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徐显章的头像

徐显章

网站用户

报告文学
202107/07
分享

东古镇营村的海

东古镇营村的海

徐显章

说起挖蚬子,在我记忆深处一直占有一席之地,转眼又到了暑假,结伴寻觅下海的乐趣,居然在洗海澡的时候,遇到了一种小精灵。这种状似小蛤蜊的贝类,密密麻麻地成块状连在一起,稍微放在竹篮子里一洗,海泥和沙子从竹篮子里漏了出去,捡拾最大个儿的装进蛇皮袋子里,米粒大小的都重新放回水里去,这样循环往复,吃大留小,这是海边人的好习惯。这种晶莹剔透的薄皮肉鼓鼓的可爱小精灵,古镇营村的人美其名曰:蚬子(当地人读作:xuan zi)。

故乡东面有一条蜿蜒的大河,上部是古镇营水库和石屋子沟水库,每次下雨,河水顺流直下裹挟着厚厚的泥沙,形成了天然的金黄色的沙滩,沙滩东西两千多米长的海岸线,在海水的荡涤下,海岸线上的粗沙和二沙成为建筑用最干净的沙子,还有带有磁铁可以吸起来的面沙,面沙在最底层,调和着海泥,因为肥沃和通气透水,各种贝类和蟹子应运而生。整个夏季天天夜晚去洗海澡,临走还挖一提竹篮子蚬子回家上锅现蒸现吃,一点儿也不碜嘴。一传十,十传百,周围村子洗海澡的人都来了,大家很轻松地越过海边的防护堤,小心翼翼地穿过海岸上的沙参地,又穿过没膝的热乎乎的河水,再走过滩涂上成片的泛着红绿双色叶片的篷子菜,再迈过三岚的一大片带有海蛎子的碎石滩,踏过淤泥,下面正是黑压压的蚬子,人们必须趁着海水没有退去的空间,快速捧起肥硕的蚬子,男的负责捞蚬子,女的用戴着手套的手反复淘洗。旋转竹篮子的声音,男唤女的声音,装袋子的声音,此起彼伏。那声音就像生产队夜晚打麦子的声音,在海面上传出去很远的地方,与匆忙而来轰轰烈烈的拖船声截然不同,它悠柔的,欢乐的,此起彼伏,人们边谈话边动手捞取,“这里的很多,快来”,“我这个地方脚踩到的挺厚实。”“大蟹子夹着我的手了?咋弄啊?”“好大的咕噜(海螺),四五个一堆”,人们交谈着,收拾着新鲜的战利品。数不清淘蚬子的队伍一共来了多少人,人声鼎沸,摩肩接踵,人们也不贪图太多,有的人装满了一蛇皮袋子扛起来就走,有的人够两提篮子就挑起担仗往回走,年龄稍大的人干脆就挎一篮子,满满当当的才从从容容地迈步上岸,回家再次在自家压井上打水冲涮蚬子等海货表皮附着的海水,立刻在大锅上蒸煮。

第二天傍晚,海边的人越聚越多,邻村的赶海的人来了,更远的外村的开着手扶脱机来了,附近养殖池的承包户很快做了实验,蚬子可以喂对虾,也可以喂梭蟹,连忙在岸边吆喝:“大量收蚬子,每斤两毛钱,现金结算”,人们立刻围了上去,几千斤蚬子眨眼间收足,勤劳的养殖户用大铁锨均匀地撒到养殖池里,一群群大虾和蟹子争先恐后地潮水般游过来,抱着蚬子转身离去,当年的所有养殖专业户,都获得了大丰收。由于东古镇营的蚬子个大肉肥,远在胶南西部大、小场的养殖户们闻讯前来定购,最后蚬子一度提价到了每斤四毛钱,蚬子这种小精灵竟然带动了一方经济,连续三年均让东古镇营村人获得了丰厚的利润。物极必反,由于人们乱采和没有节制地追求利益最大化,大小蚬子通吃,蚬子苗陡然减少,到了第四年,蚬子变得更加稀少了,逐步绝迹。

勤劳的东古镇营人富有智慧的头脑,养虾开始走下坡路的时候,干脆养起了海参,于是当地人开始围坝填海,这种混凝土建筑,雨后春笋般把整个海岸线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人们发现海参苗子太缺乏,需要去蓬莱买来小白点(海参幼苗),在当地临近大海的地方建设海参养殖大棚,冬季水温低的时候,烧锅炉给海水加温,进行保苗。一时间海边烟雾缭绕,开春的时候,日照市的客户蜂拥而至,海参苗子一度到了每斤一百八十元,大棚养殖的专业户赚得盆满钵满。人们纷纷效仿,有的干脆在自家院子里下部砌好了水泥池子,顶部覆盖薄膜稻草和防雨布,潜水泵吸水到车间,敢作敢为,竟然获得了成功。海上养殖业就怕盲目跟风,两年后,海参保苗从当初每斤180元颓然降至每斤30元,况且无人问津,整个海边海水都是红色的,根本循环不出去,加上近几年浒苔的泛滥成灾,大小海参养殖户均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损失。人们不再烧锅炉提温保苗了,随着2017年青岛蓝湾工程的推进,海边恢复了原貌,国家给海参养殖户一定的补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东古镇营村的海岸线,岩礁池子荡然无存,蚬子这种小精灵也再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人们在大海边尽情地呼吸新鲜的空气,阳光和煦,蔚蓝的大海,岸边红绿相间的篷子菜又一次映入人们的眼帘,成群的野鸭和海鸥漫游在海面上,游客们尽情在这里嬉戏,浪漫的风景引人注目。

远处海天相接处,网排连成一片,生态养殖海参、鲍鱼、海蛎子等是那样浑厚与淳朴,价格不菲,远方的客户前来验货和洽谈,一番洽谈和讨价还价后,过称、付款后,上了高速。绿色生态养殖模式深入人心,那是东古镇营村人的丰收与希望。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