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孙泉的头像

孙泉

网站用户

报告文学
202209/24
分享

勇敢的探海人

勇敢的探海人

记得那天是祖国传统节日中的中秋佳节,是万家团圆的日子,然而,当天,长江委水文下游局42名精兵强将远离自己的故乡和亲人随着租来的当地捕渔海船,分11个点正在广西北部湾进行海况调查。海况调查的主要项目有:流速、流向、风速、风向、含沙量、含盐度、海底底质。

那天,广西北部湾海面特别的平静,平静的海面让人感受到特别的温情,放眼望去,大海慈祥而辽阔。蓝蓝的天空挂着秋日,秋日里的阳光虽然还有点火辣,但是,已经不那么刺人。阳光下,偶而飘来一朵朵洁白洁白的云,从你头顶上瞬间而过,你如果一直盯着她看,会让你兴奋不已,也会使你眩晕,她的速度太快了,平时,我们在陆地上不会见到这样的场面。

太阳离我们遥远,但是,白云似乎离我们很近,好像伸手就能够到似的;蓝天下是湛蓝的海水,随着潮水的涨落,海流从我们调查船的船舷划过。海流很清很清,有时会有不知名的海鱼随着海流从船舷而过,不过这些鱼很小,最大的也只有筷子那么长。当然能从湛蓝的大海中看到鱼,肯定是让人兴奋的事。

中秋之夜,我们3名海况调查员与两名船员,这两名船员,一个是船老大,也是船主;另一个是轮机长兼“厨师”。

在调查船的灯光下,我们可以看到海蜇从船舷的海面上飘过,海蜇通过船舷是单个儿,很难见到一个以上的海蜇一起飘来,也很小,小的只有碗口大,大的也只有脸盘尺寸。首次看到海蜇,激动不已,要求船长捞上来尝尝,船长笑着对我们说:海蜇捞上来是不能吃的,必须要经过特殊的加工和腌制才能吃。啊,原来这样,长知识了。

这个潮的海况调查结束至下一个潮调查空隙,在一家海蜇加工厂看到了海蜇加工的过程。

渔民们送到工厂来的海蜇一般直径基本上达到一米。两人抬着数张海蜇叠在一起的箩筐,就像北方人一张张煎饼相叠一样。过秤后,送到加工点。工厂工人立即对海蜇进行“分解”,我们通常吃到的带点咖啡色彩,很薄的是海蜇皮,是海蜇外包皮,接着就是分解出海蜇里子、爪子、脑子、头、皮,头和皮将被浸泡在明矾的池子和盐水桶中,经过处理后被加工成海蜇头、海蜇皮,或直接加工成海蜇丝;海蜇里子、脑子、爪子将被倒入支在码头的锅里,开水焯熟、摊凉后将被冷藏或冷冻。

租用的打渔海船体宽厚实,在今天这样无风的日子里,船稳稳地停泊在大海中,人待在上面,十分神怡,时有疲倦的鸟儿前来栖息,这时,你不要去打扰它,如若,你好心去喂食、去喂水,它会以为你伤害它而飞走,因为这儿离岸有数十海里,它只要离开你的船,一定是飞不到海岸而落到海上,成为海鱼的美味佳肴。一天黄昏时分,一只猫头鹰头重脚轻地落在我们的船上,我们的海况调查人员立即捉住了它,待海况调查结束抵岸放飞,这是最好的办法。

海况调查,来到大海,对我们的身体健康会有好处,尤其像我这样平常坐在办公室里伏案为业的人,能到大海中来吸吸新鲜空气,舒展自己的视野,换一下工作环境和氛围,对提高今后工作的效率,创新工作方法是大有裨益的。

斗尾港仙境,

进入斗尾港,几乎让人感觉是进入神仙境界,会让你迷惑良久。

我们是穿过一个渔家村庄再向东,再经过一段由沙土组成的田野,这段田野约为一公里左右。这是7月里的一个临近午间时分,气温虽然高,但是阳光却一直躲在云朵里,海风不时地吹拂着,走在田野上并不感到特别的热,反而在海风的吹拂下,却有几分舒爽。

走了一段路,远远地见到了斗尾港。斗尾港的形态像极了一个张开口的布袋,口朝东,有点喇叭状,“袋子”里停泊的数艘大小不一的船在湛蓝色海港里悠悠晃晃。

一路上没见到一个当地行人,是临近午间,还是这段路本来就是这么“荒芜”?

