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廖春波的头像

廖春波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1/13
分享

为文愿学桐城派


   很久以来,我就关注桐城古文派。通过孔夫子旧书网,购读归有光、戴名世、方苞、刘大櫆、姚鼐、梅曾亮、方东树、曾国藩、张裕钊、吴汝纶、马其昶、范当世、林纾、严复等代表人物文集,此前对所推崇的《国语》《左传》《战国策》《史记》《汉书》《后汉书》和司马相如、扬雄、屈原、宋玉、贾谊、杜甫、韩愈、柳宗元、曾巩、苏洵、苏东坡、苏澈、欧阳修、王安石等名家诗文也爱不释手。

    桐城派继承了中国主要文脉,雄霸清朝文坛两百多年,成就文学名士一千二百多位。它提倡学习先秦、两汉、唐宋八大家散文,主张义理、考据、词章并重,要求言简有序,清正雅洁,文以载道。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方苞的《狱中杂记》《左忠毅公逸事》,姚鼐的《登泰山记》等即为代表作,至今传诵不止。

    起源地桐城古称桐国,因适宜种植油桐而得名。唐至德二年(757年),正式定名桐城,历来人才辈出,享有文都盛誉。有道是枞阳出人,桐城出名。桐城派三祖方苞、刘大櫆、姚鼐和殿军吴汝纶以及方以智、左光斗、阮大铖、朱光潜等均是枞阳人,故枞阳素称诗人之窟、文章之府、气节之乡。其实,枞阳原属桐城县境。19492月,分桐城县为桐城、桐庐两县。桐庐县后更名湖东县,又恢复汉时县名枞阳。20161月,枞阳县划归铜陵市管辖。19968月,桐城县改市,仍由安庆市代管。

     桐城派兴起与独特自然地理、厚重历史人文、尊崇儒家理学密切相关。浙苏赣皖风光旖旎,尤以桐庐婺源一带为甚,孕育世代文人墨客,积淀丰厚文化底蕴,影响了京津沪等地。桐城文派以书院为基地,以古文相传授,尊重儒家文化,尊奉程朱理学,适应康乾盛世需要,独领科举考试风骚,素有天下文章出桐城之说。桐城派文人大多爱国,注重民族气节和做人,为文关心和针对时政,对政治、学术、文学发展影响力强。民国时期,国力虚弱,西方列强侵袭,新文化运动深入,白话文推广全国,桐城派走向衰落。

     不过,凡事都要一分为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桐城派的积极作用不可低估,学继程朱固有所陋,文宗韩欧何陋之有?我若做人为文如此,死而无憾矣。讲究义法,言而有据,沉郁顿挫,笔力雄健,亦我所求也。取法于桐城派古文,可得中华文化精髓,可览千古文章风采,可成散文写作高手。

     现从网上搜索和查证得知,方苞、方以智、刘大櫆、姚鼐等宗师故居和墓地满目疮痍,竟无人修葺和守护,我不禁怅然泪下。他们的文章纯净秀美,闻名遐迩,灵魂却栖息荒郊野外,杂草丛中。与帝王将相比,可谓天壤之别。然而,人的最大尊严在于思想,哪怕如一根苇草,也因睿智而伟大。从这个意义上讲,桐城派文人必将流芳百世。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