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相奎的头像

李相奎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1/28
分享

山居笔记(22)长白山的“灵”


昨晚服用安眠药,果然睡的踏实,没有做梦,早晨五点才行。

有时候,也希望做梦,可以把现实里难以实现的愿望在梦里彩排。只是梦不要做的过长,更不要连续剧,引发失眠。

大脑还懵懂,吃一片丑橘,从牙床就瞬间开始清醒到大脑。我习惯用刺激的方式快速清新自己,晚上睡觉前,或者午睡前,会准备几个小西红柿,或几片橘子之类的水果。

 喜马拉雅山已其绝对的海拔高度成为地球众山霸主,人类挑战极限的精神,又赋予它成为征服者朝拜的圣地地。它的精神灵魂就是涅磐重生。

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灵。人们又常说人杰地灵。昨天一天,在创作中和闲暇,都一直在琢磨这两句话中的“灵”字。山的“灵”和人杰地灵中的“灵”究竟是什么?长白山的“灵”又在哪里呢?

我个人管见,山之“灵”,除了山水灵秀,重要的是人们赋予它的文化与信仰。我不能确定从这个角度来探索山“灵”是否是一个方向。

中国有五岳,东西南北中,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五岳好像中国的五脏一样。

中国五岳,南岳香火最旺,佛教道教都有,南岳一注香,求长寿的。祈福是南岳的“灵”,何况它有佛教道教的双重大“仙”。

北岳能成为中国名山,先和神话传说的神有关,后来道教和文学又为它丰厚了“灵”的内涵。

最早北岳是指五台山,五台山在古代,就是道教的紫府洞天,就有神存在的,佛教没来前就已有神。包括龙王五爷,两千多年人们就拜五爷保佑风调雨顺。相传,我国神话中的古代道教八洞神仙之一的张果老就是在恒山隐居潜修的,在恒山留下了大量的仙踪遗迹和神话传说,不论是从民间传说中还是在历史上的志怪小说中,都能搜罗到一大筐关于张果老的传奇故事。

北岳祭祀活动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是帝王“四时”祭天活动的核心内容之一,更是源远流长的华夏民族祭祀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若干年前,年轻人认识恒山与金庸的江湖文学有关。在金庸的笔下江湖中,有一个独特门派——恒山派,“男一号”令狐冲掌门恒山,从而让一帮孱弱的青衣女子树立起至尊的江湖威望。

北岳的“灵”里包含华夏民族祭祀文化(道教)、神崇拜(民间故事)、武林正义(金庸文学)构成。北岳的优势在庙,区别于佛教场所之寺院,这里所说的庙,是中国本土宗教——道教之建筑。恒山上,几乎没有佛寺,放眼望去皆是庙——道教占了绝对统治地位。

再来看五岳之首泰山的“灵”。泰山古称“东岳”,因为泰山巍峨高耸,历代君王从秦始皇到清代的乾隆皇帝都曾到泰山举行过封禅大礼,对泰山无比崇拜。相传上古时期就有72代君王曾封禅泰山。秦始皇、汉武帝、汉光武帝、唐高宗与武则天、唐玄宗、宋真宗及康熙、乾隆等12位帝王都曾到泰山封禅或祭祀.。

泰山之称最早见于《诗经》,“泰”意为极大、通畅、安宁。《五经通义》云:“宗,长也,言为群岳之长”。它东临波澜壮阔的大海,西靠源远流长的黄河,凌驾于齐鲁大地,几千年来一直是东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泰山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其古建筑主要为明清的风格,将建筑、绘画、雕刻、山石、林木融为一体,是东方文明伟大而庄重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的缩影,而今又成为世界珍贵遗产。

丰厚的文化积淀是泰山“灵”的核心基础。几千年来,佛道两家,文人名人纷至沓来,给泰山与泰安留下了众多名胜古迹。特别是文学对泰山的屹立功不可没,从司马迁的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到“泰山压顶不弯腰”,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都在不断加深着我们对泰山的向往。

登临泰山,犹如攀登长城一样,成为许多中国人的梦想。

当然,泰山封禅是泰山最重要的人文历史文化特色。可以这样说,正是由于人文历史上历朝皇帝对泰山的顶礼膜拜,才使得泰山在中国人文历史上起到了一种举足轻重的政治象征作用。

