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相奎的头像

李相奎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2/14
分享

山居笔记(59)黑尾蜡咀雀与大山雀


沿着小镇镇郊的公路前行,还没有进树林漫步,就听见鸟儿悦耳的歌唱。这是黑尾蜡咀雀在歌唱,它的嗓音响亮,带有丝丝的颤音,却从不唱曲调复杂的歌曲,喜欢简单的旋律。

这是一个十几只的黑尾蜡咀雀的鸟群,它们不时穿梭与两棵树之间,常跳跃一次鸣叫一声,有时单声,有时却连续几声,我不知道它们为何选择这样的节奏歌唱。

黑尾蜡咀雀是长白山的夏候鸟,栖息与海拔一千米以下的森林地带,多生活在阔叶林。它的羽毛多黑亮色,初级复羽的羽端白色。黑尾蜡咀雀是一种朴素的鸟儿。它的巢也很朴素。巢营与树枝上,巢呈杯形。

离开黑尾蜡咀雀,我进入树林。小镇周边皆是树林,多为杂木林,或是杨树林或是白桦林。阳光很温暖,天空飘着淡淡的几朵白云。我选择一处时时有山风的山坡休息片刻。

上午感觉有灵感,就在离家最近的第二写作驿站写《心灵与芨芨草》,吃过午饭就想进树林走走。只有一个下午时间漫步,不宜走远。

几只鸟儿飞到我休息的这片树林。开始没有听出和认出是什么鸟儿。它们毫不介意我的存在,性情活波地在树枝间跳跃,就像顽皮的儿童。但我很快认出它们是长白山留鸟大山雀。

大山雀别名也叫白脸山雀,它的眼下、颊、耳羽直至颈侧都是白色。雄鸟头顶及枕部呈金属发兰光辉的黑色。作为留鸟的大山雀是著名的森林益鸟,以松毛虫为主食谱。一只大山雀一天捕食害虫二百多条。大山雀生活的并不轻松,到了冬季,它的食物链就断了,它只能用草仔充饥,度过严寒的冬天和少食的初春。长白山很多食虫的留鸟冬天过的都很艰辛,但它们都顽强地挺过了饥饿和寒冷。去年冬季,我曾经看见大山雀在吃植物残留的浆果,还有一次目睹大山雀吃野苏子仔。但不是所有的留鸟和冬候鸟都能度过寒冷的冬天,有些老弱病残的鸟儿是挺不过冬天的考验的。有小镇的朋友说,他不止一次看见林中雪地死去的鸟儿。

但不管怎样,很多鸟儿都有自渡的能力,在缺衣少食的恶劣环境下,善良的本性不会动摇。

我喜欢大山雀,不仅仅是因为它是森林益鸟,还有它落落大方的性格,它们不怎么恐惧人。有一次我走到离它只有两米多远的距离,它才有所戒备地离去,一点也不惊慌失措。

我有两次观察大山雀在繁殖期筑巢的经历。一次是在五月中末,一次是在八月初。这样的时间跨度让我十分惊讶,很多鸟类繁殖期比较集中在五六月,而大山雀的繁殖期长达四个月。它们的巢穴都是营建在树洞里,材料为苔藓、草茎、地衣等。

在这里介绍一下地衣。地衣是植物界中一类特殊的植物,是由藻类和菌类混合组成的复合体。两者关系十分密切,使地衣在形态,构造和生理上成一有机整体。在这类共生复合体中,藻类含有光合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为真菌提供营养;真菌可以从外界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提供给共生的藻类,并将藻体包被在其中,以避免强光直射导致藻类细胞干燥死亡。二者互相依存,不能分离。真菌与藻类的共生不是对等的,受益多的是真菌,并在这种不对等的状态下达到平衡。在自然情况下,这些共生的藻类或真菌都不能独立生活。地衣虽然是真菌和藻类的共生复合体,但地衣的形态特征完全由共生菌决定。地衣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常被称为“植物拓能者"或先锋植物”。生长在岩石表面的地衣,所分泌的多种地衣酸可腐蚀岩面,使岩石表面逐渐龟裂和破碎,加之自然的风化作用,逐渐在岩石表面形成了土壤层,为其他高等植物的生长创造了条件。

大山雀多生活在阔叶林里,偶见与杂木林。但它们经常与人类接触,我们经常可以在果园看见大山雀的身影。

天色见晚,我拄着一根木棍回返。归途中,在公路边缘的那片树林再次遇见黑尾蜡咀雀群,它们好像是在举行黄昏前的聚会,至少有二十多只黑尾蜡咀雀活跃在一起。

当我来到小镇附近一片黄豆地的时候,惊飞了几只大嘴乌鸦,它们边叫边飞。我举起棍子笑笑。也许你不知道,在鸟类里大嘴乌鸦性机警,特别对拿枪的人有很高的警惕性。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大嘴乌鸦对猎人特别敏感呢?这个特性有没有遗传性呢?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