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显章
过年——是每个中国人的集体记忆,是全家人们聚集、热热闹闹的日子,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百姓”,家人团聚也代表着对家乡故土与传统习俗的留恋传承,包含着无限的的底蕴,在历史发展长河中承载了老祖宗丰厚的对待过年的习惯。在过年期间,我们通过电视,了解到全国各地举行各种庆贺新春的活动色彩,带有浓郁的民族地方特色,令人感慨万千。各项活动都围绕着人们辞旧迎新、祭神拜祖、纳福贺岁为主要目的,凝聚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经典故事。
在我的记忆中,过年总会提前准备很多的内容。我现在记忆最深刻的是每逢过年必做的两桌子饭菜,父亲用肥皂洗了手,母亲把鸡鸭鱼肉分别蒸好,放进碟里,在每个碟上面放上一棵青菜,预示着生活蒸蒸日上,岁月长长久久。父亲把家堂恭恭敬敬地悬挂在北墙正中位置,然后把十几双木筷分等距离成双站立,再把碗碟成双数摆放有序,碗碟最南端才是香炉,香炉放上满满的黄米,父亲先把一对红蜡烛点燃,再把三柱香接蜡烛上点燃插在黄米之上,一瞬间屋内烟雾缭绕,香气扑鼻,大有一股神秘的色彩,父亲告诉我,这是接续香火的意思。桌上的菜品,不送完年不能撤下去,属于看菜。端到炕上饭桌的饭菜才是我们可以食用的,所以每年过年,我家都预备两桌子饭菜。
我们小孩子最关心的是如何吃和玩,母亲准备了一些红枣饽饽、黄米糕、红米糕、小米和大米饭、猪肉和豆包,母亲要求全家人都要把各种各样的上桌的食品一样不落地品尝到。母亲最拿手的就是烩猪肉,父亲最出手的就是制作河豚鱼冻。这两道菜每年在我家年夜饭的餐桌出现。农村人谁都会烧几道家传的特别有味道的菜肴,在过年时为家人们做几道美食时的那种心情,十分令人欣慰。大人给我们小孩子分工很明确,贴福字,放鞭炮,不能率盆子碗筷之类,提前嘱咐午夜饭别乱说话,一进入腊月就开始训练,嘴角不能歪歪半点,小孩子张嘴要说吉利的话语。
家里养的鸡鸭鹅,种的向日葵、花生等干果,或炒或煎或煮,都被一一搬上了台面。小孩子们兜里揣得满满当当的糖果,可口的干枣,蹦蹦跳跳地跟小同学们去分享。燃放小鞭,胆大地用手拿着点燃后赶紧扔到半空中,鞭炮碎屑散了一地。也有女孩子把鞭炮插在墙缝里,点燃后迅速跑开去,紧紧地捂着耳朵,孩子们爱玩的天性得到了淋漓尽致地表现。小鞭放完了,动员父亲分发大一点的燃火芯长的鞭炮,插在土堆之上,点燃后尘土飞扬,孩子们一阵欢呼跳跃。一个最重要的环节——煎糕饼,这时我总会站在一旁耐心等待,看母亲将糕饼一页页均匀切开,花生油烧热后下锅,冒着油花的糕饼,在母亲的翻转下受热吸油,我用筷子夹起来,一咬一冒油,香喷喷的十分软糯有嚼头。糕饼有两种颜色,而我最喜欢吃红高梁制作的糕饼。值得注意的是,锅底必须文火,一旦急火糕饼颜色发黑,吃起来竟然咬不动,丢失了本来的滋味。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农村的家也旧貌换新颜,但是儿时的父母忙忙活活过大年的情景历历在目,我和同伴们燃放鞭炮这幅画面,牢牢镌刻在心灵最深处,每到过年的时候就义无反顾地翻腾在我的脑海里,变成了我对父老乡亲浓浓的乡愁。
如今,过年习俗也有所改变,人们不再燃放烟花炮竹,2021年因为疫情,许多人入乡随俗,就地过年,他们从原先的“不得劲”,到后来的“得心应手”,这是多大的爱国主义情怀,这是典型的舍小家顾大家,但是他们可以通过手机拜年的方式,和父母亲人一起借助微信视频等,心连心拉近了空间,缩短了时间。这就是中国人为啥能战胜疫情的一个侧面,这是中国人最大的智慧。
心中有父母亲人,心中有祖国,心中有大爱,才是有担当有作为的人。离家在外打拼的华夏儿女们,让相思的泪水和乡愁,凝聚成无穷的力量,尽管今年没有跟家人团聚,可是理解和感悟一点也不会淡薄,照样可以分享各自的悲欢离合。坚信疫情总会过去,让浓情蜜意再炽烈一年,更加期待来年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