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节气是小雪,昨与妻约好游茶旧沟,这是一座古村落。
一大早,我们驱车前往目的地,前两日市里下雨夹雪,出发时还是阴天,听说西边山里下了雪,心中不免忐忑。沿340国道,离开市区一路向西五十公里,由于沿途村落限速较多用了一个小时多点,我们就到了高德地图导引的茶旧沟村,一切顺利,天已放晴。
下了340国道,倏一右转,沿斜坡而上,一抬头,一座擎天而筑的大石牌坊威风凛凛矗立斜坡之上,大红隶书“茶旧沟村”就在眼前。停车于村口一片开阔的停车场,一下车,妻便迫不及待地惊呼,“这就是茶旧沟啊?!”我们早已久闻大名,却未曾来过。
停车场一边通往村口,能遥望见村口的大石拱门,一边却是悬崖。悬崖边有一石亭,站一女,脚下一小黄狗,侧身远眺。妻上前打听进村之路,此女却不耐烦,信手一指车场对面石门。此时,两条大狗雄赳赳而来,一黑一白,腿长体壮,大狗小狗一顿群吠,吓得妻连连躲避,引得此女大笑。我忙与女热情搭讪,她却打开了话匣子,滔滔不绝、反反复复讲。原来夫妻不和,丈夫不正干,她辛辛苦苦养鸡场挣钱供养两个孩子上了大学,丈夫却抛弃了她。妻在村口石门下不断大声呼我,我赶紧离开这个“祥林嫂”。背后听她说,“没事的,会好起来的。”
妻正在村口与一老妪攀谈,看似六十多岁的老妇人实则已经八十,穿紫羽绒服,颇时尚。背略驼,却精神抖擞,健谈而矍铄,热情地当起了向导。我们跟随她,走进村口大石门。石门朝南,夹在两面墙之间。东面墙十几米宽,上绘我市韩姓著名钢笔画家的亲笔画--太行人家,就是这个村的黑白体纪实画,其系列作品曾在俄罗斯及东欧巡展,听说引起巨大反响。右边墙仅几米宽,上挂“河北省绘画基地”匾牌。大石门不算大,能并排开进两辆马车,不很深,有十几米。一扭头,得知此门其实是村子的门楼。走进幽幽的石门,迎面是一堵墙挡住去路,墙上是五颜六色的墙体画,甚是漂亮。顺着墙向右一转身,却豁然开朗!一片广阔的广场跃然而来。像是走进一个新天地,我们正式进入茶旧沟村。
广场的北边是一座并排十几间上下两层的石楼,悄然而立,呈现在眼前。楼前面是一片开阔平整的水泥广场,长约五十米,宽十米。太阳从石楼上洒下万道金光,照射在广场上我们三个身上,向导“大姐”手指指指点点,我与妻亦步亦趋跟随她的脚步,沿着还算宽阔的石路步步而上,走进村子。村里有两条“大路”,分别通向北面和东面。各条小路曲径通幽,脚底下的石板路经过多少年岁月践踏、雨水侵蚀,已被磨得油光发亮,透出岁月的沧桑。雨雪后的村庄,湿漉漉地,空气越发的清凉,天空如玉,碧绿湛蓝,如水洗般洁净。此景如同陶渊明笔下“桃花源记”般神奇。
茶旧沟村始建于明末时期,地处太行山脉,村东、西、北三面环山,状如圈椅,南部开阔,村前有宽阔的河面,常年清水哗哗,终年如斯。太行山高速高架桥飞架南北,屹立在河与村之间,带来山区乡村振兴。
村口石碑说,“当时沟中有石,形如茶臼,得名茶臼沟,后写成茶旧沟。也有说过去村中生产石头打磨的茶臼而得名,后来写成茶旧。”
村中建筑以太行山式四合院为主,沿街缓缓而上,一座座石门石院一户户人家聚集在一起,形成一种独特的建筑群。临街的院门,进门后拾阶而上,或有两层或三四层平台,每一层平台形成一院落,两侧各有一栋石造建筑。一栋建筑是一户人家,一座院门里往往住着四五户,大家公摊一条石板路,合用一个大院门。
我们想象着,久远的茶旧沟,每当夜幕降临时,炊烟袅袅,人们坐在院子里或吃饭或乘凉,旁边蝉鸣鸟叫,布满青苔的石阶平台上,两三层的人家边吃边聊,南边村口边,路罗川的流水哗哗作响,闪着粼粼星光。夜晚降临,威风微凉,繁星当空。“繁星缀夜幕,草舍晚风凉,林立溪头坐,山林草木香”。这是一座石头打造的世界,这是多少人赖以生存的归宿,繁衍着寻常人家柴米油盐的香火故事。
沿街而上走到尽头,遇一老汉,正弯腰推着一辆独轮车,车上几块山石板。问起缘由,答曰垒墙。初不热情,与其攀谈交好后,老人停下手中活,邀我与妻进家“坐坐”。
2020年11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