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汪德国的头像

汪德国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6/23
分享

苗乡行

2019年的五月下旬,我们开始了次苗乡之行。

之所以会有这次不远千里苗乡行,还要从我们的两位老师说起——

 

姚教授与田院长

姚教授大名姚治中,是皖西著名文史专家,皖西学院资深教授,皋陶史学研究奠基者之一,今年已经84岁的高龄了。田院长的大名田耀农,杭州音乐学院原任院长,退休后,又受聘为台州音乐学院院长。别看他们俩现在一个在六安,一个在台州,可当年他们俩都在霍山师范任职,是我们这次去城步几个人的老师:前者是历史教师,后者为音乐教师。并且这爷儿俩还是师生关系呢!六十年代中前期吧,姚老师在华东师大毕业后来到霍山,在当时的佛子岭中学任教,而田耀农当时才十几岁,上中学的年龄,当时他的家那儿还没有诸佛庵中学,就上了佛子岭中学,姚老师不但教授他的课,还是他的班主任呢!再后来应了那句老话,“庙小容不了大菩萨”,那是上世纪80年代初,万物复苏,百废待兴的年代,姚老师被上调到皖西最高的学府——六安师专当教授去了,而田老师那时候正风华正茂,上进心特强,考了硕士考博士,先到高等当教师教授,后当高等学府的领导去了。

尽管这师生俩不在一起了,可他们俩都与霍山有渊源的人,姚老师虽是浙江慈溪人,可是对霍山的爱,可说是“不是故乡,胜似故乡”。几十年来,在教书育人的同时,对皖西人文历史研究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成了国内这一领域当之无愧的首席专家。霍山西山文化研究会成立之后,姚教授更是花费了大量精力支持研究会的工作,先后六次座客“西山文化大讲堂”,用大量史料和事实论证了西山文化的独特性和厚重性。他指出,尽管“西山文化”是区域性文化,可西山及“霍山弧”地区是三苗、后羿、皋陶等部落的家园。这三个部落从五千年前起在这里融合,共同缔造了中华文明的萌芽,与长江流域的其他地区一起,也与中华大地的其他地区的部落一起,在多个地区升起了中华文明的曙光。而且,是三苗部落首先在大别山区升起文明的曙光的。《战国策•魏策》及《尚书•虞书》追述了这段历史,潜山薛家岗文化及含山凌家滩文化以考古发现证实了这段历史,三个部落都是“多元一体 ”的中华民族不可缺少的“一元”。因而,姚教授多次建议我们研究会能到贵州,广西和湖南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去看看,或许对西山文化的研究而言,会有意外的收获。老教授还告诉我们,从夏朝开始,中华国家都是多民族的统一国家,中华大地是多民族共同的家园。中华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辉煌。“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道德经》第14章)搞好西山文化研究工作、尤其是西山文化与外界文化的联系等基本问题,可以让我们更真切地把握历史规律,更科学地认识祖国民族大家庭,进而能使我们对祖国爱得更真实更深沉更有效。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作为姚教授的学生,田耀农在他所从事的音乐领域可说是成绩斐然,享誉全国。他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音乐学系,获文学硕士、文学博士学位。是国际传统音乐学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先任杭州师范大学音乐艺术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同时担任浙江省音乐教育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传统音乐学会副会长、浙江省音乐家协会音乐教育委员会主任。虽然工作繁忙,但他没忘记家乡,更是对家乡的西山文化研究会工作给予了极大的关注。2018年6月他专程赶回来参加了西山文化研究会民俗研究院举办的论坛,并作了《西山文化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研究的重要课题》的专题报告。他在报告中指出,西山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更是中华民族文化源头的组成部分。研究西山文化就是保护西山文化,保护西山文化就是保护西山人的身份印迹,就是寻找、应证西山人自己的祖源所在和族群所属。西山文化研究贵在比较。所以,从研究的角度看,只熟悉西山文化还不够,还得熟悉西山周边地区的文化形态,只有熟悉了多种文化形态,才能够构成比较,才可以有比较充分的依据,证明非彼而此的问题。而在之前的2017年,田院长受邀参加霍山师范首届学生毕业40周年纪念活动时,就曾向他的学生,负责西山文化研究工作的几个学生建议,建议大家到湖南城步去看看,那里是个苗族自治县,到那里去做些调查研究工作,看看那儿的舞蹈,听听那儿的苗歌,了解了解那里的风土人情,说不定会对西山文化研究工作会带来很大的推动呢!因而可以说,我们这次的城步之行,是与一直以来关心关注我们研究活动的两位老师分不开的。某种意义上讲,他们二位才是我们这次城步之行的总策划、总导演。

西研会与苗学会

5月25日早晨7点多钟,我们几个就从霍山出发,到六安赶9点钟不到的动车到长沙,到长沙南站时已经快到下午近2点钟了。从地铁站出来,在大街上找了个大排档随便吃了点饭,我们几个人就去找我们预定的宾馆。因为据说长沙到我们这次要去的目的地,还有好几百公里路,并且不通铁路,只有包车去,这就只得在长沙住上一晚上了。可是,尽管我们都自认为是所谓的“文化人”,并且还有能够导航的手机等“先进武器”,但是来到了人生地不熟的城市,还是有点“陈焕生进城”的感觉,绕了不少路,才找到下榻的酒店。住下之后,几个人都显得很疲乏了。但是好不容易到了长沙,这可是个历史重镇呀,尤其是在中国现代史上浓墨重彩地写下过华丽篇章的这座城市,有这么一点闲暇时间,可不能让它白白溜过去了呀!于是我们几人便选了两个地方去看一看:一个是湖南省博物馆,一个是橘子洲头。参观的这两处景点应该说还是很有收获的,橘子洲头大家都知道,是毛主席早年在这里活动过,留下了一首著名的词《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在湘江河畔,橘子洲头仰望毛主席青年毛泽东那器宇轩昂的塑像,真能受到一种激励式的感染,进而增强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使命感。而在湖南省博物馆的参观,似乎也与我们这次要去的苗乡有着莫大的关联。湖南地处中南腹地,湖南人有着鲜明的性格:个性张扬、敢为人先、忠信担当,九死无悔。而作为湖南多民族省份的苗族同胞们,他们品性和性格除了上述特点以外,还有那些不同点呢?在博物馆参观时,我不禁想到了这个问题。

第二天不到7点钟,我们便坐上了前往城步苗乡自治县的车子出发了。车外的雨有时下得大一点,有时又小一点。大的时候车窗刮水器刮的频率必须很快,才能看清路面。稍慢一点,玻璃就像得了白内障,无法行驶了。雨小或停的时候,车子会稍微快一点,但也不能太快,否则打滑,就有危险性了。这样,四、五个小时的车行,尽管我们时而说说笑话、聊聊天,但还是相当让人疲乏。不过一想到就要见到几年来萦绕在心头的“三苗”后人了,还是有些心潮难平的味道呀。传说蚩尤长得三头六臂,是英雄和力量的化身,他们的后代又将长成什么模样呢?虽说可能在生活中和电视上都见到过苗族同胞,但是心里对这衣服穿得花里胡哨的同胞,心里面总还是充满着一种好奇感啊!

