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山有天池,水从天上来。亲近故乡水,醉在母亲湖。
《山居笔记》创作伊始,就一直在斟酌,写林深处高山之巅的天池。如何写,写天池的什么,才能另辟蹊径,别有洞天。反复酝酿,迟不动笔,原因只有一个,另辟的蹊径没有找到,别有的洞天也还朦胧。
说天池,就离不开长白山。山水相逢,才是风景。最早文字描述长白山的,是我国第一部地理专著《山海经》,《山海经》中记载:“大荒之中有山,名不咸,在肃慎之国。”
“不咸山”就是“有神之山”的意思。在东北居住的少数民族——肃慎、沃沮、秽貊、扶余、鲜卑、高句丽、蒙古、契丹等,都对东北这座最大的高山景仰和神化,许多神话传说中的信仰,都寄托与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在人们心中,长白山自然而然就是有仙则灵的圣山。
众所周知,《红楼梦》原名叫《石头记》,曹雪芹笔下的“石头”并非普通的石头,而是女娲补天遗于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的五色补天石,经过女娲煅炼后,灵性已通。一日,一僧一道远远而来,将其变成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后又浓缩成饰物,纳入了尘世烟火。在石上镌上“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八个字。后来这石随神瑛侍者入世,幻化为贾宝玉落胎时口衔的“通灵宝玉”。
这“灵石”沾染了人世间的爱恨情仇悲欢离合,最后又回归到大荒山,“宝灵“也需要叶落归根,安放灵魂。
2。
高山悉鸟性,林缘有鸟鸣。仙女晨沐浴,深池万里空。
天池意境,火山成就。天池,是火山喷发的杰作,它是世界最高的高山火山湖,是我故乡的湖泊。我就出生在它的西坡,原始森林腹地的一个林场。曾经,几次探访过它的神奇与神圣。
做为长白山人,我亲近过故乡的山水,也曾经远离。无论远与近,它一直是我的生命和信仰。我在一次次想象里,天池是七彩光诞生地,因为阳光敬重它的品质如镜,不染尘埃。
小的时候,经常会在晴天朗日下,眺望白雪覆盖的长白山,银光闪烁,祥云飘逸。我会丰富想象,想象十六峰怀抱一池碧水,相映成趣的画面。倘若,天高云淡,有苍鹰盘旋在天池上空,那空旷与辽阔,那神奇与神秘,给我留下了无尽的遐想和热切的向往。
直到八十年代初,我才实现了拜谒长白山的夙愿。当我站到长白山主峰附近的高处,第一次在这么高的海拔,俯瞰天池的那一刹那间,我就完全被震撼到了,那种震撼无法用语言表达。那一天,长白山给予我们一个晴朗天色,我看见飘逸着白云的蓝天下,似天空一样蔚蓝的天池,像一块晶莹剔透的镜子,巧夺天工地镶嵌在山峰的臂环里,它是极致的清澈,天⾊水下蓝,白云镜中飘,鸟在天空飞,人在池边笑。天池,时常在晨昏之际,升腾氤氲之气,把自己在月光下吸取的天上仙气,赐予人间,为长白山沾上了仙境的灵气,润泽着白山黑水。
那一刻,我贪婪地凝视着天池,慢慢环视眼前的风景,我看见白云卷匐与岳桦林边缘,在低于长白山主峰海拔之下、森林之上起伏,也就是我们习惯说到云卷云舒。苔原地带,看得见盛开的野罂粟花,人在花之上云之下,视野中林海辽远,天低云近,如同仙境,让我有一种在呐喊中奔跑的强烈欲望,希望人生激情地飞扬一次。我站着没动,但激情澎湃,在“人欲出山云不许”的情境中血脉喷张,做云的座上宾,苍穹的侠客。
后来,分别从西坡、南坡再次亲近长白山。也许是人生阅历多了,看山看水,感觉也有了变化。开始,站在白云峰下,极目远山,云雾飘渺,就觉得人生的渺小与微不足道,敬畏自然的感觉油然而生。再后来,登上长白山,看天池一潭圣水,却是另一番感悟。在山水间相遇,惊艳了满山杜鹃,因为在那一刻,我遇见了一个我不熟悉的自己,我领悟了生命的意义,知道,一个人走万水千山的意义,不过是在寻找一条路,一条回归自我,回归心灵之路。这是长白山与天池,共同赋予我的最好心得,最贵重的生命礼物。突然想起《旷怡亭口占》中有一句诗:“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
也许,古人中慧者、智者、文人、墨客、哲人,都乐山喜水,他们取悦的不是风景,而是蕴含在山水间的星辰大海。
3。
一瀑雷声远,十里不同天。女娲补天隙,杜鹃开满山。
如果是游记散文,我应该对天池做一个详尽的介绍。长白山天池,由火山喷发后形成的盆状山口,常年积水形成湖泊。天池湖面很开阔,清波浩淼,南北长4,85公里,东西宽3,35公里,池水总面积达9,98平方公里,最大水深可达373米,即使是平均水深也在200米以上,是我国最深的湖泊,总蓄水量约达20亿立方米,同时,长白山天池也是松花江,鸭绿江和图们江的源头。
若是有心人,可能会产生疑问,作为三江源头,天池源源不断的水源从何处而来?长白山就像一个巨大的漏斗,拥有20.4亿立方米的天池水,相当于145个西湖的大小。虽然天池有很大储水量,但它又很小,只有9.98平方公里,仅相当于西湖的一半大。而天池流域每年的降水只有4300万立方米,作为三江之源,天池的每年的流量为1.23亿立方米,这就是说 天池有65%以上的水流量来历不明。神秘的天池,既没有地面上的河流来补充水源,自然降水也不多,那它的水源究竟在哪里?
