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万佛湖
许爱红
时光酝酿酒香,岁月举杯短长。1978年那年我十四岁。正值干旱的一年,可谓赤地千里,庄稼地龟纹纵横,举目望去,很难寻到一块清凉水塘。暑假那天我随着父亲赶着月色,一起去了龙河口水库割草,准备晒干作饲料用。
水库像个大草原,齐人深的荒草绿油油地覆盖了偌大的水库,远远望去,湖水还是很辽阔,但很浅,可见大鲢鱼艰难地摆游。我同父亲边割草,边听他说从前的故事。
那一年,父亲任叶畈大队书记,他也参加组织修筑龙河口水库大坝工程,在条件艰苦,缺粮和无机械化的情况下,他们靠的是响应号召,为造福子孙后代的最忠实理念,土法上马,用双手,双肩,双脚和那坚挺的腰杆合围举世瞩目的截坝工程。
从动迁到移民,好多人都不理解,也困惑,多年的故乡或将成为蓄水的湖池,从党员做起,从先进分子做起,那些舍小家为大家的库区居民,依别多年的故土,分別插放到各个村和生产队,他们的泪流着,却懂得这场牺牲的价值。
父亲说到动情处也擦了把脸,从他那份表情中可以想象当时移民的场面。他们放弃了房子,放弃了祖辈留下的印记,放弃相伴岁月的草草木木,那份不舍与痛,是没有任何字句可以慰藉的,最能让我记忆和体会的是我家的邻居也有五六户从库区移民的方姓人家。
方姓人家是从库区移民来我们生产队的,同父亲的关系都特别好,有时叫父亲为许大哥,有时叫许书记,每到困难时,或与村民关系不和时,父亲总是出面调解,小时侯我喜欢跟着父亲转,从他言谈中隐隐觉得有些事都有点偏袒他们,事后父亲总会说,他们不容易,从库区移民到我们这里来,我们更要多关照他们一些,让他们融入我们当中,把他们当成真正的乡邻。
方家兄弟很平凡,为了修建水库,他们不但积极响应移民,还为建设大坝苦战着几个春夏秋冬。当大坝成功合拢后,水淹去他们故乡的那一刻,他们长长地叩了个响头,那一声啊,如牛角冲飞腾的泉水清澈响亮。
父亲个头高,但由于老胃病让他变得很瘦,他在水库割草时,还指着不远处便是方家兄弟移民的老地方,尽管是杂草丛生,可见当时水深淹没的情景。从那时起我也变得多愁善感,他的手每指一处都让我眼前一亮,就如天上星星闪烁。他的目光到处,都会让我生成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
我和他坐在草丛中,火辣辣的日头照在他的草帽上,他滋滋地吸着老九分“丰收”牌香烟,深情地看着他曾经奋斗过的地方。他跟我讲扁担畚箕的故事,讲手牵手打桩拦截激流的故事,讲大碗茶和劳动号子的故事。那一次,是我第一次走进龙河口水库,也亲身感受父辈们的伟大壮举,在我幼小心灵里深深扎根。
我也是第一次畅游万佛湖。那是中午,热腾腾的气从草丛中袅袅升起,沉闷得汗如雨下,我死磨烂缠要去水库游泳。父亲看着污泥上躺游的青鱼,便点头同意了,叮嘱我水深的地方不要去。
泥不是很深,浅水的地方烫烫的,也有不少人在游嬉着。我开心地追着鱼,那种感觉是特别亲切,游在这么温顺的水面上,很难想象洪水泛滥时的汹涌和恐怖。大约一百多米,水渐渐深了,也凉了。我依依不舍,告别了这场终生难忘的游乐。
水库大坝修建并非那么顺利的,在现在看来或许并不是什么高壮举的工程,从截洪到分流,从取土到堆砌,雨是咸的,雪是热烫的。听父亲说那是一场人与天斗,人与地斗的伟大壮举,从1958年11月开工到1961年4月停建,修建到中途停止,再从1965年10月开工续建,一直到1969年10月竣工,这段时光承载着多少风雨与艰辛,也完成了一项举世瞩目的人工大坝。
我家住在龙河口水库下游(现称万佛湖),杭埠河与舒庐干渠并肩横穿而过,如一对弹奏美妙乐章的古筝,又如一对浪漫的恋人并肩携手,流淌着悲欢离合的故事和奋斗不息的精神。
