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徐显章的头像

徐显章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1/12
分享

我的春节

我的春春节

徐显章

腊八节,俗称“腊八” ,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即是农历十二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我们青岛西海岸新区有喝腊八粥的习俗。相传这一天还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称为“法宝节”,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娘把晒干的爬豆、豆角、扁豆、绿豆、豌豆、黄豆等各色各样的豆,归拢在一起,洗净后加入红糖煮熟煮烂,腊八这一天全家人美美地喝了一顿可口的腊八粥。

上世纪七十年代,在我的农村老家有一个五年制完全小学,那个时候上小学半天上课半天劳动,小学生们到了冬季基本可以全天上课。到了腊月冷得伸不出手的时候,学校开始允许全天生炉子,烤火燃料是提早晒干又分配到各个班级的干透了的已经开口的松球,这是同学们去山上从松树上采摘下来,放在大石板台上晒干,班主任老师一进入冬季就是早晚两头烘暖屋子就罢手了。一直舍不得提前生炉子,担心燃料不够。冬季参加劳动的事情就是:每天早晨各自去拣拾牲口粪便,然后上交至学校,倾倒在学校老师指定的猪圈墙外的粪堆上,值日的老师登记好学生的姓名、年级、大约斤数,孩子们对着自己的冻得发红的伸不直的小手,哈几口热乎气,搓搓手心和手背,急切地在地面上跺跺脚。我的班主任是一位年过三十岁的、态度和蔼的一位姓徐的男老师,他搓搓自己的双手,爱怜地给每个孩子捂捂两只发紫的生痛的小耳朵,嘱咐我们把粪筐送回家,背好书包进教室。他说提前生炉子烘热教室,孩子们兴高采烈地散去。

腊月的学校西面大街上经常会传来一些叫卖声,而且声色各异:卖香油的、卖蜡烛的、卖春联的……卖鞭炮的总是为了招徕顾客,挑起一支鞭炮点燃之前先说一句话:“我放一支你们听听鞭响咋样!请大家闪开一段距离。”旁边的人应声远远地躲开,邀请一个胆大的吸烟的青年,猛吸一口烟卷,吹吹手中的烟卷另一头,点燃后跑开了,鞭炮噼里啪啦,震天动地,“好响,好响。”人们纷纷称赞,并上前购买。

小学四年级开设课程很齐全,但是有课本的就是语文、算术、常识这三本书,教课的就是徐老师一个人包班。进入年底的时候属于学习冲刺阶段,学校有油印机,随时印刷老师们用钢板刻在蜡纸上的测试题,复习时间很充裕,因此徐老师每次把他认为学习环节差距很大的数学作为主攻方向。他把“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拖式步骤,应用题中的“相遇问题”,“追击问题”,“植树问题”,“倍比问题”“和差问题”……一一写在黑板上,不厌其烦地讲授,同学们全神贯注的听讲,反复上黑板演练,老师还要求同学们端着煤油灯上晚自习。每个人心里想着那一张金光闪闪的“三好学生奖状”,能在学校公布成绩的时候念到自己的名字,回家过年跟爹娘有个交待,张贴在家里的一推开房门就能看到的墙壁正中间醒目的位置。

每个寒假的开始日期一般地是腊月最后几天,因为徐老师在办公室要批卷和登记成绩,我们几个男孩子就趁机溜出去,在学校屋后的结着厚冰的水湾里打“陀螺”玩,“陀螺”是绕一个支点高速转动的圆型物体。我们自己制作的陀螺很简易,其形状上半部分为圆形木头,下方尖锐安装一个钢珠,玩耍时先用绳子缠绕几圈,用力抽拉绳子,陀螺就会直立旋转。它在旋转时,不但围绕本身的轴线转动,而且还围绕一个垂直轴作锥形运动,眼看快停滞了,我上前敏捷地抽上几鞭,陀螺再次快速旋转,伙伴们轮换着抽打鞭子展示技艺。玩够了陀螺就要玩单人滑冰和双人组滑冰。单人滑冰:正面助跑一段距离,一个突然侧身,看谁滑行的最远谁就胜利了。双人滑冰:一个蹲下,另一个扶着他的双肩推行一段距离,撒手看蹲滑的人,谁能借力站起来滑行而不摔倒谁就胜利。

放假的时候是要写保证书的:保证不私自燃放烟花爆竹,保证不去大海水库边游玩,保证不去上坟烧纸,保证及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每个同学都端端正正地在保证书右下角署上自己的年级、姓名和日期,检查没有错别字了,双手拿着递给徐老师。

