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陈援华的头像

陈援华

网站用户

散文
201806/09
分享

我在祖辈的故事中长大

●家风征文

我在祖辈的故事中长大

陈援华

 

“很久很久以前……”祖辈的故事总是那么久远。

很小很小的时候……我的童年还是那么清晰。

我很小很小的童年,就是在祖辈“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中长大的。

那时候我真的很小,小得如同高远的天空上的一粒小小星星,在祖辈眼里放着那么微小而又可爱的光芒,祖辈们把我揣在他们宽阔而深厚的心上,让我吸收他们满怀人世沧桑的营养,在不知不觉中长大。

“很久很久以前……”这是祖母在给我讲故事,这个时候,或者是在天气初暖的春夜,或者是在清凉如沐的夏夜,也有在虫声唧唧的秋夜,至于围炉而坐的冬夜,也是有故事的,却不是那么印象很深了,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在晶莹澄碧的星空下,远天的星星忽闪着眼睛,偶有流萤拖一盏桔色的小灯从眼前划过,我的耳朵被祖母的故事牢牢牵住,眼睛却总喜欢与天上的星星相互对视,看那些可爱的小精灵或是调皮地眨眼,或是灿亮如金珠,我一边听着故事,一边就有了那么多诱惑、向往和遐想……这听故事的场景,一如祖母给我讲的故事那样,从天上到地下,从《牛郎织女》到《小明和小旦》……

那些耳熟能详的经典故事,我就不在这里复述了,而《小明和小旦》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故事,却是那么深深地印进了我的心灵:

 “很久很久以前,”祖母的故事总是没有具体的年代可指,却讲得真真切切,“有两个小孩,一个叫小明,一个叫小旦,他们是好朋友,一天,他们上山砍柴,看到一只小白兔,他们去追,追到一个洞口,小白兔不见了,二人来到洞口一看,洞口黑古隆冬,深不见底,怎么办呢?他们决定一个人下去寻找,一个人在洞口守着,小旦看了这深不可测的洞口,实在有点吓人,心里就动了个小九九,让小明下去,小明就沿着洞壁手攀脚踩向下蹭,小旦守在洞口,等着小明把兔子赶出来,可是等呀等,晌午饭过了,不见兔子也不见小明,太阳快落山了,不见小明也不见兔子,小旦想:小明怕是出不来了。小旦就一个人回了家,把事情向大人们说了,可怜小明是孤儿寡母,母亲找到洞口,大喊大哭,可就是不见小明。小明却是沿着洞壁向下蹭蹬的时候,看到下面有一点亮光,心中一喜,却不料脚下一滑,就摔了下去,也不知摔了多高,小明自认是死路一条了,就闭上眼睛,等着粉身碎骨的一刻,谁知等他睁开眼睛时,眼前是一片金碧辉煌,有好多人围上来,口里热情地说着:‘是兔子招来的客,是兔子招来的客……’大家把他请到家里,列为上宾,好酒好菜款待,从朝到暮,从暮到朝,不觉已过了三天。说是人世光阴短,仙家岁月长,这洞里三天,在人世已过了三年,小明想家了,也不知母亲过得怎样,就闹着要回去,洞里的人也不强留,先是让他多带些金银回家,好和母亲安生过日子,小明只惦记着家,惦记着母亲,金子银子都不要,只要早点回家,洞里人不忍让他空手回去,又告诉他,母亲因为他,三年来已经哭瞎了眼睛,让他带颗夜明珠回去,给母亲擦一擦眼睛,母亲就能重见光明的。小明就带了夜明珠,一阵仙风相送,小明出了洞口,回到了家里,先给母亲擦好了眼睛,母亲惊喜地看到眼前的小旦,激动地抱住儿子,喜泪纵横。这宝贝也神奇,无论人哪里有病痛,只要擦一擦就好了,来小明家看病求医的人络绎不绝,他们都给小明家带来了好多好吃的东西,有的还带来了钱,小明家从此衣食无忧了。小旦母亲知道了,极力怂恿小旦也去洞里走一趟,让他一定多带些金银财宝回来,并让小旦带了好几个袋子去装金银,小旦带了袋子来到洞口,学着小明的样,沿洞壁下去,刚看见下面的光亮,就脚下一滑,摔到了洞底,立即就围上来一大帮人,见小旦带这么多袋子,大家就一声喊:‘打贼!他是来偷我们的金银财宝的!’一阵拳脚棍棒,把小旦直打晕了过去,然后卷起一股黑风,把小旦丢出洞口,小旦醒来后带着一身伤痛回到家里,向母亲诉说了经过,母子俩悔不该这么贪财。”

