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程文胜的头像

程文胜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8/03
分享

骕骦,在历史夹缝中嘶鸣

中国古代的马匹不仅是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军事活动的主要动力,同时也是主人身份的象征。马以人贵,周穆王八骏、秦始皇七骏、昭陵六骏皆以王闻名遐迩,乃至以后的赤兔、乌骓、绝影等等,也以关羽、项羽、曹操之名而名扬四海。

但是,也有良马神骏嘶鸣于历史的夹缝之中,名噪一时,又昙花一现。

有这样两匹马,驰骋于湟湟楚国郢都之内,搅动汉东之国风起云涌,见证伍子胥鞭尸、申包胥救楚等历史名人的征战杀伐,但见马蹄翻飞,瘦骨铜声,飘飘然而迅疾如风,咴咴鸣而仪态万方。

这两匹良驹宝马便是春秋时期唐国的骕骦马。

唐国,春秋时期的诸侯国,今湖北随县唐县镇。如同古代欧洲一个海岛、一片幽林便有城堡国王、王子公主,春秋诸侯国也是星罗棋布,多如牛毛,有史可考的就有一百多个。国之大者如秦齐楚赵魏韩燕七国,疆域辽阔,国力雄厚,皆有争霸之心之力。小的诸侯国不过几个村庄、人口数百户、披甲之士数百人,偏安一隅,残延苟喘。

唐国便是蕞尔小国,系周天子分封的姬姓所在地,居于汉东之地。史载“汉东之国随为大”,随国即今日随州市,唐国地处随州西部,东连随州城,西与枣阳市接壤,因国力微弱,沦为楚国附庸。

历史烟云长空漫卷,故国人物灰飞烟灭。2500年前的唐国早已不在,但其山河故地犹存,只是地名随朝代更替而改变。到建国之后名为唐镇区,1958年改红旗公社,1975年改唐镇公社,1984年建唐县镇。算来我在镇上生活了十八年,熟悉这个镇子的格局、镇子上的人,听说过一些茶余饭后为人津津乐道的遥不可及的春秋战国奇闻逸事,儿时也曾与玩伴军戏于镇北古土城与壕沟之间,隐约刀光剑影、烽火狼烟近在咫尺。

尤其是1978年随州发掘出战国曾侯乙青铜编钟后,人们对随州及周边乡镇的历史兴趣更加浓烈,当地文化馆组织人员广泛搜罗编纂出不少史料、轶闻。受此影响,新成立的唐县镇也将街区重新规划命名,一些叫了好几辈人的地名如十字街、西码头等,皆改称为骕骦、紫金、文峰之类洋溢着浓郁历史文化味道的地名。但直到我那年当兵离开小镇,除了那半截土城,至今也没有见到有关春秋时期的真实历史文化遗存,而且,等我多年之后再次回到小镇,那半截土城也毁去于耕地延展运动中而不见踪迹。

在街道新名中,最有历史渊源的还是骕骦,因骕骦为宝马,人们议论也最多。比较统一的看法是:公元前510年,唐成公继唐惠侯执掌唐国国政,有马两匹,异常神俊,唐成公十分珍爱,命名骕骦,以作“传国之宝”。

“传国之宝”之说,时见于随州本地人著述,在大家看来似乎唯有传国,才能彰显那马儿的珍贵。

骏马作为古代重要战略资源,各国都是重金相求,有的君王甚至不惜以城池交换。但我目之所及之史料中,只见骕骦其为宝马,并未见誉之为传国之宝的记载。《左传.定公三年》记载的也只是提到唐成公到楚国晋见楚昭王时,车乘有二马:“唐成公如楚,有两肃爽马,子常欲之,弗与,亦三年止之。”

骕骦马究竟是怎样的马呢?明·冯梦龙清蔡元放《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五回有述:“唐侯有名马二匹,名曰“肃霜”。“肃霜”乃雁名,其羽如练之白,高首而长颈,马之形色似之,故以为名。后人复加马傍曰骕骦,乃天下希有之马也。”

这真是一匹好马!唐国乃丘陵之地,似乎没有这样的好品种,想必是重金购于北方。历代对这马的描绘也都不相同,在我的心中,它们自有一幅画图:唐国西码头下,两匹骏马高首而长颈,毛色如练白,低首畅饮于金沙滩头,扬颈长鸣于溠水之滨,湖光山色,芦雁双飞,恍惚之间,疑似东海白龙浴于天河……

