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颜小方的头像

颜小方

网站用户

小说
202108/09
分享

金华春梦

第一章

在江南的一个小山村,丘陵此起彼伏,茂盛的花木树,一层连着一层。它们舒展着碧绿的叶子,蓬勃着青春的魅力,笑迎着四方的来客。

振兴驾着自已心爱的小轿车,向金山村飞驰。他看上去四五十多岁,有着军人一般的气魄,高大的身材象树一样挺拔,额头上飘着一缕卷发,脸特别的刚毅,温和的眼睛透着一份威严,让人不敢正视。自从阳城市领导决定由他来担任金山村的村委书记,他感觉到肩头的责任沉甸甸的。金山村在阳城市的最北部,与北山相距三十里,远远望去绵延的北山峰峦叠翠,象一条巨龙横亘在面前。青龙坝的溪水潺潺地流到这里,清澈透明的大头坝闪着粼粼的波光,象镶在田野里的一块宝玉,四周的稻田和陌上的农作物飘着阵阵清香。亚热带季风型气候,干湿冷暖适当,土地肥沃,一年四季如春。这里曾经是革命先烈战斗过的地方,三战三捷的纪念碑默默地竖立在村头,蓝蓝的天空似乎飘着打胜仗的歌声。一条彩虹路弯弯曲曲地穿过村庄,带着他无限的希望伸向远方。

夏天有些燥热,振兴从阳城市出发到镇上要半个小时,然后从镇上开往金山村的乡村道路,只要五分钟。他放慢车速,打开车窗,呼吸着外面新鲜的空气,感到格外的心情舒畅。

阳城市属于苏南地区比较发达的区域,这几年发展迅速,是有名的旅游城市,中国长寿之乡,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作为革命老区,金山村委二千多人口,十二个自然村,一直以农业为主。由于丘陵起伏的地理环境,无法完全实现机械化,比较贫穷落后。如何使老区人民脱贫过上幸福的生活,成了历届政府的重中之重。根据多方考察论证,在上级领导的支持和配合下,与邻市共同建设起周边地区最大的樱花基地---万亩樱花园,征用了金山村民大量的土地。每到春天,樱花雪片般纷纷落下,充满了浪漫,游人如织,使闭塞的小山村渐渐热闹起来,为世人所知。一座高大的观光台,放眼望去,樱花随风飞舞,一片连着一片,村庄掩映其中,池塘和小河四周环绕,超凡脱俗,清新美丽。金山村口俨然竖起了一座牌坊,徽式建筑,二层四柱,飞檐翘角,古色古香,恢宏壮丽。旁边的农村公园,绿草如茵,花团簇锦,小桥流水,长廊木榭,风景如画。去年旅游1号公路把阳城市所有的旅游景点串联了起来,从这里经过,更让金山村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一切都在市政府规划意想中进行。

一会儿汽车缓缓停进了村委办公楼的院子,振兴拎起黑色公文包走了下来。村委办公楼原来是金山村小学,自从小学搬到镇上去以后,就改造成了村委办公楼。上下两层二十多间,下面基本上空着,上面分成了一个个工作室。后面是一个大大的操场,前面是花台和厨房,空旷的地方可以停十几辆车。

他环顾了一下四周,显然村主任、会计、妇女主任等村干部都到了,汽车有序地排列在村委大院,旁边停着村民们的几辆摩托车和三轮车,还没上楼已听到他们吵杂声。振兴蹬蹬地上到二楼,一位七十多岁,个子高挑,背有点驼,面容清瘦的老人正在服务大厅门口和村主任老卫争论,看到他,立刻遇到救星般绽开笑容,“振兴书记来了,请你帮忙评评理。”

振兴的办公室在服务大厅左边,和村主任老卫在一起。老卫六十岁左右,中等身材,瘦削的脸上露着慈祥的微笑,穿着朴素。他是金山村当地人,一直任会计,后来任金山村委书记多年。镇上委派振兴当书记,他任村委主任,做事依然踏踏实实,一丝不苟。村委八点钟上班,他七点半就到了,总是第一人,静静地把上级领导的文件看一遍,把今天要做的事理一理,做好预备工作。

振兴向老人点了点头,和蔼地问道:“什么事?”老人立刻说道:“还不是做路的事情……”

振兴一听,请老人进办公室坐下。办公室在服务大厅边上,有两间,宽畅明亮,朴素整洁。两张棕色的办公桌并排放着,他和老卫一人一张。旁边两张椅子,供办事的人坐,靠墙是一架书柜,放着各种文件资料。阳光从窗外洒进来,办公室显得格外的亮堂,清晨不热,风凉爽地吹着。

振兴放下包,从容地倒了一杯茶给老人,亲切地说:“大伯你慢慢说。”

老人面色红润,精力旺盛,说话也很响亮,“我家门口的水泥路要走邻居家旁边经过,让他缩进去几米,他不愿意,你说应该不应该?”老人有些感慨,一二十年了,回家总要从邻居家旁边走,偏偏邻居和他有矛盾,路窄,一般的车进不去,农忙或亲朋来车很受罪。这次村委规划做路,他以为机会来了,要把路做宽些,邻居还是不同意。

振兴刚来不久,就争取到一笔“美意田园”乡村建设基金,村委商量决定帮助大头村浇水泥路。经过预算,这笔资金可以浇到每家每户房前屋后,门口一段距离需要自己浇。工程已经开始,振兴去过两次,感到很满意。

“大家都要有高尚的思想,不能有私利,帮别人就是帮自己。你们村上的小李就比较好,经过他家屋后,有三棵树比较碍事,施工队要求锯掉,他一分钱都没要。能浇上水泥路多方便啊!大家都要配合行动。”

老人说:“就是,我家邻居就是不配合,书记只有你跟他说,同意了才能浇。”

振兴考虑了一下,“就以村里的项目名义做,由村里出面和他商量解决。”

老人听了,连声说好,“还是书记想的妙,由书记出马,肯定能行。”

振兴愉快地说:“你先回去吧!我有空去看看。”

老人听了,喜行于色,连忙起身和他告别。

一会儿老卫走了进来,说到老人的事,对振兴赞道:“他们有矛盾,我们以村委的名义做,双方就没意见了。”

振兴深思熟虑地说:“以村委的名义做,要跟老人讲好,钱要他出。”

老卫点点头,“对,每家门口都是自己做,这要解释清楚,大家不会有意见。”

“老人家有什么人?几百元钱应该拿得出吧。”振兴问。

“有两儿子,条件都不错。”

振兴放心了,“好,那就这么决定,等会儿我把材料做好,我们去一趟。”

“行。”

一个多小时候后,振兴办好公务,九点多钟正是阳光升起,热烈的时候,他准备和老卫去大头村。大头村在金山村的前面,弯弯曲曲的水泥路大约有二里多,老卫轻车熟路,直接把振兴书记带到了老莫家。

这是两间普通的乡村楼房,旁边是一块不到一分地的长条形自留地,里面种着瓜果蔬菜,堆放着一些有机肥,风一吹散发着一种难闻的味道。老莫,看上去七十多岁,中等身材,不胖不瘦,棕黄色的皮肤布满了皱纹,正在田里干活。看到老卫和振兴,满脸的笑,一副憨厚的表情。

振兴和老卫站在田头直接和他聊了起来,振兴左右看了看说:“这条路是要做起来,否则难以通行。”

老莫停下手中的活,尴尬地说:“做路是好事,我没意见,只是别占用我家地方。”

振兴和蔼地说:“这次做路是整个大头村的行为,每一家都要达到满意,路的宽度都有一个最低标准,至少能让汽车自由进出,请大伯配合。”

老莫摇摇头,“最低标准是你们定的,与我无关,我不同意。”老莫对老人很反感。一方面路做了,对他们家有影响。另一方面老人家儿女有钱,自以为了不起,对村民趾高气昂,大家看不惯。凡是老人家要做的事,村上人也不支持,自然流产,他们想做也做不起来。

振兴早有思想准备,真诚地说道:“我们决定这条路由村委来做,与老人无关。”

老卫在旁给老人政策解读:这块地,无论是自留地,还是属于自已开垦后的土地,在《土地法》中都属干集体土地,平时给村民种不收取任何费用,种出来的收入也归村民所有,但要征用,村民必须服从。

老莫似乎也不糊涂,既然村委出面要做,他不能不答应,只是气不过老人,他说:“好吧!我不是屈服老人,我是看在书记的面子,服从村委的安排。”

老卫笑了,“我就知道你是位明白人。”

振兴赞许地点点头,“既然大伯同意,村里工程队来了,就做了。”

老莫大方地说:“好,做吧!”

振兴和老卫相视看了看,非常高兴,老卫说:“老莫你忙,我们去前面老人家看看。”

老人的子女都在外面工作,留有他和老伴守着空荡荡的房子。不过房子装修,比其他村民家要好些。一走进去,一幅中堂画,牡丹富贵,乳白色木质壁裙、吊顶,白炽灯,液晶电视,对面一排木质沙发,彰显着富贵。振兴和老卫来了,老人非常的热情,请他们坐,给他们倒茶。

老卫告诉他,“做路的事情,已经和老莫商量好了,以村里的名义做,把钱交给工程队,马上帮你安排。”

老人听了沉思了一下说道:“我暂时没钱,这样!等我有钱了交。”

老卫想到没几天就要浇到这里了,如果不浇,下次来浇就多工多料。他说:“都讲好了,只要八百元,想想办法交了。我们是工程队浇,比你自己浇省钱,再说趁工程队在这浇,你自已浇老莫又不同意了。”

老人听了,显得有点生气,“老莫这人就是不讲道理,只要你们决定了,他有什么权利说,工程队浇和自己浇有什么区别?”

老卫耐心地说:“工程队是统一安排,以后浇不方便,既然是村上浇,大家都要服从安排。”

“我是服从你们的安排,助长了老莫的焰气,别以为了不起。”

振兴摆摆手,“别,我们目的是浇路,已决定了以村里名义做,关于钱的事,可以先让工程队浇起来,等你有钱了交。”

老人听了很满意,“这样好,还是书记想的周到。”

振兴在回去的路上考虑,“老人的问题值得多考虑,如果有人投资,这点钱想办法默默地帮他办了。”

老卫点点头,“好,书记说的对。”

不久,村上一位小老板回来,知道这件事,主动找到振兴,很大方地捐赠了一万元钱,他说:“村上还有老人类似的情况,全部浇了。”这让村民们津津乐道,都说振兴书记处理的好。

六七月份的天气,太阳火辣辣地照着大地,温度一下子升到三十几度,还没出门,汗如雨披。田野里的庄稼都搭拉下脑袋,无精打采地趴在地上,泥土干燥成了淡黄色。金山村一下子安静了许多,路上和田间少有人影,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人们懂得劳逸结合,一般早晨和傍晚出门劳作。到了十点多钟和下午二三点多钟太阳正盛,都窝在家里不出门。五点多,太阳渐落西山,稍微凉快,他们才三五成群有说有笑地到田间干活。

秧苗已经一米多高,碧绿碧绿的惹人喜爱,丘陵上的玉米一望无际中遥远,卷着绿色的波浪。花生、山芋长势正盛,各种花木绿树浓郁在清风中揺摆。夏天渐渐炎热,同时雨水也多了起来,天气说变就变,上午还晴空万里,下午已是乌云滚滚,大雨倾盆,转眼梅雨季节来了。

星期天振兴都没有休息,梅雨季节一到,金山村周围的山丘田野汪洋一片。连下了三天雨,许多地方已经积水,有的地方比较浅,有的地方比较深,道路也已淹没,阻断了人们的行程。许多村民着急地找来,村委主任处理不了,只能找振兴书记。

振兴一大早赶过来处理了两件村民田与田之间的纠纷。这时一位身材高大,穿着一身蓝色雨衣,上下都裹得严严实实,只露出一张面黄肌瘦的脸的老人,驻着一根竹棍嚷嚷着赶了过来。他浑身湿透,滴着雨滴,穿着的雨鞋已经进水,一会儿地上湿了一滩。他抖了抖,把竹棍靠着墙外,佝偻着背走了进来。

原来他家的桑树田在西头坝边上,没几天水漫金山,十几亩桑树田全淹了,这让他着急万分。虽说桑果的采摘期过了,他还养了许多蚕,需要桑叶喂养。而且桑树在水中浸泡,影响生长,损失大了。他和村委主任申诉,希望他去现场看看,是否让挖土机帮他开沟筑堤。下面的雨越下越大,啪啪地抽打着村委院中的几棵香樟树,腾起团团烟雾,向远处扩散。振兴似乎听到叶子不堪负荷落地的声音,远处的村庄更加的朦朦胧胧,笼罩在一片氤氲之中。

老人看上去七十多岁,虽然是夏天,却怕冷似的,虚弱地喘着粗气。他和村主任争论不休,没有结果。来到振兴面前,一脸无辜的样子,“振兴书记!我家十几亩桑树田全淹了,你快去看看吧!”

振兴站起身,桑园他去过一趟,离西头坝一二百米,有一条小渠通往河中,雨如此大,来不及淌,淹到桑园,他要现场看一下该怎么办。“大伯,你别急,我们去看一下。”

老人立刻喜形于色,“谢谢书记,那我先回去,在田里等你们。”

振兴和蔼地说:“好,你先去,我们马上来。”

老人拿起门口的竹棍,兴冲冲地走了。

振兴开始披上雨衣,走到服务大厅,叫上老卫一起去。老卫看了看外面的狂风暴雨说:“雨太大,再说桑树又淹不死,雨停了,水自然会退,没必要去吧。”

振兴摇了摇头,“去看一下情况,做些相应的措施,保护人们生命财产的安全。”

老卫点点头说:“好吧!”开始穿雨衣,两人向风雨中冲去。开上车,行至西头坝,上游的水咆哮奔腾,发出轰耳欲鸣的声音。过了一座桥,水从桥孔中喷涌而出,道路已经积水,不过不是很深,汽车一冲而过,来到桑树园不远的大路边停下。

老人早已在边上等候,看到他们立刻迎了上来带路,振兴和老卫随着他深一脚浅一脚地向桑树园走去。

远远看去桑树园已经是汪洋一片,有的桑树没了大半,有的东倒西歪,叶子上布满了浑浊的黄泥巴,形象凄惨。老人激动地说:“振兴书记你看怎么办?”

