峭壁下面有一个石缝,那是白腰雨燕的家。峭壁很高,我用望远镜查看整个拔地而起的峭壁,感觉到有一种压抑感。
直立的棕褐色的峭壁中部,另有居民,我发现是岩鸽。我还是第一次发现白腰雨燕与岩鸽同住在同一个峭壁。两个鸟巢距离有二十多米。白腰雨燕的鸟巢比岩鸽的鸟巢搞出两米多。
我目测一下峭壁的高度,应该有三十五米左右。我有心想去观察它们的鸟巢,却没有这个胆。
在森林漫步,我会有很多无奈。比如我无法攀爬到高大的树木上去看鸲姬鹟等鸟儿的鸟巢,也不能掘地三尺考察艾虎的地下巢穴。这种无奈带给我的失落往往是短暂的,因为我知道自己不是超人,我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情就足够了。
我绕过峭壁,然后坐在一个山冈上休息。这里视野十分开阔,不能说一览无余,还是能将附近的环境尽收眼底。在我的正前方,那个峭壁的南侧,是一片杂木林,那里至少活跃着几只啄木鸟和一群大山雀。在我右侧的树林中有高大的橡树,两只黄腰柳莺在其中一棵橡树的树冠上高声鸣唱,悠扬的鸟鸣,带着空气的颤抖传人我的耳中。
从山谷吹来的风,很轻柔。我看见一只蝴蝶随风而起,在几米高的空中翩翩舞蹈。是风辅助了蝴蝶的飞翔。我在公路看见过飞得很高的蝴蝶,至少有十五米的高度。
我从山冈下来,刚刚走进橡树林边缘,不由得大吃一惊。因为前面突然奔跑过来两只大动物,灰色的毛,我的出现,显然也吓到了它们,它们没有停顿,转个方向再次奔跑,很快消失在茫茫的草丛中。我平静了一会心跳和气息,不能确定刚才是与马鹿还是狍子不期而遇。
橡树林灌木丛中,有鳞头树莺在歌唱。灌木丛太茂密,我根本看不见它们。我开始安心识别植物,首先发现了猫眼草,接着识别了大山黧豆,和刚刚开花的库叶悬钩子,库叶悬钩子是落叶小灌木,开着白色花朵。这个发现让我兴奋不已,因为长白山植物志里说,库叶悬钩子主要分布在长白山的西坡和南坡。
一只小鸟引起我的注意。我听见它就在附近鸣叫。我收起手机,拿出望远镜,静静地观察附近的动静。当我安静地等待了两三分钟,终于发现一只小鸟从另一棵树飞到离我不远的小榛树上。我用望远镜对准落下小鸟的小榛树,小榛树并不矮,有近四米高,搜寻片刻,发现了那只小鸟,它的上体有黑色的羽毛,尾上覆羽白色,尾巴黑色,胸部棕栗色。这个鸟我见过,也许是在树林,也许是在彩色鸟类图鉴。但对它观察不久,它就消失在林中。但我记住了它的相貌和叫声。
当天晚上,我翻阅鸟类图鉴,才确定它是黑喉石䳭,一种夏侯鸟。我又详细阅读鸟类志里有关黑喉石䳭的文字:黑喉石䳭其体色为黑褐色。雄鸟头部、背部、两翼及尾黑色,颈侧及翼上具白斑,胸部和腹侧红棕色,腰及尾下覆羽白色。看来,我今天看见的是黑喉石䳭雌鸟。
次日,我又来到这片树林,围着那棵小榛树,在方圆几百米的范围内寻找黑喉石䳭,期间看见过鳞头树莺、蓝大胆、大山雀、啄木鸟等,就是没有看见黑喉石䳭。
接近中午,我坐在树下休息。抬头看看蔚蓝色的天空,心情明媚了很多。草地上的祖师麻花朵已经凋谢,青绿色的卵形浆果刚刚形成。祖师麻学名长白瑞香,落叶灌木,全草及根茎入药,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等症。
还真是应了“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这句话了,飞来几只黑喉石䳭。有雄鸟也有雌鸟。我这才有机会观察黑喉石䳭雌鸟,它都体色为褐色,鸟背羽毛有深色纵纹,胸部有浅浅的棕色,腹部是温暖的棕黄色,两翼黑褐色,画着一些白斑,尾、嘴、脚均为黑色。
