的味道,有着母亲勤劳的情暖。
织的白蓝红三色组合大格子纹路的粗布,多用来缝制床单,织的细白布则多用作被里子,和厚褂子的里衬,织的带红、绿色格子的细布可以给女孩做衬衫,而带蓝色条纹的细布则会给男孩的做衬衫。当然,织的细白布也会经过或黑或蓝的染色,做裤子做褂子面,做棉衣。不过,女孩的棉袄毕竟要好看一些,所以一般是从供销社买的毕叽花布作面料。
因为不仅要料理一大家子的家务,有时还有农活要干,所以母亲缝制衣被床单都是赶着做,常常在昏暗的油灯下一针一线缝制到深夜,为了补好破了的衣服第二天能穿上身,为了换季有得衣服穿,为了过年孩子们穿上新衣迎新年!
那时候,不光是物资有限,更是囊中羞涩,难得凭布票从供销社买的布料多用来缝制单穿的衣服,而新衣常是留着出门办事或走亲以及过年时穿的。除过单衣母亲拿到巷子东头九娘的缝纫部去缝制以外,其余铺的盖的,和全家老少的棉衣厚褂子,还有脚下一年四季穿的单嚡(鞋的方言:hai)棉窝窝,都是母亲亲手裁剪,一针一线缝制的。
说到做嚡,家乡人叫纳嚡,而纳嚡也是颇费功夫的。要纳嚡首先得糊袼褙,就是把不能穿的旧衣拆下来的布片用浆糊一层一层糊在报纸上,一般能糊三四层厚,最上面一层则一定糊的是新白布,然后贴到墙上,等晒干了再揭下来。然后根据脚的大小拿着相应的嚡样,放在袼褙上开始剪裁,最后将裁好的叠上五六层,用针线固定起来就成为一只嚡底。当然,嚡底的上下两面一定是白布面朝外的。接下来是纳嚡底了。纳嚡底需要合绳子,记得母亲常把纺的棉线一头系在门上的铁环上,拉直另一头到六七米外,用手不断向一个方向揉搓,搓到紧致时让我用手指在中间将线勾住,母亲将两头并齐合拢拎高,在我手松开的一刹那间,线就快速旋转拧成了一根细绳,细绳再经揉搓就合成了一根纳嚡用的绳子了。母亲将绳子穿上七八公分长的大针,给手指上戴上类似戒指指环样,有着密密麻麻坑点的钢圈顶针,开始纳起嚡底来。因为嚡底厚,不易穿透,得先用锥子使劲穿透嚡底,再把针穿进锥眼,顶针顶着针头助力穿过,若是不小心滑针,扎破指头流血是常有的事。拔针时是要趁着劲拔的,否则会折针。倘使用手不好拔出来的话,母亲就得用牙咬着针慢慢拔出。拔出针后还要用手使劲把绳子抻出拉紧,使得嚡底被纳得更实确。每纳一针,母亲都会把针尖在自己头顶的长发里划一下,说是头发有油性,划一下针纳嚡会利一些。纳嚡底有平底和梅花底之分。平底就是绳子在嚡底上密密纳好就行,而梅花底则是在着地的那一面,把绳子用打结的方式组成梅花的图案,一朵朵布满整个嚡底,不仅美观好看,还有耐磨防滑的作用,可谓朴素的实用里不乏美好的追求,艰苦的条件里依然芬芳梅花凌寒的清香。
经过密实的千针万穿,嚡底算是纳好了,下来就该裁剪嚡面了。嚡面家乡人叫嚡帮子,嚡帮子是用一层袼褙糊上一层布晾干后照底样裁剪的,裁出来外形有点像英文字母“U”。布料多用的是从供销社买的黑条绒布,或是便宜一点的黑平布。如果讲究一点,嚡帮脚面处两侧会开两个小的“U”口,缝上扁平的布皮筋,使得嚡帮更随脚,也好看一些。若是给小孩满月送的贺礼童嚡,那嚡面多半是买的红布面,嚡帮的前面被做成栩栩如生的虎猫样或憨态可掬的小猪样,寓意新生儿健壮多福,寄托人们的期盼与祝愿。但有时候,不管是嚡底还是嚡帮未必都有大小刚好合适的嚡样,那就只能照已有的嚡样按比例做一定的放大或缩小,这全是凭经验。嚡帮裁好后,嚡口用黑布缝边,靠嚡底一边用白布缝边,最后将嚡面脚后跟处缝合,这样嚡帮就算做好了。做好嚡帮就开始上嚡帮了,将嚡帮沿着嚡底周边用绳子密密地纳起来。嚡纳好后,还要用嚡券子撑进嚡里,用小锤敲打夯实,使得嚡帮四周及嚡面挺起,定型周正到位,这样一双白底黑面崭新亮眼的嚡就算完美收官。童年的我,穿上母亲做的新嚡,走在乡间的土路上,迎面蓝天白云的清新,感觉是是那么轻盈而满心欢喜。就这样,穿着母亲纳的千层底的布嚡,一路走过童年成长的岁月,走进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可以说,从秋末深冬一直到寒意料峭的初春,母亲除了做饭洗洗扫扫的家务活,还有间歇少许的农活之外,大多的时间都在为一家老少的穿戴忙活着,织布缝制,裁改旧衣,合绳纳嚡,单的棉的,都得筹备周全。千针万线穿起了母亲最好的年华,织起孩子们如花绽放的童年,织起儿女成长坚实的脚步,也把辛劳的沧桑织成母亲一脸的褶皱。
如今人们的生活好了,物资充裕,缺吃少穿的年代早已成为历史,可我始终记得母亲缝缝补补的针线篮,和那针缝线织的日子。母亲用针线缝制了岁月,而我用针线连起了历史。想一想,今天富足的生活,有谁能否认不是前人一路勤俭而努力奋斗的奠基,从艰苦中一点一点积攒起来的?而富足后人们穷奢极欲的挥霍无度,又给这个世界带来多少自然环境的破坏和生态灾难,况且这个世界还有多少人正在为脱贫而付出巨大的努力。碳排放增量所带来全球气候的诡异,以及一再肆虐全球疫情所敲醒的警钟,人类不该反思自身行为的边界,又以怎样的生产发展方式,抱有怎样的生活追求,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明吗?从生活的点滴做起吧,少一点浪费,就是珍惜大自然给予的馈赠,就是留给更有需要的人的一份爱;多一点节俭,就是护佑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就是留给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能量。无论何时何地,请不要忘了针缝线织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