历史不仅是知识中很有价值的一部分,而且它还打开了通向其他许多部分的门径,并为许多科学领域提供了材料。正因为如此,才有了历史学。关于对三苗和西山历史的对比研究,已然吸引了社会的高度关注,许多学者,包括一些业余研究者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参与了进来。在祖国民族大家庭中,苗族是一个优秀的民族,也是一个发源于中国的全球性民族,在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国内苗族总人口已达940多万,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重庆、广西、四川、湖北、海南等省份。并且,在长期的漂泊迁徙中,部分苗族人现已在越南、泰国、老挝、缅甸、美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定居生活。放下国外的不说,就国内苗族而言,许多地区都有苗族人居住,仅自治县就有五个,城步苗族自治县是是首批经国家批准设立的五个苗族自治县之一。这个自治县成立于1956年的11月。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其经济建设、文明发展和生态旅游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拥有许多值得研究和挖掘的苗族文化。因而该自治县于2013年10月就成立了规模比较大的“苗学会”。而且组织健全,人员齐整,苗学研究也已经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而在安徽西山这边,鉴于西山独特的社会风貌,民俗人情和精神特质,在几经起落之后,通过县民政部门审批,终于在2014年成立了 “霍山县西山文化研究会”,随后相继成立了“六院一协会一中心一协会”,研究活动也已经有序展开。2018年,研究会被六安市民政局核定为4A级社会组织。几年来,研究会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西山地区的人类起源和文化溯源,重点研究西山的古今民情、风俗特点以及西山人的精神特质、性格特点及其形成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等。因而加强对这一地区最早的居民——“三苗”的研究,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一个必选课题了。而现代苗族正是“三苗”的一支,城步苗族又是距离我们这儿最近的一个苗族自治县,因而我们这次的考察学习,也就顺理成章了。

我们一行是上午十一点半左右到达城步县城的。在城步杨家将村的杨氏宗祠,我们见到了城步苗学会的会员,也是杨家将研究会的杨老会长。他热情地向我们介绍了南方杨家将的有关情况。在这时候,过来了一个身穿苗服、头戴苗族花条帽的苗族小伙子,他说他是特意赶来接我们的。之后不久,我们几个人就坐上杨会长和苗族小伙子的车,来到了杨会长家。在那里见到了城步苗学会的吴会长、杨秘书长等几个领导。原来,西山研究会的夏鹏会长与城步苗学会的在外的一名成员曾在北京的一个单位工作过,双方谈起了各自家乡的情况,自然就聊到了各自的历史文化情况,并且分别说到了西山文化研究会和城步苗学会的情况。意识到其中可能有一种内在的渊源,于是,通过他们的联系,才有了我们这次的互动活动。当然,活动的形式,主要是我们到城步学习并考察调研苗族文化传统、风俗人情以及两地有何关联等问题。正因为有了先前的接触和联系,才有了今天城步苗学会的领导都集中到这里来迎接我们一行得这个举动。

我们在杨会长家坐下之后,杨秘书长就说今天是星期六,我们就不到接待室去了,就在这里座谈座谈吧,吃饭也在这里。这个安排是挺合适的,就是时间已经不早了,我的肚子有些饿了。正这样想着的时候,有一个美丽端庄的姑娘端上了油茶,让我们喝。这次临去前,我百度了一下,说是苗族的风俗里就有这么一条:在苗家,主家敬献油茶,是他们的待客礼数,客人必须喝掉。我倒不是因为礼数,而是肚子需求,或者兼而有之,看里面很有些内容物,看都没看左右同去的人的举动,端起来就喝了。说实话,这油茶里面有麻花子、花生米、茶叶等等内容物,香喷喷的,真是好喝呀!喝过油茶之后,心里舒坦多了。座谈会继续进行着,杨秘书长在介绍城步苗学会情况的时候,那姑娘又把我们的油茶碗收去,杨会长让我们记一下碗的编号,等会再上一碗油茶时,各自再端自己的油碗,就不会端串了。我记得我的是48号碗,挺吉利的呢!之后我们又喝了一碗香喷喷的油茶,肚子就不再那样闹腾了。这时,城步那边吴会长和政协的一位老领导分别讲了一下城步的社会发展禾苗学会的活动情况,我们这边就由老黄代表研究会介绍了霍山以及研究会运作和研究情况,时间就差不多到下午2点钟了。于是,杨会长就建议大家吃午饭,边吃边座谈。这也不失是一种好的交流方式呀。于是在杨秘书长赠送了我们每人两本苗学会编的论文集后,主客众人,就来到了客厅后边的一个饭厅里,正式开始吃中午饭了。

餐厅里圆桌不是很大,但各色菜肴摆满了一桌子,挺丰盛的。不仅如此,坐下之后,我惊喜地发现,桌子上的菜与我们这边西山食品饮品的种类和特点有着惊人的相似!血豆腐、小河鱼、箬叶粽、烟熏肉、红灯笼、小吊酒…..并且菜肴的味道都有着惊人的相似!这在相隔了一千多公里的异乡,能不让人感到一种惊喜和万般亲切吗?我注意了一下,苗乡的待客的礼数,也与西山是大同小异的,诸如敬酒敬菜、客套招呼,包括敬酒起身移步“打的”,以及饭后筷子横捧招呼“慢慢吃”的礼数,都大差不差,既爽快有热情,像极了!当然,在一些小细节方面,城步与西山相比还是有些区别的:一是斟酒,城步那边是桌上放了四把酒壶,斟酒人穿插在各个方位,既方便又实用。而西山这边一般只放一个酒瓶子,且放在下方,一人斟酒,不方便斟酒,也有点对斟酒者不怎么“人性”的嫌疑,害得他一个人又要斟酒,又要招呼吃菜,忙的不亦乐乎,还生怕照顾不过来。二是许多菜碗里都放了公用的筷子或勺子。这是从卫生角度去考虑的:大家的筷子都伸向同一只碗里去夹菜,虽然避免了见外,可还是不太卫生吧?但我们这边就没进行这方面的变革呀!再一个比较显著的是劝酒方面,好像苗族同胞讲究的是前四杯酒,要同端要喝干,后面标准感就不必那么严了,没喝干也行,意思意思也没人说你什么的,包括主客方。热情真诚而又不去强行逼迫,这还是比较科学理性、比较人性化的喝酒方式。尊重个人意愿,更是现代文明的一种具体表现啊。

这次吃饭的席间,那位专门接待我们的苗族青年忙前忙后,帮着上菜倒酒端菜什么的,给人的印象是热心而真实。我们可是一下子到了外乡,第一次到苗家吃饭,还以为这是这小伙子的家呢,可是这只是他的本家宗亲,他比那杨家将杨会长要高出两个辈分呢,这是稍后我们才知道的。

老苗王与山歌王子

吃过中午饭,我们的这次交流活动进入第二项,实地考察调研。根据杨会长安排,我们一行分乘两辆车子前往白云湖景区参观。我和陈月祥主任坐上了那位给我们敬油茶姑娘开的白色标志308车上,这时候,才听到这姑娘说话了:一口清脆甜美的普通话,还挺标准的呢!先前敬油茶时,根本不用她说话呀,有苗学会的领导招呼着,哪里用得着她来说话呢?据这位姑娘说,刚才吃饭的地方就是她的家,那位长的高高大大的杨会长(杨家将研究会会长)就是她父亲。而前面开车的那位苗族青年也姓杨,是她的本家叔曾祖父,比她大了三个辈分呢,住下团村新铺里,还开了个农家乐。在城步县,居民大部分是苗族,占一半以上。而苗族中,姓杨的比例占到80%。这位姑娘也是苗族人,也姓杨,在县商场管理部门工作,是位会计师。今天是休息日,他父亲就安排她来跑一趟路,先送我们到当地的一个大水库——白云湖水库去参观,而后再把我们送到前面那位苗族青年家去,那里才是我们今晚歇息的地方。

白云湖国家湿地公园地处湘西南边陲,邵阳市城步苗族自治县县城东南方,由白云湖库区、白云洞景区及十万古田三个部分组成,总面积1737.2公顷,其中陆地面积1158公顷,占湿地总面积的66.6%,水域面积579.2公顷,占湿地总面积的33.4%,是岩羊、麂鹿、穿山甲、松鼠、猴面鹰、白鹭、野鸭、黄鹂等多种珍稀野生动物的天堂。

白云湖距县城4华里。水库坝高121米,是全国最高的水泥石坝,雄伟壮观、气势非凡。水库将200余座山包淹没,形成千姿百态大小各异、高矮不同的绿洲、岛屿。白云湖分为动物王国、避暑山庄、大型水上游乐场三大系列。动物王国里有蛇、娃娃鱼、石蛙、牛蛙、甲鱼、乌龟、水人参、竹狸等数十种野生动物。避暑山庄的建筑全部采用杉、松、梓、竹作材料,单层吊脚楼式、形状各异,古朴典雅。我们站在大坝之上,男性小杨让我们做了个游戏,让我们抓起一个小石头,使劲向坝子下沿扔去,坝子外侧坡度急,似乎没有多宽距离,但怎么也仍不到中线以外去,可见这坝子有多高。由于遭遇了一辆摩托与大货车擦边的事故,耽误了一下时间,随后我们便穿过一个山洞,来到了湖边:

