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峰古寨
余仕清
《荣县志》(民国十七年)载:牛峰砦,古云台山。咸丰时建砦,凡五门,四门皆凿于悬崖。赵熙诗,万峰高处古云台,大石蟠空壁塢开。历尽兴亡伤乱世,造成形胜费雄才。千家人向眠牛聚,四面山如怒马来。独立倚天长刃在,便从左股割蓬来。
牛峰古寨,有人说是地质变迁留给大自然的魁宝,藏身于人杰地灵的我县西北边陲;又有人说是连绵群山中的一座奇峰,独显上苍鬼斧神工的无穷魅力;还有人说是因山峭壁而峻,因林茂密而幽,因百鸟争鸣而秀;更有人说是吸天地之灵气,与日月同辉,融八景于一身。
牛峰古寨,有着许许多多说不清道不明的传说故事,让无数文官武将为之而敬畏。在它身上,无数文人墨客为它倾情泼墨,多少英雄豪杰为它操戈拔剑。这就是风情万种的牛峰山,千百年来横卧在云雾缭绕的双古镇。
初夏时节,微风送爽,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我和文友们来到她跟前,目睹了她神秘而诱人的身姿,在此微微揭开她神秘的面纱。
牛峰古寨,座落在牛峰山上,海拨约800米,相对高度400米,环绕半山一周近10千米。山脚占地近2平方公里,距离县城30公里,位于双古镇之南,离场镇约2公里。它是亘古时代极强裂的地质运动造成的断层岩突起的一座高山。山巅长2000多米,宽200至700米不等,总面积近0.7平方公里。因其山形酷似一条稍卷曲的卧牛,因而得名牛峰山。此山脉中段有一带高脊,似牛背,牛头牛尾,说起就像牛头。牛头前有一穿山洞,酷似为拴牛的桩,叫亮洞山,故此以牛命名,就更形象了。
传说中,这头卷曲的卧牛,还是一头白毛色的母牛,十分漂亮,乳汁飘香,数里外就嗅觉到扑鼻香。据传,这头牛不“安分守纪”,常趁着夜色溜出大山跑到周边糟蹋庄稼。清代时,县作知事黄大本便派人在牛颈的要害山脉处,开凿了一条宽约3米深20余米的口子。当地村民说,自从这条口子开凿后,像鲜血一般的水就从口子处流了几十天。这道人工开凿的口子处,旁边的崖壁上还雕刻有碑文,是不是对开凿口子的记载,现已无法考证,因上世纪六十年代被人毁了,已辩不清碑文内容。
而《荣县志》(1993年)记载,双古境内有一座形似卧牛的山峰,矗立于群山之间,牛头向东,端望亮洞山,因山有洞,天光透明,状如满月,人们给她取个雅“犀牛望月”。传说,很久以前,在苍松翠柏铺满的青山脚下,有一座庙宇,叫滳米寺,寺内有个和尚叫阿三。一天,他看见一条黑牛在田里吃嫩绿的秧苗。他吆喝着,那黑牛象没听见似的,从这块田吃到那块田。第二天,黑牛又到田里吃秧苗,阿三照样吆喝,总无法制止。后来,阿三注意到,这黑牛不是近处农家的,而是从亮洞山附近跑来的。他把这事告诉了师傅,师傅向他耳语了几句。于是,这天半夜,阿三连夜赶到亮洞山,借着皎洁的月光,很快找到了黑牛,将她拴住。他用师傅传授的方法将牛治死,为当地农民除了一害。黑牛死后,化为一座山峰,后来人们将此山取名为“牛峰山”。
山上风景优美,气候宜人,居住此山的前人们,在她丰韵的身上找到了许多美景:在山寨炮楼的凤林湾,也就是形似牛尾巴的地方,昔日树林茂密,异鸟群居,尤以野鸡、山甲(鸟名)特多。鸟羽艳丽,美若凤凰,故名“凤林”。传说秋高气爽,月明星稀时,绣针坠地亦能拾取。故称为“凤林秋月”。在牛尾突兀处,也就是形似牛拉尿的地方,山上翠竹掩蔽,山下清泉长流。水清冽,味甘美;流水淙淙,声如鸣琴,清脆悦耳,故名“翠献清音”。 在山最高处,也就是牛的脊梁处,原有一哨楼,常有云雾缭绕。雾浓必有雨,哨楼时隐时现,故称“哨楼雾雨”。牛颈为全山最狭窄处,下有山洞,形成天然桥梁。隆冬季节,漫山雪飘,此处虽高,却无积雪,故名天桥霁雪。牛峰寨管理寨务的存仁局,简称“公局”。八字粉墙,大门内庭开阔,左“待月楼”,右“醉墨轩”,门临石阶三十多级。旭日东升,晨曦朗照,停立门前,放眼了望,胸襟开阔,视紧遥远,故称“公局晴曦”。
牛肚乳房处,崖泉浸溢,沿流成渠,常年不竭,久旱不减,淫雨不汤。水清甜香浓,可供数千人饮用,故名牛乳香浓 。
牛峰寨五门中,以地利门最险,门分上下两道:下门为石墙木棚(已毁),上门凿穿悬崖而成,并置铁盖门。进门有石梯一百多级,两侧莓苔满壁,常年滴水,雾气不散。即使酷暑,仍感凉风习习。门内阴刻“飞泉满青天”,门外刻“地利薰风”。牛头处有一段光滑崖壁,呈灰白色,状如屏风。月光照其上,一里外的磨子沟,映得分外明亮,故称“白屏晚照”。
