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临淄城区随便走走,就会看到闻韶路、闻韶小学、闻韶派出所、闻韶农贸市场等,闻韶作为标志性的词语,已经融入到临淄人的生活中、骨子里了。闻韶只因有名,与圣人“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听韶、学韶、传韶有关。其后,韶乐因孔子而兴、而名、而立。
临淄城区东北行约10公里,就到了孔子闻韶处。此处东临淄河,位于齐都古城内,地理位置优越。
孔子闻韶处能流传至今,多亏了当地韶院村的有心人。
韶院村之前因村中枣树居多,故取名枣园村。清嘉庆年间,村内掘地得古碑,上刻“孔子闻韶处”。后陆续挖出演奏韶乐用的大小不等的石磬数枚,经考证实属当年孔子闻韶处所无疑,村名也随之改为韶院村。至宣统时,古碑不翼而飞,再无下落。父老乡亲唯恐古迹失传,留下罪名,于是,再刻“孔子闻韶处”石碑立于原址。如果没有这些有心人,很难有实物佐证这里就是当年孔子闻韶原址,更没有韶乐的延续,当给村民记头功。
孔子闻韶处圆形大门,淡灰色仿古建筑。门内北墙正中镶嵌着一块石碑,碑上用隶书刻有“孔子闻韶处”。石碑左右分嵌两块略小石刻。左边一块为“舞乐图”,上刻二人席地而坐,一人执管横吹;另一人居右,端坐正视,全神贯注倾听,此人便是孔子了;下刻两位长袖飘带,翩翩起舞的临淄美女。右边一块是“韶乐及子在齐闻韶”简介:传说在中国远古虞舜时期,有一种叫“韶”的乐舞,又称“箫韶”或“韶箫”。因韶乐有九章,故亦名“九韶”,是一种高雅乐舞。至春秋时期,韶乐在齐国盛行。
碑文中显示韶乐起源于虞舜时期,为歌颂帝尧的圣德所奏。此后,夏、商、周三代帝王把《韶》作为国家大典用乐,也用于祭天,成为正统国乐。
姜太公兴周灭商,以首功封营丘建齐国,后来营丘改为临淄,《韶》随之传入齐,在国乐中的位置达到了极致。
大多数人只知孔子是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实孔子还是一位鼎鼎大名的音乐家。
起初,孔子向鲁国著名乐师师襄子学琴、曲谱,逐渐精通乐理,深谙音律。三十岁开始办学授徒“六艺”,即:《诗》《书》《礼》《易》《乐》《春秋》,把礼、乐并提,可见乐在孔子心中的位置。
孔子来齐国,绝非偶然,实则必然。
孔子34岁那年,鲁国内乱,为避祸,投奔到齐上卿高昭子门下做了家臣,期盼有朝一日能在他的引荐下,见到曾经赏识自己的齐景公。高昭子经常带着孔子出入齐国宫廷。一次听了一场齐《韶》演出,对韶乐由衷赞叹。其后与齐太师讨论乐曲,痴迷至深。高昭子为让孔子专心学习,专门收拾出房子,安排厨子、侍从,好生伺候。
孔子每天早起晚睡。有时晚上学着学着,不觉天就亮了;有时候,侍从把饭送到面前,他眨巴着眼睛说:我不是吃过了吗?也有时吃着吃着,便手舞足蹈起来,饭菜都凉了。
就这样如醉如痴,一连学了三个月,孔子终于把韶乐的演奏方法熟练掌握,演奏技巧不亚于乐师,只是身体消瘦了许多。
高昭子见状便质问厨子,每顿饭都曾有肉吗?厨子说:那肉每顿万万是少不得的。询问侍从,也是如此。厨子和侍从连喊冤枉。孔子得知此事,恍然大悟,这可真是冤枉他们了,我一心只顾学韶乐,连肉的味道也尝不出来了。众人听了,无不佩服。
其后,在高昭子的帮助下,齐景公接见了孔子,向他请教为政之道。其实来齐之前,齐景公与晏子去鲁国访问期间,在鲁国见过孔子,两人相谈甚欢,似乎有相见恨晚之意。于是,孔子才决定来齐,一是避祸,二是传授礼仪,三是实现自己的理想。
齐景公一连好几天请教孔子,孔子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儒家学说。此时,齐国各方势力四起,严重威胁姜齐政权,齐景公大加赞赏孔子的想法,决定重用孔子。
晏婴得知后闷闷不乐,周王室衰微,早已礼崩乐坏,孔子却还讲究这些繁文缛节,如果用他这套东西来改变齐国的风俗,根本行不通。齐景公觉有道理,于是不再问有关礼乐之事,最终对孔子说:我老了,不能再重用你了。孔子在齐国寻求施展抱负的梦想落空,再无立脚之地,如不返鲁,恐遭不测,只好失望地回到鲁国,结束了三年的在齐生活。
多年以后,孔子在14年周游列国的行程中,再无记录来过齐国。其实孔子不想再来齐国看看吗?只是碍于脸面,再无涉足。
山东籍著名作家张炜在散文集《芳心似火》中的东夷之东一文中能体会到,他是多么急切盼望当时孔子乘木车从临淄继续一直往东,沿着后来秦始皇的脚步,直到天尽头再停下来的渴求。历史不会重来,渴望的故事终究没有发生。历代的胶东作家对百忙之中的孔子没能来一趟深表遗憾,抑或让胶东作家耿耿于怀,一饱孔子在胶东传道授业的眼福成为作家心中的泡影。其实,实在、热情的胶东人,更盼望孔子到访有另一种心意,让孔子看海、吃蟹,再敬上一碗鲜美的海鱼汤,演奏上一曲韶乐,孔子停留绝不会少于三个月。
其实,在临淄三年里,孔子曾从临淄继续向东南行进,到夏朝王室后裔迁徙到山东东部的杞国问礼,寻求证实夏礼的存在。事与愿违,杞国记载夏礼的文献多散失,没能帮孔子证实他掌握夏礼的正确性,只能遗憾地无功而返。
杞国人忧天,到处迁徙流亡,做着不切实际的梦,最终被楚国灭亡。
两千五百年后,最终在二里头找到了夏墟,夏礼之谜揭晓,孔子的愿望终于实现。
齐景公,喜好俗乐。《韶》乐起源与南夷有关,传到齐国后,在“因俗简礼”的影响下,吸收当地艺术营养,从内容到表演形式都有所丰富、演变,增强了表现力,更贴近了东夷传统乐舞,韶乐涂上了地方色彩。
唐代以前宫廷雅乐已经初具规模。此后,经历了民族大融合后,古代民俗音乐与宫廷音乐都得到了创新,《韶》乐失宠,少有文献记载。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考古学家在齐国故城内发现了古琴谱《箫韶九成·凤凰来仪》,经专家鉴定为早期齐国韶乐。
聪慧的临淄工匠,根据古琴谱,再铸钟吕,建造齐国韶乐演示厅,重现昔日孔子耳服之音。
当你置身其中,恰逢韶乐奏响,优美动听的音乐引来凤凰起舞,霎时百鸟和鸣,呈现一派繁荣昌盛的景象。似乎又回到了两千五百多年前,与孔子比肩而坐,尽享韶乐之美,如痴如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那是一种何等享受呢?(孙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