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一座城市,一定会去看看它的博物馆。有一座博物馆去的次数最多,那就是国家博物馆,前后大概参观了十几天。每到闭馆,一定会跑进一层的古代中国展厅,匆匆地作别那些穿越了千年时光的物件。它们无声地讲述着我们祖先的故事:他们怎么看待天地星辰,怎么生活,怎么创造欢乐……有些物件震撼人心,让我们现代人难以想象——比如出土自三星堆遗址的纵目人面面具。
这些巨大无比的青铜面具,来自一个此前从未被发现的古蜀文明,他们对祭祀的热忱,在我们眼里,几乎是疯狂的。
我常常会用一种非常矛盾的心情面对这些震撼人心的考古大发现,因为那也意味着不可逆的破坏。
1986年发掘出的这些古蜀文明珍宝,来自工地的抢救性发掘,留下了诸多的遗憾。所幸,随后相继发现的六个祭祀坑,被保护在一个恒温恒湿的密闭发掘舱里,那里,土壤与气象监测系统、考古地理信息系统、综合化信息平台各就各位。
于是,我们在纪录片《探秘三星堆》里,看到了完全颠覆我们对于考古工地传统认知的场面:穿着专门的防护服的考古工作人员,在密闭发掘舱里忙碌着,他们既在做野外考古,也在做文物保护;既在进行监测记录,也在进行课题研究。为了尽可能全面细致地保存祭祀坑和出土文物的原始信息,国家进行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多学科合作的考古发掘。每一项工作都细致入微,不厌其烦;每一件文物的提取都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在这个先进设备令人目不暇接的考古大棚里,却有一样东西无可替代,那就是手指。考古工作人员用双手,用牙刷这样最简单的工具,一点一点清理土层,让文物一点一点完好无损地裸露出来。这样简单的动作日日重复,一个几平方十几平方的祭祀坑,清理要花好几个月。完成这些无可替代的工作的,是一张张年轻的面孔,大多是95后,甚至还有00后。他们在镜头面前舒展灿烂地笑着,为自己能够参加这样一次考古,感到无比的幸运。当每一件文物都经这些年轻而温情的手指触摸过,历史,就有了温度和质感。
韦伯太空望远镜,已经能够让我们看到宇宙创生之后仅仅2亿年的时空深处。可是,人类的手指,同样可以抵达时光的深处,和那个巨大的“眼睛”相比,它毫不逊色。
原来老派和科技文明的进步、和青春年华,都不相抵触。甚至我们可以断定,老派一点,很可能是我们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里最优雅的做派。
年轻人如果谈恋爱,老派一点会给彼此留出距离和空间。千山外,水长流。爱是需要慢慢来滋养的。
经营婚姻如果老派一点,方方正正,烟火人家,那么身可修、家也可齐了。
做父母如果老派一点,孩子父母一块儿过日子,踏踏实实,平平凡凡,哪会有担不起自己人生的孩子?
处朋友如果老派一点,就是君子之交淡如水。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 人家就懂了”……
最后,做事情老派一点,虽说细活慢工出,可是谁能代替你呢?哪怕来的是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