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郭禹彤的头像

郭禹彤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7/17
分享

那是缓缓展开的画卷

始知阅读与生活,是泥土与种子的依存。在生活中教你用颜料把精彩一点一点地涂抹上去,才会缓缓展开绚丽的画卷。

——题记

夏日,雨后清晨,凉爽的风吹拂进书房,墨香幽幽,恍若松林清气,萦绕不绝。古有食墨者,天下又有以墨为食的墨猴。道是墨写的书为精神食粮。人不可一日无饭,读书对我来说就如一日三餐,生活里是少不了的。特别是进入高中,中国的古典文学、名著成了必修课程,那是要一回一回、一篇一篇地,认认真真地去读、划、背、做批注的。

记得在高一上半学期,班里有不少人为啃《红楼梦》这种大部头而犯愁时,语文老师给大家支招说:

“你们要是没耐心一下子读完整本书,倒不如先把《红楼梦》电视剧看一遍,有个感性印象后再回过头来一回一回地读原著,这样理解起来是不是会更深刻……”

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眼见他桩桩件件事穿越时空映射到我身边,叹服着,迷惑着,发觉书中的生活与现实之间当真绑了个结实。

从古看到今,“横看成岭侧成峰”,对红楼的解读也异彩纷呈,一时是说不完的,惊讶于传统文化的厚重,我们渐渐读懂人物,读懂那个时代,恍然大悟间大厦将倾,彻然领会时盛筵必散——我曾渴望有永恒的聚,却在它的一遍遍回响中丢盔弃甲。

《红楼梦》不反复读,永远不会明白曹公的谜语,不会懂得他的“满纸荒唐言”,落的尽是“风月泪”,难以叹服于作者之匠心独运,难明其文学价值。“四大名著”不尽数读完,不将这四层宇宙融合,永远不知古代全貌,难知许多道理,搞不明传统的神佛观、人生观,更不明人际关系错综复杂,生于其间的我们如之奈何?如何处世?或者能孤高自许,又或者积极寻求改变?

老师让同学看电视剧,也只是采取了一种帮助读书的辅助方法,真正的文学精髓还是要进书中体会。沿着故事的脉络发展、人物生活的轨迹徐徐前进,林妹妹多愁多病却也有活泼之处,宝姐姐端庄典雅却也有烂漫一面,李逵血腥粗鲁却也纯真至极,林冲安分守己却能在环境的压迫下毅然反抗……无数名著中的人物形象饱满鲜活,我怎能不为其嬉笑嗔嗤?我所见的,是人,是人的关系,是社会,是时代、是实实在在的生活再现。我穿梭时间与空间,从古至今,从中到外,虽身未至,心却已经历种种。再看我们现实生活中,深不可测又浅显易懂,我在现实中见到了刘姥姥、王熙凤、诸葛亮、曹操、孙悟空、沙僧、鲁智深……

保尔·柯察金是存在的,安娜是存在的,哈姆勒特也是存在的……

我与人物的影子交流,他们曾经说过的话、做过的事幽灵般时时显现。有些我讨厌至极的人物渐渐使我怜悯,有些完美无缺的人物似乎自有其缺憾。小时候,我喜好《西游记》,是非黑白相对分明,孙悟空大杀四方、正义凛然,谁不爱看?等到看得懂《红楼梦》了,才发现书中那些人情世故是如何体现在生活中的,而那些人情世故又该如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地用于现实生活中?

生活是点点推进的,正如于书里的思想去点亮生活,教你用颜料把精彩一点一点地涂抹上去,才会缓缓展开绚丽的画卷。若只是信笔涂抹几下,那画卷会庸常到自己都不明白自己画了什么。古时四书五经是治天下的范本,然而历朝历代则需要借鉴前人,取之精华。读尽圣贤书,坎坷出奇才,苏轼被贬黄州后日日心灵求索与叩问,若无此劫,若无此思,何出苏词?若无其词,何来登上文学高峰,何以警示世人?

我怕象牙塔外世界的复杂,又忍不住要去触碰。我迷茫,但我在阅读的流光岁月里,无法停止思考。生活与我的思考、我的阅读呼吸与共。我用笔记录我所理解的不理解的、喜欢的厌恶的事物,我用笔拥抱名山大川,观察行色匆匆的路人。我知,《诗经》生于草莽而走入高阁,《桃花扇》什么的又叫它回了人间。不论“士大夫文学”还是市井文学,皆是不同生活之文学。

阅读与生活,是泥土与种子的关系,他们互相依存,摸不着、描不下。记一处桃源、说一段传奇,高深莫测,但必定是个美丽、清流而荆棘遍布的世界。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