下了一个小坡,看见来了一男一女,女的在前,戴着斗笠,挑着重重的担子快步地在前走,男的自个儿撑着伞,在后面跟着。早就听说这儿女人最能干,不讲是世界上最能吃苦耐劳的女人,至少是中国最能吃苦耐劳的女人。

女人挑担,男人撑伞,这在我们江苏是不可思议的事,如果这个场面在江苏出现,会让人看上去,不爱老婆,不疼老婆,至少让人看不起,是吃“软饭”的脓疱。先前,看过电影导演大师张艺谋导演的影片《惠安女》,怀疑张艺谋玩喙头,是吊男人的“胃口”,今天看到了真实场面之一。

真实场面之二是在来港前通过村庄小憇在一家小卖部发生的画面。

有电话要这家小店送货,女主人立即给客户要的货打包装两副形成让人可以挑的货担子,货很快就备好了,谁送货呢,原以为是主人、或是主人的儿子,然而,女主人却要还是小学生的女儿送货。女儿接过妈妈备好的担子歪歪斜斜挑货出门。

我有点打抱不平,问女主人,为何不让已经上中学的儿子送?儿子虽然还长着一副少男的脸,但是,已身高似成人,坐在门口逗小猫。女主人回答让人惊奇:这儿的男人从来不挑担子,不做家务,不下田干活。

那男人干什么呢?男人只管撑船下海捕鱼,从海上捕鱼泊岸后,剩下的就是女人的事。男人打牌、泡澡、喝酒……

斗尾港属福建惠安,东临台湾海峡,处于上海、湛江两大港口之间,是国家规划的国际航运中转港,在1990年初被交通部规划为全国四大中转港之一。斗尾港自然条件优越,它具有深水岸线长、水域面积宽、港区不冻不淤,避风条件良好、陆域面积大,30万吨巨轮可自由进出,是祖国大陆至台湾西海岸的最近点。

我们长江下游水文一行30多人,就是为了斗尾港的港口建设,前往进行海况调查。

已经快到中午了,我们租用的一辆大货车满载着水文设备已经抵达斗尾港港口,等待装船。没待多久,来了10多名携棒带绳的妇女,难道,她们是来卸货装船的?

就是她们,10多名20多至40多岁的惠安女人,十分麻利地将水文设备一件一件地,小心翼翼地搬运着。要知道,水文设备绞关。单个儿有150公斤重,但是,她们三、四个女人齐心协力很快地弄上了船。

虽然搬运这些设备是已经付了费用,但是,要女人来搬运这些重活,我们这些从江苏来的长江水文男子汉实在看不下去,都摩拳擦掌、怜香惜玉想去帮助她们,然而,被她们拒绝了。她们说,这是她们女人的活,男人不宜。

其中一位年轻的娘子至多20出头,头顶斗笠,除眼睛、鼻子、嘴巴,全身包裹得严严实实,但是,仍然从她清澈的目光、挺挺的俏鼻、脆香的小口和婀娜的身姿中,看得出她美丽的模样和细皮嫩肉的躯体,再加上她在劳作中优美的身姿,给我们这些江苏来的汉子生出无限的想像空间。

海况调查的翌日早晨,经过一夜的作业,我们海况调查人员带着几分疲倦来到舱面上伸腰曲腿,提神驱累,迎接新一天的工作。此时。正是太阳初升时分,火盘似的太阳从眉洲岛上空升腾而起,那火红火红的光芒染红了东方。正当我们陶醉在初升太阳的磅礴气势时,三艘帆船一字排开,出现在你的视线里。那是多么壮美的画面啊。

初升的太阳、眉洲岛、帆船构成了斗尾港如仙境般特有的风景。

已是机器做动力的时代,海上出现帆船,几乎是天方夜谭,然而,有幸能目睹这一千载难逢的景色,不愧斗尾港之行。

海况调查结束后,我们乘车离开斗尾港,从车窗中看到,正在建设的公路上几乎是清一色的惠安女在随着工程车进行公路建设,这让我们码实了,勤劳美丽的惠安女是中国当之无愧最美的女人,是这些女人将斗尾港装扮成如此仙境般。

