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先福的头像

王先福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2/16
分享

诗墙里的风声

王先福

诗歌能群居,也能独处,就像夜来的春雨,会潜入你的心底,荡漾开去,给春天平添很多的生趣。我和堂兄先树哥一早顶着雨去看久仰的圣地常德诗墙,汇入到茫茫人海,就不再回头。

这是一次文化之旅,心灵之旅,徜徉在几公里长的知识海洋里,如同走进世界文化的原始森林,有一种说不出的饥饿感、神秘感、沧桑感、穿越感和幸福感!其中好奇、浏览、初探、发现始终围绕着我们向文学的天国走来,我甚知一天的时间根本不可能读完这本厚厚的诗典(百科全书),只能湖光掠影一带而过,即便这样,我也如获至宝,乐此不疲。

常德诗墙沿沅江北岸修建,南岸是风光带,由此构成的水上“威尼斯”书院,演义再现历史的过去与未来。此景之大观,诗墙之述备也。仰望可拾的诗句,穿越历史的星空,凸现诗行里的景象、意趣和浓浓的情感,如同走进江河群峰之间,闻到了圣火、炊烟、风花、雪月的气息。游览世界文化之窗,使你感到诗歌的起源、汇聚、碰撞、融化、繁衍、根植于本地文化之中,留下了各国诗人一串串、一首首、一行行神往觅句的足迹和脉搏!

当游人从我们身边走过时,我和堂兄已经沉下心来读墙上的诗句,顺便采集了几首唐诗和民歌。如我国北朝的民歌《敕勒歌》,就是一首赞美大草原辽阔壮美的民歌,我读这首民歌,就像腾格尔用最大的劲唱最低的声音《天堂》一样,把我的思绪引向了茫茫的大草原,一伸手,就能抓住一朵白云;一挥手,就能拨开一道清波。唐代杜牧的《泊秦淮》诗:“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就是一首表达诗人对国家前途和命运担忧的诗。而唐代孟郊的《登科后》诗:“昔日龌龊不定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就是一首金榜题名后发出的心路畅快之作,风格豪放明朗,像是江中的渔翁钩出了诗墙里的风雅,放纵了诗行里的岁月,让人读来感到扬眉吐气。

就在我们沉浸在诗海里翻阅诗墙的时候,有一群身着短袖裙的大学生在笔架城下朗读毕业论文。我们离他们很近,出于好奇,挤进了人缝堆里,目光被他们吸引到了那棵高大带蓬盖的杨柳树下,有个男生手里拿着稿子正在念毛主席的诗词《橘子洲头》,有几个女生在背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发现这里有更多的学生在做论文答辩前的准备,一打听,原来是常德文理学院的学生。临近处,有一群游客在清风中载歌载舞,有一些音乐达人在那里扎堆练琴,有一个资深的民间交响乐团正在那里演出。也许这样的场景在毕业前随处可见,但这一切出现在诗墙边就有了诗风和韵味!就会形成人生的一个格局。

于是,我围过去领取了一份贝多芬的《英雄第五交响曲》,只有堂兄仍站在诗墙边不为所动,读他的唐诗宋词,然后他回过头问了我几个与诗有关的问题,好像是在考我。我感知沅江的水被月光下的葫芦丝吹奏之后,像婴儿一样单纯,露出了笑脸,摇动了两个小翅膀,使这问声、琴声、歌声、书声、风声落在了诗墙的这头或那头,一切生动在画里。但愿莘莘学子毕业后能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开始关注人生,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话自勉走进诗行,重新扬帆启航。

我想,常德诗墙会成为当代人的精神寄托,凡是有志于研阅诗歌的学者,可在此处感受到诗人的那份创作欲望和视角,从而获得“常向沅江会意境,偶向诗墙悟精神“的灵感,与剪伯赞、林伯渠、丁玲等前辈相向而行,站在前人的肩上,发出前所未有的一声长啸。

常德诗墙,给这座城市注入了人文精神和新的“德山”内涵,是这座千年古城的最好标配。就在我们回来的路上,一阵阵从诗墙里漫卷过来的春风,韵育出的“文士出湖广”的绝唱,象征中华民族伟大新时代的掘起,由“风、雅、颂”组织的国学意象,将会夯实中华民族统一的血脉和根基,推动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再筑一道文化长城。卓尔不群的常德诗墙,会吸引更多的中外友人、诗人、作家、画家来此陶宝。

我眼前的雨,必然会幻化成国学丛林中的一抹阳光,引得那些仁人志士激赏共鸣,挥洒文字时会自然流露出诗墙里的风声。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