白云大坝气势雄,深插峡谷两山中。

蓄积天上银河水,建成瑶池西子容。

四周山色蓝如玉,一湖倒影镜面重。

梦幻神奇心欲醉,人生难得几时逢。

白云湖水库很美,这首诗写得也很美。这位诗人是谁呢?就是后面我们要说到的老苗王——这位小杨的父亲。我们霍山是个库区,我们对水库的景色是十分熟悉的,只是觉得白云湖的水位不是那么高,这位苗族汉子告诉我们,这水库的山体有岩洞,水经常就从那儿溜跑了,所以就蓄不到那样满的水了。原来这是喀斯特地貌的特点,没办法的。不过白云湖水库的水很清,山更绿,植被特厚实,与我们霍山有得一比的。时间不早了,男小杨还要去接上兴趣班的孩子一道回家,我们便又分乘两辆车向今晚要住宿的乡村进发了。

行驶在山林河流边,下午四点多钟的时候,那盛满水的河床上浓地浓罩着厚厚的一层白雾,看上去就像一条白色绸带飘拂河谷里,蜿蜒而动,煞是好看。这位苗族姑娘告诉我们,城步系湘西南边陲河源区县,河川水系发育,且呈树枝状分布。资水、巫水、渠水与浔江皆发源于境内,而资江源头在桂林资源县,从城步流过,进入洞庭湖。大概是因为温差大,所以下午开始,山峡河里就起了雾。过了一段山间公路之后,这位姑娘停下了车,不一会后面那张车也赶上来了。原来两个小杨商量好的,在这里停一下,让我们去参观蓝家宗祠。蓝玉,元至正元年(公元1341年)出生于湖南城步扶城峒(今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丹口镇太平村),苗族。其先祖蓝昌见于五代初随“飞山蛮”首领杨再思献地归楚有功,被封于城步扶城,蓝玉系昌见第十四世孙。

据《明史》载,元末兵乱,城步苗民纷纷北上,蓝玉父亲蓝春应与沐英祖父李十一携家孥徒居安徽濠州定远。蓝玉“有大将才”,作战勇敢,有胆有识,能征善战,屡立战功,深受常遇春和朱元璋赏识,不久就被授予六品管军镇抚之职,后因战功卓著,相继升任为五品武德卫千户所、新军千户所,再升至正二品都指挥使,大都督府佥事。其后又不断建立军功,明皇朱元璋对蓝玉更加器重,蓝玉逐渐被封为“永昌侯”“大将军”“梁国公”“凉国公”,成为明战时统兵的最高将领,成为明朝的“开国元帅”。 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锦衣卫指挥蒋瓛诬告蓝玉同景川侯曹震等有谋反行为,朱元璋即以“谋反罪”将蓝玉打入大牢,继而处死抄家,灭其三族,坐党论死者一万五千人,蓝玉享年53岁。蓝玉故里位于城步苗族自治县县城西南11公里的丹口镇太平村。故居现有太平桥和蓝氏宗祠,宗祠北面山坡上建有蓝玉墓,宗祠东为凤凰山,西为丹口镇政府所在地,南为松树林,北为城绥公路,扶城河由西向东至沉江渡注入巫水。这座祠堂据说已有400多年历史,还保存完好,不少苗人前去敬香,表现了蓝家后代对他们这位英雄祖先的敬仰,也表现了苗人的尚武精神。

在这里待了大约半个小时,听完主事人介绍完蓝玉生平后,我们上车又出发了。不一会儿,来到一个小集镇上面的一座很有些富丽堂皇的苗家院落前停下了车。杨会长女儿指了指一段小路那头的那座苗家庄园告诉我们“就是这儿了,叔曾祖父这儿装潢的还是挺好的。”说完就陪我们向那苗家庄园走去。这时,小杨紧跑几步超越我们先到了他家大门口。这倒让我感到有些奇怪了,假如我们与客人一道到家里来,都是让客人上前,主人家走在后面的。而小杨倒好,自己先走不说,硬把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撂在了后面一大截距离,难道这就是苗族同胞的待客之道?疑惑归疑惑,我们一行还是跟着朝那边走去。

谁知就在我们快到苗楼小院那简陋的大门处时,几个身穿苗族服装的苗家女子在在小杨的带领下,一下子在大门口列成两排,开始唱起了歌。大概是苗族迎接贵客的歌谣吧,青年和姑娘们脸上都带着笑容,歌声甜美而热情。更没想到的是,一名女子还端了只大杯子,要我们一个个把杯子里的东西喝个底朝天!我走在最后面,看到前面的几人那邹眉头啧嘴唇,想呡一口完事。那不行,姑娘们踮起脚尖,硬是让他们把杯子喝个底朝天才算事。轮到我了,小杨笑着示意我主动喝了算了,因为我不爱喝甜的东西,就没照办,那些女妹子们也没客气,还是照章办事,让我把杯子里的东西都喝了。喝到嘴里知道味儿了,原来不是苗家的油茶,而是甜米酒,一大杯浓浓的甜米酒,酒味儿比我们这儿做的浓多了。实话实说,喝在嘴里,沁入心脾,挺舒服的。这就是苗家的一道待客礼节吧?知道我们是来学习交流的远方客人,所以这道程序做得相当相当的正规而隆重。当时的我,简直有些感动了。

进得院子以后,那位小杨姑娘就与我们告别回县城去了。而这位少东家小杨便又亲自把我们带到后面一幢木楼的二楼上安排了房间,招呼我们歇一歇,才下得楼去。 苗族的人民因山区的地理环境等因素,他们都喜欢居住在木楼里。到了城步以后,一路行来,我们时常在路边山坡或田垄边上看到了不少的苗家小木楼,木楼一般是依山而建、呈四方型,木楼层层叠叠、鳞次栉比,造型十分美观。这些木楼,从柱子、墙壁到地板全是用杉木条和杉木板制作的。屋檐、柱端和前门上方大部分还是沿用传统风尚,或雕龙画凰、或刻画花、草、虫、鱼葫芦等。后来知道苗寨建造木楼不用一钉一铆,而是用凿子将柱子挖成榫眼,再用梁条或榫夹串通含接稳固。墙壁也是开榫头、挖沟槽而镶起来的,因此十分牢固,更不易倒塌。苗族大多居住在山区,山高坡陡,开挖地基极不容易,加上天气阴雨多变,潮湿多雾,砖屋底层地气很重,不宜起居,因而,苗族历来依山傍水,构筑一种通风性能好的干爽的木楼,叫“吊脚楼”。苗族的吊脚楼通常建造在斜坡上,分两层或三层。最上层很矮,只放粮食不住人。楼下堆放杂物或作牲口圈。两层者则不盖顶层。一般以竹编糊泥作墙,以草盖顶,现多已改为瓦顶了。

在房间里烧了壶开水喝了茶之后,我来到了房间外面的走廊上,环顾了一下,我们住的这家苗家大院可不是普通小吊脚楼,它经过精心装修,装潢必须比较考究,因为它是一家很别致的乡村宾馆。两幢一新一旧的吊脚楼,既古朴传统,又新潮别致。旧吊脚楼两层,一层怕有七八间吧,而新楼更多一些,一层怕有十来间吧。后来知道,这里原先是个古驿站,叫作铺里,开农家乐后,改名为“新铺里”,是城步县第一家农家乐,已经有十几年历史了。下得楼来,随眼看去,门前荷塘水波粼粼,塘内蛙声不时传来,还有蓄水竹槽,一段时间水蓄满了,倾入塘中,而后竹槽又到过来接水,周而复始,就像鱼儿在那儿一跃带来的响声,给人一种“鲤鱼跃龙门”的想象和喜悦。小楼后面,一条小溪绕屋而过,潺潺的流水,时而响起一点儿荷叶滴水声,构成了一曲美妙动听的苗寨乡土交响乐。

