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红毛儿的头像

红毛儿

网站用户

剧本
202303/08
分享

千山烛泪连载

五场大型评剧《千山烛泪》

再 创 作 说 明

一、本剧本是本人在一九八五年所作,它是根据当时的形势和历史背景而创作出来的产物。这次重新加工整理,应尊重剧本的原作。

二、剧本除在、舞台艺术、情节安排、动作表情、唱词道白上做深加工外,一般不可做大的修改,这是为了尊重历史,尊重现实,尊重原作。

三、在指导思想上,修改必须同八五年的形势保持一致,修改要求,剧中人物不变,场次不变,剧中人物关系不变。

四、力求做到,以悲剧出场,以悲剧告终,让观众------读者看后留下长时间在沉思,过段时间后还在关心剧中人物的命运的理想效果。

五、突出重点,抓住中心,巧妙的运用好中心道具-----戏胆。

  再修改说明

一、将整理出的剧本留做原本。

二、根据中国戏剧界的老前辈和我个人戏剧创作指导老师、以及省、市戏剧界的专家的同行和同仁们的意见进行再度加工创作。

三、力争做到,剧中人物关系复杂化,中心道具运用合理化,剧情发展神秘化,剧中人物艺术化。

四、做到;有爱才有情,有情才有戏。力争做到;使悲剧让人回味无穷有艺术效果。

五、争取做到,在半年或一年内改成,并在短期内得到广大读者和观众的认可和好评……。

评剧《千山烛泪》先导说明:

五场大型评剧《千山烛泪》,是本人在一九八五年,根据当时的形势和背景创作而出的纯文艺作品。

当时在我们国内,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刚刚开过,在人们的思维和意识形态里,过去那种旧的观念和模式还留着很浓重的阴影,在这新旧更替、体制转型、思想变革,的特殊时期,党中央及时的召开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十届六中全会,把全党和人民群众的思想统一到以经济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来。

为了要及时的清理左的错误,同时在全党和全国人民群众当中展开了“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大讨论。

在这种特殊时期,人们的思想和意识还受着“左”的错误所束缚着,在当时,人们还想富不敢富,想发展又对党的路线和国家的政策不托底。

特别是中青年,还受着过去那种陈旧的婚姻观念所影响着。也就在这种特殊时期,在我们辽南发生了《千山烛泪》的故事。同时也被好事的我,把它写进了剧本,搬上舞台

剧本《千山烛泪》分集梗概和故事大纲

第一场 上山

八十年代初,在辽南农村某地女青年刘淑娟,为逃避自己不满意的婚姻,消极的反抗家庭暴力,跑到千山一座庵堂来出家。比刘淑娟早到千山庵堂出家的十八岁女青年古文静,为了贪玩儿求伴,很高兴的到庵堂来求庵堂主持老尼姑。

可是当时是在八十年代的初期,党的民族宗教政策还不完善,我们国家对宗教团体和寺院的管理还不到位。国内各寺院庵堂的僧侣、尼姑的生活还很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庵堂主持老尼姑拒绝收留刘淑娟在此出家。

第二场 暂留

自认为无路可走的刘淑娟欲在千山自寻短见,由于过分的悲愤与绝望在庵堂内昏了过去,这时让到庵堂内烧香的古文静碰见,古文静以为刘淑娟死在庵堂之内,她慌里慌张的去秉告师傅。

庵堂主持老尼姑听到后,急急忙忙的来到庵堂之内,见昏倒在地上的刘淑娟,右脚脱掉一只鞋子,而右脚缺少了一个小脚趾头,触景生情的勾起了庵堂主持老尼姑的心事,通过老尼姑的仔细辩认,她终于看出刘淑娟是老尼姑的亲生女儿,这一变故使老尼姑惊慌失措,她只得留下刘淑娟在庵堂内暂时安身。

第三场 痛楚

老尼姑在自己出家的庵堂内见到了自己的亲生女儿,她沉浸在痛苦的回忆中。

老尼解放前出生在辽南某农村一个地主老财家,她年幼失去了妈妈失去了母爱,十八岁情窦初开,就暗恋上在她们家做长工的二十三岁青年罗建章,两个经常暗中来往,便怀上了刘淑娟。

当老财的父亲知道后,暗中勾结国民党匪军姚团长,以共产党要犯的名誉把罗建章抓走,并把十八岁的二妮许给姚团长做姨太太。在老财家的女佣张嫂听到风声后,来给二妮报信,正巧老财家的管家刘三和老财也都赶到,老财让让管家刘三把二妮刚生出来的刘淑娟抱走处理掉,并让刘三给姚团长送信,让姚团长在第二天早上来接人。

可是管家刘三却偷偷将刘淑娟留了下来,为了日后等她长大,用她卖钱养老。

在情急中,女佣张嫂帮助二妮逃往千山并在庵堂出家。

第四场 相聚

某市书香门第出身古文静,到千山庵堂后难守清规戒律,时常离经叛道,让菩萨心肠的老尼无可奈何。

因为女儿刘淑娟的到来,时常的让老尼想起自己的青年时代,想念和自己失散多年的亲人罗建章。

八五年祖国大地施行改革开放,许多海外华侨纷纷回国投资兴办企业,此时的刘淑娟的生父罗建章也回到辽南来投资。他回到辽南后,一边到千山旅游观光,一边寻找自己失散的亲人,在庵堂里与自己的亲人年轻时的二妮----老尼相遇,从老尼的口中得知,自己的亲生女儿还活在人世并也到千山庵堂来出家,归国华侨罗建章急于要与亲生女儿相见,却不知后来几人命运如何,给人留下很重的悬念。

第五场 惜别

东北解放时,深受地主阶级剥削和压迫的女佣张嫂,参加了土改工作团,东北全境解放以后又参军随大军南下,复员后转业在南方某省某县工作,七十年代末调回辽南某县,八十年代初当选为辽南某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刘淑娟因反抗不如意的婚姻连遭家庭暴力之后逃到千山来出家,副县长张嫂接到地方反映上来的这一情况后,亲自到千山来找刘淑娟,在这时张嫂还不知道刘淑娟是二妮的亲生女儿。

刘淑娟的养父,地主老财家的管家刘三,把老尼的孩子养大后高价聘给了一个五十多岁的搞服装加工的个体户。刘淑娟逃上千山之后,男方多少次来找刘三,逼他返还嫁聘养女刘淑娟时所得的两万块钱,可这笔钱被游手好闲的刘三挥霍殆尽。刘三没办法只好也到千山来找养女。

张嫂在五十年代生有一子,叫张威,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辽南旅游学校,八五年调到千山旅游局,他接到了辽宁省侨联的电话通知,说省长要接见归国华侨罗建章,旅游局让张威负责在千山旅游观光的游客中给找到罗建章。

刘淑娟在千山上见到养父刘三催逼她下山回家,她直奔千山崖欲想跳崖自寻短见,老尼听说后,急领弟子古文静和以前的恋人罗建章前去寻找。

在这场人找人,大找人中把戏推向高潮。最终所有人物都离开了千山古寺,只有老尼受宗教思想影响太深,留在千山庵堂之中。刘淑女娟再一次品味了失母之痛,悲痛欲绝,晕倒在地。

评剧《千山烛泪》以悲剧开始,又以悲剧告终。

本剧作者;王福昌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