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醉元宵节
徐显章
宋·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构成了一幅乡风民俗的绚丽画卷,流传千古,至今还被人们津津乐道。
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耍龙灯,闹花灯的习俗流传至今。元宵节一过,就意味着春节过完了,而人们仍然沉浸在春节的年味当中。元宵节在古代又叫“上元节”或“灯节”。到现在有几千多年的历史了。
记忆中,人们先回农村老家过农历新年,还要再回家过元宵节,因为元宵节它是春节的一个活动高潮部分。加深了人们对于年味的留恋,必备的美酒佳肴,丰富多彩,人们对待元宵节跟春节同样的隆重而热烈。
“滴滴金,小爆仗,滴沥啪啦三后晌。”在我童年时代,父亲动手制做了一个灯笼,灯笼是木头制作的框架,四周糊上洁白的封窗纸,上下各留出一个气眼,底座放上半截红蜡烛,我和伙伴们打着灯笼在胡同里来回奔跑,无拘无束的孩提时代,过年过节感觉有滋有味。放下灯笼拿出“滴滴金”点燃,为了看金光闪闪的壮观场面,伙伴们让“滴滴金”火燃朝上高举过头顶一路狂奔,还有的直接将一小把“滴滴金”全部点燃,远远望过去,我们的身后泛起一片金星。
居住海边的长辈们仿佛对农历新年另有一种执念,老人们对待重大的节日非常具有仪式感。除夕之夜和元宵之夜半夜时分去海边祈福,燃放鞭炮,眺望远处的海口是否平静,从而判断今年的大海老实不老实。渔民满怀期待的大海口,神话传说中的龙王爷,在渔民心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位置,长辈们虔诚地沙堆上,插直三柱香,点燃烧纸,对着大海顶礼膜拜。我们一旁的小男孩,紧张地看着长辈们一系列的操作,恭敬地站立一边,冻得浑身直哆嗦,等待把竹竿的鞭炮点燃后,轻轻地向着大海的方向,呈扇子型来回有节奏地摆动着沉重的竹竿上的鞭炮。
父亲跟三叔、六叔三个人,在除夕那一天分别去自家船头上贴上彤红的福字,我家贴在船舱的对联,上联:顺风顺水一路风平浪静;下联:潮起潮涌百帆起航逐流,横批:吉祥平安。在灯光的映照下,字体遒劲有力,闪闪发光。我记得三叔家的船上对联,上联:一帆风顺年年好;下联:四海通达事事兴。六叔家的船上的对联,上联:抢时丰捕鱼虾蟹;下联:抓机盛捞蛤蛏螺。老弟兄三人专门请人写的船上专用春联,三位老人殷切期望我能早日自己提笔写春联,不用再低三下四求别人。谁知道后来我能写的时候,老人家相继去世,至今想来,恍如昨日,我的眼泪迷蒙,增添了很多乡愁。
我的父亲兄弟三人中岁数最大,正月十五这天,三叔和六叔聚集我家吃饭喝酒,年年如此。我乐得给长辈们沏茶倒水,喝酒的时候,只见老人们喝得面红耳赤,我站在炕前殷勤地传菜递饭,老规矩依然存在延续了多年。我家的正月十五是元宵和水饺都有。母亲先把元宵煮熟,每人一碗,喝酒的人们在炕上大快朵颐,母亲在厨房里忙活,她又把水饺煮熟,放在盖垫上,热气腾腾的水饺出锅了,母亲灵巧地用手翻动几下水饺,使之变得不再滑溜,给每个人盛上满满的一海碗,饺子带着热乎气,冒着尖,父亲把琅琊台酒拿出来,给我叔叔们斟得满满的一大茶杯,足足有半斤量的白酒,散发着诱人的香醇味道,映着男人的气魄和豪迈。父亲也给我一杯香槟,我也学着老人的样子,双手端着酒杯,挨个敬老人们身体健康长寿,阖家幸福,新的一年发大财。我慢慢地品尝香槟,香槟在杯子里冒着华丽的气泡,我知道香槟照样能醉人,始终小口抿着,不敢跟长辈们那样,十几口就一饮而尽,再次斟满。我也在体验着如此完美、神奇的时光,中国的灿烂的酒文化,也在人们的心目中潜移默化地不断地传承着,而我在饮酒这方面一点儿也不进步,真让长辈们失望啊。
我家的船儿在父亲的打理下,年年收获颇丰,我也学会了摇橹,在寒暑假里跟父亲张网捕鱼,成为了父亲的好帮手。父亲张网时,我学会慢摇撸;父亲收网时,我学会快速摇橹,在大海上张弛有度,别提有多惬意了。父亲在元宵节后就出海去了,海风习习,海浪把船儿送到岸边,父亲矫健的身影,来回把渔具搬运上船,我在岸边紧紧地拽住船艄,父亲上船后,我把船儿用力地往水里推送,父亲收锚起航,直到看不见船儿的轮廓,我才依依不舍地回家。我在心里暗暗地发誓,只有加倍学习文化知识,才能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多少年过去了,我从少年到青年再到中年。那个元宵节傍晚时分的鞭炮声,那个“滴滴金”闪耀光芒的胡同里,鞭炮的震耳欲聋,绚烂夺目的飞天烟花,把乡村人们对于年的完美的收官的元宵之夜,终生难以忘怀。那个陪同长辈们一起围坐,吃元宵吃水饺饮酒,变为了元宵节看一场电视联欢晚会,那个最难忘的元宵节时刻,何日再来?那个许下给自家船儿写船上对联的我,如今竟然满头华发。许多时候在睡梦中,与我的长辈们相会、品酒,满嘴的祈福的话语,醒来满脸的泪珠……
由一个顽皮的小男孩成了为人夫、为人父的人,继而升级当了爷爷,听着小孙女甜甜地一声声叫着“爷爷、爷爷……红包”,看着她天真可爱的笑模样,我的内心告诉自己:“我老了。寄希望于后代子孙们,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早日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元宵节一年一度,儿时过年是为了什么?也许是解馋,也许为了果腹,好玩。长大过年是为了什么?与家人团聚。俗话说,难过的日子,好过的年。我的青少年时代结束了,它也就成了我永久的记忆,带着连绵的乡愁,越回味感觉越难以割舍。时代在变迁,而亘古不变的是真情。五千年的文化传承,早已凝结到我们的骨子里……
清.丘逢甲“满城灯市荡春烟,宝月沉沉隔海天。看到六鳌仙有泪,神山沦没已三年!三年此夕月无光,明月多应在故乡。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
梦醉上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