正在我们几个人由小杨陪着在后面的小院落欣赏美景的时候,一位个子高高挑挑,穿着苗服,头戴很不一般苗帽的老者面带着慈祥微笑,出现在我们面前,小杨赶紧给我们介绍说,“这是我父亲‘老苗王’,来见你们了。”“老苗王”?我心里一惊:我们怎么这样容易就见着了传说中的“老苗王”了呢?不会是做梦吧?以前看书或听传说或看电视剧,一般来说,苗王总是五大三粗、彪悍勇猛的一种形象啊,他们的祖先蚩尤,可是三头六臂呀!怎么这个老苗王,面色有点儿发黄,显得是这样清瘦、文静中透着一种儒雅之气呢?我看出和我同来的几个人的脸上似乎也与我一样写着略带诧异的表情。正在这时,只听老苗王用一口纯正还略带点点磁性的普通话招呼我们在走廊长凳子上坐下后说道:“你们是从安徽来的朋友吧,我叫杨光清,欢迎大家。我刚才到镇子上去了,刚回来,怠慢了。”也许是他看出了我们的诧异成分,就告诉我们说,前几年他得了场重病,现在已经好了。不知是怎么神使鬼差似的,我居然问老苗王得的是什么病,老苗王也没有怪罪我,而是轻描淡写地对我说,得的是那种瘤子呗,他说:“我就到山上去呆着,饿了就吃山上的草。”“是药吗?”“也不是,反正就是山上能吃的草和树叶子,说也奇怪,一年多时间那地方就没见疼了。”听了老苗王这番话,再看看他那一脸的平静,一下子增添了我对老苗王的好奇感和神秘感。

随着交谈的深入,我们发现老苗王绝对是个不寻常的人,知识、阅历以及谈吐、神情、风度等都不是一般人所能及的。讲到苗族历史,老苗王能够不动声色,娓娓道来。老苗王告诉我们,在元朝末年的时候,他们苗族又参与了朱元璋的农民起义,有的人还立下了大功,比如说蓝玉将军。在明朝的时候,朝廷在城步设立了杨氏官厅,反映出古代城步杨家将士舍小家顾大家的精神。老苗王还讲了生苗和熟苗的情况,对“熟”和“生”也谈了自己的看法。我还清清楚楚地记得,当陈月祥说到“三苗”可能是我们西山最早的居民这一情况时,老苗王目光显得很温柔,带有几分沉思缓缓地说道,这完全是有可能的,我们苗族大约是唐朝时候从淮南迁徙到城步的,那地方也属于安徽呀。老苗王还说道:世界上有两个灾难深重而又 顽强不屈的种族,他们是中国的苗人和分散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这两个种族的历史,几乎都是由战争与迁徙来谱写的。当我们有人说到城步很不错,很适宜居住时,他长叹一声说:“我们许多苗家人,是到解放后才在这里真正定居下来的呀。谁愿意家搬来搬去没完没了呀!”当然,他还很坦诚地谈到了苗家历史上所受的灾难和苗民造反等问题,很客观也很坦率,让人感佩。临近结束,我不知怎的,我又问了老苗王三个很二的问题,一是你这个苗王是怎么得来的,二,你是多大的苗王,管你多少地盘?三,老苗王过后,小杨会成为苗王吗?老苗王没有见怪于我,笑着告诉我,他这个苗王是时任县委书记封的,书记说他,在城步你的故事讲得最好,苗歌唱得最好,苗服穿得最正规,当然是城步的苗王。于是他就成为城步县的苗王了,并且叫得有些年头了。至于第三个问题,老苗王狡黠地回答我说,那要看他的实力了。儿子昌鑫将来会咋样,就要看他造化了。问得无厘头,回答却很精彩,无形之中我对眼前这个苗族老大哥,又增添了一种敬佩感和亲切感。

看到墙上横七竖八地贴了不少证书和报纸剪贴,我们不由得上前看了起来,老苗王便颇为自豪的向我们介绍了他家的“荣耀”,他指着墙上说:“这里可说是我家的荣誉墙吧。这是省里发的,这是市里发的,这是县里发的。还有这两个证书是两张湖南省非遗证书,一张是我老伴的油茶证书,一张是我的木叶吹歌证书,我家有两个非遗项目呢!”湘、桂、黔三省交界的湘西南边陲城步苗族自治县,民风淳朴,苗族风情浓郁,苗族文化底蕴深厚。这个苗寨村落同时拥有国家级非遗“城步龙舞”的典型代表城步吊龙舞、湖南省级非遗“苗乡油茶”、邵阳市级非遗“木叶吹歌”三个非遗项目,成为远近闻名的非遗村。一个小小的苗寨同时拥有国家、省、市三级三个非遗项目,在城步苗族自治县是独一无二,在邵阳市是绝无仅有,在湖南省乃至全中国恐怕也不多见。这个苗寨名叫下团苗寨。而新铺里老苗王家就占有了两个省级非遗项目,不能说不是个奇迹!

别着急,奇迹还在后面呢—— 老苗王见到我们又在注意过道走廊一扇门里面的一些旧物件时,就对我们说:“走,我带你们来参观一下我的农耕博物馆……”这是我见到的最简陋的博物馆,先前我们在长沙参观了湖南省博物馆,那可是一个硕大庞然的建筑啊!而我们现在这个博物馆,就是在房间门口挂了一小块木牌,上面写着“农耕文化博物馆”,展品一部分就挂在过道墙壁上,一部分在楼梯上面的一个阁楼上,都是经过部门鉴证的。参观这个博物馆所引起我内心的震动,丝毫不比我在参观湖南省博物馆所引起的震动稍弱一些!老苗王一件件给我们介绍讲解,有许多展品里都带着一个或者一串故事,让我们几个随着他的讲解而心旌摇动,心潮起伏。通过老苗王的讲解和我们实地参观,我们基本了解了这个不平凡的博物馆,真是有着不平凡的农耕文化价值和意义。这是杨老在自家的屋楼上创建的城步第一家苗族农耕文化展览馆。展品有的是他家的留存,有的是他当农村电影放映员时和以后工作中,利用下乡放电影、搞田野调查的机会,精心收集苗族农耕文化代表性文物。老苗王娓娓道来,相当精彩。小展览馆使许多濒临消失、毁损的珍贵文物得以保存。苗王花费30多年心血所收集的520件珍贵农耕文物,有清代同治年间收租的官斗、苗族渔鼓筒、民国老皮箱、清代洗脸架,苗族地区的砣钻、绵锯、松油桶、桐木梆等。还有一只珍贵的马灯,是1934年秋红军长征经过丹口时送给他奶奶的,因为他奶奶在极端危险的情况下,掩护并救助了一位红军干部,这位红军干部在临走时,把这盏马灯送给了这位救了他命的苗族大妈,据说世界上只存有两把这样的马灯,是当时德国工厂在上海制造的。老苗王笑着说,那时咱们就有合资企业了。关于这盏马灯,在我们第二天到南山参观时,还延续了它的故事——一位省里的领导要到南山“高山红哨”参观,县里负责接待的一位副县长,打电话给杨老儿子,也就是小杨,想让他家把那盏马灯送到南山给省领导看看。电话提这个要求时,我们和小杨都在一辆车上,总觉得有些别扭,事情的发展,正如我们所预料的那样,小杨在和老苗王商议后,提出了两个条件,要么亲自到新铺里去看,要么派专车接老苗王护送,老苗王亲自讲解。实际上这就是名正言顺地谢绝了上头那个要求。小杨冲我们一笑,不然的话,弄丢啦咋办?就对不起这盏老马灯了。这无疑又让我对老苗王父子俩生出许多敬意来。这是第二天的事情,还是接着第一天傍黑的情节发展说下去吧。

