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一句很暖的话,可如今似乎流行日落长安远。
老迈的农民已是留守父辈,也渐渐失力失业了,田地已规划租赁;匆忙的青年去了城市寻找,慢慢地已成家立业了,城市已安家落户。所以很多人回家,其实是叫回老家,那里有住惯了的老爹老妈。
记得小时候的家,土砖土瓦,木门挂锁,日出而开,日落而闭。白天门一般不关不锁,如果哪家锁了,一定是走亲戚或者外出办事去了,不日将回。锁也没现在的牢固和复杂,那时候家里都一般穷,也没啥让人惦记的。人们进进出出很是方便,窜门也很频繁,哪怕端着一碗饭也要东家坐坐西家唠唠。如果真的失窃了,一定是四座皆惊,纷纷问候。但现在要是谁家失窃了,除了报案,很少有人知道。
现在,匆忙打拼的人们,慢慢去了城里,生活越来越富有了。可是渐行渐远的脚步,日益撕裂了城市与乡村,这只是一种距离上表象的撕裂,而真正撕裂了什么呢?人们都在重新思考如何给心安个家……
城里买栋房子,就拿到了进城的入场券,不管是全款还是每月还房贷,都成了城市人。
城里人回家,都不大方便,首先得身份识别,才可进入小区。进得小区,方可回家。小区门禁,有一条铁的规则,就是身份证件的识别才通行。当热也有例外,那就是门禁人员很熟,也可私自放行。但如果是一个大小区,工作人员认不过来,也别怪人家,必须出示证件。如果你忘带了,那只有另外想办法了,即使是你的家,也不能进去。有家不能回,也怨不得别人,只怪自己不长记性,这也是对每个业主负责。
城里人回家,都是要付费的。物业管理总得支付工资,因为他们日夜保护着每一个小区户主的安全,管理着小区的生活环境,让人们方便、舒心。回到了家。首要的消费就是水电,水是经过消毒的自来水,水费不是很贵,只是长年累月的一日也不能缺。如果有闲情逸致的话,就可以从市面上买点绿色的花花草草来做盆景,养眼养心养性。
生活条件好了,生活方式也日渐变化。无论城市还是乡村,生活越来越走入科学的程序化。青年人,喜欢城市的繁华靓丽,总想在城市找到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那里有梦想的标杆,那里有生活的前沿……。老辈们,喜欢乡村的宁静阔大,总想在曾经的田庄找回曾今的丰收梦想。老辈们说,城市除了空气不要付费,其他每一步都要买单。乡村有天大地大的运动场,广袤的田野可以随心所欲地运动,每一颗庄稼和树木,就是天然的氧吧;每一口老井或池塘,就是一泓免费的甘泉或洗场;每一方种菜的自留地,就是一个自给自足的菜市场或花园……这都是老天对人类慷慨的恩赐。老辈们尽管有恋乡情结,固守一方乡村,但是都渴望每个子女都踏入城市,买房筑梦,那时一辈子的荣光和炫耀。
小时候,父母总憧憬儿女们去远方,打造一片天,那样才叫有出息;长大了,父母总期待儿女们早回家门,感受亲情相聚的温馨,那样才叫孝顺。
农村生活了半辈子的姐,早已完成了华丽转身,成为一名一线城市人。年末了,她打来电话说回家过年。我说算了,拖儿带女的一大家子人:儿子儿媳,孙子孙女,来去这么远,颠簸劳累,还要花销。况且,在家呆不了几天,孙子孙女要赶回去上学,免得折腾。姐说不是钱的问题,现在交通也很方便,得回来,得看看老妈,得和亲戚走动走动。年末岁初的亲人和亲戚朋友都不能见面,更别说平时,大家都各忙各的事。
情在何处,家就在何处。发展了,火车开得越来越快了,打工的人们离家越来越远。城市建得越来越大了,安放了许多新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