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孙泉的头像

孙泉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304/20
分享

早晚茶与文化

孙泉

早晚茶,也就是早点和下午的小吃。早点叫早茶、下午吃的叫晚茶。早晚茶全国各地都有,其风味、方式也不尽相同。那么文化呢,早晚茶与文化有关系吗?著名作家高晓声说:“什么叫文化?——吃东西也是文化。”汪曾祺附和高晓声的说法。既然二位著名作家“一唱一和”地说了吃东西也是文化,那么,早晚茶当然也是文化。

高邮人喜欢吃早晚茶,早茶比晚茶要隆重,而且隆重得多。上个世纪70年代前夕,我还没有离开高邮,散见高邮城里的烧饼油条店里人进人出。大多是一块烧饼夹一根油条。加一碗豆浆,他们边吃边哼着:

圆圆的烧饼酥又香,

刚刚出炉膛,

咬一口热夯夯,

稍微有点儿点烫,

撕两瓣夹上油条味更旺,

神仙也要尝。

来一碗热豆浆,

这顿早茶不一样。

这就算早茶,当然,作为平民百姓来说,这顿早晚茶已经是很不错的了。

那个时候,是计划供应,烧饼、油条需要粮票。烧饼是1两粮票5分钱一个;油条是1两粮票5分钱两根;麻团虽然是圆圆的一个小球,但是用糯米粉做的,馅子是芝麻和糖,口感比起烧饼、油条来说,档次要高一点。价格与烧饼一样,1两粮票5分钱一个。豆浆每碗2分钱,如果加糖就是5分钱。

不要以为过去食品这么便宜,想怎么吃就能怎么吃,不是这回事,平民百姓也不是天天可以吃的,那时,工资很低,30元左右是一般工作人员的工资标准。粮食供应标准是:市民每月24斤,中学生32斤。为什么中学生粮食配置要比市民多8斤,主要是青少年在长身体,为了孩子们的成长,党和政府给予了特殊的照顾。

这就是早茶文化的一个缩影。晚茶一般也是烧饼为多,但是,晚茶的烧饼名称改了,叫火烧。既然名称改了,那么造型和味水也改了,高邮人讲究仪式感,造型也与早茶的烧饼不相同,不再是圆的,而是梭形,份量与早茶烧饼差不多,但是,加入的葱和撒在表面上的芝麻要比早茶的烧饼多,多数是咸味,不像早茶有咸和甜。晚茶还一个特点,就是没有油条了。

早茶当然不仅仅只有烧饼、油条、豆浆,还有小笼包,阳春面,有钱人早上到饭店要上小笼包,一碗阳春面,泡一杯茶。茶基本上是饭店免费供应,当你点好小笼包,服务员就将已经泡好的一壶茶和茶杯送到的你坐位八仙桌上请你先喝茶润润嗓子。饭店免费的茶多数是茶叶末泡的,这种茶叶末虽然是茶叶的下脚料,档次是低了点,但是味水不差。记得那时的小笼包一笼8个,2两粮票,3角2分钱。

早晚茶还有更加简单的:“炒米这东西实在说不上有什么好吃。家常预备,不过取其方便。用开水一泡,马上就可以吃。在没有什么东西好吃的时候,泡一碗,可取代早晚茶。”汪曾祺先生在其《炒米和焦屑》一文中谈到那个时候炒米也当早晚茶。

我们家人口多,赚钱的主要是父亲和母亲,其他多是张嘴待哺的。经济条件可见一斑。几乎没有早茶可言,仅是充饥而已。一般情况下就是泡饭和咸菜,加上山芋干或者山芋什么的。偶而吃上油条、烧饼、麻团,那是我们家最难得、最好的早茶。晚茶几乎天天吃,一般情况下,当我们放学回家,家里就已经煮好了一锅青菜挂面头子面,那个挂面头子是挂面厂在做标准挂面时切下来的下脚料。虽然如此,但是,我们都是狼呑虎咽,吃得津津有味,全为“光盘”。

上面说的是过去的早茶,现在的早茶已经翻天覆地了。你想吃啥,只有想不到的,没有买不到的。不愁没好的吃,只愁吃不下。

以红灯笼早茶点为例。仅包子就有12种:蟹黄包、笋肉包、三鲜菜包、西沙包、五丁包……煮干丝分烫干丝和什锦干丝,价格从6元到35元。尤其是什锦干丝,鲜美无比,让你回味无穷。虾仁、鸡丝、火腿、香菇、肉丝、笋丝、姜丝、鲜贝等十多种材料,再加上高汤和当地特产干丝,当一盘热气腾腾刚出锅的什锦干丝端到你面前,香味缭绕、视觉清新、使你味蕾膨胀。这时,该店上来的特色菜包、肉包、烧卖、蒸饺……价廉物美味鲜,馅子的份量足够得让你惊讶,一口下去,鲜汁满口,肉香味蕾。

这家名曰红灯笼的早茶点,早晨6点30分开始营业,到了上午10点整就打烊,客再多也不再多做一笼。平时,客流满店,休息日,你稍去迟一点就没有空席,到了传统节日,排队就餐。这家店食材好、口味上乘,在吃的方面做得很到位,使你吃了不想走,走了想再来。环境更是相铺相成,不仅在高邮城,就是几十年来我所去过的早点店超越这个古色古香店堂的不多。28间独具特色的隔断式包间,5间独立式包间。如画廊式的包间中段还设了一座旱桥,桥壁上有高邮湖边盛开的桃花,子婴河畔的梨花,大淖河上的莲花,还有高邮湖特有的红色鲤鱼,但是没有标桥名,问其店主,店主曰:“文化桥”。何为文化桥?外人一时难以理解,本地人一听就明白其意义。

高邮文化底蕴深厚,从宋代词人秦少游、清代训诂学家王念孙、王引父子到现代著名作家汪曾祺,这座中国文学之乡文脉流长,浸润古今。仅汪曾祺《人间有味》一部食文化就将你带到人间饮食的梦境。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