参观完农耕文化展览馆下得小楼来之后,在外面走廊上,我们和老苗王还兴致勃勃地谈论着新铺里,谈论着苗王的产生方式,因为我们当时已经知道,他这个苗王的产生似乎就是威望所致,书记钦点,不得不为之的意思,属于封赐性质吧?而我们与他儿子小杨——杨昌鑫相处的时间比老苗王要多出一倍了,觉得这要伙子人很不错,热情而低调,我便开完玩笑说:“你以后能不能将您的王位让给小杨呢?”这就属于世袭制了。老苗王笑而不得,但还是说,上面我不是说过,要看他的本事和造化吗?不过,从老苗王脸上我似乎看出了他对他这位公子的喜爱欣赏之情。而就在此时,小杨过来附在他父亲耳边说了些什么,只听老苗王说道:“天都快黑了,那边菜都已拿上桌子上了,请大家用餐吧。”于是便来到里面那个小院子里,见水池旁边那张长方桌子上,菜肴已经摆满了,我们坐了下来,老苗王也欣然与我们共进晚餐。那是一桌带有明显苗家风味的晚餐,有小吊酒,有香油茶,我们想喝什么就喝什么。菜肴也很有苗乡风味,有荤菜:咸腊肉、红烧土鸡,红烧小黄鳝还是大泥鳅,整条的没有切开;还有几盘蔬菜,都是家常菜,但都很合我们胃口。我们共同敬过老苗王,老苗王也一一回敬,并且坦诚地说自己只能象征性的喝些油茶,对不起大家。正热闹间,只见小杨用土话(方言)笑着对老苗王说了一句什么之后,老苗王便对我们客气地说他还有“小灶”要吃,就让我们多喝一点,就进到里屋去了。

不一会儿,小杨就来到餐桌上,把大家杯子里盛满酒之后,先端起来敬大家说:“我先敬大家了,我喝完,你们意思下就行了。”说完之后,一口气将那杯酒喝了下去。我当时心里想,原来他让老苗王去吃小灶,一是关心他父亲的身体,二是怕大家喝不好酒,自己到这里来陪酒,喝真的才够味呢!可没想到的是,后面还有更精彩的节目呢!再把大家酒杯又斟上酒后,小杨说下面咱们这样喝,说着他就走到水池边,在一棵小树上摘下了几片树叶,拿出其中的一片放在嘴边说“下面我来用这片树叶吹歌子,你们点,我若吹得出来,你们就喝一口,好吗”,说明一下,别看上面文字我已介绍过老苗王是木叶吹歌的传承人这回事呵,在那时我们还根本不知道木叶吹歌是咋回事呀。于是李明武就点了首歌,具体什么歌记不得了,反正有点难度吧,只见小杨把树叶放到唇边吹了起来,真的是神奇呀,树叶吹出来的音乐也能那样的清脆,那样婉转悠扬,好听极了!当然我们也把酒杯里的酒喝了一些。也许是想考验一下小杨的技艺吧,李明武特意点了两首音调很高的歌曲《红星照我去战斗》 和《敢问路在何方》。没想到小杨还是把它们给吹得高低徘徊、宛转悠扬!真让人佩服呀!这时候月祥似乎想起了什么问道:“小杨,这树叶吹歌,我好像在电视上看过呀,你……”小杨这才对我们笑笑说:“那就是我呀,是中央台吧,我一共在央视露过四次脸呢!”怪不得吹得这么好呢!杨昌鑫,不仅树叶吹歌得到了他父亲老苗王地真传。在新铺里在邵阳在湖南 ,甚至在全国,都有很响的名头呢!荣誉墙上有三块牌子:一块是“湖南非物文化遗产城步油茶习俗传习基地代表性传承人刘仁秀”;另一块是“湖南城步木叶吹歌传承人杨光清”;还有一块是国家文化部和全国妇联颁发的“全国优秀读书家庭”。是的,这是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之家,这亦是一个有多人受到过中央领导接见和获得多项殊誉的光荣之家啊!很显然,小杨和他媳妇受他们父母的熏陶,已经接过老一辈手中的接力棒,在技艺方面,逐渐地崭露头角,已经具备了相当深厚的功底了。2016年,在通过选拔之后,杨昌鑫在数十名群众演员中脱颖而出,成为音乐MV《美丽南山》的男主角,获得了与苗族歌唱家阿苗千千联袂演出的机会,随后又不断出现在邵阳电视台、湖南卫视和中央台的表演机会,很自然地获得了“山歌王子”的称号。并且,这一家人在做人方面,也获得了大家的认可,被评为城步最美家庭。在一次颁奖大会上,王付莉、杨昌鑫这对小夫妻,还在主席台上发言,与大家分享了家教家风的感想呢。真是真人不露像啊,原来不声不响地陪了我们多半天的这位苗族小青年,是如此的出色和低调啊!我们几个都有点不好意思了,但是这个“山歌王子”却没有丝毫的得意和拽谱,还是很热情地招呼着我们,紧接着,他还主动地为我们各人即兴编了一首山歌,眉飞色舞地清唱了出来。当然他这也不是白唱的,演唱的时候他就不断地向演唱的对象靠拢过来,等到唱到最后,他手捧的那杯酒,就自然地到你的嘴边,歌声落下,酒也倒进了你的口中,你便很有些不太想喝却又很情愿的给喝到肚子里去了。以至于尽管只是小吊酒,我们几个都差不多面红耳赤,有些醉了。而就在此时,“山歌王子”恰到好处地结束了这顿令人难忘的晚餐,告诉我们:“各位老师,我们喝酒就到此为止吧,今晚我家礼堂刚好有一场歌舞晚会,就请各位老师前去指导指导吧。”

苗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人人会唱歌,人人会跳舞,几千年来,歌舞伴随着苗族的历史,生动地反映出苗族人民的生活。苗族的歌舞,最富有山野味,古朴、粗犷的风格,最能表达他们真挚、纯朴的思想情操,也最能使人感受到民间艺术的真、善、美。尽管他们从黄河岸边东海之滨一路走来,历尽艰辛,可他们仍保持着乐观向上、豁达勇敢的精神,正如舞蹈诗中所表现的,山高水长挡不住他们看大海的眼光,抑制不住他们豪情满怀拥抱太阳的凌云壮志。富有诗化的舞台创意和灵感完全来源于苗族人民的现实生活。现代舞蹈表现元素的多样化,也体现出了苗族舞蹈的继承与发展之路。那天晚上的演出,在苗歌王子杨昌鑫的巧妙串讲主持下,有序推出,张弛有序,高潮跌起。其间,山歌王子还清唱了几首山歌,还有一首霍山曲调的黄梅戏,更让人难忘。那些舞蹈演员都是新铺里附近几个寨子青年男女业余编排演出的,但看上去绝对不比专业舞蹈水平差。《踩脚舞》俏皮活泼,妙趣横生;《放牛舞》守拙抱朴,诙谐奔放,让人捧腹。《竹竿舞》节奏明快,见缝插足,老少咸宜。我们去的几个人除我之外,都上去尝试了一番。李明武虽说有些体胖笨拙,倒也勇敢,爬竹竿绊到自己,打了个趔蹶,也硬是闯了过来,差点儿撞到旁边的一个女性观众身上,引起一阵哄笑......