激浪闽江口

闽江口是福建闽江水流入海处。临海南岸,雄伟的大山直抵大海,山上各种建筑错落有致,成梯形台阶式一层层布局,楼房、花式洋房、小型别墅各以自己的色彩和造型镶嵌在山坡上。

这儿是天然的深水港,海边,前往停泊耶或是离开港口的巨轮穿梭不息。这些巨轮,上万吨甚至数十万吨级。巨轮无论是泊岸还是离港,汽笛长鸣,嘹亮而清脆。

在山的对岸,也就是闽江口北岸,平坦而旷远,临海,拔起而起的是幢幢豪华别墅、花式洋房、多层住宅;远处,是林立的高楼大厦。夜晚,从海面上看去,两岸灯火斑爛争辉。南岸,由低向高,一直攀到山顶,像天上的繁星那么闪烁;北岸,临海虽然是住宅,但是,每栋住宅都安装了霓虹灯,它与远处高楼大厦的霓虹灯辉映出城市特有繁华与喧闹。

别看海边是如此的美丽,但是,出了海口,海上浪花翻腾如沸,越离开岸线向海的深处,海浪越大。我们乘着海船刚出海口就遇到了海浪的搏击。在距海口30多海里处定位进行海况调查,然而,船在海浪里像筛子般运动,人,无法站稳,就是扶着船的栏杆也无法稳步前行。不一会,我们调查人员全都开始吐了,吐得很厉害。但是,海况调查,时间性很强,耽误了一时就是耽误了一个潮时。

以为风很大,其实,从风速仪上测出的风力才3级,这是海上无风的天气。此日是4月里第一个圆月日,是不是与这个日子有关系呢?据船老大说,这儿是天然的海浪区,不管春夏秋冬,还是圆日月缺,无风3尺浪,有风浪滔天。我们从不在这儿捕鱼,也不经过这儿,回港时宁愿绕个大圈,离这儿远远的。

我的天,这些世代捕鱼的渔民都不会轻易到达的海域,让我们这些内河的“旱鸭子”来征服?困难和安全是难以想像的。那是2005年,还没有强制性地要求大家水上作业、尤其是出海必须穿戴救生设备,虽然带来了救生衣救生绳什么的,然而,大家的安全意识还没那么强,所以,设备虽有仍为摆设。

船摇晃得十分厉害,调查人员无一例不呕吐,不眩晕,胆汁几乎都吐出来了,双目不能看天,因为天是旋转的,白云上下运动的,此时,无论是操作仪器设备,还是记录数据,只能是一手紧扶固定物,一手操作设备或记录。

这样的环境真的是无法进行海况调查,但是,长江下游水文人有一种特别不怕苦不畏难的精神,既然来了,为了祖国的建设,为水文的发展,怎么样也得挺过来,怎么样也要战胜一切困难,这艘船上的调查人员中,有两名是共产党员,其中一名是局党委办公室的,还是个头儿;另两名是专业海况调查工作者。

海浪太大了,海面上翻滚着白色的泡沫,通过这儿的都是巨轮,没有一艘渔船,没有一条像我们调查船这样吨位和级别的船。

大家互相鼓励着,党员一马当先,用自己的行动筑起战胜困难的氛围。

根本吃不下任何食物,只能喝点水,但是,有时渴点水都将吐得干干净净,还带着胆汁。

海浪几乎在考验我们内河水文工件的意志和耐力,船没有一分钟停止过摇晃,没有休憩过一瞬间的停摆,只有最大限度地筛,起伏度让你惊叹不已。船头和船尾,左舷、右舷都被摇晃到触及海面。问船老大,船的安全有没问题,船老大回答,船的安全不会有问题,但是不敢保证你们人的安全。我们4人坚定地回答,只要船的安全没问题,我们一定将调查进行到底。

船老大和轮机长被感动了,他们说,你们是来为福建的建设服务的,是来为我们调查大海海况的,在这般艰难的条件下,你们都坚持干,我们要与你们并肩战斗,需要我们干什么?