不过,黑喉石䳭是在此做了短暂的逗留。最后,它们把我引到它们喜欢栖息地——沼泽草甸。
这片草甸,东西走向狭长,南北宽,散生着疏落的落叶乔木,比比皆是的塔头草成片,还有很多小灌木。在我观察黑喉石䳭期间,竟然在这里看见凤头麦鸡和啄木鸟。
长白山有很多大大小小河流、湖泊、沼泽草甸,特别是各种泡沼,它们是多种鸟类的集散地和繁殖地。
我坐在沼泽草甸边缘山坡的灌木丛后面,这里视野比较开阔,还能闻到身旁稠李子树的花香。我发现黑喉石䳭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喜站在灌木枝梢或塔头草上伺机捕食昆虫,它们有个习惯,捕到食物后立即返回原处,但我没有捕捉到它们吃昆虫的过程。扭动尾巴是它们另一个习惯,黑喉石䳭亦能鼓翼在空中稍作停留,或似直升机一样上下垂直飞翔,从容地展示自己的生命姿态和飞翔技巧;黑喉石䳭叫声尖细响亮,韵律不够委婉,常常被绿头鸭粗犷的鸣叫所掩盖。我昨晚已经从鸟类志知道,黑喉石䳭主食蝗虫、甲虫、毛虫、蜂和蚂蚁等多种昆虫,也吃蚯蚓、蜘蛛等其他动物和少量植物种实。
黑喉石䳭是长白山比较常见的夏侯鸟之一,在中国于北方地区繁殖,于南方地区越冬;在世界范围内分布于欧洲、亚洲和非洲。
那天,我还去了山谷。在不到一里地的范围内,几次遇见啄木鸟和黄喉鹀。黄喉鹀在一棵扁担胡子落叶灌木上,唱着无比悠扬的歌。
中午,我重新回到沼泽草甸,简单午餐的时候,煎饼的香味引来了花栗鼠,也就是五道眉。我撕了一点煎饼扔到草地上,花栗鼠还真吃了,它一定闻到了煎饼里的黄豆味道。花栗鼠冬眠的洞穴里,存储最多的就是黄豆。
下午,我沿着沼泽草甸边缘来回走,在寻找黑喉石䳭的鸟巢。直到黄昏前,在一簇灌木丛下面的塔头草草墩的侧面,发现了一个黑喉石䳭的鸟巢。我没有靠近鸟巢,只是用望远镜观察了二十几分钟。夕阳的光辉温暖着沼泽草甸,也温暖着鸟巢。
一个月后,黑喉石䳭之后,我仔细观察了鸟巢的材料,鸟巢是用枯草根、枯草、苔藓和树叶筑成,巢内比较精致,铺垫有兽毛和鸟类羽毛,黑褐色的兽毛应该是野猪毛,还有一种灰色的兽毛,我只能猜测是狍子的毛。
当年的六月底,有机会观察到黑喉石䳭筑巢的过程。在另一片沼泽草甸,偶遇黑喉石䳭筑巢。营巢的工作由雌鸟来完成,用时一个星期。黑喉石䳭的鸟蛋是椭圆形,淡绿色。继续观察得知,黑喉石䳭每天产卵一枚,这一窝的数量是七枚鸟蛋。孵化十二天,幼鸟出壳后,需要亲鸟哺养十三天,幼鸟就可以离巢。但雏鸟离巢后,仍然需要亲鸟喂育几天,雏鸟才能生活自理。
看到黑喉石䳭雏鸟可以独立生活了,我为这些小精灵高兴。我离开沼泽草甸,来到一片以桦树、椴树和青杨为主的树林。一条不大的河流从林中穿过,旁水而生的稠李子,不知不觉,把自己的味道融入了河流,期待更接近梦想。
我看着河流,泛起记忆的涟漪。童年的林场,我常去爬一座小山。那上面生长橡树、色木槭和暴马丁香,还有山葡萄和覆盆子。山下也有一条小河,冬天结冰,其它季节流水潺潺。我在那里度过许多美妙的夏日和收获的秋季。
记忆小山的北面也有一片沼泽草甸,我在那里采过蓝靛果忍冬,曾经也在塔头草墩发现一个鸟巢,现在想来,应该是黑喉石䳭。
离开树林时,暮色一点一点的链接了昼夜的色彩转换器,归林的鸟儿,将藏身与自己的鸟巢,如果失眠,它们将会看到月亮无声地拉开夜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