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龚素梅的头像

龚素梅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5/23
分享

消失的星空

最早的记忆里,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差不多只有两条马路。恩和路是一条,从我们大院前过去,它向西延伸到现在的街心广场,做了一个小转弯,然后通向火车站;另一条是三马路,是从火车站向东的另一条平行马路。

除了这两条马路,其他都是一下雨就会泥泞不堪的小街小巷。在大雨后的水洼里捉蝌蚪虾,是我的脚板子可以把我带到的最远的地方。再往远看,就是低缓连绵的山和遥远的地平线。天苍苍,野茫茫,天似穹庐,笼盖住我们这座塞外小城。当夜幕降临,这个穹庐很快繁星密布,此起彼伏地闪闪烁烁,既无比的喧闹又无比的寂静。

遥远的地平线,与繁星满天的星空,成了我童年最深刻的记忆,它给了我刻在骨子里的东西:对天地万物的敬畏。

那时的小孩子,大概都是天生的哲学家。你给他们念“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仄,辰宿列张”,他们马上就懂了。因为他们就生活在这个天地间。七月流火,你给他们讲牛郎织女的故事,他们听得出神,因为横贯中天的银河给他们无数的遐想。再大一点,读到“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这样的文字,他们也能立刻领悟,因为他们和这样的文字没有隔阂。

如今那样的星空消失了,而且消失很久了。

我的女儿,直到上大学才突然对上古神话感兴趣。她选修了一门英文课的中国神话学,找相关论文来读,然而每次说起,总还是一副怅然若失的样子。她说:“好抱憾啊!我们好像把自己国家的童年记忆丢得差不多了。"

我突然意识到我们消失的星空究竟意味着什么:它意味着我们的孩子失去了开天辟地、女娲补天、大羿射日滋养过的童年。这样的童年是有缺憾的。这样长大的孩子,对于人在宇宙万物中的位置,失去了感知能力。可是这种感知能力非常重要,有了它,我们不会对天地万物失去敬畏之心。

我的小学时代是一段天马行空的时光。我感觉天地有多大,我的想象力就有多大。很神奇的是,在那个物资匮乏供销社还存在的时代,我们小孩子间永远有传看不完的书,厚厚的,一本又一本,极其朴素但处处散发着书香。开运动会的那三天,是我记忆里的天堂。同学间彼此传看,一个运动会下来,可以读好几本,读到废寝忘食。我们读到的最多的书是神话,各种各样的神话,各民族的神话,创世的,治水的,日月星宿的,神鸟怪兽的,树精水怪的,得道的仙人,神武的勇士,通鸟兽之语的奇人,在土里钻来钻去的人参娃娃……这些神话,给孩提时代的我不知多少神游的时光。那样的时光,正如梭罗在《瓦尔登湖》中所说:“不是从我的生命中减去了时间,而是在我通常的时间里增添了许多,还超产了许多。”我的童年时代就那样心里满满地度过了。

女儿神往:你为什么不给我买这些书呢?

我说:买不到啊!仅有的几本也没有有趣到能够吸引你。

我们母女俩相对无言。女儿在为她的童年抱憾,我在为那个和星空一同消失的时代神伤。

随着农业文明的远去,人类还会再仰望星空吗?大航海时代也已结束,人类还会仰望星空吗?有没有人和我一样,为头顶消失的星空而叹息?难道它消失了,所有人都无所谓,因为与己无关?

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第一畏即畏天命。畏由敬而来。知宇宙之大,方知人之渺小,此生之短暂,天命之不可负。有此畏,才会有自省,有求索,有行健。

现在的小孩子,对天地没有感知。从小到大地气都没怎么接过,抬头看天空?低头看的东西都不多。各个是小宅男小宅女。他们对这个天地万物有敬畏之心吗?我看没多少。

我最早教过的一个学生大学毕业时,我请她给我的学生上了一节课。她深有感触:老师,您以前对我们都不用大声说话。现在的小孩子真不一样了,他们不怕您!

是啊!现在的小孩子什么都不怕。大概唯一怕的是班主任,可是隔壁班的班主任他们就不怕了。这种怕是由厉害关系而生,不是由敬而生。他们敬什么呢?很难说有多少。

不畏天命,很自然就不会畏大人,畏圣人之言。立身处世很难说不会出问题。

消失的星空,对于迁徙的鸟类是个灾难。对于号称万物之灵的我们,何尝不是一个巨大的缺憾?

          发表于《白泉山书院》公众号2022年11月26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