马儿无论有多珍贵,我仍怀疑其能否担承“传国之宝”之任。一匹马的寿命终究不过三五十年,长寿者也不过六旬,以区区不足百数之期何以传国?莫不成唐成公并不期望家国传之百世、以期永年?以此见,传国之宝的说法大概率是今人街谈巷议,不足为凭。

但是,一场血雨腥风的历史事件的确是由此骕骦马招引而来。

公元前507年,唐成公到楚都郢朝见楚昭王,楚国令尹子常——也就是囊瓦,一个贪而无厌的权臣——得知唐国有骕骦宝马便执意索要,唐成公当然不允。囊瓦索马不得,也不强夺,只向昭王进言,说唐成公等将会为吴国做向导而攻打楚国,昭王一怒,将唐成公幽禁于楚地,时达三年。后来,唐国义士灌醉唐成公的随从,将骕骦宝马偷出献给囊瓦,唐成公才得以放出回国。

唐成公回到封地,倍感屈辱,誓与强楚决裂,他与同受楚国霸凌的蔡国暗通款曲,更是坚定了灭楚的信心。

这真是两匹骏马引出的“血案”。

仅从这一点来看,唐成公似乎缺乏战略眼光乃至政治权谋的心智,他不权轻重,不明利害,更不知道良马失而可另求,而国家社稷亡则不可复得。恰如韩非子在《亡征》中说:“国小而不处卑,力少而不畏强,无礼而侮大邻,贪愎而拙交者,可亡也。”唐成公若能格局再大一些,能忍一时之愤,如勾践卧薪尝胆、富国强军,或许唐国的命运会出现另一种走向。

公元前506年,吴国得知唐国、蔡国国君因囊瓦贪婪而受辱,当即联络灭楚之计,三国一拍即合,决定联合出兵伐楚。联军以伍子胥、孙武等为将,连战连胜,一举攻破楚国的首都郢。楚昭王仓皇而遁,逃到汉东之大国随国避难。这就发生了伍子胥掘墓鞭尸的历史事件。

当时,伍子胥擒楚昭王而不得,为泄私愤,命人掘开他父亲楚平王墓,鞭尸三百,以报其冤杀伍氏父兄之仇。对此,《史记·吴太伯世家》云:“子胥、伯嚭鞭平王之尸,以报父仇。”《史记·伍子胥列传》曰:“及吴兵入郢,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

古人对先人敬重,视若神灵,伍子胥“鞭尸籍棺,皆不由德”的为世人所不齿的举动,也为他日后的悲剧埋下伏笔。

但是,楚都虽破,而昭王尚在随国偷生,楚国大夫申包胥忠义,誓死复楚。

申包胥姓不详,名包胥,因封于申邑,故称申包胥,又称王孙包胥、申鲍胥,华夏族,今湖北省京山市人。考虑到楚昭王乃秦国公主所生,是秦哀公的外甥,且秦国富兵强,申包胥赶赴秦国求救。见秦哀公犹豫不决,申包胥就“哭秦庭七日,救昭王返楚”,秦哀公终于感动了,决定发战车五百乘,遣大夫子满、子虎救楚。

申包胥也是拼了,为救楚不吃不喝,日夜哭泣。

《春秋左传》记载:“(申包胥)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为之赋《无衣》。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

公元前505年7月,楚军联合秦军出兵唐国,包围唐都,唐国寡不敌众,终被楚国所灭。唐成公和将军华宝战死唐都以北10公里的山下,民间感其诚,以此地为唐王店,以对面之山为华宝山。

骕骦马引发的唐国湮灭的历史悲剧就此落幕。

如今,唐王店与华宝山的故事到处流传。现唐王店村位于随县吴山镇南部,位唐王水库脚下,面积7.2平方公里,东与唐镇华宝交界,西与唐镇十里村交界。华宝山位于唐县镇东北,属桐柏山余脉,方圆5平方公里,主峰海拔403米,是唐县镇境内的最高峰。

华宝山盛产大枣,由此秘制的金黄蜜枣,驰名大江南北,享誉长城内外。但类若骕骦的神俊之马自唐国灭亡后便再也没有出现过了。或许是荆楚之地多湖泊,地狭隘,并不适合牧马,抑或唐都毁灭于战火,一切繁华归于沉寂吧。

神马都是浮云。云端之上的历史天空,却会时时传来骏马处于夹缝的嘶鸣,仿佛在提醒人们,这片世人尚并不熟知的鄂西小镇,在春秋战国的时空中也曾绽放过夺目的光芒,它也必将在新时代的阳光下再放异彩。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