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孙泉的头像

孙泉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9/08
分享

江边小镇

 

渡船,驭去了一个又一个世纪,

江水,带走了一个又一个传奇,

夜色,给瓜洲蒙上了一层又一层神秘的色彩。

大地都朦胧地睡去了,瓜洲却在夜色的静谧中透出她的魅力,“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落潮、斜月、星火、好一个瓜洲清丽的轮廓。“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瓜洲的夜呵,宁静的令人心焦,令人感叹。

明末文字家冯梦龙的白话小说集《警世通言》里,那脍炙人口的《杜十娘恕沉百宝箱》中的百宝箱早已被江水冲走了。杜十娘,这个受尽封建制度欺虐的女性,为了尊严和忠贞谱写了一曲震憾人心的悲歌,从这瓜洲渡口传向神州大地。

据史载,瓜洲原为江中流沙所积,晋代始出水面,沙渐长,状如瓜子,故名瓜洲。“瓜洲虽弹丸,然瞰京口,接健康,际沧海,襟大江,实七省咽喉,全扬保障也。”

翻开泛黄的《瓜洲续史》全境图,历史给我们再现了瓜洲的英姿。沧海横流,烟水苍茫,金山、焦山、北固山耸立在江中。江上舟楫如梭、风帆点点。大观园以恢宏的气势壁立大江,还有迎波亭、临江亭、彤云亭……把瓜洲镇点缀得象一颗颗耀眼夺目的江上明珠。

然而。光阴以箭,江水无情,昔日的瓜洲镇已全部被江水带走了,留下的是那些脍炙人口的诗篇和令人难以忘怀的传奇。

今天的瓜洲已经北退了约十公里,她不仅是重要的交通枢纽,也是江苏省重点水利工程之一。这里风景秀丽,绿荫覆盖。一些消逝的楼阁正在恢复重建。这颗江上明珠将会更加迷人。

大港镇

一条不到五百米长的小街;

一脉从长江来的水流傍街而过;

一座现代化的港口;

一尊古老的圌山塔。

河东是道,拖拉机来往穿梭,偶而停一辆公共汽车。道傍是旅馆、饭店。河西是街,挨个儿的摊点,鲜肉禽蛋,活鱼河虾,带露的蔬菜瓜果,货比城市农贸市场新鲜、价廉,还有乡民那纯朴、敦厚……

小镇外围一条宽阔的大道通向港口,巨大的货轮,载着剪不断的相思缓缓地驶向港湾。那在卷曲的金发下,睁着一对蓝眼睛的异国水手,带着好奇的目光东顾西盼,尽情地将这东方古朴的风情、秀丽的风光摄入眼帘。

在港口3公里处有一座雄伟的大山,叫五锋山,横亘于扬子江畔。其一脉直插江中,象是畅饮江水的巨龟,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山上矗立着“万里长江第一塔”之称的圌山报恩塔。这里曾是中外著名的古战场和抗日前哨。

圌山的洞天奇观,堪称一绝。位于主锋北面的箭洞,因似一箭洞窄穿而得名。远看似一弯新月,近看洞内雾霭萦绕,宛如仙境。山上有座古炮台,是扼守江防抵御外敌的重要关隘。鸦片战争中,保卫镇江城的外围战就是发生在这里。镇守圌山炮台将士浴血奋战的壮烈行为,惊天动地彪炳千古,受到了恩格斯的高度赞扬。抗战时期,陈毅同志在这里建立了抗日挺进队,威震日寇,揭开了抗日的东进序曲。

……

名山、港口、古塔、小街,山光水色,构成了一幅风光旖旎、色彩浑厚的油画。

荻港镇

三面环山,一面临水,一条沥青公路穿镇而过,它是这个小镇的唯一进出门户。

小镇分东西两条街,西街风情别致,青砖小瓦组成的房屋,清一色的木栓门,门坎上有一道槽,一块块约五十公分宽涮过桐油的木板排列地插进槽里。青石条铺成的街道,很窄,左弯右拐,由低向高延伸,一直伸向一座小山包,山包上是一座现代化建筑式的影剧院。

临街,除了烟酒日杂百货店,几乎每家门前都放着一张小凳,凳上几个玻璃器具里放着炒熟的花生、花生米、水果糖。是每家在做小买卖?还是这里盛产花生?其实不然,这里并非花生生产地,也非以这小买卖养家糊口,而是久而沿袭的习俗。往昔,这里曾是一个驿站。来往掮客,过往行人在这里息脚、过夜。那些贫寒的旅人身带银两不够到客栈吃住,便到小户人家租一床被子,烫一壶老酒,来一碟花生米,聊聊度过一个漫漫寒夜,第二天清晨又踏上艰辛的旅程。现在,临街人家已不再接待过往客人,但是,他们将这个习惯承袭了下来,成为这个小镇特有的风情。

这条老街已经萎缩了,象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跟不上时代的节拍。

东街,水泥浇铸的双道路面,中间安全岛上长着青松、鸡冠花、小竹。路两边是现代化风采的店面、住宅。这里产竹,能工巧匠编织的竹篮、淘米箩、凳椅、竹床、还有栩栩如生的小鸟、猫头鹰等工艺品。

山间通向公路、码头的小道上,板车、驴马车、拖拉机、卡车忙忙碌碌,一车车石子、青石条从山间运出。人的吆喝声,机动车的喇叭声和小镇店堂里飘来的阵阵音响汇合在一起,构成了这个小镇特有的音韵。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