南山草原与侗族大寨

缘分,是指一种人与人之间无形的连结,也是指某种必然存在相遇的机会和可能,包括所有情感。一如爱情中,二人相爱的缘分,可能也都是由很多巧合、很多阴差阳错、很多突然和一些偶然、一些必然组成的。譬如我们这次与“老苗王”及其儿子“山歌王子”的相识和交往,其实先前我和陈月祥并不知晓这个情况。他们三个与他坐一车的人不知可作了了解,我是在晚饭之前都压根不知道小杨叫什么名字的,更遑论他父子就是已经“名扬天下”的“老苗王”和“苗歌王子”或“山歌王子”了。要知道,我们这一意外的邂逅和相处,比那样要查询式地寻找要省了多少事。其实,生活中无论你与什么人相处,其实直觉或第六感管是非常可靠的。老苗王、山歌王子这父子俩的真诚和坦率就如同他家“农耕文化展馆”里的“老马灯”和“称酒秤”那样明亮和准确。这不,第二天早晨,大概是父子俩商量好的吧,小杨就对我们说,由他亲自陪同我们到苗乡各寨子和南山草原去看看,先前只是说有人带路的呀。有小杨陪行,我们心里甭提有多高兴,同时又有一丝的不安,因为我们看到,整个新铺里的生意实际上都是由小杨在打理。农庄里事情那样多,安排个人给我们当导游不就行了,何必还要陪同我们亲自跑一趟呢?但是这位“山歌王子”说什么也得亲自带着我们走一遭。正在此时老苗王来到了我们面前说道,你们就让昌鑫陪你们去吧,他会是好导游的。说罢,又把手里拎的东西拿出来递给我们说:“这是两本书,一本是我哥哥写的,一本是我编的,就送给研究会吧。还有六个小竹碗,送给你们一人一只,多一只给领导吧。这是我们这里苗竹制作的,经常用,会越用越红的。”我们很感激地收下了。于是就客随主便,服从了父子俩的安排,换乘一辆越野车出发了。

城步苗族自治县地处湖南省西南边陲,沅江支流巫水上游,位于北纬25°58ˊ~26°42ˊ,东经109°58ˊ~110°37ˊ;东界新宁县,南邻广西资源县和龙胜各族自治县,西接绥宁县和通道侗族自治县,北毗武冈市;东西直线纵距65公里,南北直线纵距83公里,总面积2647.07平方公里,折合397.06万亩。县城儒林镇位于县境中部,北距邵阳市206公里,距省会长沙436公里,南至桂林市210公里。山歌王子真是个热心肠的人,他生怕我们来一趟,没有收获,就尽其所能地带我们多考察苗寨风景和观赏自然风光。先看了几个苗寨,看了大峡谷,看了猴子石,还看了苗乡特有的带走廊的桥。在进入全国有名的国家大公园之后,还想方设法让我们去看了一个因保护自然资源而现在不准正常开放的大瀑布群。虽然累是累点儿,可那几个瀑布各有其绰约风姿呀!各有各的风采和神韵!我当即来了点诗性,来了一首“柔巴依”:

看南山瀑布

(柔巴依)

川子瀑三条好汉正齐头并进

婚纱瀑窈窕新娘在款款而行

步步瀑芝麻开花如飞玉流彩

飞天瀑气势如虹胜玉帝驾临

那天早晨下着雨,我们在山溪旁走着,瀑布一个连着一个,何止诗里面列举的四个呀!只是这四个太过耀眼,我点了出来而已,尤其是那飞天瀑,从半空中飞泻而下,瀑宽数丈,訇然雷鸣,气势吓人,是我平生见到的最有威势的超大瀑布。我距离它恐怕还有百米远吧,但水雾还是溅到我身上,弄得一身湿,与淋了大雨并无二致。

下到马路边上后,稍作修整(我是把潮衣服换了)之后,我们一行又上车出发了。这次的越野车是一个劲儿地爬坡,穿过几十公里的原始森林之后,上面的树木渐次减少,我的耳鼓也不时的鼓起、落下,暴雨又大了起来。这时,看到对面公路里面石岩出现了一幅浮雕,一面镰刀斧头大红旗和三个红色大字:“老山界”,原来我们面前的这座大山就是著名的长征路上的第一座大山——老山界。山歌王子小杨手指向左边小广场一侧说道,那三棵树的地方就是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入口,上山的路叫做红军路,可惜今天雨太大了,不然我们可以走一两里路,重走那“之”字形的红军路,体验一下长征的艰难,多带劲呀!可今天显然不行了。于是我们停下了车,在近处照了几张照片之后,又向上进发了。车又行驶了大约半小时吧,山上已经没有树木了,路旁的山坡上只剩下青草了,我们已然来到了南山大草原。

南山大草原 位于 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西南部,其主体部分是南山牧场。南山牧场是 中国南方最大的现代化山地牧场,东西48公里,南北63公里,平均海拔1760米,年平均气温11℃;场内气象平和,雨量充沛,在绵延起伏的地表上形成48坪、48溪, 自然生态条件好,动植物质源丰实。特殊是133平方公里连片草场,草色青青,一个温顺的小山包连着一个和蔼的小山包,是那样的和谐,那样的得人疼得人爱。整体上看,又构成一幅“横至百余里,围绕数千峰”的雄壮壮阔的绿色海洋图, 展现出其无可伦比的南方大草原地壮美风光,不愧享有“南方的呼伦贝尔”、“中国的 新西兰”之雅誉。俗语“ 寿比南山”中的“南山”即指此山。从景区进去7公里,是海拔1940米的南山山顶,山路逶迤曲折,千回万转,乱云奇峰,令人叫绝。途经的古树化石、龙头竹、玉河溪瀑布等景点,个个娇艳美丽;山顶上48坪上的48条溪,巧妙地穿行于在峰峦迭嶂之间。进蛟龙洞还可看雾柱蒙蒙,赏溶洞梦幻景色;站在山顶,只见远方的长城宛如游龙,在秀丽的山水中飞腾。那36条小渡河,弯弯曲曲,淙淙作响,如同南山大草原的琴弦在弹奏动人的情歌……我们那天去的时候,虽然是雨天,但是“好雨知时段”,我们乘车时大部分时间在下雨,而要到了一个景点处,那雨儿便又很知趣地退到一旁去了,让我们能够比较清晰地瞭望大草原的风光,享受大自然赏赐给人类的视觉大餐,惬意极了!

看到的美景多,而到过的经典就便屈指可数了。紫阳峰,是指红军翻越这座山峰时,天遂人意,艳阳高照,让红军顺利翻越这座近2000米高的山峰;南山湖,像一面明镜镶嵌在南山的怀抱之中;草原度假村设在南山湖畔;你若想体味牧民的风情,白天可登山欣赏南方草原的壮美,或下湖划船、 垂钓、或骑马、射箭,品尝奶茶、 奶酒、烧烤;晚上可围坐篝火旁,品味浓郁风情的 苗族民族舞蹈 住宿在蒙古包里,新奇而舒适。高山红哨景点位于大坪景区,这里有个故事,说是当年蒋介石要反攻大陆,一个邵阳人向他献计,说是南山草原这地方适宜于空降。我方在台地下工作者将这一情况告诉了北京,于是就有了这样一个“高山红哨”。一个班的建制,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方才撤去驻兵。哨所仍在,碉堡还在,硝烟早已经散去,可哨所里面的玻璃柜里还放着那盏老马灯的仿制品等展品。山头小广场上还放着当年配备的飞机和坦克。顺便说一下,当我们的车辆要开到小广场上时,只听小杨说“我哥在这里。”记得先前坐在小杨姑娘的车里,那位姑娘好像说过一次叔祖他哥是县长,我没在意,没想在这里遇着了。车停下后,小杨就到一旁打电话,一旁一辆车有个人喊小杨过去,原来小杨哥哥(公爷爷的堂哥)是城步县现任县长呢!县长是因为省里大领导要来南山视察,打打前站的。在去哨所的路上,小杨一方面让我走前面,一面向我们解释说。而我却在想,这个山歌王子,县长的弟弟老苗王的儿子,真够谦虚低调的,若是我这德性,有这样的背景,又有这样的才艺和实力,怕是走在街上,褂子匾甩起来也能打死人啊!

