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先福的头像

王先福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2/01
分享

乡下的“别墅“

散文作者王先福

清晨,沿着鱼塘小路行走,听到狗吠鸡鸣,稻田里的流水声真切可闻。

待雾散尽后,再往前行,只见修竹夹道,云彬树高耸云天,湖塘边桃花盛开,河堤上灌木葱茏,袅袅吹烟,把沿途几千户人家掩荫在了藕池河水穿过的安文垸之中。

那几处花木扶疏,碧玉倚栏,粉墙黛瓦的院落,宛若湖水中央的白云。置身其间,有种富足人家的感觉,若称它乡下的“别墅”未尚不可,但却像我要找的世外桃源。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堂兄先树哥约我去他姐家看房子,说是新修了一栋像“别墅”式的新宅,样子挺好看的,常德电视台在她们家摄像作了专题采访报道,引来许多人前来实地考察。时有坐车经过的人,也要把头伸出窗外,看一看这栋漂亮的房子。有的来访者当即在此绘图取样带回自己的家乡建房,有的走进家中参观,就连村里的孩子也天真的把这儿当作了自己的幼儿园。听完这些像葡萄串的故事,激起了我去看房子的欲望,仅忘记了给堂姐家事先打个电话,就催着几个兄长出发。

第二天,一阵春雨过后,天空一片晴朗。我和大哥、二哥、几个侄儿在堂兄的陪同下先到官垱镇,然后由外甥来车接我们去乡下。三哥、四哥和妹妹分别乘交通车、电动车、摩托车直接去堂姐家,比我们晚到一天。我们穿过前面一片丛林,翻过一个小山岗,经过一片稻田,再绕过一片鱼塘,便到了堂姐家。兄长们下车了,我却傻傻地呆在那儿,好奇的看着这房子,以致主人给我打招呼时,都快忘了拱手作揖。

眼前的房子是个四合院,宅基座北朝南,门前是个水波粼粼的鱼塘,院内能停车,拾级而上的台阶高出地面好几米。院中间的天庭是后来建设的,中间没有梁柱,也不影响视线,走廊三面都显得敞亮通达。院落周围是用纯天然玉石砌成的花栏墙,进院门的两个大柱上装有门铃和彩灯,在通往村外的小路上也有一排整齐的路灯,是村里统一修建的。

整个房屋的色调为白墙蓝顶,采用蓝色的硫璃瓦盖,与蓝天、白云、鱼塘、湖水、竹园融为一体,远远望去,“别墅”倒映在阳光照耀过的水面上,显得金壁辉煌,泛起了类似舞台上的追光,给人水天一色的感觉,具象尤为简约、新颖、空灵,不仅彰显了湖区人家的灵魂,而且舒展了湖区人家的秀美。

这不由得使我想起了陶渊明的《归田园居》中“暖暖远人家,依依墟里烟”的诗句。诗中的意境与我当时心归故里的想法十分相似,尤其诗中的那句“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诗句更能引起我的思想共振,仿佛这就是我要找的一个梦寐以求的世外桃源,一个能够与《桃花源记》媲美的洞庭人家。

走进院内,就想走进屋内;走进屋内,就想走进主人的心里。好奇心驱使我想看看这房子装饰是个什么品味?因为这能反映出主人的修养、身份和爱好。在堂姐的陪同下,我到几个房子转了一圈,发现装饰风格是按各自的需要进行的,有书香典雅型的装饰,也有梦幻阳光型的,亦有乡风民俗型的,还有现代动感型的。相比较,我还是比较喜欢古典优雅型的装修,这可能与自己喜欢读书有关吧。

听堂姐介绍,这房子是“三姐、四姐、五姐、六儿” 四个孩子出资新建的。因建的早,只花了几十万元,若是现在建得上百万不成。堂姐一家原先住在农村,她本人是个赤脚医生,曾经给村里的孩子接过生,救过人的命。因此获得过政府赠送的“妙手回春,千古流芳”的医扁。

那年,堂姐和堂姐夫都快七老八十的人了,身体虽不如从前,但精神面貌都好。我见到的堂姐身着橘红色的外套,头戴一顶红色的绒帽,脚穿一双弹力的球鞋,走起路来还很稳健,说话时面带笑容,总是那么慈祥地望着你。堂姐夫背驼了,只能弯着腰走路,平时说话也少,显得有些怜持。现在腰病治好了,能直立行走,见人就打招呼。

