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先福的头像

王先福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5/17
分享

中国作家网散文参赛作品《情系岳阳楼》

作者:王先福

带你去一个地方,也正是很多人向往的旅游胜地。没去之前,你一定在想,这个地方我早在中学时代就去过,那是读着金句去的,在语文老师的引领下把《岳阳楼记》读的理直气壮,青春飞扬。可我就没有你那么幸运,我们那个年代把书读到荒郊野地里去了,仅知道劳动。后来我们所读的书都是自考自学的,当然也进成人高校补读了一些书,当读到同桌的你曾读过的《岳阳楼记》时,已是人进中年拥有一个孩子的爸妈了。我们这些人,都有着各自不同的人生经历,所处的年代也各不相同,能把《岳阳楼记》读出一种崇高的思想境界来,那也算是实现了大文学家范仲淹写这篇名著时所追寻的理想目标,至于到没到过岳阳楼,见没见过洞庭湖水,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我们一家人在岳阳新开张的希尔顿酒店吃过早饭后,就分开行动了。姑娘坐高铁去石家庄,我和爱人去参观岳阳楼。考虑到爱人晕车,我们就地找一摩托去景点,只用了20多分钟的时间。开摩托车的师傅是一个50多岁的老把式,在这条路上跑生活已有十几年了,他操着浓浓的湖南长沙口声对我们说:“不要紧的,坐我的车很安全的。如果要赶路的话,那我们就客啰”。还没等我把价格问好,他就带着我们在街上东躲西藏,左闪右避,跟鱼一样在水里游泳,很快就把我们送到了风景区。到了景区,我去预订门票,一打听,上了65岁的老人一律免票,爱人上了60岁,购了一张半票,刷卡就往里进,只见园区内工人正在门口清理溪沟里的污泥,把那些游在水中的金鱼一条条抓起来,放在一个水桶里,然后用扫把清扫沟里的落物,引来了围观群众的喝彩声。

到岳阳楼参观,是我很早就有的心愿。虽然参观我只花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但我却用了几年的时间去准备。查阅了很多资料,做了一些功课,写了两篇散文。其中有一篇散文是写岳阳火车站广场上的雨幕飘忽的行踪,离奇的幻觉,经过子规声声点化后,像芦苇的蒹葭微醉在了湖水里。另一篇是写《我与洞庭湖前世有缘》,目的是想把洞庭湖的由来与去脉搞清楚,好为自己来登岳阳楼前作准备。以前每次路过湖南岳阳时,没能顾得上去岳阳楼转一转,总是留下了很多遗憾!如今既然来了,就得把这缺失的情感补上,待自己好一点。品赏一下把酒临风的味道,陶醉在“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的意境里,让那种触及灵魂的美不住地在心间升腾扩散,把一路风景染成秋的颜色,仿佛每一声脚步都像在与洞庭湖水沟通,充盈着书卷之气,映射着思想之光。如同“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刚进展厅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小的竹签书,没有五开纸大,能把《岳阳楼记》整篇文章刻在上面,而且前后字体不同,体现了制作人的工匠精神。那个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小姑娘主动给我讲了竹书的由来及《岳阳楼记》刻写在竹签上的过程。这样的竹书作品,若挂在家里或赠送友人都是最适宜的,也许若干年后就成了文物。