那天晚上我们是住在一家小宾馆里面的,到了房间把包放下后来到大厅,老宾馆板用鲜牛奶招待了我们。随后我们到斜对面的一家小酒店吃晚饭。那顿晚餐菜还不错,山歌王子又是当然的主角。我们看他带着我们跑了一天已经很累了,想让他喝点酒吃点饭休息,可哪里成呀!我们几个人之中,李明武是一个十足的音乐爱好者,肯学也肯钻,有事还能扯两嗓子。他仍然向小杨提出了唱歌的要求,而小杨呢,也乐意再给霍山来的同胞展示一下才艺,他又给我们各位即兴来了首歌,让我们再灌了几杯酒,方才安稳了下来。之后,他也提出让霍山老哥来的一段地方歌曲。于是明武便半推半就地唱了段《开的什么花,结的什么果》的夫妻对唱,歌很热闹。也很引人。山歌王子很是谦虚,与明武进行了一番探讨后,我们才依依不舍地回了小宾馆休息。

我有早晨散步的习惯,第二天早晨5点多钟起来,走过南山镇街道,绕着南山湖转了一圈。清晨的南山湖象一面明镜,镶在南山的怀抱之中,她柔情之水,清丽明净,白色的蒙古包依偎在她的旁边,山坡上已经有了一些奶牛在那里吃着带露水草了,这是怎样的诗情画意呀!回到宾馆之后,老板已经起来,把我们头天晚上定的酸奶都放上冰块包装好了。我便与他聊了起来。老板姓郑,本地人,汉族;媳妇是苗人。夫妻俩先前养了十几年的牛,后来在南山镇买地皮盖了一幢三间四层小楼,开了个宾馆,做起了生意。除了住宿以外,主要从事鲜奶酸奶买卖。郑老板告诉我们,南山的牛奶,确实在全国最棒,产量不高,价格却最高。他说,这里的鲜奶收进来4-5元一斤,而内蒙大概只要1.34一斤。产量这里一头牛一天只能挤30斤,而内蒙等地一头牛却能挤80斤左右。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区别呢?郑老板告诉我,这主要是散养和圈养的区别导致的。看郑老板朴实,又是小杨介绍在这里住的,我们各自都买了酸奶带回来来做礼品。别人是一箱子,而我必须是两箱子,我比他们多一个孙子呀!还别说,尽管千里驰骋,带酸奶是个很累的差使,但值得啊,我的孙女孙子在喝了我带回的保鲜酸奶后,赞不绝口,说是姥爷带回的酸奶最最好喝,比以前喝过的所有酸奶都好多了!要我以后到那里去,多带一些回来呢!

在南山镇吃过早点,我们要往回走了。小杨说有两条路回城步:一条是来时的路,一条是我们没走的过的路,正在拓宽。我们有些疲劳,还要赶坐傍晚的动车,有五六百公里的路要赶呀,有人就说干脆走来时的路吧,可是小杨在沉思了一刻之后说:“我看我们还是走另一条路吧,这样我可以带你们多看几个地方。”他的一番好意哪能够拒收呢?于是就跟着小杨走了一条正在修整而功能相当于霍山“旅游大通道”的高山公路。

路果然是相当难走呀,先下后上再往下行进,要知道我们可是在近两千米海拔的地方往下走啊。在一段爬坡的路上,因为有一段路在拓宽,黄泥铺满了路面,外沿是沟峡,里面是石崖,前面和后面都有工程车,我们的越野车爬一个不太陡的坡,试了三次都没成功。眼看就要回走,后面的工程铲车师傅说,他来帮我们把淤泥铲掉再走吧。铲好之后,我们的车终于又按原定路线前行了。好像有句经典的话叫作“泥泞过后有坦途”吧,闯过这一段路之后,风景真的来了:先是在接近一个山岗处,里边石壁上,让我们较为清晰地看到了古树的化石,那树直径怕有一丈左右吧,树的纹路、疖巴和年轮都隐约可见。这让我们不由得惊叹大自然的沧桑巨变。而再向下一段路之后,石岩里面又出现了一坡如大水泥砖砌成的石坝,有古城墙高下,纹理清晰,工程浩大,而上面却压着石岩高山,让人难以想象。老陈说这是大自然的造化,而我宁可相信这是远古外星人的杰作。结果谁也没有说服谁。再向下行驶了一段时间过后,在我们的脚下的几座山峰上 ,太阳照射在那里,而我们处在高端居然没有晒到太阳。这种情形只有以前我们坐在飞机上才见到过,不由得感到纳罕。而在我们晒到太阳之后,扭头再看看我们经过的山峰山头,时隐时现,飘飞的云雾就像白色婚纱一样,欲盖弥彰,遮起了她们姣好的面容,与人逗趣,让我们简直有了一种天上人间的感慨。

继续前行,到了一个带着古代烽火气味的地方——长安营。长安营位于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境西南角,距县城76公里(公路里程)。海拔近1300米,地势高险,雄踞全县乡镇之巅,登此如步屋脊,可俯瞰四檐。虽地高势险,上边却是一方小平原,面积约6平方公里,酷似嵌在湘西南边陲的一座巍巍高台。传说,清乾隆七年苗族首领杨清保、李天保、李再万等愤慨于官场腐败,提出"五峒连天地、苗瑶共生存、今日举义旗、同铲官祸根"等口号,驱杀官军,分占田地,震惊朝野,清廷派贵州总督张广泗,率两湖两广及贵州五省清兵前来镇压。通过十余年的艰苦斗争,苗军终于寡不敌众,起义失败了。清廷政府害怕苗民再生造反,在长安营设制了宝庆二府,屯兵最多时达8000人。长年驻守,共统治了一百七十年,直至宣统二年,长安营军政机构才全部裁撤。几年前城步县在这里单独设了个镇,但现在并给了南山镇。小杨告诉我们,现在村子里的人都到外面打工去了。小集镇显得很破败,只是横七竖八摆放在那里,凋敝感特强。但无论如何,还是让我们看到了这个在历史上留下特定意义古代兵营的最后模样,这就已经足够了。

从长安营下来,便到了大寨村,这可是个大村落,大寨是原长安营镇最主要的村寨,也是城步县保存最完好的侗家大寨。我们刚到村口便看到许多人在村口的一座桥上忙着,原来是《痛并爱着》剧组在这里拍摄电视剧。正如这个社会的大多数故事一样:她,相貌平平,普通至极,身世背景也很曲折坎坷;他,的确是帅到令人可以窒息的地步,气度不凡,风流潇洒,又有着令人羡慕到想要跳楼的身世背景……可偏偏他俩相遇了,爱与恨交杂在一起,咋办呀?这时,只看到大寨口的石桥上正走着一对父女,是女儿进城吧,拖着个带轮子的旅行箱,父亲陪着她边走边谈着什么,语重心长……

拍了一遍又一遍,我们一会儿就看了不下五六遍,听说桥上大门楼上的“大寨”两个字已经换成了三个字的“祝家庄”。而就在离石桥不远的地方,一棵古杉树便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小杨向我们介绍说,古杉树是大寨最宝贵的神树,据说是大寨最早的居民栽的。村子有1500年的历史,古杉树就存活了1500年。古树扎根在斜坡上,11个人依着斜坡才能把古树团团抱住。据林业专家测量,此三树胸径2.45米,胸围7.7米,冠幅28米,树高30米以上,立木蓄积量达50多立方米。古树以它的古老和高大被誉为“中国第一杉树王”。看过这棵老干虬枝皮肤有很多皲裂的老树之后,小杨又带着我们走了里把路的光景,来到一个老树林子旁,林子由38株笔直苍劲,高耸入云端的东晋古杉构成,每棵树都挂有一块铜牌编号。紧挨着林子,有座“廻龙桥”静卧碧波。这座在乾隆时期建造的纯木结构侗族风雨桥,雕梁画栋,造型精致,却没用一口钉子,彰显了三百年前侗族先民精湛的艺术智慧和建造技术。而廻龙桥上和杉树林里的情韵,只有侗寨里的阿哥阿姐才能体会。“苗侗窝,百鸟多,喝了油茶就唱歌。”当阿哥阿姐们在人约黄昏后的林间桥上时,歌声必然穿透过古杉林,顺着河水流到更远的地方。大寨是湖南(南山)六月六山歌节的发源地,每年农历六月六,来自湘、桂、黔三省边陲的成千上万名山歌手会聚大寨村古杉群,在林中的“连心亭”尽情歌唱,激烈角逐歌王和歌后。我们的“老苗王”还是固定的评委之一呢!我就问小杨:“那你的山歌王子”是不是参赛得来的呢?”小杨憨厚的笑了笑,脸上写着得意说:“那真不是的,我没参加过这里的比赛,我爸是评委,要避嫌呀。我是央视导演选拔定下的,以后就得了这个名号。”这话我相信,我们不是亲自听过他演唱的许多歌曲吗!老李和老陈不喜欢当面夸人,但他俩在背后评价道,小杨虽然没有经过专业培训,但他肯定得到了他父亲的真传,而他的父亲可能也得到过歌唱家何继光亲传也说不定。大音乐家何继光可是在他家住过两个年头啊!你看小杨的演唱,包括神情、动作、表现力都那样的传神、到位,绝不比专业演员差。还有他即兴表演的天分,说是“山歌王子”,绝不是浪得虚名。