据我的哥哥介绍:堂姐家养育了6个儿女。大女儿嫁在了湖北,二儿子在常德工作,其它几个孩子除第5个女儿做护士外,其它都在经商做生意。由于儿女多,吃了不少苦,先后搬过四次家,先从老屋搬到鱼湖,又从鱼湖搬到镇上,再从镇上搬到县城,然后从县城搬回老屋。当俩个老人围着孩子转不动了,就把县城的房子给卖了,搬回乡下养老。

听完这些被浓缩过而且几天几夜都讲不完的故事,我似乎明白了外甥出资建房的原由,也读懂了俩位老人回乡安度晚年的心愿,更明白了湖南作家彭学明写他母亲进城后种种不适应的良苦用心。

我正想对他们说点什么?却被堂姐递来的话打断了思路。

其实我不说也不要紧,重要是听。听到堂姐快言快语地说:“每到逢年过节时,儿女们一家家回来团聚在一起,围着我们转,那个甜甜的滋味就不用提了,连村里的人都羡慕我们家热闹哩”!

堂姐把手往头上举了举,接着说:“平时,总有儿女轮流回来看我们,我也替她们照看照看房子呀!”然后话峰一转,又是一阵絮叨,而且还风趣地说:“不瞒你说,自从我回乡后这一年多,少去了3—4趟医院,如今身体也不用吃药打针了,比先前利索多了”。

堂姐好像没有把话停下来的意思,说话间露出了一口洁白的牙齿,两只眼睛也迷在了一起。我们这些歌者,除了为她高兴鼓掌外,剩下的就是晚上陪她一家人共进晚餐,共享天伦之乐 !呼吸着这里的清新空气,远离都市的喧嚣和雾霾,把自己融化在这安静舒适的环境里,自得其乐吧。

走出堂姐家大院,往东头的小路走上百十来米,便是堂姐家过去的老屋。

记得小时候这里是一条土路,道路起伏多湾,下雨时穿靴走路都抬不动腿,不甩掉泥是没法往前走的。有一年,我从部队回来探亲去看望她们,离开时正赶上下雨,她们一家人送我走了好几里路,路上留下的那一串串脚印,至今留存在我的脑海里没有忘记。

如今这里按照乡村统一规划修建了一条水泥路,布满了竹子、梧桐、枣树、亭阁、诗墙等人文景观。原来的茅草屋不见了,修建起了几栋二层楼高的“别墅”式的房子,隐没在红墙翠竹藤蔓之间,间或看到残垣断壁的老屋,静静地卧在那里,抒写着这个地方曾被贺龙元帅扩红的历史,这里也成了通往湖北最近的红色景区。

堂姐家的老屋已由他人居住,屋后那一片兰竹还茂盛的生长着,过去细细密密的,如今宛若根根直立的长矛。有的竹叶簇成一团,间或枝头里还藏着几只小鸟,一阵风掠过,飞向了蓝色的天空。看到堂哥踩着竹叶沙沙响,看到从空中飘落下来的竹叶轨迹,让我想起了小时从这里挖走两根兰竹和四哥扛回家,栽在自家屋后发成一大片竹林的情景。

我似乎就身处在儿时那片清淡的竹林里,随竹一晃入梦,抑或是微笑,攀着青蔓游走,看到队里的老把式和我的父亲把几头牛牵进了水田,披着蓑衣耕田、爬田、打滚,给我留下了几亩田育秧萌发新芽的希望。

思念之深时,忽听得从稻田里传来一阵蛙声,满以为是自家门前的蛙鼓,那知是堂姐家荷塘里的虫鸣。我和堂兄沿路返回时,那些淘气的小精灵逐一亮相,互相打着招呼,引领着我们走向荷塘,彼此有一种感应和默契,同时又保持着距离之美。

我突然感到世界上万物之间是有联糸的,是相互通灵的。我和堂兄好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不得不把脚步放慢下来,享受这无边的合声好了。

回头再望望村北,是万亩良田,农家小屋静默其间,每户人家门前都有一个供女人用棒槌洗衣的桥码头。我们看到一群农家妇女正在桥上浣衣,一边敲、一边揉、一边甩,来回闪着棒槌,发出了窸窸窣窣的声音,仿佛唤醒了这里的草长、花开、鸭飞、鹅叫、人笑的春天景致。

门前的老人用深邃的眼睛透着微笑目送着我们过去,空气中弥漫着鱼塘、野菜和汗计的味道。我们经过那片鱼塘小路时,莲花桥上传来了一阵歌声,让人停下脚步,顿生情醉乡野的情愫,便在神往中辨得出这里是跨进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新农村,一个倍受人们关注的旅游景点,我心中的世外桃园。

写于2014年7月,修改于2021年1月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