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平是山西读者相当熟悉的享有全国声誉的优秀作家。近三四十年来,我几乎一直在跟踪阅读他。他的小说我总是会一口气读完。这部《重新生活》也是。我曾反复寻思过个中原委,感觉主要缘故有两个:一是他从始至终站在反腐倡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立场上,是头脑很清醒的一类知识分子,其作品立足于社会长治久安,所体现理念如果能够实现,是可以有效提高老百姓幸福指数的。二是他始终坚持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理想,从表现形式看极少玩“花活”,老老实实按中国百姓喜闻乐见的样子写。即如这部《重新生活》,我读着他,不由想起此前刚刚读过的两部同样出自著名作家之手的作品。一部写老年人保养护理的,前面相当大篇幅是类似商业广告或科普讲座的文字;另一部写辛亥革命前后至新中国建立那个时段的南京故事,前面却加一章当下生活的的描述,且很难找到与文本主体的内在联系。二作读罢,感觉在无可否认的“新奇”的印象下,总是难逃某种别别扭扭、抵触断茬的感觉。而眼下这个《重新生活》却实在是可让人读出一种酣畅淋漓的快意的。近年的长篇小说创作,作家们几乎无一例外在表现形式上用力,“长篇小说是结构的艺术”,似乎已成为公认的“律则”;另外还有主观情志的过多介入和叙事碎片化、琐屑化的“时尚”,都严重影响到阅读快感的生成。就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张平却取“守贞守拙”、“从一而终”的叙事策略,让人不能不对那些“律则”和“时尚”产生某种质疑和警惕。
审美思维上有着非同一般的“定力”,这就是张平。
但张平却也出新了。“新”,首先指全新的叙述视角。作者本人对《重新生活》有一个基本的“估价”:“也许,这才是我的一部真正的反腐作品”。我曾反复琢磨这句话,认定所谓“真正的反腐”是指小说没有将描述“主角”定位在贪腐书记魏宏刚那里,而是他的姐姐魏宏枝、姐夫武祥、外甥女绵绵、儿子魏宸丁(乳名“丁丁”),是与魏宏刚这些亲属发生交集的教育、医疗、城建、工商、税务等部门人士。写这一干人众在魏宏刚“双规”前后,或恭倨天隔,或抱朴守真,但各具个性的精彩表演,从中窥探国民精神病态种种,是将普众文化心态的病变、社会隐性腐败做了全作描述的重心了。而且在他看来,这种贪腐是更可怕的贪腐。
殚精竭虑于另辟蹊径,这就是张平。
我估计,这种视角的转换,恐怕是要承担一定风险的。因为当一般读者将小说读到此处,多数人的喉咙里可能都会有一个问题扑将出来:不错,我们全社会文化精神的萎堕“大势”已经形成,可那“罪魁祸首”难道是普众?到底何为因何为果呀?
小说在其所涉各领域内,严格遵循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真实再现了我们的社会生活残酷到可怕的那一面。而所有这些领域都是普众没有一天不打交道的。由此,我们不能不获得一个这样的印象:普众的日子难熬哪!而那些权贵们的作威作福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尤其是最不该腐化堕落的教育领域,早在两千四五百年前孔老夫子已经倡导的“有教无类”,竟然于今天完全没了踪影。武绵绵只因有一个当了市委书记的舅舅,她就可以从一所普通中学马上转入全省重点中学,即使学业不好,也可以当上重点班班长、校团委和学生会领导,刚入学已经“具备了”进入全国一流好大学的条件。如果考虑到魏宏刚私下为她存入银行的巨款,她甚至可以挑选世界最好的大学去留学升造了。并不需要她本人作出什么努力,有人早为她安排好了一切。而对普通百姓的孩子来说,像绵绵那样成绩的,不要说什么为将来能上重点大学所做的种种“安排”了,便是花上巨款没有特殊关系也是连学校的大门也摸不着的。