“没有通到河中的水沟吗?”

“有。”

“走,我们去看看。”

老人向左前方走去,一会儿来到一条沟渠面前,大概二三米宽,水在湍急地流着。振兴看了看说:“沟渠太小,要挖大些。”他朝四周和上游看了看,“上游的水不通,汇聚到沟渠,到处四溢,也是淹桑园的原因,应该疏通一下。”

老人和老卫看了看,觉得振兴书记言之有理。

“老卫你去把老林找来。”

振兴向老卫比划着,“老林来了,你让他把支流都通到总渠,总渠再挖宽挖深通到河边。”

老卫连连点头说:“好。”立刻掏出电话和老林联系,老林说马上来。他是挖土机老板,一直承包村委的工程,随叫随到,老人听了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金山村这几年受黄梅季节雨水多的影响受灾比较严重,发洪水的时候,增产村和丰田村一片水稻田全部没入水中,水流湍急,部分庄稼已经冲毁,西面、南面的主要路段到处是汪洋一片。

金山没有水路,每到黄梅季节,各处山坡溪水奔流而下,到了金山大坝蓄量不够,到处四溢,淹没了周围的庄稼。

老卫告诉振兴:“金山村受水灾年代已久,为了抗洪以前曾有人建议从邻市山区那边开挖河道通过来,工程量太大,没成。大运河的水只通到镇上一村头,离这里5公里左右的路。从金山大坝向下,河道狭窄,到了下游的一座桥,依然来不及流淌,甚至流不到大运河就己断流,到处淹。因此要加宽、疏通河道,才是长久之计,不至于造成今天这样的局面。解放初期兴修水利,水渠四通八达,基本上没淹过。改革开放以后,人们出门打工,田地租给别人耕种,有的种上花木,有的围埂养鱼等等,原来的水渠破坏殆尽。遇到黄梅季节,洪水没有出处,也是泛滥的一部分原因。”

振兴默默地听着:从大坝淹掉的水域面积来看,旁边的水稻田从增产村一直到西头坝,大约有几百亩。放闸下游淹,不放闸上游淹。只有把几百亩水稻田开挖成水库一样的规模,才能保住金山和下游长久平安。周围山坡流下的水也不足为惧,都汇入水库依然有足够的容量,而现在的技术和经济水平完全能够办到。规划修建一座大水库,不但先进几十年,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造福一方百姓。

但这计划本钱非常大,这么多良田可否能征用?而且黄梅季节一过,这里又恢复如初,要从长计议。

这时振兴的电话响了,村委副主任阿成打来电话,着急地说:“增产村的阿良找来,他家的鱼塘被水淹了,鱼溜走了一半,他吵着要放闸,你赶紧回来处理吧!”

振兴说好,连忙挂了电话,对老卫说:“等老林来了,你在这安排,村委有点事,我先回去了。”

老卫回应道:“好,你去吧!这里不用你担心。”

振兴点点头,转身对老人说:“大伯,你别急,有老卫在这帮你安排。”

老人连连表示感谢。

振兴一路往回走一路想着,阿良家的鱼塘在大坝的南面,靠大坝很近,水漫出大坝就流入他家鱼塘中,相当的危险。阿良养鱼塘开挖的田都是向村民租的,大概有几十亩,四周都围着一米高的网。可是大水来了,早都没过头顶,鱼四散奔逃了。

振兴回到村委,雨斜斜地飞着,象一支支利箭射向大地,感觉到它的力量,在水泥地面上溅起一朵朵水花,他从车上下来迅速奔上二楼,阿良已经在着急地等待了。见到振兴如同见到救星,“振兴书记我的鱼塘淹掉了,赶紧开闸放水。”

振兴皱起了眉头,他来不及换下雨衣,连忙说道:“放闸事关重大,要向上级领导汇报。”

“赶紧汇报,我几十亩的鱼都要跑光了。”

振兴耐心地解释道:“开闸放水关系到下游几千亩地和许多村庄,损失可不是一点二点,我们先去你鱼塘看看,能不能有更好的办法解决。”

阿良一听,激动地说:“好”,眼圈都红了。阿良是增产村人,正当壮年,他家很穷,母亲是下放知青,不会干农活,而且眼晴不好,至今住在三间瓦房里。他为了致富,把多年的积蓄承包了五十亩养鱼塘,去年刚把鱼苗放养下去,鱼正当长的时候,下半年能卖了,没想到碰上这事情。他对黄梅水有所预料,也做了一些防护措施,可没想到会出现这么大的情况。

振兴来不及休息一下准备走,浑身的雨滴顺着雨衣往下滴,头发已经湿了。阿成关心地说:“振兴书记我和你一起去吧!”振兴看服务大厅只剩下会计和另一位工作人员,摆摆手说道:“你在这,可能还有乡亲们找来,出现问题要及时处理。”

阿成说道:“好。”

振兴朝阿良说:“我们走。”匆匆向楼下奔去。

阿良紧跟其后,他有一辆摩托车,也不管风大雨烈,一身湿漉漉的雨衣跨上摩托车就走。振兴坐上汽车,发动起来,紧紧跟在他的后面。到了增产村路边,阿良在去往鱼塘的路口等候,汽车进不去,振兴下来走。鱼塘在前面一百多米,只有十几米水泥路,往下铺了层石子的土路,两边长满了杂草,绿幽幽的。中间坑坑洼洼的路面积满了水,振兴也顾不了这么多,踩上去泥浆飞溅,半跑半走地向前奔去。

一会儿到了大坝,轰鸣声不绝于耳,大坝的水从桥四孔奔泻而下,象一条条白练,波涛翻滚。阿良的鱼塘在桥西头,两间模板房,四周已是汪洋一片。阿良停好车,带着振兴书记去前面,鱼塘埂已经被水淹没了。

阿良着急地说:“振兴书记,大坝八道闸己开四道,赶紧把其余的闸都开了,或者至少开二闸,你看这一片淹了几百亩,可不是我一家啊!”

振兴看了也万份纠结,他一边观察一边迅速地思考着,全部开闸不可能,下游将会一片狼迹,冲毁的庄稼鱼塘更多,开二闸是否能够缓解局势?梅雨季节几天就退了,他这么做是否合情合理,是不是小题大做?让下游受灾。他犹豫了,掏出手机,先拍下了这片受淹的稻田和阿良家的鱼塘,过后仔细研究。

阿良家的鱼塘在大坝侧面,他果断地决定在鱼塘四周顺着水流挖一条沟,让山坡上的水和坝里溢出的水,从鱼塘边上、大坝前走,直接淌向下流。这只能缓解阿良一家,周围庄稼淹十天半月损失不大,除了一家种田大户受损,已在自我保护,暂且搁置不问。解决当下,他和阿良一说,阿良同意了。

振兴掏出手机和阿朋打了一个电话,阿朋也是开挖机的老板,是村委的老客户,他听了情况马上赶了过来。阿朋离这三四里路,他开着挖土机在振兴的指挥下奋战了二个多小时,沟挖成了。在鱼塘和大坝之间筑高了围堤,鱼塘里的水一下泄了下去,阿良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振兴这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去。

黄梅季节说来就来,说走就走,没几天晴空万里,一碧如洗。金山村的水说退就退,大坝周边几百亩地又露出绿幽幽的庄稼,象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也许一年当中就那么几天,人们知道了它的规律,也就不足为惧。知道哪里会淹,也就不再养鱼种桑。只有不知道的人才会稀里糊涂地重复着这些苦恼的事情。

振兴觉得梅雨季节虽然短暂,对当地的影响不大,但每次发黄梅水时,所遭受的损失和破坏也是骇人的,一小部分的财产和牺牲完全是没有必要的,最好有一个长久的防护措施。从淹的面积来看,总是那么大那么广,如果挖一个水库,疏通河道,完全不会淹。

振兴不仅想起小时候,乡镇每年都要组织各村村民义务开河的情景,每家按劳力分配,不去的出钱。那时家家都很贫穷,基本上都去了。当时没有机械设备,全靠挑,一人一把锹、一副畚箕,挖塘泥。塘泥很软很厚,多年的积淤,特别的肥沃,黑漆发亮,陷下去多深。

振兴十八岁曾随着父母去挣工分,挖河几次,经历了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到处是红旗飘扬,人们奋力拼搏,排成一条条长龙挑塘泥。一般都是在冬天,农闲的时候,寒风刺骨!可他们一点都不怕冷。晚上睡在农户家中,地上铺上厚厚的稻草,自己带上被褥,裏着疲惫的身子,倦缩在一边,风灌进房间,发出呼呼的声音。

金山村这里属于丘陵地带,受水灾影响不大,都是帮别的乡开河挖坝。如今他们要挖水库,这是长久工程,需要一代代人努力。他要做的是解决人们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逐步加固完善,然后再一步到位。

太阳一出来,办公室里就开始闷热,振兴的办公室没有空调,只有头顶上一只吊扇呼呼地刮着。这天他认真地翻阅着这几天的材料,抬头对老卫说:“金山村征地的情况怎么样了?”宽大的办公桌油漆发亮,一人背后一张乳白色书柜,放满了各种文件,原本是两间教室改造的办公室显得空荡荡的。阳光从窗外洒进来,使办公室显得格外的明亮,风凉爽地吹着。

老卫放下手中的文件,高兴地说:“让各村的队长统计了。”新书记刚上任就引进了“芍药”种植项目,面积规划500亩,与镇上有名的农机合作社签订了合同,他很钦佩。每亩租用土地费老百姓可以获利600元,周围村民在里面打工,按每天100元计算,三个月收入1万左右,人们都喜笑颜开。

振兴掏出香烟,给老卫一支,自己点上一支,不紧不慢地抽着。透过飘渺的烟雾,两眼紧紧地看着老卫,“情况如何?”老卫自信满满地说:“金山村南面和东面几个自然村有上千亩丘陵山地,完全够了。”

振兴点点头,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是城里人,来金山村之前已作了充分了解,樱花园已经成熟,在周围产生了好的影响,路也通了,基础条件还是满意的。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只要有好的项目,金山村腾飞将指日可待。

阳城市领导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全力建设小康社会,特别为金山村制定了3年扶贫计划,其中一项就是“芍药”的种植项目,振兴只要让这里的老百姓统一进行劳动生产,一切就大功告成。

负责金山村这次扶贫项目的市领导是东方,他五十多岁,一脸的福相,见人总是笑咪咪的。微胖的身材有着儒者的风度,写得一手的好字。他喜欢唱戏,京腔、黄梅戏、越剧等等,唱得有板有眼,一招一式颇有大家风范。他当过兵,做过村委干部,在基层鍛炼期间,即使再辛苦也不忘学习,空下来就作文章。文笔优雅锐利,勤于思考,常有自已独特的见解发表于报刊杂志,反映社会生活,在阳城市文艺界小有名气。他做事考虑周全,方方俱到,深得领导的信任,一步步走上了领导的岗位。

自从阳城市确定了旅游兴市大格局,定位了“一村一品”的发展方向,市领导决定委以他重任,启动特色美丽乡村建设。所以无论他走到哪里,都有自已的工程队和地方文化研究团队,深度挖掘地方特色文化,然后把研究成果上报市政府,再经过周密细致的考察、审核、规划,加以设施。

这些年由他建设的美丽乡村,一个连着一个,各具特色。成了全国美丽乡村旅游的示范点,市里、省里都有人来参观,给予肯定。他的农旅文化,包括历史名人,民间手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展示,深受人们的喜欢。不但提高了地方地位,经济收入,人们的文化认识等,生活环境都起到了巨大变化,变得更加干净整洁,爽心悦目。

为了配合他行动,市政府做了一系列的人事安排,期望万无一失。振兴就是为了这次建设金山村才派过来的。

但是许多人不知道振兴和东方是战友,他们曾是一个部队出来的,有着深厚的感情。振兴从部队出来后自学规划设计,在任社区主任期间很好地完成了一个城中村的建设,受到领导的表扬。他也是这方面的专家,到金山村后,如何按照政府的规划建设心中有了底。

和东方交流,他专业的知识和实际能力让东方放心,已经把金山村的建设任务交给了他,由他和镇上联系,东方团队背后支持,需要的时候出现。振兴非常感谢战友的支持,决心独自做好它,再次表现自已的实力。

按照市政府的规划,首先是金山村面貌的整体改造,东方拥有专门的建设队伍,已经入驻村委办公楼,规划设计的样图公布在村委宣传栏向人们展示。

街道都刷成干净的白色,两边的楼房都装饰了刻花的木门窗,和清水木质的遮阳棚。青砖铺成的人行道,别具一格的护栅,创意的墙画,阳台上布满鲜艳夺目的花,房前屋后都修筑了下水道。甚至通往村中的道路也铺上了地砖,菜园围上了竹篱笆。

特别是老街,古色古香,一条青砖铺成的小巷,晃晃悠悠地向村西头延伸,露着它沧桑的面容。上面深深的凹痕,清晰地展现着历史。周围古亭长廊、韵味十足,远眺四处的田野和村庄,万千思绪涌上心头。给人们的感觉,就是新颖和美的享受,幸福感顿生。

同时由市政府牵头,与一大型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养老院。金山地理环境优裕,没有厂家、企业的污染,生态好、环境好,是疗养的世外桃源。它能吸引周边地区的退休老人,前来康养。带动地方就业,特别是剩余劳动力的合理利用,增加人们收入。

另外与一大型建安集团达成了合作意向,金山村土地肥沃,溪流清澈,一年四季常青,适合种植优质大米。这里种出来的粮食都是无公害绿色食品,吃得放心,依然可以吸引大批劳动力就业,给人们带来财富。

中医是民族的瑰宝,有着五千年的历史。阳城市地处苏浙皖三省交界,山峦起伏、植被茂盛、气候宜人,山中有水、水中有山,中药材资源丰富。北山片拥有300种中草药,其中茅苍术、太子参、桔梗、夏枯草、苏贝母、明党参等属于名贵道地药材,金山村委,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种植过丹参、芍药、牡丹、太子参、桔梗等药材,面积上千亩,发展前景广阔。市政府请来专家,为金山村量身定制了500亩“芍药”基地,受到了人们的欢迎。

这三件事振兴必须把它一一落实,三年内完成,而首要任务就是做好500亩“芍药”基地建设。

振兴亲自调研,和村委干部商量,把它安排在大路边的增产村和丰田村,这里交通便利,土地成片,是通往金山村的必经之路。土地平整后,丘陵种上芍药,到处是花团簇锦,碧浪翻天,俨然是一道风景,增加了金山村对外宣传的力度。他把规划设计交到镇上,很快报到东方那里,经过研究通过。

他对老卫说:“增产村这片土地比较平整,丰田村这一块村民们种了许多花木,不知征用情况如何?”