由于时间很紧张了,小杨催促我们上车往回走了。上车之后我想,这城步虽说是苗族自治县,可其他少数民族在这里发展得也很好呀,你看这侗族大寨建得是如此壮观美丽,是全国有名的“最美湖乡”,传统的摄影基地,甚至比那些大苗寨还要气派,这说明了什么呢?先前听杨秘书长介绍过城步有26个民族居住在这里,至少说明了在这片土地上,苗族,这个少数民族中的大族群,没有搞“我的地盘我做主”,他们能够与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共谋发展,这是需要胸襟,需要气度的。再想到这一路走来,老苗王的公子、新铺里酒店的少当家的热情照顾,太不容易了。我就说道:“感谢小杨亲自陪了我们两天多,不离不弃,还要感谢山歌王子给我们唱了很多歌,”我知道山歌王子也有商演,有出场费的,就又说了句:“还不收费!”这位小杨爽朗地说道:“说什么话呀,我们霍山过来的人,说来就是故乡来的人,我哪能收钱呢!不是有句话叫作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吗?有些钱是不能收的,收了就会后悔一辈子的!再者,不瞒你们说,我也是一部分看了我堂姐(活动联系人)的面子哟。”多么实在而又真诚的回答啊!钱,这东西就是个妖精,你若是被她迷住了,什么样的钱,你都伸手去要,就会被人看轻的!小杨的话说得多实在多真诚啊!就像他的人长得一样,高高的个头,魁梧的身材,黝黑的脸堂,还戴一顶条红黄相间的条纹帽,既憨厚结实,又爽朗明快!

赶到新浦里已到中午12点钟了,小杨安排我们吃了个便餐,又特意送给我们一人一根写着电话号码的“痒痒捞”,老苗王又赶着出来给我们送行,我们便再次与这对热情地父子俩热情道别,坐上越野车,向省城长沙进发了。

苗乡城步与霍山西山

下午5点多钟我们一行便坐上了由长沙开往六安的和谐号动车。在候车室才知道我们的座位不在一起。上得车子后,又知道晚上乘车的人不太多,很多座位都空着,我便坐了我们那一排靠车窗原本不属于我的座位,先前还担心座位主人上来我得让出那个位置,后来意识到很可能那个座位的票可能没有卖出去,便心安理得地坐在上面想自己的心事了——

城步和西山,一个在华中,一个在华东,相隔何止千里,但是二者似乎却有种东西把它们连在了一起。城步苗族自治县是邵阳市辖县,是湖南省的苗族自治县。城步历史悠久。在县北西岩镇朝园里发现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它证明早在4000年前,城步这方土地就有人类繁衍生息。苗族先民并据此建立了“三苗古国”。隋末,肖铣据邵阳置建州,设武攸县,治今城步儒林镇,为置县之始。唐武德四年,李渊平肖铣,更武攸为武冈,仍治今儒林镇,隶南梁州。贞观十年,改南梁州为邵州,今城步大部分地方为邵州武冈县地,县南境则分别为“西原蛮”地和“桂州蛮”地。宋初移武冈县治于今武冈市城关镇,于原治置城步寨,始用“城步”之名。

“西山”狭义的指安徽省霍山县城的“西乡”,大致以漫水河地区为中心的金寨、英山、岳西、霍山四县交界地区。大别山在岳西的北边陡然转向东方,被称为衡山。大别山与衡山(皖山、霍山)相交形成了“霍山弧”,漫水河地区又成“霍山弧”之弧顶。“霍山弧”向皖中、皖东伸展为扇形,这段长江被叫作皖江,皖江从西南向东北奔流,于是这段长江之北称为江西,之南称为江东。“霍山弧”基本上是“西山地区”的延伸。

专家研究发现,人类出现以后,在距今5000多年到4000多年的一千多年间,地球上出现了多个文明中心,他们向周边扩展或者和周边的中心互相影响,我国从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的先民大都进入了部落、部落联盟的"英雄时代"。这段历史有很强的神话色彩,但我们大致可以了解向国家阶段过渡的社会变革情况。当时在黄河中游、关中平原、河东盆地和河南沿河的广大地区,有姬、姜为主的部落群。在东方的海岱地区和淮泗,以及长江下游的三角地带,有风、嬴、偃诸姓为主的夷族部落群。在豫西南山地和丹水、汉水、长江中游一带有三苗,或称苗蛮部落群。三大部落群各由若干部落和更多氏族组成,他们大都以农业为主,兼营狩猎、饲养、采集的生活,在文化上各有特色,彼此交往和影响,共同创造了古代文化和文明。就是在这段时期里, “三苗”成为了西山地区最早的居民。三苗部落联盟大致有三个部落,除了原本的南蛮,还有一个部落其首领叫驩兜,在中原的权利争夺战中战败,被舜放逐到崇山。另外一支是帝尧之子丹朱后裔,传说帝尧准备禅让给帝舜的时候,"三苗之君非之",丹朱借三苗兵和自己的亲族和帝舜战于丹水之浦,丹朱战败身亡,三苗连同忠于丹朱的部族就从黄河中原、长江下游一带,包括西山被赶到湖南贵州、那时的边疆一带来了。

记得我们在上小学甚至初中的时候,我对教科上的有一种说法,始终存有疑问,这句话就是“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那长江是不是母亲河呢?这个疑问贮藏在大脑中,始终没有解开。当然,由于我疏于研学,好长时间就没有去关注这件事了。大前年吧,我到了四川三星堆参观,才注意到一条重要的解说:长江和黄河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我为这条解说而精神一振!这样说才应当是科学而准确的嘛!这是历史研究的客观化、科学化的成果。这次与老苗王交谈时,也谈到这个问题,并且作为一名政协委员,他还对“炎黄子孙”的说法,向上级有关部门提出过自己的意见,说是统称“华夏儿女”更合适。

我们的这次苗乡行,实质上是一次历史研究呢!因为,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霍山西山核心区表现出了许许多多的“与众不同”,无论是物产饮食、还是礼俗方言还是行为方式和精神特质等方面,与其他地方都有所区别,这就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索和研究呀。我们这次就是要实地探讨考察研究一下西山居民与城步苗族同源的可能性。从实际考察效果看,收获着实不小。西山有红灯笼辣椒,城步也有,只不过个头小了一圈;西山有血豆腐,城步也有,只不过个头大了那么一圈;西山有糍粑皋粑,城步也有箬叶团米粑,只不过黏了那么一点点;西山有小吊酒,城步也有,这个没什么区别了,都感到是十分的醇厚而绵甜;西山有方言,城步有土语,在我听起来真的差不多。并且两个地方的土话方言所用词语,还有许多相同的呀!比如表达“这样那样”的“果,果的”,表达“什么”的“”,和厕所的“茅厕”,都很一致;再如婚丧礼俗也有许多共同点:西山娶新娘子要对对联;城步接新娘子对歌。西山妹妹出嫁要哥哥背出家门,城步嫁丫头也要哥哥背上轿 ,说是不要带走娘家一粒土;西山有玩龙玩狮子,城步有吊龙;西山两地的社会文明进步,作出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不是吗?可这条路要走下去,就不仅仅是西山到城步的距离了,道好长路好远,需要我们去攀爬、去跋涉。怎么办呢?还是用三闾大夫的那句诗歌来鞭策一下自己吧——路漫漫其修远呀,我们将上下而求索……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