那年的大旱,住在下游的我们还是感受到了水库里流出来的温馨和希望,亲身感受杭埠河灌溉区的这项举世瞩目工程。龙河囗水库也是渠首工程。防洪保护面积50多万亩。从大坝成功落成后,杭埠河便清闲得如文人墨客,水轻轻地流泼,那些杨柳便也登陆沙滩,装点着河床曾径泛滥的恶梦。从那以后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杭埠河的泄洪负担,也保障了我们下游的生活安逸。在这庞大的工程筋络里,跳跃着我们的幸福和欢乐。
那一年,也让各村各队开始修建灌溉支渠,从引水到田再到山地,所有的支渠纵横交错,如人身上的血脉,围绕着舒庐干渠延伸,修建了大量的水电灌溉站,还配备了多层次的一级二级灌溉站,那个时候,乡村是火热的,所到之处都是那种热血沸腾的场面。
让我记忆很深的支渠是横山灌溉站了,一条长长的支渠横穿山梁,像战壕样弯弯曲曲纵横延伸,再配上十几节铁管架接,通过柴油机带动抽水,我们好几百人敲锣打鼓吹着锁呐挥舞着红旗围着喷水的管囗,顺着山梁开挖出的渠道奔流的水欢叫着,那是多么欢愉的一刻啊,仿佛丰收就在眼前。
我最喜欢和大人们蹬水车了,一到干旱时,叔伯们便架起长长的水车,双手爬在支架上,双脚顺着水车脚柄蹬着,清清的龙河口水库开闸的水,通过舒庐干渠流来,又通过水车再次灌溉,流向水流不可到达的高冲山坡,那个年代,星星是早起的,月亮是晚落的,欢笑声流落田野和庄稼地。
在万佛湖割草的日子不长,我们差不多割了一个星期,我躺在晒干的青草上,香气扑鼻,我想这么多饲料能让猪吃多长时间啊。父亲没多说什么,黑黑的脸笑得非常好看。在他心中,一头老母猪和一窝崽都指望着这些呢。从父亲很长的故事里,我不光感受烈日的火辣,也听到洪水的汹涌。
其实,那年那场雨我也记得很清楚,我随父亲去水库一起去看他的朋友,也看看水库的水位。
雨从天上哗哗地流着,看不清湖面和山峦,跳动的雨珠如舞池里疯狂舞者,我惊恐地躲在父亲伞下,天空时黑时白,仿佛看到那条被驯服的黑龙又不安分地在折腾,在摇摆无数血汗凝聚的人工大坝。父亲的脸变得十分沉重,看着一直上升的水位,他相信,这是一条永固的大坝。
杭埠河的水早已平岸,舒庐干渠水也满,田野,满目皆是雨水。
那场雨是最直接最凶险的检验,我记得我抱着一条和自己差不多长的大鲢鱼,踩着雨水趟着路回到家,祈祷雨早点停。
那是一场人生的风暴,也是激励生活斗志的号角。随着改革开放,所有的水利工程也更加坚实完善。
多年后,我以一个游客的身份登上大坝,走进万佛湖,湖面很静,如一个小憩的少女,当年的蓄水抗早防涝的水库,变成了大别山地质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自然资源被开发成旅游项目,
流出的是种植丰收之泉,恬静的是被悦目的旷野。坐在游艇上听着导游的介绍,山变得更神秘和远方,水变得更清澈和蔚蓝,无数句感慨如游艇漾起的水花溢出:
万佛湖
一道筑起的高台
敬畏
土坝里面尽是汗水和经文
劳动号子撞响时代钟声
让水安静下来
让生活安定下来
念佛
在杭埠河下游
每天都会听到来自万佛湖的声音
除了清清泉水跳跃的浪花
还有列装万佛山样的先辈
铁镐铁锹扁担畚箕红旗
在时光中
念佛
放眼群山
长满安放的美
桃花梨花和昔日壮观的步伐
都写进经书
那串串吆喝的劳动号子
把水念清
也念出无数尊佛
初见万佛湖,让我终身难忘,再见万佛湖让我心旷神怡,从昔日的贫穷和多灾多难,从父辈们的顽强拼搏和不怕流血不怕流汗,吃苦耐劳的牺牲精神中,品味今朝的繁华,山如父辈们高大,水如父辈们的胸怀,我们在有节奏的泉水声中聆听过去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