观楼必先知水。因为“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岳阳楼紧靠洞庭湖畔,前人之述备矣。明代人袁中道在《游岳阳楼记》中说到洞庭湖并没有那么浩荡,就像一条干涸的小河。这话不敢苟同,他没有说出全貌。他文章中说的“洞庭为沅、湘等九水之委,当其涸时如匹练耳,及春夏间,九水发而后有湖。”只讲对了南极潇湘四水入洞庭湖的情况,并没有提及北通巫峡的荆江四口入湖的状况。实际上,八百里洞庭早在唐宋年间就形成了。大文学家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道:洞庭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这才是洞庭湖的全貌,有唐诗佐证。只是到了明朝嘉靖年间之后,荆江北岸穴口实施堵口,继续采用“舍南救北”的治水方针,使太平、调弦两口直通洞庭湖,从而改变了魏晋时原“湖高江低,湖水入江”为“江高湖低,江水入湖”的格局。到了清代仍沿袭明朝的治水方针,使得西洞庭湖和南洞庭湖迅速扩展起来,“每年夏秋之交,湖水泛滥,方圆八九百里,龙阳、沅江则西南之一隅。”由于受长江来水影响越来越大,洞庭湖的洪水过程也相应发生变化,由唐宋以前的“春溜满涨”为主逐渐转变为“夏秋水涨”为主,使湖泊的洪水过程在年内变化由原来的单峰型转变为明显的双峰型。这就说明洞庭湖绝不是一条小小的涸河,如果是这样的话,那范公就忧不起来了,也无什么可写了,更不可能去为岳阳楼的重修写一篇名扬天下的“记”了。这些,我们可以从唐代诗人赞美洞庭湖的诗句中得到进一步印证。

说到这儿,我不得不先解决一下自己的思想认识问题。那就是我过去也受人误导认为范仲淹写《岳阳楼记》时,没有到过洞庭湖,是凭他的朋友滕子京的一幅画《巴陵胜景图》想像写成的。这种说法现在看来站不住脚了。因为,范仲淹的少年时代,是在湖南安乡县渡过的。据安乡县志记载,他小时随着出任县令的继父朱氏来到安乡县书院州兴国观读书,紧靠西洞庭湖,有个珊泊湖,西连澧水,距离安乡县城只有8公里,说他没去过洞庭湖,恐怕谁都不信。从地理位置来讲,不管经历过那个历史朝代,安乡都始终处在洞庭湖的怀抱之中,安乡也因“洞庭兰澧”之水各安其流而得名。虎渡河、松滋河等长江支流就是流经安乡县境内,经肖家湾注入西洞庭湖的。这些河流曾经在地质第四纪中更新世期,承担过潇湘来水入洞庭湖后,由安乡余家台径澧县流入江汉盆地的;另一处是由岳阳君山经广兴洲入长江。范仲淹所处的北宋庆历年间,正是江水顶托入湖倒灌机率增大的时候,他少时看到的安乡是个水害之乡,每当“骤雨来集,秋风送响,飒然可听”的时候,他就走出书斋,到观前散步,乘兴登临高阜之上,俯视县城闾里,目送洪波直下洞庭,早早就打下了忧国忧民的思想烙印,并为后来的“庆历新政”打下了政治思想基础。所以说,范公写《岳阳楼记》是有自己的成长经历和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及中国地理知识的,他那志存高远的思想和节操决不是凭空产生的。

说过洞庭湖水之后就得说岳阳楼了。因为楼是水的化身和象征,是水底世界的信物和见证,也是历史过往的载体和寄托。岳阳楼肇自汉晋,兴于唐,盛于宋,传承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它建成时是一栋危楼,历代重修仍保留原样。走进去参观,感到摇摇晃晃,就像坐在一条船上一样。也许它真的就是一只船,行使在八百里洞庭湖上,告诉人们:因我退耕,不再围垦;因我还湖,被植恢复;因我葱绿,天下富足。这也许就是危楼的奥秘所在。

岳阳楼其建筑精美,风格独特,气势雄伟,是江南三大名楼中唯一保持原址、原貌的古代建筑。岳阳楼主楼为长方形体,主楼高,为三层四柱飞檐盔顶纯木结构,楼中四根楠木金柱直贯楼顶,周围绕以廊、枋、椽、檩互相榫合,结为整体,其独特的盔顶结构设计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能工巧匠技能。就在我参观时,遇到一个考查岳阳楼古建筑的学者。要给他的学生找岳阳楼没用“一砖一钉一泥一砂一石”的证据,他找到了。他在拍窗花的时候,引起了我的注意,发现我对他产生好奇而且有交流的意向时,他就跟我讲起了修建岳阳楼的故事。而且还把他发给学生的图片给我看了一下,用真凭实据回答了他学生的种种凝问。从中外古建筑美说上来讲,宏伟的地标建筑仍是衬托一个国家和民族强盛的标志,而文字记载仍是传世的工具。岳阳楼集历史、建筑、文化、艺木、科学价值于一身,必将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