祖母用故事告诉我,做人,心要善良,不要贪财。

母亲也常常给我讲故事。印象中,母亲总是很忙碌的,或者是在厨房屋里做着饭菜的时候,或者是在赶着做什么事的时候边走边讲的:“很久很久以前”,母亲也毫不例外地这么开头,“一对孤儿寡母相依为命,儿子在山里开荒种地,母亲在家烧茶做饭,中午饭由母亲颠着一双小脚亲自送去,然而,干粗活的儿子脾气暴躁,饭送得早一点或者迟一点都要对母亲一顿训斥,甚至拳脚相加,母亲给儿子送饭总是战战兢兢,一次,儿子在开荒时,看到一窝小鸟张着黄口小嘴嘻嘻嘻地好不兴奋,原来是鸟妈妈找食回来了,看到鸟妈妈把嘴里的食放进了小鸟的嘴,儿子突然深受感动,心里想:自己也是妈妈这样喂养大的啊,自己长大了,怎么能那样粗暴地对待母亲呢?他决定要对母亲的态度好些。这天中午,母亲照例来送饭了,儿子看到了母亲,慌忙迎了上去,可母亲以为儿子是赶上去打他,吓得直往后退,慌乱之中,脚下被一个黄楝树蔸一绊,摔下一道小坎,就摔死了。儿子悲伤不已,埋葬过母亲,以后就再也看不到母亲了!儿子就把那个绊倒母亲的黄楝树蔸刨下来当母亲,出门了,就告诉母亲给他看屋子,晒谷子的时候,就请母亲帮着看守谷子,不要让鸟雀来啄食。一天,在晒着谷子的时候,突然乌云四起,眼看就要下大雨了,在山里开荒的儿子急忙赶回家,大雨已经淋湿了谷子,黄楝树蔸做的母亲也在雨中淋成了落汤鸡一般,儿子赶忙把‘母亲’抱进堂屋,用干毛巾擦干‘母亲’身上的雨水,然后去收谷子,这时却雨止云消,烈日当空,他的谷子也不用收,很快就被大太阳晒干了!”

“据说,这场雨是来考验儿子的,如果儿子不顾母亲,只管去收谷子的话,说明这儿子还是心里没有娘,天上就会放一个炸雷,把不孝儿子给劈死的。”母亲煞有介事地补充道。

一个“孝”字就是这样随着故事深深地刻进了我幼小的心灵。

“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很能打动人,而很近很近的故事呢?却是那么真实而亲切,比如祖父和父亲的故事,就是他们的行动。祖父在农业社时,年年是先进生产者,一年到头,发一张奖状,奖一个斗笠或者一条毛巾,是当地的最大荣耀。我曾经在群众大会上听过大队(村)对祖父的表扬:我的在远乡工作的姑父姑母,几年才回来一次,离别时,按常理是该送他们到车站搭车的,当时车站要到区(镇)一级才有,需走十多华里路,一个回转要半天工夫,队(组)干部主动提出给他半天假,可他仅仅把姑父母他们送到离家门不远的马路上,就让他们自己背着行李走路了,他半天工也没有耽误。一直到八十岁那年,他还在大年初一的早晨上山垦荒,当天回到家里,吃过早饭后,在逗小孩时发生半身不遂的偏瘫,才算终止了他一生的劳动。

祖父一生的故事,告诉了我二个字:“勤劳”。

父亲的生涯中,我见历过许许多多的故事,而有一个小故事,我印象最深:

改革开放初期,父亲做棉花生意,用一根硬木长扁担挑担棉花四乡里叫卖,有一次,在路上碰到一个小女孩跟在一个年轻男子身后,父亲看着有点蹊跷,就叫住小女孩问情况,小女孩果然哭诉了她参与押“花姑娘”,把父母给的学费全部输给了这个年轻人的经过,父亲就把扁担往地上一戳,浓眉一耸,厉声问道:“年轻人,是不是这么一回事?”年轻人被震摄住了,承认了事实,父亲就以委婉而又不容置疑的口气说:“这样吧,你是赢的,不是抢的,你就退一半给这个不懂事的小姑娘。”转又训戒小姑娘说:“还有一半就当你做了师傅钱,记取教训。”小姑娘接过钱,对我父亲千恩万谢。

父亲的故事,告诉我的二个字,是“正气”!

还有好多好多的故事,记得的不记得的,无法在这里都一一陈述,记得的变成了血肉,时不时回味抚摸,不记得的融入了灵魂,影响着我此生的行动。祖辈的故事,从“很久很久以前”,到最现实的眼前,如同一阵风,从很远很远的地方吹来,或是丝丝缕缕,或是浩浩荡荡,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悄悄地改善着我生命土壤的墒情,我汲取着来自祖辈的养分,在潜移默化中成长。如今,我自己也正在用自己的言行,演绎着新的故事,留给儿女们去转述,去接续,去传递,让这股从很远很远的地方吹来的风,向着很远很远的地方吹去……

 

 

作者简介:陈援华,男,湖南省作协会员,娄底作协理事。曾在《星星》诗刊、《中国煤炭报》、《阳光》杂志、《湖南文学》、《文学风》等报刊发表作品。著有诗集、散文集各一部。

 

作者单位:湘煤集团金竹山公司塘冲煤矿

通讯地址:冷水江市中连乡塘冲煤矿

联系电话:15377386499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