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孙泉的头像

孙泉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10/08
分享

一碗素汤的乡愁

一碗素汤的乡愁

这是枸杞头与菊花脑做成合成汤而引发的乡愁。

说到枸杞,当属宁夏著名,那是果子,可以作药,可以当保健品饮用的红红的果子,这样的枸杞并不代表南京人喜欢做菜的枸杞头,是它春天刚孕育出的嫩芽。这个可以当菜的枸杞头是受南京人特别的“宠”,过了春节,农贸市场里就有枸杞头卖了。

初长成的枸杞头价格特别高,今年竟然卖到了12元一斤。初始阶段的枸杞头一般都是用来凉拌,到了后期,清明节前后,大多是用来炒食。做法基本上与著名作家汪曾祺说的那样:“枸杞头可下油炒食;或用开水焯了,切碎、加香油、酱油、醋、凉拌了吃。” “春天吃枸杞头,云可以清火,如北方人吃苣荬菜一样。”汪曾祺是高邮人,他说的枸杞头吃法,见于《故乡的食物》一文中。

菊花脑,是我到南京后才见到的,初听说,觉得不可思议,难道菊花也能吃?因为在我的故乡高邮不仅没吃过,连听都没听说过,现在不知有没有?

离开故乡已经50多年了,先前到了苏北灌云当知青也没有见过,3年后到扬州上学,仍然没听说过。毕业分配到南京工作,看到实物,才知道,这个菊花不是彼菊花。可以吃的菊花叶子形状像菊花,但没有菊花那么宽大,更没有菊花那样粗实,之所以叫菊花脑,估计是为了区别于观赏之菊花的称呼。另外,用来做菜的菊花脑不是花朵,更不是花径,而是其芽尖部分。

菊花脑四季可食,凉拌的罕见,炒食极少,主要是做汤。做法应该与做紫菜汤大致差不多,水烧开,打入蛋花,待蛋花成型,将洗净的菊花脑丢进蛋花中,此时滴几滴香油,放盐,汤开了立即就可以盛碗上桌食用。此刻的菊花脑汤清香无比,满口舒畅,尽情地喝,这个汤,既不会有增肥之忧,更不会影响脑血管之殇,当然属于健体之食。我出差过国内很多地方,就是没喝过菊花脑汤,这汤兴许就是南京人的喜食之一。

我家是6年前新购的陋宅,搬迁后的第二年回故乡高邮,到镇国寺游玩,在旧船闸附近路边坡坎处,散见很多枸杞,时值临近清明,枸杞嫩芽青翠欲滴,正是采摘时,不一会,一小塑料袋就装满了。随手还带土拔了十来棵当年生长的枸杞带回南京,种植在陋宅前院和后院。带回南京时枸杞的叶子已经开始蔫了,以为难以成活,没想到,枸杞很泼,种下后,只是每天浇些水,竟然全部成活。兴许是阳光不足,种在后院的枸杞长势差强人意,前院枸杞却十分茂盛,果实累累,红透如火。尤其是9月初始,开出五瓣阳红带鹅黄镶边的枸杞花儿与院里盛开的玫瑰争奇斗艳,羡煞邻居。

果子成熟后就如汪曾祺先生所叙:枸杞到处者有,开花后结长圆形小浆果,即枸杞子。我们叫它“狗奶子”,形状极像。

每年,我都收获从故乡移植来的“狗奶子”,晒干后泡茶、或作汤料,有时还送些给邻居分享。

菊花脑进入我家院子是3年前的事。没有播种,也没有移栽,自然生长的,伴随着杂草一起生长,可能是南京这块土地适宜菊花脑的生存。当我给院里除草时,将其留了下来并精心管理,原本3株,现在自然发蘖到6株,高不过尺,株株伸出多个杈,像小伞,当年就能摘上多次做汤。

今年,气温特别高,持续时间长,又连续多日无雨,这给植物的生长带来难以想像的影响,虽然每日人工施水,仍然没有过去长势好。特别是枸杞几乎停止生长,而且虫害日甚,于是,直接将其枝条全部剪去,留下主根。菊花脑虽然虫害不侵,但是,也是枝萎叶蔫,难以摘其食用。

进入9月,气温偶有波动和雨水,枸杞似乎见风长,如春天般冒出无数的嫩芽,短短几日,便伸出如藤蔓般的枝条,枝条上盛开着百看不厌,让人喜爱的枸杞花儿。

菊花脑也一改炎夏态势,脱萎罢蔫,青而翠,绿而嫩。没几日,便摘了些。由于是刚“返青”,舍不得全摘了,想留些隔日再摘。但是,觉得分量又欠了些,矛盾中,只见边上枸杞嫩芽在微风中摇曳,便思索,此时的枸杞芽能吃否?春天虽然年年吃,秋天,已经开花的枸杞芽还真没吃过。

在我的故乡,高邮湖边滩上马兰头特别多,还分红梗、白梗多个品种。无论什么品种,清明前吃清香脆嫩,过了清明,明显柴,而且香气也变了。秋天的枸杞芽怎样呢,会不会像故乡的马兰头那样过了清明也会香变叶柴呢?

我突发奇想,枸杞是从我的故乡高邮移植来的,菊花脑是南京本地长的。现在虽然已是9月份,但是,枸杞芽是刚生发的,何不试着枸杞头加菊花脑合成汤呢。于是又将刚生发的枸杞芽采摘了一些,自己下厨照着做菊花脑汤的程序做了一大碗枸杞头、菊花脑“混合”汤。

喝汤,既有菊花脑汤的原香,又增加了枸杞芽糯味。嚼着菊花脑和枸杞芽,香中带糯,糯中留香。虽然是碗自己一时心血来潮做的混合素汤,但是,它却蕴含着生我和养我的情愫。里面既有我落脚地——南京的菊花脑和生养我的故乡——高邮的枸杞头。

枸杞到处都有,过去也不是特别“宠”爱它,就是那种可有可无的状态。但是,自从移植了故乡的枸杞,却有了爱室及乌、情有独种的冲动,现在每年清明前都要采摘院里的枸杞芽做菜吃,道不是它真的好吃到“天上人间”,而是品得就是故乡。

“一个食物是有故乡的。”

祖籍高邮,著名作家,扬州市作协主席周荣池在他的《食物的故乡》一文中写道:“一个人无论走到哪里,他永远是故乡的孩子,或者说他见到故乡的食物会像个兴奋的孩子。”

一个人离开故乡越久,对故乡的人和事越是清晰,越是迷恋。有时,一碗汤也会引发出乡愁。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