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孙泉的头像

孙泉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2310/29
分享

诠释村庄与河流的美文

诠释村庄与河流的美文

——耕读长篇散文《一个人的平原》

孙泉

由南角墩和三荡河组成的《一个人的平原》。这个平原的村庄与河流的关系非常紧密:河流是平原的一部分,而且是主要的一部分,没有河流就没有平原的“延续”,河流是平原的依赖,“三荡河是南角墩的母亲河”没有河流就没有生机,没有三荡河就难以孕育出南角墩。著名青年作家、扬州市作家协会主席周荣池饱含深情地向我们推荐了他心中的村庄与河流所构成的“平原”。

长篇散文《一个人的平原》从网上购得大半年过去了,一直放在床前的床头柜上,作为临睡前必读物之一。但是断断续续,就是难以一口气读完,不是书有多厚,不是书读不懂,而是让人读一段必须停下来品,停下来回味。这本书的“味水”太“醇”、太“糯”。你怎么也不可以瞄一下就过去了,也不可以翻翻就能知道“十有八九”。

这位青年作家对平原和河流的诠释十分细腻地采用外在描写与内在描写相结合,由表入里,从里到外将南角墩和三荡河描述着淋漓尽致;又采用实笔描写与虚笔描写相结合,使《一个人的平原》这部长篇散文留有余韵。

南角墩,里下河的平原,这块临近“龙虬庄遗址”的古老村落遗存,有7000多年的历史,7000年至5000年前,此处就有人类活动。亘古的平原,悠久的村落,可以简单,可以删繁,但是想要平凡却很难。

在哪靠天收的岁月里,南角墩人熟透了大自然的规律:“蚊子咬得凶,雨在三天中”,“蛤蟆呱呱叫,风雨就要到”,“蚂蚁搬家蛇过道,燕子低飞有雨到”,“雀子叫,听分明,早叫阴,晚叫晴”,“鱼打花,有雨下”。这些南角墩人总结出来的农家谚语,是慢慢从泥土里长出来的声音,又慢慢地回到了泥土当中,他们不愿意进城的农民,即便是被写在纸上刻在光盘里,他们依旧是泥腿子的样子。

有了河流,平原有了更多的秘密。既农又渔的乡民的脸看似风平浪静,但是内心经常波涛汹涌。

三荡河有时候鱼多得没人吃,有一年由于大水,鱼太多,一篮子鱼上来都无人问津,好像送吃别人都是显得多余的意思。平时做得一手鱼好味道的母亲,这里手艺也不行了。这一年的鱼特别难吃,也许鱼也有了河流的情绪。三荡河的鱼是吃腻了,甚至送人都不要。

南角墩人对水的敬重,常常内化为心中的神明,而又外化为庄重的仪式。水绝对是他们的神明,他们在逐水而居的几千年光阴里,多少次水带来的灭顶之灾都没有让他们绝望过,他们依旧将水奉为神明,哪怕有时候明知道一无所获。

南角墩和三荡河不仅哺育了勤劳勇敢的人民,还孕育着灿烂的文化和不朽的历史文人。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朝朝暮暮。”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是在朝朝暮暮。这句千古绝唱,千年的传颂就是从这“平原”上起飞的宋代文学家秦少游。秦少游出生地与作者生长的南角墩仅相距几十里地,作者引以为荣,以此为镜。

作者全篇描述了这块“平原”的人民与天奋斗、与地奋斗、与人奋斗的发展史,还重点列述了这块贫瘠的“平原”孕育出的灿烂文化,其代表人物之一秦少游就在这块“平原”上演译与苏东坡、黄坚庭、等历史名人相聚高邮的文化诗篇。

苏东波的妹妹苏小妹嫁给了在这个“平原”上出生的大文学家秦少游。洞房花烛夜《苏小妹三难秦少游》的脍炙人口的会话至今仍然在世人传颂。

秦少游出生地“是距离三角墩几十里之外的武宁左厢里,这个地名至今并没有消失,你问村里人大抵也是知道的。但是他们一定不知道这里出生过这样的大诗人,或者说他们难以置信写出的文章让后人在课堂上背诵考试的文人居然出生在自己不远处的某个村庄里。”“而如今看来这么伟大的人物,竟然出生在平原之上一个村落,这让人难以与其重大影响联系起来。大概村庄里面的人想象不到这穷乡僻壤的地方宋朝是个什么样子?他们也很相信,也就是与自己相隔几十里之外的大同小异的村庄会出个风流才子秦少游。我们如果站在村庄里来看秦少游的简历,就会有一种特别的意味,有一种与乡土格格不入却又无法斩断的联系。”

《一个人的平原》作者出生和生长在南角墩和三荡河组成的平原上,他对这块“平原”有着深厚的感情。然而,虽然感情深厚,但是,这块平原已经难以满足他的“欲望”,难以成全他的理想,他想离开这块平原,到外面世界去闯一闯。于是,他为逃离这个村庄和河流铆足了20年的时间,最终虽然已经逃离,但是,逃离后又无限的后悔:“我逃离村庄,是逃离苦痛”,同时“这是逃离了最美的风景和命运。”

虚实相接,抒叙相间的长篇散文《一个人的平原》仅是周荣池书写乡村十多部作品中的一部。长篇小说:《绝境》、《李光荣当村官》、《单厍》;散文集:《隐秘的风景》、《草木故园》《而立集》等。《李光荣当村官》被扬州市政府列为首批文艺引导资金项目,长篇散文《村庄的真相》被列为江苏省作家协会重点扶持项目。获第四届汪曾祺文学奖。《上河之畔》获得第20届百花文学奖。

可见,周荣池虽然身影逃离了“平原”,但是,他的灵魂依然在“平原”上畅游。他所书写的文学作品非常接地气,当你耕读时,如入其境。

作家描述的河流与村庄对于我来说太熟悉了。熟悉到几乎是身临其境。南角墩虽然不是我出生和成长的地方,然而,仅几十里外古城边上的太平庄却是我出生和成长地,那儿虽然不完全对应南角墩、三荡河,但是,却有着与此相似的生活和劳作的环境和条件。太平庄人所面对的是高邮湖,他们完全以捕鱼为生没有土地作为补充。而平原上的人忙时务农闲时还可以捕鱼。

太平庄,这个村庄虽然就在城里,但是,这个村庄人多数都是以捕鱼为生,他们在高邮湖上捕鱼捉虾。所以,他们整天见到的就是鱼,高邮湖有的是鱼。在那些饥荒的日子,缺米、少肉、贫油,仅有鱼和蔬菜的日子里,我的母亲就将鱼油熬制成食用油,用来烧蔬菜。虽然腥味重了些,但是,总比烧菜一点油没有要好多了。有时,我们感觉腥实在吃不下去,母亲就逼着我们吃,并告诉我们如果不吃,个子就长不高,身体就不会健康。最终我们兄弟在母亲的“威逼引诱”大口大口地吃下带“腥味”的鱼油,身体长得都很键壮,没有一个低于1米7。其中,一名还验上飞行员,一名当上了警察。

身临其境是作品成功的典型范例,《一个人的平原》将读者引入故事而不能自拔,所以,这是一部村庄与河流的风物志,一卷农耕与罾鱼的工笔画,一曲“平原”上流淌的诗歌。

(2023年10月27日于金陵)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