关于教育,小说中还有另一个人物,即武祥那个美丽的,有着超常音乐天赋、专业学得很棒的妹妹,因为没有关系竟也没有被中央音乐学院录取。——“复试”、“面试”的结果她被推后了。是武祥妹妹的音乐老师一语道破天机:“你就是肖邦的妹妹,没有关系也是枉然。”尤其“延中”那个强奸民意的所谓“选举”,居然也可一切顺利达到目的。而内中的种种潜规则居然连最该单纯的孩子们也没有一个不明白,没有一个人站出来敢说一个“不”字的。这是一幅多么可悲复可怕的情形啊!总之,从小说的描述我们看到:两极分化、阶层固化已经达到了”临界点“,并还将继续恶化下去。故,那些时至今日还在弹冠称庆沉迷颂祝的衮衮诸公是该清醒清醒了。要说此作的成就,我以为在此。
说一千道一万,我还是满怀了对张平的景仰的。
在张平的笔下,以魏宏枝、武祥为代表的魏宏刚的亲属,他们多数人都是“这一个”,他们善良、正直,绝无那种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司空见惯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狗仗人势、横行乡里”的恶行,当然他们在魏宏刚这棵大树下,也是得到许多好处的,但都是“被动”,甚至“被迫”接受的。小说将这一干人众置于“大树”倾倒之后,让他们切实感受了一把做一个普通老百姓的困窘和艰难。这乃是作家世界观中可贵的人文主义精神在闪光。
源于视角嬗变而生成了“换位体验”的叙事新景观,这就是张平。
小说将以魏宏刚为代表的权力贪腐寻源于没有遇上一个贤内助。是女人马艾华的贪婪,背着丈夫蝇营狗苟的结果。作者借魏的司机刘本和的口说:“书记出事就是马艾华搞的,这个家整个让她(刘称之为‘害人精’)给毁了!”“不瞒你说,我去了纪检委,人家问来问去,都是马艾华交待出来的那些事。你既然敢收人家的东西,书记每次说你,你就跟书记闹,闹得昏天黑地,厉害的那副样子谁见了也害怕,可这回纪检委把你带走了,你吓得站也站不起来,沙发上尿了一大片,你的厉害劲儿哪去了?问你啥你就交代啥,连逢年过节老家送来的红薯山药蛋也都说了一大堆。人家问你的你说,没问你的你也瞎说。书记知道的事你说,书记不知道的事你也乱说……”
司机刘本和是作者描述的颇为”讲义气“的普通劳动者之一。小说还写到一个“知恩图报”的仁义干部形象,即那位市属第三人民医院副院长王宇魁。这位分管基建的副院长一次拒绝包工头五十万元贿赂,对方没有把钱从他办公室带走,晚上被小偷盗去。王在百口莫辩几乎要被当作贪腐分子处分时,魏宏枝帮他将申诉材料转呈魏宏刚,结果冤案未能造成。现在魏宏刚倒了,魏的儿子丁丁被人打成重伤。武祥夫妇带他到医院检查疗伤,工作人员从120随车医护到院本部大夫护士态度傲慢,不仅拖延刁难、不给办理住院手续,还以高达两三万的收费让他们徒唤奈何。魏宏枝不得不找到王宇魁。王二话没说,带着患者就诊,用短短两个小时完成了原来得两天才能检查完的所有项目,且全部免费。而且从王的谈话我们得知,从医院领导到市级首长看病都是这样做的,不仅享受着最高级别的服务,而且全部报销,甚至连同他们的家属陪护还发陪护费,“一人医保,全家享受”,“住院越久越划算”。有的高干甚至一连数年住在高级病房,每天开支高达万元、数万元。小说写道:“拉丁丁回家的时候,王宇魁居然叫了一辆专门服务领导的救护车。外表看上去与其他的救护车没什么两样,但里面却宽敞舒适,豪华明亮,各种叫不上名来的急救器械一应俱全,服务器材也完全不同。因为武祥和妻子刚刚坐过120,才能明显感觉到这里面的差别。”
作家以自已独特的人生经历为依托,秉笔直书,笔触所到之处,我们这个社会各阶层间的差别便跃然纸上。作家在不经意间流露出的对贪腐源起的认识,以及对刘本和、王宇魁们的赏识,对马艾华面对纪检委讯问时稀松软蛋“瞎说”、“乱说”表现出的憎恶,却又让我们多少有点迷茫和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