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记》载,项籍(字羽)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季父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粱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粱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粱以此奇籍。民谚说过,三岁看小,七岁看老。项羽少有大志,推翻秦朝统治后,终因性格缺陷,年轻狂妄之极,留下多少遗恨。
小时候,我缺乏雄心壮志,但艰苦贫穷的生活,也磨炼坚韧的意志。这无疑有助于忍受读书的寂寞和写作的孤独,使我百折不挠,不怕冷嘲热讽。其实,也有过空幻的想法,比如谋大官干大事,却总不能仕途亨通,或许情商低,不适合从政。现在学而优则仕的路恐难行了,基层领导年过五十五就实改非,有的地方唯年龄一刀切得更早。好在我还是老实人,这称谓已不吃香,可毕竟当过秘书,熬更守夜整材料,有一定文字功底,尚耐得住冷板凳,躲进小楼成一统,看书写作搞翻译,不也晚年有为吗?
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难怪法国作家巴尔扎克在摆放案头的拿破仑石膏像上刻下这样的座右铭:“彼以剑所未竟之业,吾将以笔竟之。”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当历史的书记员,任务光荣而艰巨。况且,写作虐我千百遍,我待写作如初恋。爱恨交加,欲罢不能。纵然朝花夕拾,犹有香如故。姜是老的辣,酒是陈的好,只要坚持不懈地写,说不定也搞出名堂。
最近四年,笔耕不辍,在新浪博客推文392篇(其中私密27篇),被中国诗歌网采用306篇,由中国作家网发表167篇。尽管作品乏善可陈,却折射了心路历程。丑媳妇终究要见公婆的,让聪明的读者去评判吧。我只管写,哪怕一闪而过的念头,也不放弃,穷追猛赶,深入挖掘,披沙拣金。日积月累,笔锋似刀,游刃有余。虽不做刀笔吏,然而摇笔杆子,我手写我口,为民鼓与呼,若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虫鸣秋,以风鸣冬,也有成就感,何乐而不为。
项羽失败、自刎乌江的结局固可悲,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浩气长存,也不负一世英名,特别是少年情怀。连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也点赞:“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文学创作是我童年的梦想,曾几何时,欲像高尔基那样自学成才。如今退居二线,正好重温旧梦。即使不会一蹴而就,也总比虚度年华强。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这精神就是项羽的“力拔山兮气盖世”,就是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就是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是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就是苏轼的“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对我来说,凌云健笔意纵横,嬉笑怒骂皆文章,余生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