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韦祖胜的头像

韦祖胜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1/17
分享

走进程阳

神秘的侗寨,美丽的程阳,淳朴的民风,古老的木楼,宛如镶嵌在桂北三江的一颗明珠,程阳八寨,你勾起着多少游子思乡的情怀!

我一直在乡间的田野阡陌上用笔、纸上追寻那一份情怀,今天又一次揣着好奇和期待,走入程阳八寨。

我见过笔直高耸的铁路大桥,也见过雄壮壮阔的公路斜拉桥,但今天我看见的是一座木桥,一座只有77.76米短短的木桥。她横卧在潺潺的林溪河上,不算雄伟壮观,但是绝对是典雅端庄,像一个清秀的侗家少女,有着江南少女的灵巧、妩媚、秀气。千百年来,她一直在我的梦中萦绕,一切那么亲切、又是那么的熟悉,每次都能勾起你对故园的回忆。

人是怀旧的,一条河、一座桥、一丛蒹葭都能让你的记忆搁浅。程阳风雨桥,原来只有一座石板桥,因桥面低,河水经常漫过桥面,过往十分不便,如遇山洪爆发,只能望河兴叹。1912年,马鞍、平坦、岩寨三寨群众推举52位寨老牵头,正式备料兴建。没有财政拨款,所有的开支都是这些德高望重、大公无私的寨老们挨家挨户募捐、一毫一厘积攒,村民一木一竹的奉献,投工投劳;工匠吴兴元、杨亚培义、粟启隆、吴昌明等人含辛茹苦工作,历经12年才建成的。走在桥面,我脑海中浮现这些老人,行走在侗乡的村寨募捐;工匠们日复一日,用原始的斧头锯子刨凿挥汗如雨的耕耘。风雨桥不用一钉一铆,凝聚着侗族人民的智慧和汗水。1965年10月份郭沫若先生也非常惊叹这程阳风雨桥的神奇,欣然题写“程阳桥”匾名,而且还赋诗盛赞:“艳说林溪风雨桥,桥长廿丈四寻高。重瓴联阁怡神巧,列砥横流入望遥。竹木一身坚胜铁,茶林万载茁新苗。何时得上三江道,学把犁锄事体劳。”

每一座桥都有不同的故事。程阳桥,流传着着恩爱夫妻被花龙救护的动人传说:一天,一对新婚年轻夫妇过河,河底却突然刮起一阵狂风,一下把女的刮走了。原来是河里的螃蟹精看上了那女的而作怪。男的悲痛欲绝,想投河跟女的而去。哭声惊动了潭底的一条花龙,他为男子的深情打动,于是推波而出,施法将螃蟹精击杀,救出了女子,夫妻终于团聚。后人为了纪念花龙,就将河上的那座木桥改建成风雨桥,还在柱子和桥顶雕刻了花龙的形象。后来,风雨桥成为侗族情侣幽会的好地方,伴随着流水并肩坐在桥上谈情说爱,是侗族男女由来已久的爱情浪漫。

走在桥上,我却在追忆逝去的碎片,1983年6月21日,林溪河爆发百年不遇特大洪水,程阳桥三间桥亭被冲垮。当地政府和群众日夜奋战,打捞被洪水推走的木料。广西大学土木系教授周霖一直向往侗族的建筑技艺,多次考察过程阳桥,进行了测绘,并保存了相关技术资料。桥修复工作在他的主持下,1985年11月修复完工。有谁还记得,他含辛茹苦、夜以继日的工作,使他身患重病,最终1989年久英年离世,他的骨灰,一份在老家临桂,一份埋在程阳桥头,一份撒向大海,几十年来日复一日守护着浸透他心血的程阳八寨这片土壤。

八寨的房屋大都是吊脚楼,紧紧挨在一起,一座一座,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彰显着侗族人民团结互助和包容。它们大都依山临水,雕花窗格,黛瓦白戗,飞檐翘阁,古旧而又典雅,侗族的工匠们无论地形有多奇形怪状、无论房子、鼓楼、风雨桥有复杂,他们无需任何图纸,仅仅凭着一根画有特殊符号的半边竹片(俗称“香竿”)和几扎短竹签,不用一钉一铆,仅用穿枋衔接、横直斜套,就能平地起高楼、陡坡建大厦,建造出许多雄伟、壮观、秀美的楼、桥、木房。让你不得不赞叹这精湛的木构建筑技艺。平凡孕育神奇,当年香港、澳门回归时广西自治区政府赠送的礼物“同心桥”“望归楼”就是出自这些平凡的工匠之手。走在村寨里,挂在屋檐下晾晒的侗布,梁枋上金黄的玉米、火红的辣椒,诱人的腊肉弥漫着人间烟火的乡村气息。两岸青山翠竹,悬楼吊脚,一并倒影在那清流之中,似幻还真,再加上晶莹透澈林溪河河水,随水摇曳参差藻荇。远处画桥如虹,飞阁垂檐,极尽清丽典雅之风致和古老的石板小巷,咿呀作响的水车,宛如一首悦耳动听的乡村牧歌。

