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白居易
——读《与元九书》有感
廖春波
乐天台鉴:
见字如晤,别来无恙。时隔一千二百多年,再读大作《与元九书》,仍有现实指导意义。故欲不揣冒昧,谈点学习体会。不当之处,诚望教正。
你说,天地人各有文章,天有日月星“三光”,地有金木水火土“五材”,人有《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可惜《乐经》在汉朝以前亡失)。《诗经》列六经之首,因为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又云,因其言,经之以风雅颂赋比兴“六义”;缘其声,纬之以音乐上宫商角徵羽和音韵上唇齿喉舌牙“五音”。“音有韵,义有类。韵协则言顺,言顺则声易入;类举则情见,情见则感易交。”
再言,“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还语,“名者,公器,不可以多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大丈夫所守者道,所待者时。”
以上观点,我都赞同。更难得的是,你在实践方面也颇有建树,如与元稹倡导诗歌的新乐府运动,发扬了自《诗经》以来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尽管因做谏官与旧官僚斗争和诗作讽刺统治阶级而受到迫害,你仍在贬为江州司马的三年写下著名长信《与元九书》和千古绝唱《琵琶行》。历史公认,你在唐代存诗最多,比杜甫更能直面现实,深刻反映民生疾苦,无情揭露封建罪恶,绝大多数作品思想性和艺术性很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
然而,作为一代现实主义的伟大诗人,你却在晚年开始消退锐气,人生观走向消极应世。特别是年过七旬闲居洛阳后,常与裴度、刘禹锡等举行诗酒文会,“尽风光之赏,极游泛之娱,美景良辰,赏心乐事”,过着山林隐士般的生活,并与香山寺僧人结社,捐钱修庙,沉浸于佛教营造的氛围之中,直至去世。
现在文坛也有一种危险思想倾向和不良社会风气,作者缺乏生活基础和文化底蕴,诗文沒有真情实感或是故作矫情,不讲“六义”,“五音”不全,念不顺口,过目即忘,脱离现实,无病呻吟,粉饰自我,沽名钓誉,急功近利,穷不独善,达不兼济,守不住道。这是否与你出入世复杂交错以致晚节不保有关呢?若无关系,如何解决,敬请明示。
夏末秋初,夜不能寐。引笔灯前,不知深浅。唯求知心,指点迷津。多有打扰,谨表谢意。建安再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