船老大与轮机长,他俩没有任何晕船的反应,经过我们的手把手指导,帮助我们操作简单的仪器运行,施放海洋仪、采集底质,收集海洋生物。有了船长和轮机长的支持,我们立即改变作业流程,4名调查人员分成两组,轮流躺铺休息,一小时一换,全面完成了各项调查项目,28个小时后,顺利地起锚返港。

这是一次十分难忘的海上激浪。

海阔凭鱼跃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在广东广海湾海域见到了真实的这一诗般的场面。

那是2005年5月27日下午2点左右,我们结束了在广东广海湾的海况调查随船返回码头,船驶离调查点不到半个小时,突然发现在船前进的左上方,成千上万,可以说数万条鱼跃出水面,它们随即在空中划了一个弧,接着似乎借着海面之力弹跳出水,再次跃入空中,反复循环。

跃出水面的鱼群在太阳的辉映下是银色的,特别耀眼,不大,最大如人的巴掌般。

空中,数十只海鸥与鱼群相向而飞,时而俯冲,时而翱翔,时而滑行;鱼群的外围和群尾,有海豚也在反复地随着鱼群的节奏跃上水面,俯冲入海。海豚跃上水面时露出白色的身影,可以肯定是白色的海豚。不止一条,至少有5条左右。

我们海况调查人员十分惊叹,随着鱼群跳跃而欢呼,感叹如此壮美的景观,是百年一遇?还是此生一遇?尤其是对于我们从内河而来的水文工作者来说,此生能见到“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实景,是一件十分荣幸的事。

船老大见我们如此孩儿般欢呼激动,觉得是少见多怪。他告诉我们:鱼儿已经被海豚发现,它们是在逃命,海豚为了自己的美食,一直追逐鱼群,直至吃饱为止。海鸥见到水面上有鱼儿,当然不会放弃天赐良机,与鱼群相向而行,见机下手,饱餐一顿。

说到这儿,船老大加重了语气说:有时啊,吃饱了的海鸥落在海面上想休息一会儿,那追逐而来的海豚连海鸥一起吃。

我们惊大嘴巴,海豚吃海鸥是第一次听说。

本来是“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诗境,怎么到了船老大嘴里成了食物链,让人有点惨状感,这个诗意的画面,原来是鱼儿、鸟类和海洋生物为了生存而互相追逐的亡命版图。

与此状相比,还是广西北部湾海域上月色的夜晚,偶有海蜇、或是鱼类从你船舷悠悠地飘过,没有追逐、没有亡命、没有撕杀,看上去平静、和谐、自然生存的场面。也许,平静是暂时的,斗争才是常态。然而,我喜欢平静、和谐的氛围,厌恶凄惨的撕杀场面。

好口福

2005年农历正月十五,长江下游水文赴广东珠海进行海况调查,一行36名人员早晨乘租用的当地捕鱼海船离开崖门港前往近海进行海况调查。

崖门港坐落在广东省江门市崖门镇,位于珠江三角洲西部、新会西南,地处珠江水系崖门出海口,国家一类货运口岸新会崖门万吨主航道沿镇而过,东与古井镇、沙堆镇和珠海市斗门区隔海相望,南接台山市,西靠古斗山脉,北邻双水镇,毗邻港澳。

我和何良、毕惠南3人所乘这艘船,船老大姓张,妻子姓李,夫妻俩有两个儿子,小儿子刚通过服役体检和政审,即将离开崖门去服役地;大儿子赋闲在家待业,夫妻俩要他子承父业,接过这艘船的舵把。然而,大儿子十分讨厌下海捕鱼,一门心思要上岸发展。夫妻俩无奈,只好由他留家继续待业。

船老大夫妇很慈善,为了让我们海况调查人员能吃上正宗的海鲜。一早,夫妇就上船忙开了,将原放在舱里的拖网拿出来放到船尾,船离开码头,出港,进入大海,船老大要其妻子掌舵,他在船尾往海里施放3张渔网,由船一直拖行。

太好了,有正宗的海鲜吃了,平时,在单位,在家里,能吃上正宗原生态的海鲜几乎是天方夜谭,市场上买到的基本是人工养殖的,而且通过冷藏和长途运输,到了我们餐桌上的海鲜,早不是原味儿。记得一次从市场买来又宽又厚又长,蓝色眼睛,表面几乎没有任何破损,看上去很耐看很新鲜的带鱼,经过精心烹制,以为一定是美味佳肴。谁知,吃时,大失所望,肉质粗糙,咀嚼很柴,背上的小“肿瘤”,让你稍不留神就铬齿。勉强吃了一块就不再想吃,家人也嫌之太柴,好久不提吃带鱼的事。