老卫连忙说:“这一块由副主任阿成负责,我去把他叫来。”

振兴摆摆手,“不用,我去看看。”说着站起身,老卫也站起来和他一同前往服务大厅。

服务大厅在隔壁,由二间教室组成,里面一排崭新的办公柜台,把服务大厅分成两部分,群众在外面,工作人员在里面。白色的墙,明亮的窗户,干净整洁的地面,里面除了空调和办公用品别无他物,显得朴素而宽畅。

副主任阿成坐在第一张位置,旁边是妇女主任和会计,一人一张办公桌。振兴微笑着和大家打招呼,快步走到阿成面前。老卫先前一步,“阿成,把租用村民土地的情况和书记说说。”

阿成三十多岁,一米七左右的个子,面容端正英俊,他参加工作已经十年,对周围村十分了解,也很会办事情,常常找村上德高望重的长辈协助工作,总能完成任务。他穿着一件白色的短袖衬衫,看上去精力充沛,中气十足,“增产村二百亩山地基本上征用,丰田村的三百亩,已经征用到二百亩,还有一百亩还在进行中。”说着从办公桌上拿出一叠材料,翻到登记表,上面清楚地记着哪一村哪一组村民的姓名和亩数及方位,递给振兴书记。

振兴低下头,把资料平整地放在办公台上,仔细地看了看。“其他一百亩地征用有没有困难?”

阿成露出为难的表情,他看着书记无奈地说:“有一片种着花木树不能确定。”私人的花木树不多,基本上是一亩二亩,三亩五亩。如果征用的话,一棵树多少钱,算下来一亩地该补贴多少钱就可以了,村民们一般都愿意。只是承包户阿峄的花木田有七八十亩协商比较困难,他承包面积有期限,征用他的土地要补贴他的损失,这样算下来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振兴想了想说:“这件事先放一放。”确定种芍药的那段日子,振兴特意到田间考察了一番,他知道阿成指的那片花木树就在征用的土地中间,按道理拿下来比较好,这样“芍药”基地连成一片更适合发展。可是他心里知道,这种情况要向政府汇报,补贴款要政府批,不是自已能决定的。

况且这次“芍药”种过之后,可能有更大的任务要做,他要等待领导的安排。上次和东方会面,东方已经向他透露了一个消息,“芍药”种过后,这片土地将重新开垦种植优质水稻。

阿成说:“好!”

振兴抬起头,满意地看着阿成说道:“所有种有花木和其他作物,村民们不愿意租的土地,一律不租。”

现在征用土地要村民同意,村民们不同意,当干部的不能强求。还要有组织性,一切听从上级领导的安排。

如今耕地越来越紧张,村民们一家一户种植点农作物可以,但是再想承包种植花木等搞经营项目,哪怕在田里搭个棚,都是违章建筑,要求向镇上汇报,不允许。

现在种田已经不挣钱,承包种植花木也过时,如果得不到国家补贴,就是亏本。所以必须控制,一切靠国家补贴才能生存,不如全权市政府和镇上来规划建设,阻止一切不该发生的民间行为。

阿成坚定地回答道:“知道了!”

振兴笑着问道:“阿峄是什么人?”他问起来很随便,就象聊天一样,透着亲和力,大家对他都很友善。

老卫情况比较熟悉,当年土地就是他承包给阿峄的,他在旁边说:“阿峄是丰田村人,人很爽气,敢做敢当,非常有魄力。早在十多年前,花木市场繁荣的时候,他就承包了丰田村300多亩土地,种上了香樟树、桂花树、雪松、榉树等品种,赚了很多钱。买了豪车,城里买了豪房,生活很富裕。这几年花木市场不景气,虽然没有亏,也没有赚到一分钱,生活开始紧张。他也不请帮工了,几百亩地花木和父母一起管理。妻子受不了这个苦,跟他闹矛盾,一直分居,住在娘家不回来了。”

振兴听了点点头,“他总共承包了多少亩土地?承包期限到哪一年?”

“500亩,承包了20年,还有5年期限。”

振兴“喔”了一声,知道了,“这次种植‘芍药’安排在村西面,如果阿峄的花木树不征用的话,就把丰田村南面的一片丘陵征用一百亩。”

阿成点头称是。

阿卫笑着又对阿成说:“你再看看旁边的地是否可以征用?”

阿成说好,阿卫所说的旁边地方,就是丰田村和增产村与旁边村交界的地方。

这时前来办事的村民渐渐多了起来,振兴说道:“那就这样吧!”转身回到了自已的办公室,乡下的工作都是琐碎的,比如户口登记,房屋建设等等,他一一批阅论证,然后交到镇上。

一会儿阿卫走了进来,身后跟着一位中年人,他看上去四十多岁,浓眉大眼,个头不高,穿着一件旧的黑色圆领衬衫,气质不同于一般农民,却显得有些潦倒,老卫热情地介绍道:“振兴书记,这位是阿峄。”

阿峄今天到村委帮父母拿国家给60岁以上农民3元一天的补贴存单,碰到阿卫,自然而然地聊了起来。

他最关心的当然是征收他的花木地,阿峄笑着说:“我们家花木地征用什么时候开始?”

阿卫摇揺头,“你家的花木地暂时不考虑征用了……”

阿峄一听,有点急了。

金山村要种植芍药征用他的花木地,他好几个夜晚没睡着,这几年日子不好过,妻子也走了。他想有了这笔补偿款,一切又回来了。旁边他还有二百多亩花木地,他为自己制订了一个伟大的计划,建立一座花木园农庄,生意肯定兴隆,要不了几年,他可以东山再起了。

阿峄和阿成年龄相仿,知道要征用土地后,不止一次找过阿成,争取多要些国家补贴。其实他更想以此为切入口,为他的计划打下基础,建立一座花木园农庄要镇上批,有村委干部帮忙顺利多了。那天他诱惑阿成说:“只要征用,我只拿该得的那份补偿,其余的你们安排。”显然补助多少是可以人为的,对于曾经有过这方面经验的阿峄来说深知其道。

阿成一本正经地告诉他,“只要征用,会按照政府征用的标准来补贴,请你放心……”

阿成作为一名基层干部,并没有心动。

阿峄显得有点无可奈何,他知道和阿成讲是没有用的。

当他看到老卫匆匆外面回来了,立刻迎了上去,亲热地和他交谈起来,老卫把他带到了办公室。

振兴朝他点点头,说道:“请坐!”,阿峄小心翼翼地坐在办公桌的条椅上。他看振兴一脸的和气,紧张的心渐渐放下。

他微笑着说出自已心里的想法,“书记您好!我想问问我的八十亩花木地征用情况。”

振兴放下手中的笔,和蔼地说:“你的花木树都是哪些品种?一棵树大概值多少钱?”

阿峄坐好姿势,认真地说:“30亩香樟树、30亩雪松树、20亩桂花树。香樟二三百元一棵,雪松七八百元一棵,桂花树一千多元一棵,价值吗?我算算。”阿峄扳着手指头,自言自语道:“香樟树一亩六七万元,雪松树一亩七八万元,桂花树一亩十多万元。”他抬起头微笑着对振兴书记和老卫说:“一百多万元。”种了十几年,受了那么多的苦,如果能卖出去,一切都解决了,可是销路至今没打开。后来情况越来越差,想甩手也甩不掉了。

振兴点点头,“征用你的花木地代价很高,我要向上面汇报才能决定。但是以我估计,五百亩芍药赚钱不多,可能不太会征用。”

阿峄的神情一下低落起来,他镇定一下,平静地说道:“好的。”

阿峄一定要办成一件事,否则自已无法生活,他现在的处境,别人是无法理解的,他对振兴书记说:“书记,金山村旅游开发,游客接踵而至,我的花木林有两方塘,青龙坝的水缓缓流到这里,风景优美,空气清新,适合人们垂钓休闲,如果建一座农庄生意肯定不错。”

如今人们生活条件好了,到农庄吃饭成了时尚,据阿峄调查研究,金山村没有一家象样的农庄,人们来客都要去镇上,或者别的大队,这里存在着无限的商机。

于是他又小心翼翼地对书记说:“我想在花木林里建一座农庄,您看行不行?”

振兴笑着说:“现在这方面抓得紧,不容易批,我也要向镇上汇报。”

为适应旅游的发展,有识之士建议金山村建一所农庄大酒店,但是什么时候规划,由谁来建他也不知道。金山村就这么大,建一座就可以了,有政府安排,别人当然不好再建了,他不好作决定,也不能答应阿峄。

“土地是现成的,就在我旁边的花木林中,这边的征用土地补偿款100多万元,正好投资。”

振兴听了,“哦!”了一声,心里想着不管允不允许,这件事要向领导汇报,于是说:“好的,你问问再说。”

阿峄站起来准备离开,他向振兴书记要了手机号码,加了微信,充满了期待。

第三章

振兴到镇政府有事,他一路开车一路思考着,金山村都是丘陵地带,人们一直脸朝黄土背朝天,非常的辛苦。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大部分地区都实现了机械化,这里依然是半机械化,还没有走出手工劳动的圈子。他来了必须改变这一切,从此告别手工劳作,实现机械化。

他的这种想法一提出,就得到了镇领导的支持,为了使他工作顺利,解决耕种的困难,已经为他安排了农机合作社。凡是耕种遇到的问题,只要和农机合作社的老板阿新联系,立马就到,振兴内心是欢愉的。

汽车缓缓向前行驶,在离街不远的地方,是阿新的农机合作社,他看看时间尚早,决定顺便去见见阿新,谈谈如何耕作的事情。农机合作社占地在几十亩左右,前面是办公楼,一层有十几间摆放着他的农特产品,光是大米品牌就有好几种,堆得满满当当。据阿新介绍他的米销往全国各地,供不应求。他现在承包一个镇上万亩良田,种上了水稻,全部实现机械化。办公楼的后面就是他的机械设备摆放仓库,一排二十几间,大型轧土机、插秧机,收割机,喷雾机等等几十台,蔚为壮观。阿新是一位思想开放的人,又是当兵出身肯吃苦。跟得上时代的潮流,他听从镇领导的建议,水稻治虫基本上都用上了无人机喷洒,一天几百亩,高效率。每当飞机嗡嗡的声音,从田间低空飞行,他特别的兴奋。许多农民来看稀奇,他更感到自豪。看着农药从飞机的两翼喷出,形成一团雾气,拖出一条长长的白色尾巴,上百亩的田转眼间从这头到达那头,他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阿新和振兴的年龄差不多,中等身材,身体墩实象铁打的一样,当年他退伍的时候,起初在镇上某厂里上班,下班回来帮家里种田。家里种有二十几亩地,他为此买了一辆拖拉机,一下班或者厂休时间,开着拖拉机在田野里奔跑,浑身晒得赤黑。为了挣更多的钱,他还要帮村民们轧田、拖稻把等,没日没夜地干,非常的辛苦。许多要好的村民出门打工,就把田拜托他照应,他算了算手中有五六十亩田要种,还有人不断地送给他田种。由此他想到种个一二百亩比上班的钱还多,不如专心至致地种田。

当他把这种想法跟家里人说后,老父亲揺揺头,上班相对轻松些,还有节假日,名气也好听。种一二百亩地,苦啊!高强度体力劳动,不是一般人承受的。但是阿新想好了,穷人家吃苦是唯一的出路,当年他就种了二百亩。

他从小就种田,有基础,加上父母兄弟的帮忙,第一年就喜获丰收,按每亩1000元计算,他获利20万元。这在乡下可不是个小数目,几万元就能建一幢楼房,十几万元就能建一幢小别墅,他们富了,成了人们羡慕的对象。而他并没有起房造屋,买车买金饰等。而是和人们签订了长期的租田协议,兴修水利,买机械设备,建仓库等。并且村干部把更大的任务交给他,村上还有好百亩的土地没人耕种,都让他负责。这就需要添置更多的机械设备,光是一台收割机就要一二十万元,还有生产资料呢?几百亩,也要几十万元的本钱吧!村干部己经帮他考虑好了,国家对这方面有补贴政策,还可以帮他贷款,希望他联合其他几位种田大户成立一家农机合作社。

阿新年轻气盛,雄心壮志,想干一番事业。他随即带头和其他几位种田大户取得联系,在村干部的帮助和支持下,成功地建立了农机合作社,而且由他担任了第一任农机合作社社长。阿新一下子种了500亩,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农机合作社运行正常,水稻高产,他又建设了农机设备库房,农机合作社办公室,占地十几亩。第二年他光荣申请入党。后面他越做越大,发展到邻村,发展到镇上十几个村,成了新农村机械化生产的模范、高水平的水稻种植基地。农机合作社搬到了镇上,花几千万元建设了新的农机设备库房、机修车间、稻米仓库、稻米加工生产线,农特产品展览中心等。

