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华的头像

张华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7/23
分享

邱县的馓子

记得儿时,每逢庙会赶集之日,那熙熙攘攘的集市上总少不了炸馓子的诱人香气。

馓子,以其香脆精美的口感,早已成为中华美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在北方,馓子主要以麦面为主料,呈现出一种朴实而坚韧的风味;而在南方,则多以米面为主料,展现出一种细腻而柔软的口感。

馓子,这一传承千年的美食佳品,自古以来便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了人们的喜爱。它不仅在北方广受欢迎,更在南方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不同的地域,馓子展现出各具特色的风味,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美食。

馓子,别名食馓、捻具、寒具、麻物子,实则是一款精心制作的油炸食品。在春秋战国时期,寒食节禁火之际,人们便以“寒具”为食,这便是馓子的雏形。经过千年演变,馓子逐渐成为了人们喜爱的美食之一。

北方馓子多以麦面为主料,其制作工艺讲究,需经过和面、醒面、揉面、搓条、油炸等多道工序。在油炸过程中,麦面的香气与油脂的醇香相互交融,使得馓子呈现出金黄诱人的色泽。而南方馓子则多以米面为主料,口感更为细腻,滋味更加独特。

无论是北方还是南方的馓子,都以其色泽黄亮、层叠陈列的特点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它们轻巧美观,宛如一件件艺术品。干吃时,馓子香脆可口,令人回味无穷;而泡入牛奶或豆浆中,更是入口即化,令人陶醉。

每当一盘色泽黄亮、层叠陈列的馓子端上桌来,那轻巧美观的外形便足以让人垂涎三尺。一口咬下,干吃的馓子香脆可口,满口的酥脆与麦香交织在一起,仿佛将人带回了那个烟火气十足的古代市集。而若将馓子泡入牛奶中,那入口即化的绵软口感更是让人回味无穷。

馓子的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那时的寒食节,为了纪念晋国名臣义士介子推,人们会禁火三天。在这特殊的日子里,环状面食——即馓子,便成为了人们的主要食物。它既方便携带,又易于保存,因此深受人们的喜爱。

在古人的诗词中,也不乏对馓子的赞美之词。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就曾写下“纤手搓成玉数寻,碧油煎出嫩黄深”的佳句,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馓子的制作过程和美味口感。明代李时珍更是在《本草纲目》中详细记载了馓子的制作方法和食用功效,足见其在当时社会的普及程度。

随着时代的变迁,寒食节的风俗已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馓子这一传统美食却得以传承至今。如今,无论是逢年过节还是日常小聚,一盘香脆的馓子总能成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深受世人的喜爱。

小时候,炸馓子的摊位无疑是街头巷尾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如同磁石般吸引着过往的行人。无论是那些眼中闪烁着好奇与渴望的孩童,还是那些驻足欣赏、回味着往昔时光的大人们,都无法抵挡那诱人的香气和视觉盛宴。

摊位前,总是人头攒动,欢声笑语此起彼伏。人们围拢在一起,或是翘首以待,或是热烈讨论,共同期待着那美味的炸馓子。阳光洒在摊位上,金色的光芒与蒸腾的热气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温馨而欢快的氛围。

只见一位手艺娴熟的师傅,穿着整洁的围裙,面带自信的微笑站在热气腾腾的油盆旁。他仿佛是一位艺术家,正在用面条和油彩绘制着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盆中取出早已饧好的面条,那些面条柔软而有韧性,仿佛蕴藏着师傅无尽的匠心与智慧。

师傅的手法既娴熟又细腻,他轻轻地捋着面条,仿佛在抚摸着自己的孩子。他将面条捋得又细又长,如同细丝般在空中飘舞,每一根都凝聚着师傅的心血与汗水。那面条在空中翻飞起舞,仿佛有了生命一般,令人陶醉其中。

此时,另一位师傅手持一双长长的筷子轻盈地挑住缠好的面条两端。他用力一抻,那面条便被抻得极细极长,仿佛一条条银丝在空中翻飞起舞。那场面美得令人叹为观止,仿佛置身于一场梦幻般的视觉盛宴之中。

接着,面条在两位熟练师傅的巧手下,如同轻盈的舞者般被轻轻捧起,优雅地滑入热油锅中。油锅中的热油立即沸腾起来,滋啦滋啦的声响伴随着热浪扑面而来,仿佛为面条的华丽变身奏响了序曲。面条在热油的沐浴下,仿佛被赋予了新的生命,迅速变得金黄诱人,宛如穿上了金色的华服。那阵阵香气,仿佛有魔力般,引得人们不由自主地靠近,想要一探究竟。

两位师傅配合得默契十足,一支筷子在手中灵活翻转,将那面条巧妙地盘成漂亮的绞丝状,仿佛在编织着一幅精美的画卷。或是将两支筷子合并,轻轻将面条叠成扇状,再次放入油锅中炸制。每一次的翻动和摆放,都显得那么自然流畅。

炸好的馓子,宛如一片片金黄的柳树细枝条,在热油的熏陶下散发出诱人的香气。它们微微弯曲,犹如舞者在轻风中优雅地舞动,每一片都显得那么精致,那么诱人。那金黄的色泽,仿佛吸收了阳光的精华,熠熠生辉,让人忍不住想要一尝其美味。而那酥脆的口感,更是让人回味无穷,仿佛每一口都能听到轻微的“咔嚓”声,令人陶醉其中。

孩子们围坐在摊位旁,他们的目光如同磁铁般紧紧吸附在那翻滚着的热油之中,热油中的馓子仿佛成了他们眼中的星辰,闪烁着诱人的光芒。他们的心跳似乎与那热油的翻滚同步,每一次翻滚都牵动着他们的心弦,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精彩瞬间。

随着师傅熟练的手法,一根根金黄的馓子从热油中跃出,仿佛经过千锤百炼的艺术品,带着丝丝热气与香气,被递到了孩子们的手中。那一刻,他们的脸上绽放出比夏日阳光还要灿烂的笑容,仿佛手中的馓子就是他们心中最美好的梦想。

他们迫不及待地咬下一口,那酥脆与香甜的滋味在口腔中交织,犹如一首动人的交响乐,瞬间爆发。每一个味蕾都仿佛在这美妙的滋味中翩翩起舞,陶醉其中。那不仅仅是一口食物,更像是一场味蕾的盛宴,让他们陶醉其中,久久不愿醒来。

大人们则站在一旁,他们的目光深邃而专注,静静地欣赏着师傅们那精湛的技艺。他们的目光随着师傅手中的筷子移动,时而紧张地捏紧拳头,时而放松地舒展眉头。当那炸得恰到好处的馓子被捞出,放入竹篮中时,他们的脸上便会露出满足和幸福的笑容。那笑容中充满了对师傅技艺的赞赏,也透露着对这份美味的珍惜。

随着油温的逐渐升高,那馓子在油锅中翻滚着,跳跃着。那阵阵诱人的香气,也随着热气的升腾而弥漫开来,在空气中舞动着她那迷人的身姿。人们被这香气所吸引,让人忍不住深吸一口气,陶醉在这美妙的香气之中。

那炸馓子的摊位,不仅是美食的聚集地,更是我们心中那份美好的回忆。每当回想起那炸得香喷喷的馓子,那熟练的手法,那满足的笑容,心中便会涌起一股难以言表的温暖与感动。那炸馓子,是一种属于我们那个时代的独特记忆。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