来岳阳楼参观的人很多,都是一些大婉人物及外国政要和社会名流。如果他们把《岳阳楼记》读懂了,那天下的百姓就有福了。我看了别人留下的签名和宝墨,也从心里敬仰他们,在不仿碍别人参观的情况下,小声念过他们的名字,也把每个到访者情系岳阳楼的故事记在了心间。如今岳阳楼受到访者的影响名气越来越大了。凡有伟大的历史事件都有文人墨客去记载,并把岳阳楼写得太传神了,把洞庭湖水写活了,因而使得岳阳楼名扬天下,洞庭湖闻名世界。这里也就自然而然成了文人黑客、仁人志士心驰神往的圣殿。

游人出现在走廊上、展厅里、楼阁上,忙着拍照,录像,小息。各自找自己的话题。小乔初嫁处是游人最多的地方。我们赶上了展厅和小乔初嫁处导游的精彩讲解,记住了岳阳楼“凤在上、龙在下”和旁边的小楼“龙在上、凤在下”的楼顶设计有着不同风格等关键词。还有龙门叩福的(门环)故事,像是神来之笔,给人留下了回味。原来,门环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只有官府和宗庙的大门才能享有“铺首衔环”,寻常百姓的宅门是不能装饰的。宋以后,门环才逐步走向民间。而且古代的铺首造型有佛手、朱雀、双凤、虎头、狮头之分,每一个门环都有一个属于自已的独一无二的历史和文化“秘码”。听完这些故事,一抬头,看见一位绝世美女,那幅画就让人顿足久仰,寻声自问这里是小乔安葬的地方,见馆后一墓地上插有白幡红幡,又正逢清明刚过,已有很多人在此挂青,我们也投去目光,有空钻研那段故国神游中“小乔初嫁了”的传奇历史。

我最感兴趣的地方,还是唐代诗人对洞庭湖的赞美诗句。我当即把它抄了下来,回到家里反复吟诵,并根据诗意诗境,给它们排了一个序,也许这样更符合游客的览物之情和心理。我说完这句话,朝两边看了看,发现只有我这么做。我觉得展厅对诗句的摆放是可以重新布局一下的。可以调整一下内容:(1)先讲起因。像散文那样强调一下在场感,由诗人杜甫的“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作为导言,给人一种凭栏远眺湖光山色尽收眼底的印象和感觉。(2)亮出气势。像孟浩然诗句中写到的那样“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楼”。造势渲染千古名楼,气势恢弘,不愧为是《岳阳楼记》开篇的真实写照。(3)穿越时空。历史总是由后人去评说的,就像当年杜甫诗中所评述的“吴楚东南拆,乾坤日夜浮”那样,让人产生赤壁怀古的联想,仿佛眼前就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画感,自觉生命中一时多少豪杰被载入历史。(4)切身体验。像白居易诗中感悟到的“岳阳楼下水漫漫,独上危楼凭曲阑。”出没同一光影中,让人心有所感,言有所动,来这里之后,满眼都是千古兴亡事,不尽长江滚滚流,悠悠。(5)风景如画。诗人张说在静态唯美的描述中,赞美洞庭湖是“夜来技半红,雨后洲全绿”的一幅渔歌互答景象,她与月光、星星、晨露糅合在一起,真是完美无缺。若再把诗人刘禹锡的“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放在这儿那就绵上添花了。(6)地貌成像。就像触摸过人的皮肤一样美,诗人韩愈细微的观察到洞庭湖“惊波忽荡漾,隙窍缩寒涨”的自然现象及其运动规律,为后人开发利用治理洞庭湖提供了参考和依据。(7)诗人起舞。最了解湖水习性的要数李白诗仙了。他知水无常性,但却有灵性。所以,他在诗中表达出了一时乐以忘忧的闲适心情,浪漫地道出了“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的心语,让人流连忘返,感同身受,如同走在唐诗宋词的意境里。