行走在程阳的石板路,时不时会飘过一两个盛装的侗族少女,走在这石板的小巷,让你感觉到是久别的故园,无论您在哪里?今生无法相忘。它宛如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每一块石板都记录着岁月的沧桑。,每一栋木房都散发着浓浓的乡愁。历史的长河,悠然的在八寨一条条石板中流淌,各具特色的风雨桥、高耸的鼓楼、古朴的民居、独特的寨门、飞檐翘角的井亭、凉亭。这里每一座鼓楼,每一座风雨桥,都是一个传说,都是一个梦。神秘的上梁仪式,精湛的侗族木工技艺,让你处处感慨它的神奇。在这里,你可以随心的做梦,你会多情的想象;想象有一个人在为你等待,有一扇窗在为你打开。在这里,你会用心感受着侗族人民的神奇,她恍如你记忆中的故园,体会着童年的村野时光。

这里是歌舞的海洋,在程阳,人民上山下地干活时唱山歌,拉木歌,河歌;村寨之间集体互访时吹奏芦笙,于寨门唱拦路歌和开路歌,于鼓楼唱侗族大歌;坐夜时弹琵琶、吹侗笛、唱情歌;酒宴时唱酒礼歌、好事歌;祭祀祖母唱踩塘歌;鼓楼里面还经常有民间艺人说唱故事歌、劝世歌、伦理歌;嫁娶时唱姐妹歌、伴嫁歌;节庆时敲锣鼓、拉胡琴、唱侗戏等等,侗族人能歌善舞,每天欢乐的歌舞声在村寨间飘荡。

侗人嗜好酸味,自古有“侗不离酸”的说法,酸鱼、酸鸭、酸肉号称侗族饮食“三宝”,另外还有油茶。“三宝”以时间越久越贵重,侗族人民一般在子女出生时做上一坛酸鱼或者重阳酒埋在地下,到子女结婚时方挖出来酬待宾客。走在程阳,小巷里弥漫着油茶的芳香。侗族人民好客,只要有人进家,无论你是谁?也不问你去往,主家都会端上一碗热气腾腾,上面还漂浮着酥香阴米和油果葱花的油茶,让你感觉到心中暖暖的。百家宴”是侗族待客的最高礼仪,已流传了数百年,每逢村寨互访或有特别尊贵的客人来访时,全村各户自备最好酒菜糯米饭,一起到鼓楼坪摆开长桌,由客人从第一桌吃到最后一桌,你来我往、觥筹交错、热闹非凡。有这样一个说法:“吃百家饭、联百家心、驱百种邪、成百样事”。“百家宴”是侗族热情好客、团结友爱、和谐大同的文化象征。饭后村民游客你牵我手,我拉你手,排成长长的同心圆,然后欢快跳起多耶舞,唱着优美的歌,绕着百家宴场地转了一圈又一圈,在最高潮时众人合力把最贵重的宾客抛向空中。然后一步三留唱着深情的《送客歌》,直到寨门口,此情此景,让许多客人恋恋不舍。在这里,你会发现,你是归人,你不是过客。

程阳永远是程阳人的故乡,不管他走了多远,走过多少地方的桥,喝过多少地方的水,他们的根,依然扎在美丽的八寨。大多数的程阳人,似乎都不愿意离开这里,即使离开了,他们的根仍在此。千年万年之后,他们的魂,依然飘在这程阳的小巷上。

程阳八寨就是这样一个风情无限、令人留恋的地方,她以独特的木构建筑、叹为观止的技艺,浓郁的侗族民俗、植根每个人心底的乡愁征服着所有的游人,你会忘了来路,不知归程。

跳了一圈又一圈,送了一程又一程,紧紧拉着你的手,离别的话儿说不完,请你不忘侗乡水,请你记住侗乡情,程阳八寨是你家,几时回来几时迎哟!盼着来年再相聚,不是亲人胜亲人,程阳八寨是你家,几时回来几时迎!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