振兴把车开进大门,老远就看到几辆外地大卡车在装米,车间里传来加工大米阵阵的轰鸣声。他快步走向阿新的办公室,阿新的办公室在二楼,窗明几净,清心素雅。一张大大的办公桌上插着二面红旗,显得格外的耀眼,一排高大的棕红色书柜摆满了各式书籍和文件。可见阿新文化程度不高,却是一位爱学习的人,他现在不但是农技方面的全才,也是一位慈善家,关心社会和国家大事的爱心人士。每年都要资助贫困的优秀学子,家庭贫困的老人,为家乡修桥铺路等,参加各项镇里、市里的公益活动。他如今富了,只要力所能及,自已能够办到的,尽量去办。

金山村地处丘陵地带,由于地理环境的因素,好一点的田东一块西一块不成片,始终难以实现机械化。自从市政府和镇上共同制定了3年扶贫计划,领导找到他,希望他能够出一份力,协助完成这项工作。阿新思想好、作风好,只要是农业机械方面的,能够用得着农机合作社的,他承诺全力以赴。因而他知道该怎么做,怎样和振兴书记合作。

振兴走进去的时候,阿新正坐在办公室做材料,看到振兴书记立刻站起来,笑脸相迎。请他坐喝茶。办公室空调呼呼的,特别的清凉,振兴胸怀大开,爽爽的,“租用土地完成了一大部分,我想问你一下,我们该如何耕作?”他把增产村和丰田村征用土地的方位告诉了阿新,特别是阿峄的花木树,他很想听听阿新的意见。

阿新笑道:“我知道,我看过这片土地,很多田地大大小小,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很不平整,需要重新改良一下。”

振兴不是外人,大家都是党员,受政府统一领导,为共同一个目标,金山村脱贫而奋斗。他说:“ 村民们的土地可以租用几年,这不存在问题,种什么都行。但是阿峄的花木地不征用,那片留着不平整,就象一块玉上布满了暇眦,毫无意义。我想暂时不动,依旧按照村民们的原有田地耕作,等阿峄的花木地征用了,再统一平整。”

振兴点点头,他知道象这样不成面积的耕作,费时费力,阿新帮忙而已,没考虑挣钱,不能提出更多的要求。于是他说:“你是种田专家,这一切你安排,需要我们的地方,尽力办到。”

阿新笑了,台上有一包烟,他很自然地拿起来,取出一支递给振兴,自己也抽了一支,深深地吸了一口说道:“今年准备按常规的方法耕作,田地基本保持不变,我向领导汇报,具体听领导安排。”

振兴说:“好!和村民的租用手续办好后,我们签一份合同,我把村民的合同也复印一份给你,以后你来自由耕作,随便什么时候都行。如有需要,打个电话给我,我立马过来。”

阿新说谢谢,感到很高兴。振兴看没什么事了,准备走。他说:“我到镇政府去一趟。”挺直腰杆,笔直地向外走去,阿新站起来一直送他到门口。

镇政府在新街上,一幢十几层的高楼,威武壮观,上面飘着五星红旗。门口大大的广场,可以停几十辆轿车。广场园林设计,一条人工河,碧水清清,有假山嶙峋,汉白玉花岗岩的小桥,红色的金鱼自由地游来游去。两边是道路,顺着中间一层层台阶,走到上面,一方平台,可以开一辆车。走进里面,大厅干净明亮,非常的壮丽。

振兴乘上电梯来到镇长办公室汇报工作,他轻车熟路地敲了敲办公室的门。镇长仁政四十开外,方字脸,皮肤白腻,一身儒气,他从办公桌抬起头,声音圆润地说道:“进来。”

看到是振兴高兴地说:“振兴来啦!快坐。”金山村扶贫项目是市里的重点工程,由仁镇长亲自来抓。所以他希望振兴能站在先进管理的前沿,运用新思想,新方法来领导金山村脱贫致富。

办公桌对面有一张沙发,振兴轻轻坐下,把包放在旁边。她看到仁镇长就心花怒放,好象肩上的担子御了,一下子轻松了许多,他满面春风地对仁镇长说:“‘芍药’种植正有条不絮地进行,村民纷纷响应,征用土地非常积极配合。目前丰田村有一户村民阿峄,他有七八十亩花木林正好在‘芍药’种植中间,如果要征用,他的花木树己有十多年,都是名贵的雪松、桂花树和香樟树,估计价值不低,我们是否要征用?”

仁镇长满脸的笑容,好象早己准备,他说道:“我们的目的是帮助金山村脱贫,其次才考虑美观。你暂时别急着干,重复建设,浪费物力财力,多听阿新的意见。以后还要建设别的项目,土地总是要征用的。”

振兴知道了,“仁镇长还有一件事情要向你汇报,村民阿峄想办农庄是否可以?”

仁镇长听了,淡淡地问道:“阿峄的情况你介绍一下呢。”

振兴立刻把知道的情况告诉了仁镇长,仁镇长沉思了一下,

和蔼地说道:“这是件好事,我们欢迎,促其成功。主要靠他自己是否有这个经济实力投资建设,政府这块没有规划到,这要报到市里面批,你按程序走,做好你该做的事情。”

振兴听了,面带微笑,眉头开始舒展,他清楚民众的心理,肯定期望金山村富裕,建立农庄。在他上任书记后,曾经有好多人找他。金山村三年扶贫计划,引进了项目,建设了特色美丽乡村,旅游的人多了,服务行业肯定跟上。金山村的土地涨价了,要他招商引资建设农庄大酒店。振兴知道市里的规划项目,不是自己能够决定的,作为公务人员一切听党指挥,听领导安排,他没有权利决定,一直没作声。现在听仁镇长么一说,更坚定了。

他说道:“如果对金山村的发展确实有很大的作用,我来向您汇报。”

仁镇长认真地说:“美丽乡村建设牵一发而百动,政策也在不断地变化,农村建设规划,合情合理,向上申请。到时会有文件发放通知你,按照上面的规定办,一切按原计划进行。”

振兴满脸堆笑地说:“好。”他没什么事了,拿起身边的包,起身向仁镇长告别。

仁镇长点点头,目送他离开。

第四章

回去后,振兴一到村委办公楼,就把阿成叫了过来,阿成年轻,走起路来虎虎生风,充满了活力。他快步走进办公室,微笑着对振兴书记说:“振兴书记有事吗?”

振兴朝他点点头,温和地说道:“这次‘芍药’种植500亩,涉及到两个村,用工对象我们上次开会己经讨论过了,贫困户优先,这方面工作有没有做?”金山村几百户人家,确定有十几家特困户,“芍药”基地估计用工在四五十人之间,十几家贫困户要全部用上,今年就能脱贫。他把选择用工的对象确定为贫困户,向镇上汇报,得到了领导的表扬。

阿成说:“十几家特困户己经弄好了,通知各村的队长去办理,登记表都交上来了。”

“非常好,其余的用工人员,以增产村和丰产村征用土地人家为主,不够再用别的村人员,准备了吗?”

“准备了,都让队长去办理。”

振兴满意地说道:“很好,你陪我到几家贫困户看看,我要实际了解一下情况。”

阿成爽快地说:“好的。”

阿成有一辆别克轿车,他回到公共服务办公室,拿起包随振兴书记下了楼,开始带着振兴书记往贫困家去。

路上振兴对阿成说:“先去你们丰产村吧,你看哪一家比较合适。”阿成想了想说:“去老祥家怎么样?他六十多岁了,和女儿生活在一起,老伴残疾。”

“女婿做什么的?”

“瓦匠,他女儿比较呆,没读过书,和前夫离婚生了一个女儿,跟着老祥夫妇过,刚结婚的这个男人没有小孩。”

振兴听了心情很沉重,“去看看吧!”

拐进村,经过一条小巷,在村最前面,两间低矮的瓦房门前,阿成把汽车停了下来。

老祥和老伴刚好在家,看到他们来立刻笑脸相迎。阿成跟他们认识,热情地说:“伯伯,伯母,振兴书记来看你们了。”

憨厚的老祥连连表示感谢,请他们进屋坐,振兴看他们家虽小,贴着地砖,白色的墙,很干净整洁。他坐下亲切地说:“老伯家里种几亩田?”

老祥憨厚地笑道:“五亩,今年租了四亩种芍药,还有一亩口粮田。”

“平时还有没有别的收入?”

“没有?打工也没人要了。”

“这次到药材地里打工,一年可以有一万多元的收入,够生活了吧!”

“够了,现在孙女不读书了,准备上班,不用交学费。女婿和女儿工地上打工,两人一天有二三百元。”老祥自豪地说。

振兴听了很满意,“一家五口人住两间屋小不小?”

老祥说道:“不小,你看,我们隔成了三间房,够住了。”他起身指给振兴看,一间大的女儿女婿住,对面一间隔成两间小的,老夫妻住一间,孙女住一间。振兴看了鼓励他们说:“一家人好好干,争取建楼房。”

老祥满脸堆笑地说:“好,谢谢政府的关心。”

从老祥家出来,阿成又带振兴去了老木家,老木是因病致贫,他瘦高个,六十多岁,老伴患有癌症已经好几年了,一直治疗不断,家里欠了很多债。儿子在外打工,老木一边照顾老伴,一边种田,维持生活。他们家住在村中间,去的时候,老木正在门口干活,看到他们,停下手中的活,热情地和他们打招呼。

振兴问及他家庭情况,他真诚地说道:“老伴的癌症也看不好,自从开了刀,这两年一直吃中药调养,病情稳定没有恶化。”

振兴问道:“医疗费贵不贵?”

老木说道:“开刀花了二十多万元,让整个家庭陷入困境。吃中药不贵,一年只要七八千元,还能承受得起。儿子在外打工挣钱,基本上都用来还债。”

他笑着说:“我以前一边种田一边照顾妻子,而且挣不到钱,现在好了,七八亩地全部征了,还能在里面打工,有近二万元的收入,医疗费和生活费都有了着落。儿子全心全意挣钱还债,再过三四年也差不多了。”振兴听了渐渐放心了,高兴地和他握手,希望他们早日过上小康的生活。

接着又去下一家,阿成说去增产村吧,看看老五。老五在家排行老五,所以老了人们还习惯地叫他老五。他是位残疾人,十多年前,在池塘里打水时,池塘水干了,他就下去把塘泥撸了撸。谁知这一撸,水泵的吸力非常大,把他的腿吸了进去。他拼命挣扎,无济于事,于是就用另一只脚去借力挽救,谁知两只腿都卷了进去。

他立刻倒在血泊之中,当村民发现他救起来,送到医院,他的两只腿永远失去了。老五曾经种有几十亩地,还会开拖拉机,是种田能手,现在什么都不能干。

当初儿子大了,他在城里帮他买了套房,结了婚。虽然贷款几十万元,但他充满了信心,苦不了多少年就能还清,没想到遇到这事。

失去了双腿就失去了劳动能力,虽然坚强,已经自顾不暇。儿子上班又不可能回来种田,压力都到了老伴身上,他很心痛,整天哀声叹气。今年好了,十几亩田、地都征了,队长说安排老伴在“芍药”种植基地帮工,八十元一天,三个多月可拿到八九千元。加上征用的土地款一万多元,有二万元左右,他们一家对此非常满足。

老五家在增产村东面,如今家家户户都是楼房,他家的平房显得矮小了些,门口却很宽畅。振兴到他家门口,老五拄着双拐迎了出来,两只裤腿空荡荡的。穿着一件旧外衣,头发乱蓬蓬的,很可怜。

振兴和他聊起了家常,老五感激地说:“如果不是政府帮忙解决,老伴一个人这田无法种下去啊!空了那么多债,地也不想丢。老百姓地丢了,怎么生活啊!我儿子在城里上班,也只是位小工人,工资只有二三千元,非常艰苦。将来有点老家产,哪怕是几块薄地,回来也好种种啊。现在好了,租给政府拿租金,不要人那么辛苦,又能在里面打工,比自己干还挣钱。”他笑着跟振兴书记算了一笔帐,“十五亩地,一亩地一年挣一千元钱,就是一万五千元。可是我们家和别人家不同,我干不了,要请忙工付工资啊!这样算下来一万元钱都挣不到,只够家庭开支。而且一年忙到头,我常常为帮不上忙内疚,对不起老伴,现在好了,没有后顾之忧,拿双倍的钱,真要感谢党和政府。”

振兴听了乐了,笑着说:“你们满意就好。”

在回去的路上,他深刻地意识到:人们失去了土地,既使再多的福利,始终不保险。人在变,事物在变,所有的保障都可能变,唯有土地属于他们的。作为主人,用它就要付钱给他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才是真正的保障。

振兴了解了老祥、老木、老五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回到村委办公室,老卫正在兢兢业业地办公,见他回来热情地说:“回来啦!”振兴放下包,倒了杯茶,微笑着说:“嗯!一切顺利,今年有望脱贫。村民们决心也很大,我们一定要全力以赴。”

“这次政府对我们金山村脱贫信心也很足。”老卫喜滋滋地说。

“阿铎的土地暂时不征用,其余的征用情况怎样?”

“都己经征用好了。”

“嗯!明天我们要到田头亲自去看看,你把预备工作做一做。”

今天阿新打来电话,明天翻耕,请村委安排一下,需要20人。

阿卫说:“好,我马上叫队长去做。”

在振兴书记手下做事久了,他已摸透了振兴书记的性格,他一般叫人做事通常不止一件,喜欢一气呵成。他没有站起身,依旧坐在那里,等振兴书记还有没有交待。

果然,振兴喝了一口茶,继续说道:“‘芍药’种植户的所有材料,包括征用、合同等全部复印一份,明天我交给阿新社长。

阿卫说好。

振兴很喜欢阿卫的办事效率,他笑着从公文包拿出一份材料对阿卫说:“除了村民和阿新签订合同,我们村委也要和他签订一份,我昨晚已经写好了,你去再打印一份。”

阿卫站起来,上前一步,拿过材料,“好的,我这就去。”他很佩服振兴书记,文武双全,高高兴兴地去办了。

下午,阿卫复印好了,送了过来,振兴把它放进了柜里,开始下班。“明天早些过来,阿新开工,你和阿成我们三人一起去田里看看!”

