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程勇的头像

程勇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1812/03
分享

你是自己的旁观者

你是自己的旁观者

          ——读叶浅韵的《生生之门》后感


《十月》杂志在2018年第5期“思想者说”专栏里,刊发叶浅韵老师的《生生之门》的长篇散文。随后《十月》杂志公众号于2018年11月21日再次推出该文。紧接着《散文选刊》2018年第12期也转载了该文。我都读了,曾为此留言和转发。我不是评论家,就是一个普通的读者,读后有一种想表达的冲动。

这是一篇叩问生死的文章。它是当下社会生育问题的风向标。也是人性、伦理、道德、民风、观念、政策等的一次深刻反省。作者善于观察、探索、追究、拆解自己的心,旁人的生活。这是我读过的农村题材中最为显耀、最为疼痛、最为真实的文章之一。

我并不认识叶浅韵老师,但平时在一些报刊杂志上看到她发表的文章,感觉文风挺实在又富含深刻的哲理。作者身为女性,对于生,她有更深的感悟。从小见证生命的过程,像是看见那星星,穿透千万个小洞里发出的光芒,它们是从背后的光线里派生而出。从这个光线里派生而出的,是她二伯母生育中牵扯出的一系列民俗观念问题。坦诚地说,没有花环去体现生命的死亡抑或降生。她说:生了儿子二伯母在这个家的地位明显高出了一篾片,对,一篾片”一篾片是多高呢?1毫米不到而已。从这个表述上看,有点诗歌的韵味。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个问题像毒瘤一样深深地烙在黎民百姓的心中。

她用事实举例计划生育带来的诸多乱象。当一项政策成为一种常态之后,也就成了自然的一部分东风刮一阵,西风刮一阵,总是哪边风大就要依了那边的。人与风也没什么两样。”从这一段话中,不难看出政策的出台与民众的期望始终有一种无法达到的预期。昨天,就是昨天。我们一部分人既是“计划者”,又是“被计划者”。过去的这些年,多少人都像是活在梦境里一样。因为只能生育一胎,想多生一胎,得面临罚款。条件好的当然可以承受,条件差的呢?所以才有“超生游击队”的出现。“多少人”,这是一个动态的词,打双引号是因为这个词像一块成团的泥,从高高的阳台上一个花盆里摔出,然后撒落成一地残土。

医生说我的宫口已经开全,要上产床的时候,我已经精疲力尽了。我的羞耻,我的尊严,在白大褂面前,还不及一张草纸。”命运总是想方设法让自己喜欢上什么或想要得到什么,以便紧接着第二天它就能够告诉你,孩子的到来会有更多的光亮。作者就是一个自己的旁观者,从未失去观看的兴致。看看这个生带给了我们什么。

有人说,没有希望的生活令人难以忍受;却又有人说,希望使生活变得空洞。对作者而言,无论停止希望或没有希望,生活都只是一幅将她画入其中并供她观看的外在图画。当我问他世界上最贵的房子在哪里时,他创造性地回答,世界上最贵的房子是妈妈的子宫。”这是作者的儿子长大后说出的最令她感动的话。她通过自己生的片断,将苦与甜掺在一起,也通过对比,甜更显其甜。

像这种叙述性散文,关键点在于细节——无论什么——要记录下来。作者恰恰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他吃奶的力气有些吓人,我的两个乳头都被吸破了,血和乳汁喂养着他一天天长大。”这句话很平实,没有抒情色彩。但往往这种描写就非常真,而且会让人肃然起敬。它暗含优美、力量,崇高!这是一种特有的风格,这种风格就是作者的气质以准确的而不是怪诞的字眼表达出来。我认为,美的就是美的,因为美总是真的。

去年,二胎政策的执行,无疑是中国大地上最炽热的新闻。大凡符合生育二胎的人,都跃跃欲试。作者从自己的角度、别人的角度,分别进行了扫描。从我个人的观点出发,这篇文章的整体重心应该就在这儿。过去的生是时间的记载,历史就是历史,你不可能把它揉成面团。现在的生,才刚刚开始。就是这个“才刚刚开始”,就显现出诸多的矛盾出来。比如:“一些人离婚了,离婚的原因是因为妻子不愿意生二胎,或者是妻子已经生不出二胎了,这些荒诞的事情,它们就发生在我的身边。”当然,我宁愿相信这是个案,而不是普遍。

在每一个人的心里都有一种贪婪,对于自己所缺少的东西永远充满了向往。有了儿子的,想要女儿,有了女儿的,想要儿子。”在很大程度上,她用语句与段落将自己铺展开来。是的,她说的是每一个人。想想,人性里也许就是这个样子。这种描述富含哲理,又带精到、准确,简练。文章结尾时她说:“作为女人,生育是一生中的重大课题。翻开我所能看见的几代人的生育史,就是一部血泪史,只有女人才深知其中的痛苦。”这样说来,命运像是一个不怀好意的造物追随着她们。

作者将自己撕裂成碎片展现在读者面前,这是一种可贵的重新掘从自己。或许她写此文时,含着眼泪在呆滞的双眼里燃烧;抑或,少许的痛楚卡在干涸的喉咙里。许多女人在读到此文后,会不会哭泣?我想一定会。至于为什么会哭,就是想哭,因为疼痛。反过来,作者虽然没有问男人要怎么做,但文字就铺展在那儿,力透纸背。它在生活中叮当作响,对命运发出微弱的警示。

在这篇长散文里,她把地方元素、民俗风情、小说情节、诗歌语言和哲学思考全都带了进来。有散文抒发的功效,有小说细节的嚼碎,有诗歌语境的意象,有哲学层面的思考。她把故事伸向各个角落,去寻找内在的复杂的真实,一种更远的真实。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