古人地理依托心理助推了泰山的知名度。泰山地区是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黄河流域经常发生大水,先民借泰山以躲避水灾,在他们心里,泰山是他们生命、种族、生活的地理依托,形成了依靠泰山的心理,祈祷泰山保佑岁月静好、国泰民安愿望使古人产生持续的敬畏,泰山在历史长河被顶礼膜拜的过程中,渐渐被传奇和神话。泰山才逐渐演化成为中国的“国山”,从而在名气上凌驾于其他名山之上。

西岳华山,自古就留下了"奇险天下第一山"和“自古华山一条路”的传说。在则得宜于中华之“华”源于华山,由此,华山有了“华夏之根”之称。也离不开宗教文化的喧演。华山是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为“第四洞天”,也是中国民间广泛崇奉的神祇,即西岳华山君神。可以说见证了中国本土宗教的兴盛,是道教全真派的圣地,被古人视为人与天界相通的门户。自晋代起,众多文人雅士来此隐居,吟诗作赋,领略华山奇景,留下无数的历史遗迹和人文墨宝,众多的摩崖题刻记录着,见证着。摩崖石刻既有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史料价值,又具有珍贵的艺术价值。不同年代、不同民族文字的摩崖石刻,宛若天成,气势恢宏,人文内涵映衬秀美风光。摩崖石刻书法遗存计570处,碑石300余方,自春秋战国时期秦昭王令工匠施钩梯登华山勒石起至今,约570多则,有年可考255则,明朝以后保留完好。

文脉凝聚望神州,诗文流传恒久远,我们可以简略浏览一番。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古风》唐·李白。“谁将倚天剑,削出倚天峰。《华山》唐·张乔。“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咏华山》 宋·寇准。“西岳崚嶒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望岳》唐·杜甫。“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 唐·李白。“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荆山已去华山来,日出潼关四扇开。”《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唐·韩愈。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我们从这首诗开始认识中岳嵩山。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夏秋之交,诗人张耒赴任洛阳寿安县尉,途中作此诗。张耒以前只是听说过嵩山的俊秀奇绝,只是没有机会来此一游,这次正好借工作调任途经嵩山之际,他便马不停蹄地来到嵩山。登临游赏了这座名山后,张耒写下了一首《初见嵩山》的诗。

在中国,没有哪座山像嵩山一样举足轻重,五岳之中,其为中岳。中,在汉语中意义非凡。从五岳位置分布看,嵩山为中岳,但是嵩山称“中”绝不是靠位置立足的。嵩山是古京师洛阳东方的重要屏障,素为京畿之地,有深厚文化底蕴。嵩山曾有30多位皇帝、150多位著名文人所亲临。《诗经》有“嵩高惟岳,峻极于天”的名句。嵩山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在全国乃至全球华人中拥有独特的地位。

嵩山的名誉依然离不开文化。没有哪座山像嵩山一样特殊,它是三教的策源地,对三教的形成和传播都起到了极大作用。

嵩山还有一个特别的地理、文化的身份,嵩山是世界地质公园,被地质界誉为万山之祖,被史学界赞为文化圣山。黄河和洛河交汇之地,被称为中华民族文化之根的河洛文化诞生于此。

有一座山,凭两首经典的诗词就家喻户晓。唐代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和宋代苏轼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名句,为人熟知,名扬天下。可见文化的力量。

武当山是明朝文化的经典,无论是其建筑,还是其政治、文化地位,在明朝历史上具有极为重要地位。武当山因宗教而有建筑,又因建筑展示宗教,这种将建筑文化与宗教文化有机融合在一起是绝无仅有的。

如果将武当山的宗教文化视为武当山之灵的话,那么建筑和堪舆文化就是武当山之魂了,这种灵与魂紧密融合而形成一个完全不可分割整体,这就铸就了今天的武当山文化,铸就了让世人为之仰视的全人类的文化遗产。

在武当山的重要建筑中,紫霄宫为风水建筑之典范。武当山很多建筑均以风水为基础,并非是充满玄妙的巫术之道。武当山这种利用自然界为屏障,使建筑在采光、排水、取水、保护等诸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十分有效的处理,这也是千百年人类环境利用经验的结晶。在武当山的古建筑中,这些都得到了充分的吸收,更加周密、谨慎的运用,从而使自然融入了人工,而人工又寓于自然,二者相得益彰,达到了巧妙的结合,使古代风水思想在这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堪称建筑思想的典范之作。 

长白山的“灵”是什么?“灵”又在哪呢?