阿卫点头道:“好。”

到了第二天早上,振兴七点多钟就来了,老卫和阿成也赶到了,他们处理了一下日常一工作,拎上包,一同开车随着振兴向“芍药”种植基地驰去。

丰产村和增产村都在大路边,阿新先从增产村入手,那里一片有一百多亩,比较平整,早晨天不亮,他就带着十几辆机械设备过来了,一字摆开停在田头,非常壮观。队长昨天就通知好村民,他们也早早在此等候。

阿新来后,与队长会合,一一分配他们任务。阿新老家离金山村只有几里路,他认识增产村的队长。联系了振兴书记,他们又直接联系,之间增进了感情,工作更好做了。

村民们拿起锹等农具,跟着农用机械后面,开始下地。这片地在增产村的南面,虽是丘陵起伏,还没有种上别的农作物,显得尤为的空旷,立刻热火朝天。

振兴和阿成的车在增产村前面的田头路边缓缓停下,老远就看见阿新在100米以外的田头,和队长一起看着村民们干活。

振兴书记高大的身影快步走了过去,阿新热情地和他们握手,一脸的笑,“振兴书记,你看这样行不行?”早在开耕前几天,阿新就找过振兴,并且带来了规划图,大家讨论通过。

阿新带来的人之中,除了开农用机械的师傅,还有一位带班老荣,他是阿新从镇上请来的一位农技员,五十多岁,中等身材,瘦削的脸上充满着自信,阿新示意他从包里拿出规划图,指给大家看。

振兴看了看说道:“可以。”

增产村的田分为两部分,在大路的东西两边,原来都是种的水稻,因为缺水,每年都要到邻市的东坝引水,蜿蜒的水道(乡下称为养龙埂)经过四五个自然村欢快地流到这里,灌溉着这里的良田。阿新显然对田已经非常熟悉,他说:“从这里开一条路,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宽加实,以便大型农机进入。”

他抬起头,对振兴说道:“右边也一样。”

振兴点点头说:“对。”

阿新让老荣收起规划图,一边说一边和大家向前面走去。农用机械在田间奔波,扬起的飞尘在空中弥漫。

振兴跨过一排养龙埂看了看,说道:“这条养龙埂要不要留?‘芍药’栽的时候要浇水。队长在旁边说:“用不着,东坝的水利站多年不用了,修复的代价高,要用水直接从大头坝排管子过来方便。”振兴笑着说:“能行吗?”队长肯定地说:“能行,这两年种花木树的多了,大头坝用水量减少,已经够用了。”

振兴听了满意地说:“有水用就好。”

他们在地里转了一圈,振兴问阿新:“在用工方面没要求吧!”

阿新笑着说:“没有。”

“大概要多少人?”

阿新非常熟悉地说道:“一人管五十亩,五百亩地十几人吧!”

振兴赞许地朝阿新点了点头,“平常管理十多人,最多用工的时候要多少人?”

阿新己经算过了,他随口而出,“平常二三十人,最多四五十人。”

振兴朝阿成说:“你把人员统计表做一份,以备检。”

阿成说:“知道了。”

振兴认真地对阿新说:“你们记好工,以后跟我们会计结帐,再由会计分给村民,这样可好?”

阿新说:“对,就按照合同上办。”这时他们已经走了一圈又回到了大路上。振兴说道:“阿新这里就交给你和队长了,你们直接联系,有什么事,和我打电话。”

阿新说好。

昨天振兴已经让阿成把材料做好,他对阿新说:“走,到我办公室坐坐。”

阿新心领神会说道:“好。”

他们各自开上车,回到了村委办公室,阿成帮他们一人泡了一杯茶,把门带上,悄消退了出去。

振兴坐到办公椅上,阿新坐在对面他们都笑意盎然,象交往己久的老朋友。

阿新掏出烟给振兴敬上一支,自己也抽了一支。振兴亲切地说道:“你做这行己有二十年,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好。”

阿新笑着说道:“我现在种三个镇的地,面积达几万亩,这里只占很小的一部分,不是冲着挣钱来的,而是顺应政府的召唤,为扶贫项目出一份力。”

振兴知道,他们都会心地笑了。

振兴转过身,从书柜里拿出种植户的所有材料,包括征用土地合同等全部复印件,以及自己起草的村委和合作社的合同,递给阿新。”

阿新看了看,笑道:“还有用工合同怎么样了?”

振兴说:“队长还没交上来了的,估计要多少人?”

“常用的十五人左右,不定的四五十人。”

“没问题,常用的十五人都是特贫户,四五十人都是租地的村民,等阿成办好了,我再交给你。”

振兴从办公桌上拿出一支笔给他,阿新边签边说:“好。”

“你不修改一下?”

“不用,你写的很好,方方面面俱到。”阿新签好后,振兴从包里拿出章,端端正正地盖上,一人一份。振兴把它收进柜里的文件夹,阿新收进包里。

他们开始商谈共同的未来,振兴说:“金山村的扶贫项目三年,无论做什么都离不开农业,至少我们要合作三年,这份合同也就适用三年。即使‘芍药’不种,种别的,我们只要把时间改改,其余不变。”

阿新说:“是的,至于将来,你用的着尽管和我联系。”

“三年过后,还是农业,用的着还是要请你的。”

他们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自从种“芍药”项目以来,振兴在村民们心目中的位置,提高的程度是显而易见的。每一项政策下达,只要对人们有益的,人们就会拥护,就听从你的安排,全心全意地把它做好。

在金山村历史上,曾经种过中药材,那己经是十年前的事了,不管成功失败,都已成为过去。振兴听老卫一说,微笑道:“这次是市政府领导对金山村点对点、专人负责的项目,考虑到将来的发展,特别是三年后,扶助撤了,这些项目依然能够维持下去,造福一方百姓,可谓用心良苦,大家努力吧。”

不久,“芍药”种植基地耕作完毕,等待十月份后栽种。振兴接到镇上的通知,要他去参加一个会议。

会议厅在镇政府的六楼,振兴轻车熟路,走进会议室里面已经坐满了人,他们都是来自各阶层行业的代表和村委干部,镇长主持了这次会议。会议听取了镇区各大项目负责人建设进度的介绍,下达了新的任务及市政府的要求。

会后镇长单独见了一下振兴,他兴高彩烈地说:“国家对建筑行业跨行做农业有了新的规定,可以做了。市政府已经帮助你们联系好了一家建安集团的老总,将在金山村种植优等黄金大米,你回去准备准备。”

振兴听了喜出望外,“好,我回去就安排。”

仁镇长一脸的和善,他说:“不急,这要到明年,等文件下来了,具体再按照上面做,就可以了。”

振兴点头称是,他还要向镇长汇报一件事情,“上次没用征用土地的阿铎,他前几天找我说有一位建筑老板想投资农庄大酒店,可不可以?”

镇长微笑着说:“当然可以,你们先谈,准备一份材料,我看看是否可行,到市里申报……”

回来后,振兴给阿铎打了一个电话,“阿铎,上次你说一位老板准备投资1200万元,想来建设花木园农庄大酒店,有时间你约他一下,我们谈谈。”

阿铎一听,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 兴奋地说:“我这就和他联系。”

一会儿阿铎打来电话,老板刚好在家,他准备来一下。

“好,今天我有空的,你让他来,我在办公室等你们。”振兴高兴地说。

一会儿,建筑老板出现在振兴面前,他穿着一件白色的衬衫,黑色瘦身西装裤,非常的高档时髦。看上去一米七几的个头,很潇洒,一头黑发,面色微黄,眼大嘴凸,怎么看都像一位农民。其实他就是一位农民,弟兄三四个,家里穷的一塌糊涂,高中毕业就出门打工,在建筑行业烧电焊。一开始技术高,得到老板赏识,随后带班包工程,一步步走到了现在这种地步。据说今年一个工程他就赚了7000万元,资产已达数亿。有钱后他回报乡里,做了许多善事,得到人们的尊敬。

他见到振兴自我介绍说:“我叫阿召,是S镇G村人,我对你们金山村旅游开发非常的感兴趣。我将在这里建设一座高、大、上的农庄,里面小桥流水,亭台楼阁,花木园林等应有尽有,十里八乡数一数二的标准,提高金山村的档次。以后金山村不仅能玩、能吃,还能住。为美丽乡村建设推波助澜,贡献一份力量。我准备首期200亩,项目总投资1200万元……” 他强调,“我是一位实干家,说到做到。”振兴听了,豪情顿生。

金山村要不要建设一座农庄大酒店?振兴思考是有必要的,金山村有十二个自然村,二千多人口。人们办喜事都要到镇上去,离这里大约5公里路程,虽然现在交通方便,私家车也多,并不远,但是还是不太方便。

更重要的是感受也不同,街上大都是富丽堂煌,青春靓丽,一片繁华热闹的景象。很多人喜欢,也有人喜欢环境幽雅的农庄,这里靠着村庄、田野,自然风光,溪水潺潺,空气清新,眼界开阔,心情舒畅。加上农家菜,乡土味道,非常有特色,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在社会上流行,镇上的人甚至也寻幽而来。平常三五朋友相聚,或者来客招待,农庄成了人们津津乐道,最佳选择。

办公室里空调呼呼地开着,显得很凉爽,振兴响亮的声音在房间里回荡,“金山村旅游开发,发展前途广阔,一定会成为你投资兴业的乐土。”

“振兴书记,你说吧!具体该怎么做?”

振兴笑道:“金山村建设市里面有文件,我们按照规定做,首先要拿出规划,向上申报才行。”

阿召说:“这不难,我有专门的设计规划团队,可以先行动起来。”

阿铎一直坐在旁边没做声,他这时兴奋地说:“只要振兴书记同意,这件事就有希望,任何一个项目地方上有一定话语权,镇上肯定能通过。”

振兴和阿召听了,都笑了。

阿召说:“那事不宜迟,我这就回去安排。”

“明天怎么?”阿铎兴致彩烈地替他们着想。

振兴和阿召相互看了一眼,都说好。

阿召拎起包,向振兴书记告别,和阿铎匆匆下楼。

第二天一大早,阿召带着妻子春花和另外一位设计师匆匆赶了过来。春花大学毕业,这在九十年代乡下并不多见。她长得眉清目秀,身材苗条,一双美丽的大眼睛特别的动人,成绩格外的优秀,工作认认真真,一直是阿召的贤内助。

他们在村委稍停,和振兴一起,立刻向阿峄的花木林驰去。到了花木园,几百亩花木欣欣向荣,在春风里摇曳,绿水青山就在眼前,空气分外的新鲜,仿佛世外桃园,环境非常的优美。阿峄早已在那里等候,他们一路走一路谈。阿召见多识广,他开心地说:“农庄要开得好,吸引人,必须有自己独特的地方。除了市场,地理环境,文化底蕴才是关健所在。”

振兴也去过很多农庄,他说:“好的农庄都有自己的文化品牌,比如‘孔雀山庄’,去那里用餐可以看到孔雀开屏的美丽表演,它们或憩于竹林,或憩于河畔,或在公园里悠闲地踱步,让人留连忘返。比如‘白鹿山庄’,你可以看到可爱的梅花鹿,可以和它们合影,摸一摸它们柔软的茸毛,喂一把青草。也可以品尝到鹿血酒,鹿肉等高营养食物。有的在风景区旁边,有的在古建筑身旁,各具特色,风格迥异。”

阿铎建农庄要依靠阿召的经济实力,自己办不成,振兴书记和阿召他们说怎么做,他就怎么做!但是他在这里土生土长,比较了解,想提出一点建议。

“金山村的樱花,和金山村独一无二的一家农庄,生意肯定不错。到了樱花绽放的季节,雪片般地飞舞,一望无际,清香铺满了小径,充满了浪漫的情怀。去走一走,拍几张照片,然后到树下休憩一会儿,或听着树林里鸟的鸣叫,或垂钓寻趣等,放松心情和大自然拥抱,是何等的快意。然后品一下这里的农家菜,竹笋、白芹、扎肝、乌米饭……一定让人留念忘返。”

阿召的眼睛格外有神,他看上去象位农民,却很亲切。别看他富,文化不高,却努力去钻研传统文化,古风创作、字画欣赏,假山园林,风水玄学等,甚至创刊。获得了乡贤、市好人等荣誉称号。他在离城里不远的老家建了一座庄园,里面古玩字画,应有尽有,风情典雅,古色古香。

他问“这里有没有人文古迹之类?”

阿峄想了想,“这道没听说过,不过我父亲可能知道。”

夏天已经接近尾声,花木林里鸟的歌声并没有停止,更加的欢欣。他们的花木林在丰田村的西面,大约二三里路,建了一座大大的围墙,里面几间房有会客厅,起居室,厨房仓库等等。大概有六七间。都不大,却布置得很温馨、素雅、干净。阿铎夫妻住一间,父母住一间,有时父母也会回到村上住家里。

他们走着走着就到了阿峄花木园里的家,阿峄的父亲中等身材,不胖不瘦,方正的脸,面目和善,格外慈祥,正在门口干活。问起他有没有人文古迹之类和美丽传说,他点燃一根烟,深深地吐了一口气,烟雾在空气中弥漫,他若有所思地说道:“金山上传说有个金牛洞。”

阿召饶有兴趣地问:“大伯你说说。”

这时阿峄的妻子从家里出来,请他们客厅坐,毎人倒了一杯茶,阿峄的父亲开始讲起了他的老古经。“很久很久以前,一位老伯和老伴在金山的脚下,种了五亩田冬瓜,可是冬瓜很奇怪,只长了一只,好大好大。正当老伯和老太伤心犯愁的时候,来了一位游方道士,要用重金收买它。老伯和老太想:这个冬瓜这么值钱!肯定不平常,执意不卖。游方道士见买不成,也罢。缘份至此,就告诉他们吧!‘这是把金钥匙啊,你们金山上住着一条金牛,只要七月七那天晚上,把冬瓜在山脚下拖三圈,门就开了。’老伯和老太喜不自禁,七月七这天晚上,他们把冬瓜在山脚下拖了三圈,轰的一声,门开了,一头金牛冲了出来。可是游方道士没有告诉他们怎么捉金牛,他们就跟在金牛后面追。金牛跑到金山后面一个村,拉下了一泡屎,就是现在后头村的牛屎墩。金牛继续往前跑,跑到西山就再也不能走了,原来这里曾经就是一片海,金牛眼看追兵到,纵身跳入海,变成一艘金船,载着人们来来往往…….”