时隔好久,再去市场,先问是不是人工养殖,卖鱼人声明,绝对是野生的,如是人工养殖的分文不要还可以退货赔偿。

真有这么好的事?卖鱼人狡诘地拍拍胸脯,绝不诳人。但是,看到鱼的外观与上次差不多,特别是带鱼蓝色的眼睛与西方人眼睛差不多,所以,仍心有余悸放弃购买。

后来,通过查阅资料才得知:带鱼的确没有人工养殖的。我们经常品尝的带鱼,却不能见到活着的生猛带鱼,原因就是带鱼离开高压就不能存活,再者带鱼是洄游生物,是不能人工养殖的。

如果可以养殖,他的成本投入太大。带鱼属深海鱼种,如不在深海养殖,达不到它生活的“负压”环境,他就会因为不适应环境而死亡。所以至今,没有人工养殖的带鱼。

既然,带鱼都是原生态,为何有蓝眼睛的带鱼?为何有吃起来很柴的带鱼?原来是产地决定鱼的口感。祖国的沿海的带鱼吃起来口感就爽,进口的和蓝色眼睛的,吃起来口感就差。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航行,船已到达预定海域,何良通过GPS定位仪将船准确地定位在海况调查点。

船定好位后,船老大开始收网。三张小型网,收获虽然不是很多,但是仍然期待。三张网,三脸盘海鲜:一盘虾、一盘蟹、一盘杂鱼。虾,基本上是一个品种,几乎与我们平时吃的沙虾差不多;蟹,有好几个品种,应该说,青蟹是最好的品种,有我的拳头大,此蟹收购价,每只不低于50元。其他有梭子蟹,和没见过的蟹以及奇形怪状,又十分可爱的海螺;鱼的品种最多,都不大,最长也只有筷子长,大多比筷子短。最让我看好的是黄鱼,因为我最喜欢吃黄鱼。而且,我知道,这种野生的黄鱼价格不菲。

那是在广西防城港一家远离市区,傍海倚靠海鲜养殖场的一家渔家饭店。饭店摆放着两个冰柜,都是黄鱼,大小、形态都差不多的黄鱼,但是,左边的黄鱼,每斤10元;右边的每斤100元。为何都是黄鱼,大小又差不多,价格差异这么大呢?冰柜上标出了鱼的出处:左为人工养殖,右为野生。

今天看到真正的野生黄鱼,当然开心,是暗暗的开心,因为鱼是人家的,虽然合同签订,我们海况调查人员在随船搭伙并已经付了伙食费,但是,海鲜不在搭伙费用之内,又不好说与船老大买下做给我们吃。

船老大很义气,要其妻子李大娘挑选蟹、螺、鱼(当然有黄鱼)、虾烧给我们吃,其它全部放进冰箱。

李大娘很贤惠,很大方,她选了最大、最好的鱼、虾、蟹、螺,清洗好后,蟹、虾、螺放在笼里蒸;鱼,红烧。

我们在海况调查作业中,阵阵诱人的海鲜味入侵味蕾,口水欲流。

午餐时间到,船老大与其妻子将美味佳肴全部端上来,并上了醋和姜丝。

完全是原味,没加任何佐料,去壳吃前沾点姜丝和醋,其味如仙。

船老大拿出一瓶酒,要我们喝。其实,此时配上酒,当然再好不过了,然而,作业之时,不能饮酒,这是纪律和制度。

蟹和虾的吃法,对我来说,已经是久经沙场,不要教,既然会熟练操作。螺,有过一次笑话,这次肯定会不再出现。

那是在广西北部湾临海渔家饭店,一盘形态各异的海螺味道很鲜美,那是我第一次吃海螺,也是人生第一次吃海螺。平时,我们吃内河螺丝时,挑出来的螺肉尾部的物体都会扔掉,因为那是螺丝的排泄物。

将挑出来的螺丝肉尾部一块黄色物体扔掉,饭店服务员见我扔掉这一块食物,对我捂住嘴在边上笑,我问她笑什么?她告诉我,那个黄色的物体是螺黄,与蟹黄一样,是螺中最好吃的食物。经她这么一说,挺不好意思的,在“江湖”上“混”了几十年,自以为没有走过的路,没有迈过的桥,没有尝过的鲜,结果,一世“英名”裁在了螺黄上。

