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廖春波的头像

廖春波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4/21
分享

四月读书记

四月春风暖,阅读正当时。在这全民读书月里,我喜欢读文学作品,恍若一场精神之旅。身居斗室,随取藏书,率性而读,便使心灵得以滋养,看见不一样的风景,胜似旅行,说走就走,不亦乐乎。

翻开法国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的小说《情人》(王本乾译),开头即不同凡响:“我已经老了,有一天,在一处公共场所的大厅里,有一个男人向我走来。他主动介绍自己,他对我说:‘我认识你,永远记得你。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美,现在,我是特为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现在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那时你是年轻女人,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

这段文字或许并非精练,却隐含丰富激情和力量,把一些违反传统、不合常规的情感写得如此自然,令人在行云流水的品读中惊奇不已,如果缺乏才气,难免枯燥无味。上海译文出版社译本,还是中英法三语版,读懂故事,回溯原文,妙不可言。该作带有自传色彩,大部分是由过去已经说过的话组成的,涉及爱情、死、希望等观念冲击,引出极度痛苦、深可悲戚的情景,笔调冷峻,低沉悲伤。

台湾名家散文丛书也值得一看,一本《浪花吟》常叫人反复玩味。作者郭嗣汾,笔名易叔寒,一九一九年生于四川云阳,因为紧邻我的老家,他的《怀乡草》《山林、水及其它》篇散发着浓郁的乡愁,读来倍感亲切。陈义芝则属后起之秀,一九五三年生于台湾花莲,祖籍四川忠县,也与万州接壤,他在大陆出版的首部散文自选集《为了下一次的重逢》,清爽俊朗,深厚纯净,堪称经典,我亦爱不释手。

诗是文学的灵魂,《香港当代诗选》无愧为人民文学出版社主编,所收九十余家诗人的三百多首诗中精品不少,充满现代意识、世界意识、祖国意识。香港是万花筒般的大城市,读此诗集,犹如闯入一座陌生的诗园,对她的色彩、音响、味道都觉得新鲜,相见恨晚。除了力匡、舒巷城、叶维廉、黄河浪等,还有被一般读者视为台湾诗人的余光中,他在香港生活与创作达十一年,代表作《乡愁》脍炙人口。

古典文学名著,也重温了一些,如《楚辞选注》《乐府诗集》《古文辞类纂》《张岱诗文集》《汤显祖戏曲集》《红楼梦》和《布莱克诗选》《蒙田随笔全集》《约翰.克里斯多夫》《田园交响乐》《茵梦湖》《复活》。当然,有时浏览,一目十行,不求甚解;有时细读,考证探究,触类旁通。一切根据兴趣爱好决定,不必勉强,读不下去干脆搁置一边。书房的书,不一定看完,查阅方便,备不时之需。

行文至此,忽闻上海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胡岳峰不幸于二〇二四年四月十五日意外去世,年仅34岁。他读博时,曾在华东师大图书馆发布的二〇一八年阅读力榜单中,以一年5983册的借阅量傲居榜首,引发围观。后生可畏,壮志凌云,惜天妒英才,未大展宏图。每年四月二十三日为世界读书日,他的死是有特殊纪念意义的,我们一定要记住他,以他为榜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古人云,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愿借大好的春光,读更多有价值的书,别让手机吞噬闲暇,沉湎于刷短视频。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无论获取知识,还是陶冶情操,过去现在未来皆不可少。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