春花听了笑道:“这传说很有意思。”

阿铎的父亲看大家听得津津有味,继续说:“我们这曾经有一座青龙桥,全部用青石板铺成,象一条龙,从村头的水塘,一直通到田间,是灌溉的好水源。那时候村上住着一个瞎老头,他没有儿女,和侄子住在一起。有一次他的侄媳妇把一只掉进粪坑里的鸡烧给他吃,人们窃笑着问他,“好吃吗?”

“好吃,好吃。”瞎子连声说道。

人们鄙视道:“这是掉进粪坑里的酱鸡还好吃呢!”

瞎子恼羞成怒,原来他是上天派来守风水宝地的,他一生不娶,没想到守护的都是些没良心的人。当时正好是秋天,人们把池塘里的水放光了,挑塘泥作庄稼的肥料。可就是奇怪,今天水放了,明天又长出来,就是放不干净,人们烦不胜烦。那天下工的时候,瞎子不知怎么跑来了,给每人发了一根红飘带,嘴里不停地说道:“不用愁、不用愁,你们把红飘带系在挖揪的头上,插在塘里不要收回家,七七四十九把,明天就好了。” 说完摸摸索索回家去了,人们心想这瞎子成神仙了,看不见也能摸过来,就信了他。谁知第二天早上,人们过来大吃一惊,满塘是血,天空飘着瞎子的声音,“杀死了、杀死了,我走了、我走了,500年后再见……”

阿峄的父亲遗憾地说:“原来这是块龙地,被瞎子破了,至今村上没有出过人才……”

春花听了,感觉不错,“这对宣传金山村很有利,对农庄的吸引也大,但不属于农庄。”

阿峄在旁问道:“有没有古迹?”

阿峄的父亲想了想说:“有,金山村至今有一条老街,一条青石板铺成的小道,有100米长,5米宽左右,每一块青石板中间有一道深深的碾痕,都是古时运输车轮留下的痕迹。有可能是古官道,很有开发的价值。还有新四军16旅曾在这里与日本人抗战,取得三战三捷的伟大胜利,有革命纪念碑竖于金山村口。

春花说:“这些都是提高旅游量的景点,对农庄的人流量有好处,也不能搬到农庄去。”

阿峄的父亲接着说:“金山村委不大,十几个自然村,好象只有一座颜家祠堂,不过在解放前就毀了。”

春花灵机一动,她曾经去过许多地方,一座亭,一口井,一眼泉,一幅题字等,都是不可替代的名人景观,如果农庄也来一个将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她不仅问道:“有没有东西留下来?”

阿峄的父亲想了想说:“断石残碑砌于村前面的南石桥,那里有十几块碑石,上面有许多精美的花纹,有凤凰展翅,牡丹花开等等。还有碑记都是嘉庆年间和民国时期的遗物。字迹端正遒劲,虽经风侵雨蚀,依然清晰。只是大都破碎,首尾不能相接,很难看懂里面的内容,布满了苍桑。从年代来看,距今己经有好几百年的历史。把砌在桥上的石头挖出来代价太高,桥要重建,工程量太大了。不过尚书塘有一块踏板石,很完整的一块碑,是村民移来淘米洗菜的,好象是嘉庆年间一位进士碑,不知有没有用?”

春花听了张大嘴巴“哦” 了一声,阿召感慨地说道:“这块进士碑可能有点价值。”

阿峄也看过,他说:“就在离村东面100米左右的尚书塘,一个小小的码头,把它弄回家,重新把码头砌好,最多花几千元钱。”

春花一本正经地说:“要先把它弄回来,以后建个亭子放在农庄旁边,作为景点供人们欣赏。”

阿召笑着对振兴说:“振兴书记这是文物啊!保护它是你的责任了。”

振兴说道:“是,我会考虑安置的。”

阿峄站起身,“阿召老板,老板娘,振兴书记我们去看看建设农庄大酒店的位置。”

大家点点头,随他向前走去。

十几年的花木树己经很粗壮,碧叶蓬勃,风一吹哗哗地响着,一望无际,特别的宽广。阿峄一路走一路兴奋地介绍,“整个花木林500亩,征用了20户村民家的地,将来农庄建成后,属于他们的土地得到的利益也属于他们,并且在农庄盈利的情况下,每年可以分到一部分红利。”

阿召满怀信心地补充到:“是的,农庄发展越来越大,村民得到的利益也越多。”

说着他们走到一片山丘,阿峄停了下来,前面一条小河从西向东,缓缓流向大头坝,他指着这片花木园说:“花木园农庄就建立在这里。”

大家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青龙坝的水缓缓淌下来,清澈透明。汇聚到这里,水域面积达几十亩,绵延几公里。它如同天然的人工河,镶在田野和村庄之中,格外的美丽。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扑面而来,大家都赞不绝口。

“不错,你们回去,把报告书拿出来,我交上去。”振兴说。

“好。”阿召满口答应。

他们开始往回来,阿铎留他们吃饭,他们都很忙,不了。

第五章

金山村要建农庄大酒店,村民们知道了也很兴奋,充满了期待。阿召非常的积极,亲自和春花一起设计,经过几天的艰苦奋斗,一座别具特色的农庄大酒店设计好了。它不仅富丽堂煌,有着三层的建筑,更是青砖黛瓦,飞檐翘角,掩映在花木丛林之中。里面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假山林立,是自然的花园,让人心生向往。

阿召和春花连夜写好申请报告书向振兴提交,十月份的金山村,一片祥和的气氛。早晨空气格外的新鲜,八九点的阳光从外面照进来,特别的柔和。振兴看着阿召和春花送来的“建设金山村农庄大酒店的报告书”,心花怒放。

“太好了,我下午就要到镇上汇报工作,正好把报告书交上去。”十月份一到,振兴就忙着种芍药,一切都很顺利。一棵棵粗壮的芍药苗在技术员的指导下,插满了田间,象插满了希望,奔向幸福的小康之路。

“那就麻烦振兴书记了。”阿召的脸上露着灿烂的笑容。

“不客气,这是我应该做的。”

“好,恭候你的佳音。”阿召对振兴书记充分信任,高兴地走了。振兴开始整理芍药项目的材料,阳城市北山区一直有种植药材的历史,散户比较多,由于量小,市场的变幻,他们的药材不论你怎么种,只能挣个辛苦钱。但是政府干就不同了,他们有统一的收购平台,不愁销路,振兴喜上眉梢。

吃过中饭,一点多钟,他匆匆开车去镇上。让他兴奋不已的是,仁镇长对他做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振兴你做的很好,下面养老院项目和优质黄金大米种植项目紧跟其上,下个月我将带他们到你处实地考察。”

“好,欢迎光临。”振兴说着,从包里拿出“农庄大酒店报告书”递给镇长,“阿召是一位建筑老板,他想在金山村建一座高、大、上的农庄大酒店。”

“哦?”仁镇长接过报告书,仔细地看了一遍,显得非常的激动,“非常好,我明天带到市里去,如果通过的话,正好把它和三个项目统一规划,作为配套工程……”

振兴兴奋地说:“目前金山村的人口不多,但是养老院建成之后,生意就大了。”

“嗯,养老院办的好,将来还要开发成康养小镇、旅游区,农庄大酒店是必不可少的,你好好干。”

振兴满怀信心地说:“谢谢仁镇长的支持。”满意而归。

时间过的真快,转眼一个月过去了,这天振兴接到镇上的电话,镇长来了。

九点多钟,太阳暖洋洋地照着大地,秋叶还是那么碧绿,看不出黄。缀着点点露珠,青翠欲滴,山丘被薄雾缭绕,恍若仙境。一辆公务车缓缓驰来,后面是一辆奔驰和宝马。停到了金山村委大楼门前。

公务车下来五人,镇长热情地介绍道:“这位是副市长。”一位西装革履,儒雅风度的中年人朝振兴点点头,振兴赶紧上前握住他的手,满脸堆笑地说:“欢迎领导光临。”

后面是面色白腻,西装革履,满身儒气的东方,振兴和他认识,两人相视一笑,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还有一位记者和一位主任,振兴一一和他们打招呼。这时奔驰和宝马上的养老院项目经理和优质黄金大米种植项目经理带着随从也到了,大家热情地打招呼,振兴请他们上楼。

振兴这边除了村干部,随行的还有阿召和春花以及阿峄。会议在有条不紊地进行,首先振兴书记汇报了金山村委的工作情况,随后养老院项目经理和优质黄金大米种植项目经理都对自已的项目作了演讲。

阿召说:“农庄将建成金山村标志性的建筑,只要领导允许,我愿意花巨资建一个集吃喝玩乐为一体的综合性项目…….”

东方笑着说:“一个地方文化非常重要,这方面我们的力量雄厚,有专门的团队研究,需要我们定当支持。”他讲话非常中肯,而且很周到,办理农庄的一套程序,人员都安排好了。

振兴对文化也有着深厚的兴趣,否则丰田村南石桥的石碑,他看了也不会叫挖土机把四周的土夯实,保护起来。于是他笑着对东方说:“好。”

镇长又发表了一番讲话,鼓励他们共同制定好,共同规划好,一起实行好,一切交待完毕,他们开始去花木园实地考察。

优质黄金大米种植项目和芍药种植项目都分布在金山村的周围,方圆一公里内,土地面积上千亩,溪水从上游欢快地流到下游,汇集到大头坝,象一条白玉带围在田野和村庄之间,这里没有污染,自然风光,清新脱俗,让人心生愉悦。

镇上对金山村一次次规划设计,不断地完善,几乎很完美,这次来考察,有可能是定稿,振兴倍感欣慰。他仿佛看到机械己经入场,在金山村的大地上建设,热血沸腾。

振兴带领他们边走边介绍,“养老院坐南向北,在大头坝一头丘陵山坡上。前面一大片平整的土地,靠着坝边,是种植优质黄金大米最佳地方,再前面是阿峄的花木园,也就是农庄大酒店的建设所在。”大家听了兴致勃勃。

投资种植优质黄金大米的老板是建安集团的老总,他人高马大,1.75米的个头,浓眉大眼,和善慈祥,农民出身。当初他们村上三个好友一起出门闯荡,建立了一个工程队,由于肯吃苦,技术好,深受老板的信任,很快立足市场。靠着城实守信,工程遍及全国,如今年工程量百亿,成为响当当的建安集团。在阳城市开发区,一幢高楼大厦鹤立鸡群,相当的雄伟壮观。他本人是位慈善家,每年捐资捐物都在几十万元。他爱国爱民爱家乡,听从党的领导和安排,乐意为社会作贡献。这次来看金山村委的办公设备很陈旧,捐了18万元给振兴添制办公新设备。他对种植方面不专业,全权有振兴负责。

养老院项目经理老家在金山村,她改革开放后到大城市闯荡,从护工做起,兢兢业业,刻苦周到,深受顾客的好评。渐渐自已开养老院,越开越大,成立了自已的公司。如今她已是多家养老院的老板,资产达几个亿。近年来,至力于乡村发展,首选家乡投资兴业。她开的养老院采用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主要服务对象是退休的老人,且在六七十岁之间。身体不是很差,边旅游边调养,陶冶情操,这在当下非常流行。

她对养老院的建设有自已的规格和要求,她派驻负责人到金山村委,建一个办公室,振兴欣然同意。她对养老院面对着河水而居,也很满意。

阿峄的花木园离他们半里多路,有一种桃源幽境的味道,这里建农庄大酒店更让人神往。

副市长看了表示赞赏,“这些自然优势,一定要把它们整体规划好。”

大家都称是,决心齐心协力把这项目办好。这次副市长都来了,可见政府的重视。

仁镇长笑着对振兴说:“土地规划,征用没有问题吧!”

“没有。”

突然东方局长看到花木园对面不远,丰产村的北面一个山岗,那里丛林茂密,似乎有许多亭子,很象墓亭。一二米宽长,三四米高,上面琉璃瓦翘角,白色的瓷砖,非常的亮眼,星星般散布。

他不仅好奇地问:“那是什么?”

振兴朝那里看了看,“乱坟岗。”

东方不仅皱起了眉头,“这里的视线刚好看到,不太雅观。”养老院的女老板看了也尴尬笑道:“是不太雅观,如果建成养老院,看到这也感到害怕。”

东方问振兴书记,“象金山村周围有多少这样的乱坟岗?”振兴到金山村委当书记快有一年,忙得事情非常多,他还没有问及这些事情。老卫陪同在身边,他连忙说道:“金山村委有十二个自然村,有十二个集中乱坟岗,大概占地在三五百亩之间。”

副市长朝镇长看了看说:“镇上象这种情况多不多?”

镇长满脸堆笑地说道:“镇上圩区都搬进了公墓,高乡还没有,估计有五六个村委。”

副市长点头说道:“已经不多了,公墓是文明的象征,这里要想办法搬进公墓。”

镇长连连点头,说:“好,我回去就安排办。”

他对振兴说道:“马上统计一下,有多少面积,有多少坟,坟的分类,比如豪华坟,一般坟,土坟各是多少?然后我们把价格核算出来,你去实施。”

振兴说:“可以。”

东方温和地说道:“这片80亩花木林,在规划中间怎么处理的?”