黄鱼的肉质尤为鲜美,没吃过这么鲜美的黄鱼,除了烧得好,关键还是野生的,我们不是常说:食材好,味才好。

据说:如果渔民捕到单条重500克以上这种黄鱼,有专门收购快艇在码头上等候,只要电话告知,收购船立即前往收购,每500克5000元。

尝到真正的野生海鲜,价格高点肯定也能心里承受得了,吃过海鲜要船老大算账,老大和李大娘几乎是异口同声:就是让你们尝鲜的,不收费,剩下的,今晚和明天中午继续尝。

李大娘亲切的语言似春风地与我们说:你们从大老远的江苏来到我们这儿,帮助我们建设,你们不仅是客人,也是我们的朋友,尝点海鲜算什么,就是让你们记住我们海上人的好客。

见李大娘这么说,我们象走亲戚似的,尝到了今生以来最具野生的海鲜,真是好口福。

船上人家

走遍祖国沿海,可以认定,深圳打鱼人最讲究船上的生活环境和质量。船似家,似水上别墅。

本世纪前十年,先后去过祖国沿海多个海域,感受到,船上生活质量最好的是深圳渔民。

从外观上看,没有一点陈旧和杂乱无章的感觉,都是整齐划一、干净明亮,甚至全新的感觉。上了船,要换鞋子,这是进入家的程序,进入的还不是一般家的程序,不是乡间小楼房,不是进入城里福利房的程序,是进入城市商品房、豪华住宅、别墅的程序。舱面上一层,有客厅、厨房、卫生间,装潢虽然还谈不上十分华丽,但是,绝对称得上是标准装潢,沙发、茶几、电视、投影机、音响皆全,墙上还贴上了墙纸;卫生间里有陶瓷洗脸池、陶瓷坐便池。

要说起船上卫生间,过去几乎没有,就是有也十分简陋。因为是一家,不避嫌,所以,无论男女、大人小孩一律坐在船帮上,直接往海里排泄。停泊在深圳宝安区大铲湾码头上的渔船几乎都是新的,但是,并非刚建造的,是勤劳的深圳渔民热爱生活,精心打造美好生活环境的写照,是改革开发的大潮带来的新气象,是一位老人画了一个圈的结果。

随着这位老人画圈后的2002年的末夏,我们长江水文人来到了深圳宝安区大铲湾码头,分别乘着9艘捕鱼船前往伶汀洋进行海况调查,我所乘的这艘船的船老大姓陈,51岁,与他一起开船的是其妻子。

说起今天的捕鱼人,陈老大向我们侃起了往事。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至此,一股春风吹进了这位船老大所在的这个不起眼的小渔村。

1979年1月,国务院批复撤销宝安县,设立深圳市;1980年8月,中央正式批准在深圳设立经济特区。自此,小渔村乘着这股强劲的东风,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

这位陈姓船长,本来不仅有这条船,在村上还有一片自留地和住宅。当春潮涌来的时候,陈老大抓住了机遇,成了弄潮儿,在大潮中乘风破浪。

随着这块土地上全国第一次土拍、全国第一个商品房、全国第一个物业管理公司的诞生。陈老大那块土地,那多间破房子成了黄金,他并没有因为有了黄金就储备起来,而是将黄金变成了商品房。二十多年后的今天,那些黄金变成了黄金屋。他自己又创建了物业公司,自任董事长、儿子任总经理。这次能腾手出来协助去伶汀洋进行海况调查,主要是他对那块海域十分熟悉,同时,按他的说法,物业公司虽然是阳光行业,但是,赚头不大,他想成立房地产公司。这段时间正在调研。

侃到这儿,说起了船的事。已经不出海捕鱼了,有时兴趣来了,和老伴开船到伶汀洋上捕点海鲜回来当菜下酒,毕竟,祖祖辈辈吃惯了天然海鲜,人工养殖的直接吃不来。

船留着,就当移动的度假休闲房,与陆地上车房相似。

陈老大所在的宝安县,是一个仅有30万常住人口的小渔村,那时,宝安农民和渔民一年收入不超过300元。居住与生活环境也非常恶劣,遍布着苍蝇蚊子臭水沟和几代人同居一室的大量棚户区,有的婚后孩子都快上学了还是无房户,老百姓中间甚至流传着“南头苍蝇深圳蚊”的话语。

是一位老人在那儿画了一个圈,将这个小渔村变成了举世瞩目,世人仰望的的国际大都市。 昔日渔民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连捕鱼船都成了“明星”船。