牛峰寨,还有神话般的传说。因牛峰寨四周峭壁凌空,面积较宽,建房有地,山上又有丰富的泉水,加上有蓄水塘蓄水,只要囤粮丰富,水和蔬菜,可供上万人居住。据《牛峰寨志》载:“窃此寨为历来避乱之所山势陡峻水源繁滋为邑中第一险隘”。“自前明迄今历遭兵燹附近六县赖此寨以存活者先后约数万人”。“嘉庆咸丰年间两奉上喻培修计费八万余金李蓝之乱井乐犍威资宜隆富八县绅民住寨避贼者二千余家人丁不下三万”。太平天国后期李蓝起义时,牛峰寨山湾一边三四华里,屋舍相连,犹如市街,夜晚万家灯火,热闹非繁。自贡大安寨险些被破,而牛峰寨却稳如泰山。《牛峰寨志》载有“相传献贼入川时里人筑寨于此被围半载无可如何牵母彘于观音岩或人和门等处不时按之作声。贼曰:“彼倘肉食几时能破,”遂解围去今沙坝嘴崖下有五灶形大小不一即贼人炊窜处也故名五眼灶云”。据《张献忠传论》知,张献忠是个善战的军事家,有一批谋士,又备有快马,他攻城往往出其不意,难以抵敌,而牛峰寨乃围半年,未破而去。牛峰寨之牢不可破,远胜州府城池。传说,张献忠带兵围攻时,因山上的人赶着几头猪跟着山脊跑,并有意将猪打得嚎叫,让山下张献忠的军士们感到山上人不愁吃,围困的目的难以达到。同时,山寨上的人有意编织了一双2尺多长的草鞋,然后把鞋底磨光扔于山下,让张献忠的军士感到山上的人高大无比,难以取胜,因而只好退兵。牛峰山不但有天然险阻,而且其筑寨工程,也十分浩大。其周围近6千米长的岩边,凡寨上稍感不放心处,即下剐上砌,造成悬崖绝壁,固若城墙。多处岩边有寨墙,砌墙条石厚0.45米或0.60米,墙高一般1.5米左右,当严防处则高达十米八米。墙上绋有城垛。有寨墙处,不远有哨棚一座,用于守夜,用于巡查。观音岩、地利门、人和门等处,修有炮台。牛背最高处,修有三层楼的哨楼一座。
牛峰寨也不是富豪们理想的天堂,一般人认为,该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只要寨门一关,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实事并非如此。《牛峰寨志》记:“皆寨不患明攻只患暗袭,暗袭唯暗中吊人上山一法耳。吊得二三百人上山,当众人睡梦之中,振臂一呼,老幼妇女,谁敢出敌,祗闻彼此呼号耳。即有壮丁,练成武艺,亦黑夜中,寻衣觅刀仓皇无措而彼奋力杀来,一人可敌十人,二三百人可敌二三千人,真决雍溃堤无能为力矣”。牛峰寨财富极丰,也引起官府垂涎。在咸丰三年,正是洪秀全起义早期,荣县知事赵友泰以牛峰寨私造武器为由,关押寨区团总朱国章兄弟。又以县库代保箱笼为名命将寨上箱笼入县库。出库时短少牛峰寨箱笼五十多支。寨上兴师动众,官司打到布政司,还有荣县一进士延误入京受官之期而奔走,案悬两年多,赵知事调任安岳。放回团总,寨人即庆幸。
1937年,日寇侵占华北,又进攻上海,国人大为振惊,深痛缺枪炮、缺飞机、坦克、缺乏科技人才。当时有志之士赖君奇,但懋辛、邹古元等,倡议拿出部分寨款,办一所私立中学,以补西北路无中学之缺,使西北路学子,就近有中学可上,也好培养一批抗日人才。被采纳后,选出了以赖君奇为董事长,但懋辛为副董事长(名誉董事长)的董事会,胡善权为校长。1938年开始建校。1939年春招收第一批学生200人。牛峰寨管理局为存仁局,中学命名存仁中学,简称存中,学校的校址是赖君奇亲自选择的。学校的教室正座在牛头上,校门对着牛尾巴。董事长威望高,聘到的教师学历和水平都甚高。教风严谨,教学质量高,抗日气氛很浓。在教师中,先后有中共地下党员朱沏明、程觉远、刘一先等等,成为我县西北路地下党的重要据点。在我县知识界,好些人略知存中是所进步学校。学校学风好,教学质量高。学生以艰苦朴素见长,加上牛峰群山环抱,牛乳飘香,校园清雅,苍松入云。古云:山青水秀出文人,牛峰山正应于此。因存中甚为有名,1943年冯玉祥将军到荣县筹款抗日时,还专程到牛峰山鼓励师生,赠赖君奇先生“诲人不倦”字幅。但懋辛先生多次到牛峰山看望师生,使学校越办越好。除本地外,自流井、贡井、荣县邻近县,来的学生也不少。从1939年到1949年,先后培养了初中学生二千多人。那时候,白天晚上,朗朗的读书声回荡在这幽静的山谷里,不愧是教育育人的好地方。
作 者:余仕清
单 位: 荣县县委统战部
地 址: 四川省荣县旭阳镇荣州大道一段1号(荣县县委统战部)
邮 编:643100
联系电话:13890036386
邮箱: abc19582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