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 茗 茶 香
人生如茶,品茗人生。世人多爱喝茶,也有人谓之曰品茗。可不难发现,茗和茶,其实实质上都是一个意思,只不过语体环境有些不同而已。喝茶是一种通俗说法,品茗就有点高雅的味道了。我喜欢喝茶,每天总得喝上几杯茶,但若用品茗来形容,就不怎么妥帖。近年来有同学朋友请我到茶楼去坐过几次,对茶楼品茶有了些许了解。不久前,有朋友带我来到六安火车站附近312国道北侧的一个叫做“裕茗轩合茶会”的小茶店,喝了两杯茶,倒是给了我一些不小的触动。
有人说,静静地品茗,总会有种茶洗尘埃,物我两忘的感觉,这时的品茗人大都心静如水,有所感悟:一室香絮,温馨如故;一缕情思,恬静雅然。人们喜欢的是品茗时的那份平静和淡泊,但若是在特定的情境下,沏茶人能和你分享一些品茗的体验甚或是人生的一些感受,更不失为一件很惬意的事了!
那天的下午,我们驱车来到“裕茗轩”,从外面看,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只是装潢有点儿考究,“裕茗轩”几个字给人一种脱俗之感。进去之后,一股沉香味儿沁入心脾,倒是给人一种来到“禅宗佛地”的感觉,使这个小茶店平添了许多人文气息。环眼一看,小茶轩面积不大,也就百十来平米吧,品茗室与茶叶样品厅连在一起,可很显然,这个小茶室并不是通常所说的“茶楼”,它的主要功能也是一下子能说得清楚的。布置得也确实有些与众不同,小小的大厅内,虽说茶品琳琅满目,而名人字画却占据了主要的位置,“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 千羡万羡西江水,日从竟陵城下来。”名诗名画,或行或草,错落悬挂,给人一种厚重感。当时我就想,这里的主人怕应该是一位儒雅之士吧。
我们去时轩主不在,问完来意后,轩主的搭档招待了我们。这是个看上去也就二三十岁的模样女子,清秀俊俏,人很热情。这位女士问我们喝什么样的茶,随即为我们沏了壶祁门红茶。这女子沏茶倒茶功夫纯熟,工序清楚,手脚麻利,泡制的茶水喝上去倒也香气浓郁,香甜味醇。只是由于我们这次来特意是约轩主人有事儿谈,室内的气氛就稍欠浓厚了。尽管这样,她的一句话我还是记得很清楚的:当我问她这个小店有多少种茶叶品种时,她不无自豪地说“你若是在这里坐着喝的话,一次一个样儿去尝,包你三天三夜也品尝不完。”
没过一会儿,茶轩主人回来了,带我们去的朋友与轩主早已熟悉,茶轩的气氛似乎陡然间轻松欢愉了许多。出乎我意料的是,茶室的主人与我想象中的“老板”反差太大了:这只是一位看上去只有二十多岁的年轻女子,不高也不矮的身条,一袭白色宽松有一些飘逸感的夏衫,显现出女主人的时尚与随性;白皙的脸膛上,镶嵌着很有点儿生动的五官部件,加上只是写意化的修饰,不免让人看出女轩主不落俗套的个性和追求。这让我越发对朋友的建议有了更多的好奇。临来时,我的这位朋友只是对我们说:“走,我带你们去看看别人是怎么喝茶品茶的”,别的什么都没说,像是故意对我们卖了个关子。
女主人回店后,搭档随即去打点别的事务了,女轩主便坐到了长方形茶桌的主座位,她一边热情地和我们打着招呼,一边问我们刚才喝了什么茶。当我的朋友说客随主便,你泡什么茶我们喝什么茶时,女主人便为我们沏了一壶“东方美人”茶,说是这是种“白茶”,又叫作“月光白”。女主人沏茶的功夫比起她的搭档来,又轻盈自然了许多,说是恬然优雅也不为过。同时,她还用她那虽不清脆,但却富含磁性的普通话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有关白茶的故事:白茶,素为茶中珍品,历史悠久。史载,东汉时期,一个叫尹珍的青年怀揣家乡生长自制的“荼”, 拜谒著名儒学大师许慎,遭门丁刁难,便在其檐下席地嚼“荼”,片刻,许慎整个府邸充溢着浓郁的茗香。许慎踱步而出溯源,随即便邀尹珍入书房,将其“荼”冲泡相观,但见其外形优美,白色叶底如银针坠壶,汤色碧绿明亮,品之顿觉味鲜而清爽醇厚,偶有淡雅苦味即刻津生口中。更激发其在《说文解字》中对 “荼”的注解,用“槚、茗、蔎” 译注“荼”字的色、香、味。