一个城楼的开放,任凭你穿行其中,都有洞庭湖水的伴行。虽然一时没有感觉到杨枊飘落水面随风荡漾的柔情,但看到两个女子在游乐场上起舞,音乐像湖水一样洞开了人的心灵,一瞬间增添了游人好玩的情趣。到了“春和景明”的时候登楼,便打开了一个阳光灿烂思辨联想的大门,那“先忧后乐”的思想就像油菜花那样仍凭仁人志士采风,人生况味,家国情怀,社会担当,是一种生活和思念,只有远行者才有深刻意义上的家,打下顺天应时、归真返蹼、震古烁今的印记,就像多少人将造福百姓,作为毕生追求,人生旅程的大结构被他们概括尽了。我们只能一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重振旗鼓,与世俱进。我也想看看自己览景之后会有什么样的心境去直抒胸臆。虽退居江湖,仍心忧国事,欣然写下了《情系岳阳楼》七律诗一首:

千里虎渡飞白鸽,苇丛乘风醉青禾。

燕子低飞君带雨,乡关何处思忧螺。

皓月万里影沉壁,鱼跃洞庭退耕歌。

迁客骚人会于此,登斯楼前旁骛过。

也算是我思乡走心一个到访者情系岳阳楼的一点观感吧。

领悟先辈的“先忧后乐”思想,沐浴洞庭湖的朝晖夕阳,倍感气象万千,坚信这里的景致必将会成为一种信念和象征。范仲淹不仅是北宋时期的大文学家,而且还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他一生追求理想化的人格,“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种崇高的思想境界是值得后人称颂的。诠释这种“民本至上”的思想,就是“为人民服务”,也就是我们今天倡导的公仆精神,勤政为民。我想范公他激扬文字的核心在于颂扬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把希望寄托于青年。因为青年者,国家之魄,富有青春朝气,能撑起一片天,符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因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靠一代一代的青年人去努力奋斗实现。百年奋斗路,青年正当时。要想让青春闪光,就要像当年一样读书,使得你意识到“先忧后乐”的思想渴望被你带走,而不是遗弃在那里。

凝眸处又添新忧。眼下的洞庭湖水离岸很远,要加强湖区治理和生态保护,退耕还湖会把浩淼的湖水推向世界。我将此景拉升直楼前,一起随波逐浪,渡过这美好的时光。这里仍是雨的故乡,出境是要带一把伞的,她以这种方式接纳我,竟让我舍不得离开。走出岳阳楼时,又遇到一台抽水泵正停在小溪边开足马力排污水,配合岳阳楼的外部整修,让人们期待下一个开放日的到来,也许会给游人带来更多的惊喜。

日头偏西时,我和爱人乘摩托车原路返回驻地。通过客房的飘窗可以看到市郊外公园里的湖光山色。环岛上是一个风景区,通过公路连接到岛上,岛的四周都是水,不用说这是洞庭湖水,远处是连绵起伏的山峦,被隐隐约约的雾罩着,让人看不清脸。收住眼帘的是近处的那一幅倒立在水中荡漾在半阴半暗水面的房屋,与一座向上爬升的小桥站在水的中央,抢着快要落山的日头,它就像是一串打开山峦的密码。也许它们习惯了住在影子山下,等到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的那一刻,把星星撒在湖水里,让人忽明忽暗的走进梦里,生出许多想象来。就像是洞庭湖水的剪影带你去一个的地方,这地方属于一块湿地,不需要开垦,想自然生长。而此时“老人正梦见狮子”,仍怀揣着青春。

原创于2022年5月16日河北任丘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