在我国,名山大川自来被赋予神性,长白山也不例外。横亘于东北亚的名山—长白山,仰天地之浩气,蕴万古之精灵,超然挺拔,崔巍磅礴,昂然耸立在苍茫云海之中。每当晴空丽日、碧野叠翠之时,长白山好似一只展翅欲飞、英姿勃发的雄鹰,它历来被奉为神山。有关长白山地理特征以及成因、满族的原始图腾等内容,大家了解的很多,不是我本文要讲述的重点。

让长白山被凌驾与五岳应该是康熙帝。康熙帝在第二次东巡时,曾亲自望祭长白山,并挥毫写下《望祀长白山》之诗,以“一代典仪尊”奠定了长白山凌驾五岳的崇高地位,以示对此圣山的崇敬之情。康熙的《望祀长白山》不是偶兴之作,而是积淀了满族及其先民在漫长历史岁月中凝聚而成的长白山崇仰情结。康熙御制诗《望祀长白山》也表达了在满族中传承悠久的萨满教圣山崇拜的文化思绪。

由此可见,萨满文化与长白山文化有着深远的渊源的,这一点不可质疑。

如果从生命生存方式的角度来谈文化,长白山文化具有渔猎、采集、畜牧、农耕相结合的多元的文化特征,如果从多民族共居的角度来讲,就是汉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的交织的北方民族特色的文化。因为长白山拥有着植被垂直分布带,在引入中原移民的生产技术以后,长白山住民的生产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除了传统的渔猎之外,他们还在不同的植被覆盖区域分别进行游牧与农耕,使得长白山产生了独特的物质文化,其农业体系一直没有排斥采集、渔猎与畜牧经济,而是与它们互补共存,共同哺育生活在这片土地的儿女。文化的趋同性是中华民族得以形成和发展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和条件。

多元的文化,不仅丰富了中华民族文化,也孕育了东北人质朴、率直、耐劳、坚韧、勇于抗争的尚武精神,以及反抗外来侵略的爱国主义精神。我由此得出长白山的灵魂内涵,它不在神坛,也不在天上,长白山的“灵”是落在大地上的众多星辰,它蕴育在万物中,在抗联战士最后一滴血与枪林弹雨中的迸发,在木帮喊山的悠远的呐喊里,在冰凌花傲霜雪的怒放中,在棒槌鸟鸣叫的朴素的吉祥里,在杜鹃花盛放的芬芳里,在蓬勃激情的山水间,在山里人生生不息的奋斗和美好憧憬中。坚韧、勇敢、向往与努力是长白山灵魂的解说词。

长白山的文化不仅是继承,除其隐含的对人性的关怀与激励却是始终不变之外,在发扬光大的同时,还会不断融入新鲜的文化,比如“红学”和生态文化。

作为一个长白山的作者,就文学角度来说,长白山生态文学创作比较薄凉,缺少娜恩·谢泼德、米·普里什文、约翰·巴勒斯、奥尔多·利奥波德、吉尔伯特·怀特这样的作家,当然,也缺少胡冬林这样的作家。

自然文学是一种跨文化对接、跨代际沟通、跨种族、跨文体写作,全世界的读者,通过自然这个介质领略大自然的风光,鸟语花香,感受不同地域、民族和国家的风土人情。

自然文学,是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关注与审视。关注自然,实际上是对人类自身命运与前途的关注。自然文学作家是在自然中行走的作家,自然文学是文学中非常重要的文学品类,自然文学可以经典,可以出巨作,可以出流芳百世的名篇。

多说一句,长白山还少了几首好歌曲,草原也就套马杆、奶茶、格桑花、骏马、牧马人、蒙古包、牧场,就这些道具,唱出几十首被人传唱的歌曲。

而我们长白山有天池、瀑布、高山花园、锦江大峡谷、大森林、美人松、冰凌花、人参、灵芝、梅花鹿、雪橇、满山杜鹃、放山人、木帮、三江源头、岳桦林、人生娃、人参姑娘,可是竟然没有一首长白山的歌曲,可以和草原歌曲比肩。

为什么呢?如果你是有心人就知道,草原歌曲里,很少是政治驱使而作。功利性太迫切,很难创作出好歌曲。

从早晨六点,到现在正好也是六点。除了吃饭,一天都是在写这篇文字。意犹未尽,但就此打住吧。

长白山的“灵”就在山里人的骨子里。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