振兴连忙说道:“正在商谈。”

“这些花木建设农庄大酒店、养老院、新农村建设等等,都应该用到,一定要处理,重新按要求平整。”

“知道了。”

他们渐渐往回走去。

临走时,仁镇长交待,先迁坟,再重新按要求平整土地,按规划建设。振兴点头称是,他们走后,振兴和老卫回到了办公室,老卫帮振兴书记倒上茶,微笑着说道:“振兴书记!你刚才满口答应镇长迁坟的事,这事不好办啊!”

振兴抽了一口烟,淡淡地说:“为什么?”

老卫回到座位上,一本正经地说:“乡下迁坟不易,许多人迷信,怕惊动了祖宗,坏了风水,谁会去挖祖坟啊!对子孙兴旺不利。”

振兴抽烟的手指停在了空中,“劝慰老一辈的旧思想,解放年青一代新思想,统一建设新农村。乡下人看惯了,也许不觉得,城里人看了确实不雅观,你说呢。”

“是,可人们不接受啊。”

振兴想了想说:“你去让队长他们先做做村民的思想工作。”

“年纪大的人,都不好讲话,年纪轻的人要孝顺,不好办啊!”

“这事办不好,影响整个金山村的发展计划,你一直在农村工作,处事有经验,要辛苦些。”

老卫无奈地说:“好吧,我试试!”

振兴笑了,他说:“好,下午我们召开一次会议,把工作具体安排一下,你去通知他们。”老卫转身离去。

到了下午一点多钟,会议在办公楼东面的会议厅举行。村委干部平时只有五人,包括振兴书记,老卫和阿成正副村委主任,一名会计,一名妇女主任。

振兴提出了迁墓建议。首先他表示:要先通知,然后由队长挨家挨户去统计,做好思想工作。他希望两个月把公墓选址后建设起来。今冬能够搬进去。

老卫说道:“选址和建设都不成问题,公墓比较简单,十天半月就能完成。一个村一个区域,竖碑都是村民自已刻好字完成,我希望碑由国家免费提供,这会让村民容易接受。”

振兴笑着说:“这是应该的。”

老卫还认为:“挖坟都是村委花钱免费挖,各坟国家按好劣进行补偿。”

振兴笑着说:“这当然,国家有规定的,其他地方迁坟都有经验,如何补偿,拿来都可以参照。”

阿成在旁说道:“迁坟难,是否可以从年青一代入手,因为他们不迷信,老一辈随你怎么说,可能也不会动摇。”

振兴说:“对的,老卫你最好作一份详细的材料给我,看是否可行。”

老卫开心地说:“行。”

振兴笑了,他说:“好”。大家散会。

第二天,一大早,振兴过来时,老卫己经把材料交到振兴的办公桌上。振兴坐下,拿起材料,朝老卫会心地笑了笑。满面春风地说:“老卫早啊!辛苦了。”

仔细地看了起来,老卫起草的这份迁墓计划安排材料,非常的详细可行。

第一条、为了协助金山村扶贫项目,创造金山村的投资环境,统一把各村的乱坟岗填平,安排进公墓。请广大村民认领好自己的坟,否则做无主坟处理。

第二条、各村乱坟岗的地点方位、面积。

第三条、每墩坟的规格大小,形式是豪华、一般、还是土坟。

第四条、坟的价格。

第五条、挖机和坟墓碑不要钱,迁坟的时间。

振兴看了很满意,把材料收了起来。

振兴抬起头,笑着对老卫说:“这份迁坟指南你去复印几份,发给大家,马上按照上面的方针去做。”

老卫站起身,去服务大厅复印,然后每人发了一份,剩下几份他放进包里,又多给阿成几份,微笑着说道:“阿成,队长每人一份参照着上面做。”

阿成点点头,他年轻,办事利落,他看着老卫说:“通知是不是可以复印了,发放给每一位村民。”

老卫抓着材料的手停了停,他想想说:“我去问一下振兴书记,我感觉规划建设农庄大酒店和养老院这一块的增产村和丰产村需要抓紧时间,其余的自然村可以晚一步。”

阿成说道:“对的,但是迁坟的通知都要统一下达。”

老卫说:“好,我再去请示一下振兴书记。”

他转过身迅速回到自己的办公室,振兴书记正在做材料,他轻轻地走到办公桌前问道:“振兴书记,迁坟通知是不是现在都要统一下达?”

振兴书记放下笔,抬起头他看着老卫说:“是的。”

“规划建设农庄大酒店和养老院这一块的增产村和丰产村是否要先迁坟?”

“对,先做个示范,以后全部要搬。”

老卫低声说道:“时间怎么确定?公墓还没建设,我们通知下去了,人们会不会怀疑?”

振兴沉思了一下,他说:“时间在两个月之内必须搬,可以先做一下动员工作,发放通知时要合理地回答村民们的疑问。告诉增产村和丰产村的村民,他们的乱坟岗先迁,至于具体时间等公墓建设完毕就定。”

振兴的办公桌前有一部电话,他伸出手又缩了回去,他想给镇长打个电话,问一下,感觉还是亲自去汇报一下为好。

老卫高兴地说:“好,我们马上着手做这件事情。”

老卫回到服务大厅,已经是下午三点多钟,服务大厅空荡荡的,办事的村民都走了,显得很安静。老卫开心地对大家说:“振兴书记说了,把通知全发了,金山村每家每户都要发。金山村共有农户八百多户,阿成你把通知先打印出来,明天发放到每户人家手中,第二步先搬增产村和丰产村的乱坟岗,要等公墓建设完毕才定。”大家都言听计从,开始忙碌。

四点多钟,振兴开始收拾材料,把老卫起草的这份迁墓计划带上一份,明天从镇上经过,去见镇长。

振兴内心充满了豪情,他要把金山村做大做强,建设好一切基础设施。该他做的全力以赴,不该他做的努力争取,这里将是他施展才华的舞台,有识之士创业的乐土,阳城市僻远山村建设美丽乡村的典范。外面秋高气爽,他拎上包,飞也似的向城里飞去。

第六章

振兴家住在阳城市的东门,一中档小区里,周围的小区新旧并立,错落有致。原是阳城市镇政府的所在地,宽阔的道路和沿街的商铺,写着曾经的辉煌。护城河就在小区前面,古色的城墙,沧桑的石板路,写满了悠久的历史。晚间在淡淡的灯光下,到这里散散步,心情格外的舒畅。夏天护城墙边,临河而建的一个大大的广场,近年来,市民们常到此跳跳舞,音乐声中载歌载舞,成了周围居民的乐园。不远处还有一家公园,里面有假山、喷泉,翠竹,凉亭,一年四季花开,环境非常的优美。振兴常常从护城河沿路走到公园,再从公园转一圈,然后回家。

他的爱人在卫生部门上班,他有一个儿子大学毕业分配在市一家知名企业上班,今年刚刚结了婚。住在南门一个高档小区内,那里离新城市中心不远,高铁、汽车总站、高速公路就在旁边,繁华的商业街高楼林立,医院学校就在旁边,透着一份现代化的气息。他们的工资很高,己不用振兴扶持,所以振兴把全部的精力放在工作上。振兴对职业的高低倒没什么兴趣,他想干一份事业,在任何一个适合自己的岗位上都可以。

晚上回来,他懂得规划设计,总要把金山村的地图摊开,思考着如何发展,让金山村更美丽,建成真正的小康社会。他到金山村虽然不长,但是对农民的生活了解的相当透彻,

山村的人们太辛苦了,还没有走出半机械半手工劳作的圈子,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他要逐渐实现机械化,让人们感受到种田的乐趣。更重要的是经过百年的民不聊生,人们已经几代缺少文化,乡村文明正在消失,很难教育出正确的下一代,让孝顺的儿女左右为难。如何尊老爱幼,走亲访友、行事办事懂得分寸和必要的礼节,成为一些人的困惑。前几年社会上流行“道德讲堂”,很大程度上感动了一批人,但还不够。将来有条件他还要建一所礼仪学堂,重新回到儒家思想上来,让华夏的礼仪之风在阳城市开花,金山村是个起点。

清晨,振兴从东门直接开车去往镇上,这是一条省道,两边是挺拔高耸的水杉树,碧青苍翠,象宝塔一般。已经是秋天,针叶纷纷落下,格外的引人入胜。半个多小时,振兴来到镇政府大楼下,他在广场上停好车,迅速走进大楼,乘电梯直奔镇长办公室。

八点半左右,镇长已经到了,看到振兴热情地说:“振兴来啦!快坐。”

振兴连忙从包里掏出早已准备好的材料,递给镇长,“镇长好,这是我们的迁墓计划书,请过目。”轻轻在办公桌对面的椅子上坐下。

镇长接过来仔细看了看,感觉这份迁墓计划项目写得很好,他满意地说:“就按照这上面的内容做。”

振兴高兴地说:“村民们对公墓的建设很关心,什么时候开建?”只有建好了,村民看到了才安心,工作才能开展顺利。因为这要开工经费,需要镇上负责拔款,振兴必须问好。

镇长笑着说:“马上就安排。”说着拿起办公桌上的电话,给负责这方面的阿忠打了过去,让他过来。

阿忠在一楼的办公室,他快步走了上来。镇长和蔼地说:“这位是金山村委的振兴书记,我上次和你讲的公墓的事情,你和他合作办理一下。”镇长把振兴带过来的迁墓计划项目递给他。

阿忠点点头,他接过材料看了看,对振兴说:“基本情况我已了解,八百多户,平均一家就五六座坟。我初步预算了一下,也要上千亩地的。包括围墙,公共厕所,门卫,停车场等公共设施建设。”

振兴说道:“金山村的土地是宽裕的,只要你确定下来,村民的征地工作我们来做。”

阿忠四十多岁,中等身材,非常的干练,有着不一般的成熟和锐利。他见振兴是位认真的人,于是轻松地说道:“只要土地确定下来,叫几辆挖土机按要求作业,要不了多少时间就能完成,你放心。”

振兴兴奋地说:“好。”

镇长对阿忠说:“这件事宜早不宜迟,你马上去办。”

阿忠说:“好,我把今天手头上的事交待一下,下午就去。”

他朝振兴说道:“金山村那边我经常去,很熟悉,你忙。我看好了哪里,跟你联系,你再去看看可行了。”振兴说:“好”。

大家微笑着相互打了声招呼,振兴离开。

振兴回到金山村委,老卫和其他几位工作人员都去发通知了,服务大厅只剩下阿成在为村民办理一些业务。金山村二百多户人家,都种地,也没企业上班。平时的业务并不多,常常来办事的村民只有几位。

阿成看到振兴来了,立刻把一些要处理的材料递给他,振兴开始回到办公室批阅。到了下午,两点多钟,阿忠打来电话,他说己经到了金山上,在周围各个村转了转,初步选定了二个地方,请振兴书记过来看看。

振兴立刻起身,拎起包,关好门,来到服务大厅。老卫和几位村委干部己经回来了,“老卫你陪我出去一下,镇上负责公墓的阿忠来了。”

老卫应声而至,跟着振兴下了楼,老卫不会开车,坐上振兴的轿车向金山上开去。金山在金山村后面,一里多里,从金山村中穿过,有一片桑树林,山脚四周全是坟墓,乱坟岗。向上100米就到了金山上,它虽不高,却是十里八乡的最高地,登临其上,村庄和田野尽收眼底,风景优美。

它的石头被炸来铺路,经过几年的开挖,小山夷为平地,中间一个大坑,蓄满了水,杂草丛生,棘丛遍布。振兴老远看到一辆白色的车停在山脚,阿忠和一位工作人员在半山腰。振兴和老卫下了车,朝他们走去。

金山村有二百多户人家,所以墓地也是非常大的,占了山上一半。大家相互握手,热情地打招呼。阿忠说:“这块地作公墓不错,风水好而且不影响人们的生活。”

振兴说:“只要你看中了就行。”

阿忠说:“我很满意,就是山上这个大坑不好,是填还是用栏杆?如果填这工程量太大了,取土也没这么多,护栏也危险。”

振兴和老卫看了,都觉得没必要填平。他说:“我们再到别处看看吧。”

阿忠说:“好,我在东头也看了一处,再去看看吧!“

振兴说可以,他们开始往回走,快步来到停车的地方,各自上车,跟着阿忠向东方向驰去,东面原来是一块砖瓦厂取土用的地方,面积很大,因取土形成的一块深坑,显得非常刺目。不过前后左右都是丘陵,象一块聚宝盆,坡下是一条马路,弯弯曲曲地连向金山村,不远处一条河,从上游缓缓而下,一直流到大头坝,环境非常好。

振兴虽然不懂得风水,却也感觉到这里视野开阔,风景宜人,周围的庄稼碧绿碧绿,欣欣向荣。不远处河水波光粼粼,氤氲缭绕,环境优美。

他朝阿忠点点头说:“这里不错。”

阿忠得意地笑道:“这块地前面有塘,后边有丘,左边是一条路,右边有一条河环绕,是风水中的宝地。”

“如果把这里作公墓的话,估计要花多少钱?”

“一百多万元。”

振兴笑着说道:“钱由政府出资建设,对我们来说哪里都一样,阿忠你决定吧!”

阿忠点点头说:“好,就这里吧!”

没几天,阿忠把建设项目报到镇上,很快就得到了批复,他带着工作组开始实施,公墓建设拉开了序幕。

二个月后,公墓建设已经接近尾声。迁墓可以开始了,振兴专门召开了一次动员大会,他强调“冬季已经来临,希望大家积极配合,越早迁越好。”

老卫说道:“金山村比较偏远,周围乡镇都已经是公墓,村民们早有耳闻,加上前期工作做的好,渐渐接受。”

阿成笑道:“我们年轻一代旧思想淡漠一些,我和丰田村的阿强关系不错,是同学,这些年他做建筑工程发了财,在丰田村条件最好。墓也是最豪华的,动员他先迁,以他家的威望,村民们跟着一个个地都迁了。”

老卫说道:“他父亲老强不是一般的主,他家肯迁,就没问题了。”

振兴听了很高兴,“你们辛苦了,迁坟是文明的象征,我想村民们愿意迁,最关心的是迁坟的价格、迁坟的费用,我们都包了,不用村民们花一分钱。公墓号以村为单位,由队长安排大家选,碑由政府免费发放,自已领取……. ”

“时间定在哪一天迁。”

振兴坚定地说:“冬季这天吧!”