有专家推测,这些额外的水源,可能来自其他地方。火山是通往地底的天然通道,火山口中的天池水可能来自地下河流。专家们又大胆想象,长白山天池的源头,很可能来自数千英里之外的青藏高原。
有可能,因为青藏高原是亚洲第一高原,被誉为“亚洲水塔”,水源唯冰川融水。专家初步测算,青藏高原深循环地下水年径流量超过1000亿立方米,供给长白山天池年溢水量1.23亿平方米,就是小菜一碟,千分之一。
当然,很多未知都等待未来给出答案。而那块女娲补天遗下的补天石,当代人猜想它位于长白山天池畔,乘槎河河口。《长白山江岗志略》中称:“补天石,在龙门峰东,天池出水之处。石半居水中,半居峰上,特起而高。窥其形势杜池水,口,作中流砥柱,亦似有补天池缺陷之象,故名之。”
我们不必纠结那块石头,到底是不是女娲补天遗下的补天石,如果我们从传说中能够窥视到人类祖先的信仰脉络,已经足矣。
大自然就是这样神奇,也是令人敬畏的。当你知道天池种种神秘,你再领略它的风光时,你的感受也会不一样。
4。
一山一历史,一水一传奇。
相传,天池原是太白金星的一面宝镜。西王母娘娘有两个花容月貌的女儿,谁也难辨姐妹俩究竟谁更美丽。在一次蟠桃盛会上,太白金星掏出宝镜说,只要用它一照,就能看到谁更美。姐姐没有比过妹妹,一气之下,将宝镜抛下,落到人间变成了天池。
别说,天池还真像一个宝镜,它坐落在群山之间,就像镶嵌在山中的一块翡翠。如果天气晴朗,你看那湖水一片蔚蓝,清澈如玉,在五彩云霞的映衬之下,湖面银波起伏荡漾。十六座山峰,就像十六位勇士,佑护着美丽的天池公主。
有关长白山、天池的民间故事和传说很多。它们都是一方水土的民众精神的载体,文化的图腾,希望的坐标,就像人参姑娘的神话,它蕴含着最朴素的吉祥意蕴。当你对这些长白山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听过这些故事和传说,再到长白山一游,你的所有感悟都会有对应的图腾。
文化,是一个名胜的灵魂。女娲补天后,喜欢上了白山黑水,于是栖息在长白山中。有想象丰富的文人,在去往王池路上的深处,转身向长白山主峰望去,他看见高山花园之上,起伏跌宕的山岭勾勒出上古之神女娲栖眠的轮廓,层叠的花园是女娲的卧床,五彩的云夏是女娲的曼帐,梅花鹿是女娲的书童,天池是女娲梳妆的圣水。每当黎明的曙光映照天池,清澈如镜的湖水,倒影出女娲仁厚的神情和慈祥的面容。天池碧波荡漾,层层叠叠着华夏母亲的慈悲与博爱。
5。
好花绿叶衬,秀水需依山。天池一湖碧,日出十六峰。
十六座山峰,是长白山上的警句,诗意表达。可谓“鬼斧神工”,由火山喷发物堆积而成的环状山岭,经过漫长的光阴洗礼、雕蚀,山峰嶙峋峭奇,姿态各异,特别是白云峰如宝剑刺天,傲世苍穹。
“名山钟灵秀,二水发真源。翠霭笼天窟,红云拥地垠。千秋佳兆启,一代典仪尊。翘首瞻晴昊,岧峣逼帝阍。”这是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在康熙二十一年,即公元1682年东巡吉林时望祭长白山时所作的一首诗。清朝把长白山视为龙脉,重彩了长白山的山之灵、天池水的水之韵。
在游人的眼中,天池是高山一个湖泊,天池是传说中的宝镜。在我心里,天池是大地的灵魂,是长白山的眼睛,它在仰望白云蓝天、星辰大海,它也在深情等待,等待一个女孩日吉纳,这是一个关于长白山火山不再喷发,以及天池形成的故事。
天池,铭记恩泽与白山黑水的所有人,休眠的是火山,燃烧的是抗联精神,遗传的是高山岳桦,盛开的是满山杜鹃。
天池,我生命的母亲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