故事讲完了,“东方美人”也就来到了我们面前,碧绿淡雅,仪态万方,让人赏心悦目,喝到口中,清淡回甘。比起我们常喝的黄芽和瓜片以及刚才刚喝过的红茶来,自然又是另一种风味。女主人与大家一边品茶,一边聊叙,让我对她的情况有了一些了解。原来女轩主名叫罗菊,就是裕安苏家埠人,87年出生,30岁出头一点儿的年龄 ,不说是豆蔻年华,也还是风姿勃勃,透着干练和活力。小罗与茶打交道倒有十几个年头了。原来在罗菊家中有五姐妹,她是老幺,可是下面还有一个弟弟,家中相当地困难了。当罗菊十四五岁初中要毕业时,家中因盖房子,有了不让她读书的打算。于是倔强的罗菊没跟大人打招呼,一人来到江苏启东漂泊。后来被人招进一个玩具厂做工,只管吃喝,不给工钱。后来她的姐姐们找到了罗菊,把她带回了家。一次她在六安的街上买东西,看到了一座叫做“荷塘月色”的茶楼,选召做茶艺表演的学生,因罗菊长得苗条俊俏而被选中,从此,让她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
随后的几年,罗菊主要都是从事茶艺表演,也练就了一套赏茶品茗的功夫。同时也对茶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是个好学有追求的姑娘,在上海、四川、湖北从事茶艺表演的同时,先后到了成都峨嵋茶学院和天府茶学院学习茶叶制作、茶叶调制以及茶艺表演的系统知识。后来的几年,罗菊又几乎跑遍了全国有名的茶叶产地,向当地茶农茶企业了解各种茶叶的历史和知识,倾心学习所有有关茶叶的知识。当然,几年过去了,她对各种名茶的萎凋、烘焙、理条、提香直到浸泡等工艺,都得到了一些真传,积攒了一定的茶业营销制作经验。可以说,这时的罗菊对这份绿色的事业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
那一年,罗菊这个虽然对父母有些怨艾,但到底有着浓厚乡愁情愫的农家姑娘,在经过充分的调查论证和思想的几番纠缠之后,决定回到自己的家乡——著名的茶叶之乡——六安来实现自己的梦想,完成自己内心的一份承诺:一定要干成功一份事业,让父母亲过上好日子,同时也满足自己对茶仙子的一片痴情。于是,就有了这样一家别具一格的——裕茗轩。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荷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首诗,在罗菊大脑中有着深刻的记忆,她说,她做这份茶事业的追求,就是受这首读书时最爱的一首诗的影响,她最看中的就是一个“别”字。她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把霍山黄芽、六安瓜片的优质茶源充分地利用起来,实现自己多种茶叶、多种制作方法有机融合的多元制茶调茶理念,顾客想喝什么样的茶,就制作、调制什么样的茶,茶客要什么样口味,就调什么样的口味。基本实现顾客“私人订制”的目标,竭尽心力把裕茗轩打造成一个“别样”的茶企业,让它融茶艺表演、茶坛论道、茶艺传播于一体,成为六安茶文化交流的一个平台。
告别之时,女主人热情地把我们一行送到了裕茗轩大门外。挥手告别之时,望着这个看上去简直有些弱不禁风白衣女子,不禁让人生出许多敬佩之意来……
但愿裕茗轩事业能愈做愈大,也祝愿这个农家女孩能早日找到自己另一半,获得爱情与事业的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