“冬季还有几天,什么时候评估?”

振兴掏出手机和镇上联系,立刻得到回复,明天。“评估工作人员明天到。他放下手机,微笑着说。

“好。”老卫喜滋滋地说。

振兴继续交待,“墓上的碑都已预备好了,按照每家每户的登记量,一个村一个村通知发。”

阿成应声道:“是。”

振兴又作了具体安排,“阿成,明天你和各村队长一起陪同工作人员评估。”

“好。”

第二天,阿成陪着镇里的工作人员在队长的带领下,首先对增产村和丰田村两个乱坟岗进行估价。每家人家都有好几座坟,豪华的、一般的、还有土坟。一番讨论,细细解说,一直忙到下午才结束。工作人员走了,阿成回到村委办公室,立刻向振兴书记汇报。“振兴书记已经评估好了。”

“很好,冬季准时搬迁。”

阿成说道:“我马上去安排。”

振兴指出:“阿成,你和队长通知村民每家迁坟时都必须到场。你们先去规划一下,挖土机从哪里入手,比较合理等等。”

阿成说好,他向振兴书记反映情况,他说道:“有村民反映,迁坟只能上午,下午不好挖。”

振兴沉思了一下说:“尊重他们的要求,上午挖。”

“这样预备三台挖机两天。”

振兴说道:“可以,明天你们做预备工作,后天迁坟。”

阿成大声地说道:“是!”

到了后天,天刚麻麻亮,村西的坟场停满了车。村委干部早早来到了现场,振兴也来啦!村上的老老少少也都来了,振兴非常礼貌地打招呼,他们也热情地向振兴书记问好。

挖土机未到,许多村民已经看好时间在自家的坟前,放炮祭祀。

有的老人家在挖掘机到来之前,先在坟上敲一敲,向先人打声招呼,然后挖掘机开挖。

村西坟场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里面荆棘遍布,乱竹横生,许多都是土坟,已经没有出路。三台挖土机并发,解决了坟与坟之间纵横交错难进的现象。

土坟挖下去常常是一些放灰的罐子,人们用红绸布小心地包裹起来,送往公墓。挖土机随即填平或敲碎墓亭,一切在村委干部的监督之下有条不紊地进行。

在坟墓挖了一半期间,振兴又随大家到公墓上看了看。公墓离这里三里多路,一条水泥路已经修好。远远望去雪白的围墙,碧绿的琉璃瓦在阳光下闪着光。

围墙面前,一块空地足有十几亩地大的停车场,可停百十辆车。振兴下了车,走进大门,一排排公墓整齐而漂亮,环境非常幽静。墓与墓之间,道路宽阔,行走舒畅。四周围墙围着,虽然还没建门卫,己经很安全。匆匆到达的村民,开始把包裹先祖的红布放进墓中。旁边通常请三位抬财的村民,用芝麻杆点燃,象烘炕一样先把炕烘一烘,扫一扫,放进一些金元宝,再放包裹先祖的红布,盖上盖子。主家给一条烟几百元喜钱,然后祭祀烧纸钱。过来的村民有几十户,立刻烟雾缭绕,鞭炮声四起。

人们一改愁容,个个喜气洋洋,振兴看了感到很满意,村民们也很满意。小时候每当走到坟场,都感到害怕,白天从这里经过都有一种阴深深的感觉,这次搬迁到公墓,标志着乡村的进步,走向了文明新时代。

振兴放心了,他在公墓转了一圈,开始回去,在回到乱坟岗时,阿成下来,继续负责没有完成的迁墓事宜,不一日,迁坟工作全面结束。

第七章

振兴做事干净利落,有着军人的风格,迁坟一结束,他就向镇上汇报,要求进行下一步建设。为此镇政府专门召开了一次会议,邀请副市长和负责人东方参加,以及工作人员、二位专家设计教授、养老院项目经理、优质黄金大米种植项目经理、农机合作社阿新、两位建筑工程队长、阿召、振兴等,总共二十多人。

会议在镇政府大楼会议室举行,高大的镇政府大楼顶层有两间会议室,一间大的可容纳几百人,一间小的可容纳几十人。小的尤为的精致,椭圆型的棕色桌面,晶光发亮,四周木质靠背椅,正面墙上挂着投影幕以便使用,设奋齐全。前后几扇百叶窗,即使白天依旧灯火通明。

9点钟大家纷纷坐定,会议开始。东方主持会议,他首先请副市长讲话。副市长声情并茂地阐述了政府的精神和开发金山村对阳城市的意义,与长远打算。他强调一定要做好典范,让人们致富,项目要按时动工,各部门全方面协调、配合,早日实现人们的愿望。

随后相关领导一一发言,负责这次规划设计的专家指出,金山村养老院项目、优质黄金大米项目、花木农庄大酒店项目以及芍药种植项目,作为一个整体,统一规划和设计,经过反复论证和实地考察,政府终于审核通过。他深度剖析了这次建设方案,先进的理念和工作方针让大家心悦诚服,并把图纸发放给每一个人。

接着东方请振兴讲话,他激动地说:“感谢政府的关怀,和各位老板的投资兴业。金山村委将竭尽全力真诚地为你们服务。严格要求自己,执行党的政策,听从党的安排。目前征用土地已经完成,平整土地是当前最要紧干的,我们这次回去就配合农机合作社阿新行动。”大家听了纷纷表示同意,一个大格局已经形成。

镇长听了,作最后发言,“统一思想,共同建设,大家回去后,各自行动吧。”开始散会。

在以后的几天里,电视台和报纸都加以了报道,金山村成了新一批美丽乡村建设的新闻。农机合作社阿新首当其冲,来平整土地,十几台推土机轰鸣,几十面红旗飘扬,无数的人们在忙碌整理,象过去大集体一样热闹。

机械的力量是强大的,速度非常快。十几天下来已见皱形,一个多月就成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田野整齐划一,丘陵波浪起伏,象雕刻的一幅幅画,一块块一片片,令人兴奋。

农庄大酒店建设开始启动,几天后,阿召把办公室搬到了工地上。

为了建设好这项工程,他亲自上阵,在靠近花木园的尽头,一块大约五亩地的地方,前后建了十几间蓝白色的板房,作仓库、工作间、宿舍等使用。

他自己的办公室宽畅明亮,简单却很精致。一张宽大的红木办公桌,显得非常的厚重,后面一排红木书柜,放着档案材料。靠墙一排木质沙发很舒适,不远处是一台立式空调。

春花也过来了,有时也好住住,在办公室里面,卧室温馨而漂亮,她准备和阿召一起建设农庄大酒店。

“春花,我们年纪都不小了,以后外面的工程交给儿子处理,我们就把农店大酒店建设好。”

“嗯,将来我们把这里建设成一个休闲度假的基地。”

“好,东方说这里以后要规划‘康养小镇’,方圆几十里都要种上中药材,我还要投资中药开发,建一个种植、加工、生产、流通、销售等商贸中心,为中医药新时代发展作一份贡献……”

时间在一天天过去,花木园农庄大酒店只用了一年时间建成了。走进农庄,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假山,一块璧石上书“花木园农庄大酒店”,是请阳城市一位相当有名的书法家写的,字迹刚健遒劲,风流高雅。飞檐翘角,马头墙,白墙黛瓦,掩映在花木丛中,环境幽静。门窗都是红木雕花,古色古香。里面宽阔明亮,大厅气魄,雅座干净儒气,墙上贴着字画,璧柜放着一些古玩名酒。楼上一排的雅座略显高贵,一个客厅就是一间房,两间屋那么大,可以坐一二十人,自我活动的空间大,不受任何干扰,在里面吃饭非常的愉快、舒服。

三楼是歌舞厅,会议室等场所,热闹却不失安静。四楼五楼是住宿,大概有五六十个房间,每个房间都配有电视和浴室等,功能齐全,木质床和办公桌、白色床单等,柔软舒适。拉开拖地窗帘,推开窗,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一望无际的花木林,丘陵起伏。有的近在眼前,碧绿的枝叶青翠欲滴,即使在冬天依然生机勃勃,鸟鸣声声,像开着一场音乐会。人住在其间如同世外桃源,烦恼和嚣燥离你远去,对养生特别的适意。

许多品味来自个人的修养,并不是钱能够办到的。阿召有钱,他似乎更有品味,他仿照自家庄园、古色典雅的风格装修,雍荣不失华贵。

在新建的花木园农庄,会客厅旁还有一间雅室,这是专门为饮茶而设制的。一条很长很长的条几,古色古香,干净整洁地覆盖一层白布。中间是镂空的木架台盘,上面放着精致的茶壶和茶杯。

阿召是喝茶老手,他专门聘请了一位服务员,为客人煮茶,泡茶。茶水溢出茶杯,流进镂空的木架台盘,和着茶的清香在空气中弥漫。

墙上挂着字画,墙角放置着一台钢琴,有兴抚琴一曲,和朋友高谈阔论,不亦悦乎!如果是女宾客,泡一杯花茶,美容又养颜,品味清香,高贵不失典雅,尤其的让人心动,谈起生意来顺风顺水。

振兴每次来,阿召都要邀请他喝杯茶,感谢他的关心和支持。有了村委的帮忙,就如同拿到了通行证,加上他有钱,干什么事都不难。

“农庄大酒店基本建好了吧!马上要开张了吧!”振兴微笑着问。

“还早着呢!我还要建设一个牡丹园和荷花池。”阿召对牡丹和荷花情有独钟,农庄大酒店周围很空旷,左边的丘陵正好建设一个牡丹园,国色天香,美不胜收。吃完饭到牡丹园走一走,欣赏一下百花怒放的景色,是一大享受。

他已经设计好了,里面铺上青砖,一条条幽径贯穿整个牡丹园,供人欣赏。开一条人工河,建二座小桥,几个竹亭,坐在里面,三五好友,白天赏花,晚上赏月,吹着清凉的风,何不乐哉。

正好右边有一条小河,他决定开挖出来做荷塘,一直延伸到金山村的脚下。憶想中的效果,从它身边经过,清香迎面扑来,天边飘着一丝彩霞,系在村头。更加显得古朴典雅。依然用竹建设亭台楼阁,恍若仙境。

阿召是一位农民企业家,他平时潜心研究文化,钟爱艺术等,创业近二十年,事业蒸蒸日上。致富的他不忘回报家乡人民,他希望自己成为一位有价值的人,将用辛苦赚来的钱发挥最大的价值!所做的善事不计其数。

这次除了专家的设计规划,他还要加上自己的元素,建设一个牡丹园和荷花池。春花念念不忘阿峄父亲发现的那块进士碑,哪一天还要弄回来,在农庄大酒店的东面,阿召在翠竹丛林之中留有一块空地,他决定建一个“进士亭”供人们欣赏,有文物的价格,也许这三件事做后,他的农庄大酒店才算完美结工。

振兴听了,表示支持,佩服他的风情雅致,希望阿召早日完成建设。

金山村的四个项目,种植优质黄金大米和种植芍药基地,相对比较简单,人们都是种植的能手。去年平整土地后,优质黄金大米种了一年,喜获丰收,今年依旧在种。芍药已经种了一年,长势茂盛,碧绿碧绿爬满了山坡,一到四五月份,花枝招展,洁白芬芳,已经引来无数的游客光临,令人陶醉,再长两年也可以收了。养老院工程量大,主体建筑大楼刚刚封顶,估计要建设二三年。最快的要算阿召的“花木园农庄大酒店”,它象金山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出耀眼的光芒。振兴对它末来提供游客饮食、住宿充满了希望。

“阿召,你尽管建设,需要帮忙,我能办到的,尽量帮你办。”

“谢谢!”

振兴走后,阿召开始种荷花了,他买来优质的品种,而且是大的,当年种就能开花的。叫来挖土机和工人,干了一个多礼拜才结束。几个月后,荷花长了出来。

田野里氤氲一片,有一种朦胧的美,远远望去,特别的超凡脱俗,婷婷玉立地站在那里。有的含苞欲放,娇羞欲滴;有的花开正盛,争奇斗艳,分外妖娆!微风过处,碧叶翻动,象绿色的海洋。

走进它的身边,清香扑鼻,它们拥挤着,非常的茂盛,几乎看不到下面水的流动。宽大的荷叶滚动着颗颗晶莹的露珠,闪烁着奇异的光芒。

阿召一空下来忍不住走进去散散心。朝晖下,它生机勃勃,焕发着青春魅力,昂着头向他打招呼。他连忙俯下身,给它来了一张特写。他用清漆做的竹门楼,心里分外的凉爽。

一条长廊弯弯曲曲地延伸到田间,人在里面被荷花包围着,心胸豁然开朗,暂时忘却了身边的烦恼和忧愁!缓缓地走着,用手机不停地拍下这动人的时刻!蜻蜓在天空中盘旋,扇动着薄翼的翅膀,象缤纷的落花,让人充满了无限的遐想!她那种出淤泥而不染的情怀,让人心生高节,久久恋恋不忘。

有时候傍晚从它身边经过。这时余晖落在它的身上,又是别有一番风味!河水闪着波光,荷田绿幽幽的,田野和村庄是那样的安静。侧耳倾听,蛙声一片,是那么的欢愉,充满着美好。正是他向往的与世无争的田园生活,他感到非常的欣然。

一里之外,金山村委办公厅,振兴看着规划图上金山村发展的宏伟蓝图,心中乐开了花,美丽乡村建设正在他预料中一步步实现……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