放寒假是要扫屋除尘的。每年从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起至除夕止,中国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的风俗 ,由来已久。据《吕氏春秋》记载,中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迎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在春节前扫尘,是我们家顾有的传统习惯。每逢春节来临,这里的家家户户都要打扫屋里屋外的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打扫庭院,掸拂尘垢蛛网,清理门口的下水道,大门口垫上新鲜的沙子,防止行人走路滑倒。娘要把诸多的盆盆罐罐搬出去,我就搭把手,来来回回几十次。搬完了东西,我脚踩在凳子上,头戴着一顶旧草帽,拿着一头捆绑一把松树枝的竹竿,扫着屋顶的每一个角落和墙旮旯。落地的灰尘清扫完毕,再把屋外所有物品一样一样地蘸着水擦出亮光来,直到有了原先的模样再搬进屋子里安置整齐,屋子里顿时有一股清新的过年的气息。

腊月廿六正逢大集,娘带我去张家楼集市买一身过年穿的新衣服,上衣是四个口袋的“中山服”,下身是与之颜色相配的裤子,娘说:“你身体正在长高,买就买大一码的。”我不敢违背,赶紧答应下来。娘还置办了许许多多过年的必需品:“福”贴、“出门见喜”门口贴、“人口平安”的炕头贴、对联、画着胖娃娃的年画、红席、新碗筷等,还有我提议买的手电筒。最后是去新华书店购买我喜欢的几本连环画册,娘指着这些书说,这就是“小人书”,只要我肯读书,父母是不心痛花钱的。

做一筛子海水大豆腐也是我们家腊月里必不可少的项目,中午时分,我去海边提回家干净的两半桶海水,娘就把磨好的豆浆倒进缸里,烧开一锅水烫好,让我用瓢舀进她在大铁锅上撑开的布袋里过滤,然后烧开豆汁,再次舀进缸里并倒进几勺海水,每十分钟倒进一次海水,搅动一下豆汁,盖紧盖子,两个小时后出豆腐了,就可以在竹筛子里铺上滤布使豆腐成型,称为“瓮斩大豆腐”。

娘又把发好的面团蒸豆包和枣饽饽还有钱龙、年糕。我也洗干净了手,挽起袖子揉动面团,揉了一会,因为揉得不好看,娘吩咐我去烧火,当“火头军。”我记得头一锅豆包,第二锅枣饽饽,第三锅是两只钱龙和小饽饽,第四锅是年糕。所有的入锅的物品都是双数,谐音“好事成双”的意思。

父亲斩杀了两只芦花大公鸡。他手脚麻利地开水烫鸡毛,里里外外收拾停当,挂在屋外墙上,猫儿够不到的地方。

年三十这天,我们班全体少先队员们穿上过年的新衣服,胸前飘扬着鲜艳的红领巾,敲锣打鼓去给烈军属送“光荣牌”。徐校长在队伍前头,他一边打鼓一边带头高喊:“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少先队员们齐声跟随喊一遍。班主任恭恭敬敬地双手把光荣牌挂在烈军属大门东侧上方位置。

新衣服穿上了,我们都不舍得脱下来。父亲熬制了浆糊,粘贴对联和各种贴,我在远处看是否横平竖直。娘在做饭菜,不允许小孩子再插手干活,我们只得盘腿坐在炕上铺的新席之上,玩一根用红色绒线接起来的双人合作的“翻棉单”游戏。

除夕早餐是黄米干饭,拌饭是白菜豆腐猪肉粉条;午餐是白面饽饽,每人两勺烩猪肉,还有鸡肉,鱼块等等,夜晚的饭是不跟早餐午餐重样的年糕,全家人都吃得津津有味。平时无论吃什么新鲜的饭菜,第一碗饭首先安排我送给后屋的奶奶,年除夕我一共送了四次。

除夕之夜是不能睡觉的,娘安排我们几个孩子午饭后提前休息一会。娘自己准备年夜饭,父亲把“家堂”供上了。“家堂”也称家布、家轴、竹子,是记载家族繁衍发展的载体,用布绘制。我家这幅“家堂”历经很久传承至今,有些字迹虽已模糊,但基本保持了原貌。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过年,这种氛围变得越来越简洁。而我也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冬季学校楼房取暖使用中央空调,我家已经搬进宽敞明亮的楼房居住,年除夕只能贴楼房外门上一个“福”贴,人们崇尚更加文明、科学、快捷的过年的方式。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