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廖春波的头像

廖春波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3/17
分享

打连厢

小时候,每逢春节,村里都要组织文娱宣传,给各生产队特别是农家大院和军烈属拜年。节目丰富多彩,只图热闹,不求报酬,顶多散点香烟、瓜子,倒送春联、糖等礼物。一群孩子追着花花绿绿的队伍,兴高采烈,翻山越岭,走东串西,百看不厌,年味十足。其中,玩狮子、打连厢、划彩船是重头戏,把表演场子拉得圆圆的,颇受欢迎。

打连厢的历史悠久,参与的人越多越好,似打腰鼓,或转九曲,气势恢宏。姐妹们精神焕发,一招一式,有板有眼,以中年妇女居多,大胆泼辣,激情奔放,也有待嫁的姑娘,低眉含羞,顾盼生姿。虽化淡妆,但容貌可辨,谁家的女子,大家指指点点,交头接耳,心领神会。这也是相亲的机会,小伙子盯住漂亮者,不由心猿意马。为留下好印象,打连厢的更卖力,充盈飞舞之美。

所用道具不过是一根翠竹,长两尺许,挖有四至六处空档,每档串以铜钱,竹竿缠纸,两端安穗,五颜六色,上下左右挥动,敲击四肢、肩、背各部,动作协调,发出清脆悦耳的响声,整齐划一。演员边唱边舞,多属民间小调,轻松活泼。我记忆犹新的是唱一年到头的《连厢歌》:

“正月(嘛)才把(呀)连厢儿打(哟)

二月里才把(呀)风筝(呀)扎(呀)

三月(嘛)才把(那)种来下(哟)

四月间秧子(哟)田中插(呀)

五月(嘛)龙船(呀)江中划(哟)

六月里扇子(呀)手中(呀)拿(呀)

七月(嘛)就把(那)谷子挞(哟)

八月间就要(哟)打糍(哟)粑(哟)

九月(嘛)小春(呀)把种下(哟)

十月里小雪(呀)开始(呀)下(呀)

冬月(嘛)遍地(那)开雪花(哟)

腊月间家家(哟)贴门(哟)花(哟)……”

当然,要有节奏,一唱一和,随声附和“哩哟 哩哟 莲花哟”“洛阳桥上采梅花呀”“嘿哟 哩哟 蓬花哟”之类。听得多了,熟悉套路,观众与演员互动,现场气氛便愈浓。待所有劳累疲惫烟消云散后,又祈祷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拜年从正月初一开始,直至元宵节结束。实际上,腊月就在村小傍的大队部排练了。我们翘首以盼,像望春风一样。大年三十那天,还跑去学校先睹为快,在操场演练时,围观者早已人山人海。

彼时,无论向谁家拜年,皆受宠若惊。我家是军属,一人参军,全家光荣。不仅节日慰问,平时立功受奖,也送喜报,敲锣打鼓,成群结队。崇高的荣誉感,简直难以言表,只记得父母把老屋狭窄的院坝不断拓宽,以致有过数百群众来看演出的动人场景。可仍拥挤不堪,孩子们爬树,密密麻麻,暗丢鞭炮,硝烟四起,大头和尚摇着烂扇乱跳,狮子皮也炸得千疮百孔。

现在,这样的乡村拜年活动罕见了,我曾偶遇城市广场打连厢,稀稀拉拉的,绝大多数是老大妈。她们怀旧,尚在传承本土非物质文化。然而,年轻人似乎不再感兴趣,普遍沉迷于玩手机电脑。优秀的民俗难保,亟待抢救性发掘。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