大海,属于真正勇敢的人

大海属于每一个人,但是,她不属于意志孱弱的人,只有真正勇敢的人才能拥有大海。

长江水文人,过去一直在长江上进行进行水文作业,最多到达长江口,与海搭界的地方,也就是说在内河,几乎没有出过海。

改革开放后,长江水文人,从内河走向大海,甚至走向大洋。然而,迈出这个步伐,不仅仅是技术问题和体质问题,而是强大的心理素质问题。只有,你心中有海,海才能装得下你。

与海接触,最大的困扰就是晕船,海上捕鱼的渔民,他们祖祖辈辈生活、劳动几乎全天都在船上,都在海上,练就了无惧大海的任何惊涛骇浪,他们与海有深厚的感情,知道大海的脾性,知道大海喜怒哀乐,知道大海的“深浅”,他们不仅有胆,也用智与海相搏,从大海中获取生活的资料,获取生活的源泉和力量,获取与大海交结中的苦和乐。所以,他们是海上最勇敢的人,是海的主人。

然而,与海零接触的人,如果偶而下海,很难一时摸清海的脾性,很难懂得海的喜怒哀乐,也就很难与海和谐相处。

长江水文人从内河走向大海,遇到的最大困难,不是技术、不是设备、不是人的体质,而是对海的认识不足,对海的脾性几乎是零掌握,对海的深浅更是知之皮毛。如果又不深入接触,浅尝辄止,一蹴而就,那么就不会得到海的亲睐,就不会得到海的拥抱,就不会得到海的“交心”。海将亳不留情地抛弃你,不仅是人,还包括动物。一次,我乘捕鱼海船从广东江门市崖门去海况调查,离港前,船主将一只猫拴绳系牢船尾一个固体上

船行驶在港区和入海口,猫安祥平静,待船驶进大海,猫开始烦燥不安,站立不稳,当船驶进真正的大海,在海浪中穿行时,猫开始跳跃,妄想挣脱绳索的束缚。怎么回事呢?船主人答疑道,猫晕船,挣脱绳索想跳海。前面分别养过两只猫,都跳海了。

猫也晕船,要不是亲眼所见,怎么也不会相信。

就是老船员,长时间离开大海,大海也会生疏你。在渤海湾,就遇到这样奇葩的事。

与海相濡以沫几十年的大海告别,将舵把子交给了儿子,去享受晚年的幸福生活,上岸8年,悠闲自得,尽情地享受“退休”后快乐时光。这次因儿媳妇孕中待产,原雇工春节前回家还未复工,当下,正月十五,难以招到雇工,他觉得自己在家闲着没事,帮一帮儿子,又可以看看阔别8年的大海。

这位已过花甲之年的船老大,不仅是捕鱼能力,而且是烹饪海鲜的业余的大厨。晚餐,他从厨房里端出几道海鲜,要我们尝尝他的厨艺怎样?待他自斟独酌小酒时,感到不对劲,要吐。瞬间,他跑到船边,就对着大海顷吐。

晕船,一个在海上搏击了几十年的老船长也晕船,仅仅是离开大海8年,真是天大的笑话,简直不可思议。然而,这是真人真事,是亲眼目睹事实。

其实,这位老船长晕船不足为怪,8年,人们机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己过花甲之年的老人,各项功能退化很快。无论从体能上,还是心里上都难以适应大海的环境,过去那种与海相搏,与海争雄的精神和勇气己蜕化,体能又难以应付,大海是属于勇敢的人,属于不屈不挠,敢于胜利的人。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这些优美的诗句,只是诗人浪漫的情怀,並非是作者与海零距离接触的感悟,更不会是诗人与海相搏的经验总结。

茫茫东海波连天,天边大月光团圆。清代诗人黄遵宪《八月十五夜太平洋舟中望月八歌》。诗中可以看出,诗人乘船见到了真正大海,见到了“海波连天”的壮观场面,写下了真情实感。如果不到“现场”是写不出这样的诗句。

大海给了我们无穷无尽的力量和源泉,给了我们浪漫无边的诗情画意,给了我们鞭山赶海的豪情和壮志。

通过20多年与海的接触,长江水文人与海的交集,从陌生到和谐,历经千辛万苦,从而成为勇敢的探海的人。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