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赵建国的头像

赵建国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306/10
分享

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作家的一只新笔

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作家的一只新笔

赵建国

上个世纪计算机开始普及的时候,作家们见面时常问的一句话是:“你换笔了吗?”意思是“你使用电脑写作了吗?”现在除了少数年岁大的作家外,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已经在用电脑“笔耕”了。然而,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的产生、发展、成熟和普及,将使一部分作家实现真正的“换笔”。

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Computer Graphics,简称 CG)几乎已被运用到所有的视觉艺术创作活动中,如影视特效、三维动画、平面设计、多媒体技术等,其中最为人们所熟识的是在现代电影中的运用。通过CG技术生产的影片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真实人物、物体经过数字技术处理合成制作的“实拍片”;一类是完全利用计算机技术虚拟影像的“动画片”。随着CG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现在基本上实现了“实拍片”、“动画片”的合流。在这方面,最成功的范例就是电影《阿凡达》。

《阿凡达》的制作,除了实景拍摄的镜头外,其他镜头的制作几乎和现代三维动画一样。影片中约有60%的场景是电脑影视特效制作,创造了电脑虚拟世界与表演捕捉相结合的虚拟环境,将真人表演与计算机生成图像融合成电影中应该出现的场景。这种技术的基本步骤大致为:第一步,数字建模,也就是在电脑上做出虚拟人物的模型;第二步,虚拟摄像,让演员穿上装有传感器的服装,用表演捕捉等技术采集身体各部分的参数并在虚拟模型上运用,使模型像真人一样能够行动;第三步,通过计算机技术让人物出现在虚拟的环境中。

CG中的一项关键突破是动作捕捉和表情捕捉技术。让演员或特定人选头戴设备采集到其表情信息,生成脸部的数字架构,也就是以数字技术记录下演员面部最微小的表情变化,从眨眼、吸鼻子到皱眉毛以及下颏、嘴唇、牙齿和舌头的细微动作。然后,将真人的动作和表情表演精确传递给CG人物,即使当“他们”与演员并肩共处,观众也分辨不出真与假。而那些无法人工完成的宏大场面和其他场景,也可以被逼真地展现出来。

有人说,随着CG技术的不断成熟,纯CG电影取代真人实拍电影成为可能;这将成为今后电影发展的一种趋势,此判断不无道理。而笔者提出另外一种思路:在CG技术成熟和普及之后,作家的构思、想象、创作将直接成为影像而不是像现在的文字作品。作家将不再需要导演将自己的文字作品拍摄成电影、电视,也可以说,作家与导演合一了。到那时,作家最多需要与电脑图形图像技术专家合作,而不需要再与导演合作了。

作家直接进行影视创作的前提是CG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并且真正普及。《阿凡达》的投资成本约5亿美元,成本高昂。该影片的幕后工作人员多达2 000人,其中有800个特效人员。160分钟的《阿凡达》,每帧画面平均耗费4万个人工小时。目前这种技术程度和成本,作家还不可能直接运用CG技术进行创作。等CG技术能够创造出各种虚拟真人图像软件,形成“图像库”,就像现在的“文字字符库”,并且使用它们时费用低廉甚至像现在的各种文字输入法软件可以免费,那个时候,作家就可以真正“换笔”了。他们就可以将自己的构思直接以鲜活的视觉图像的方式呈现给世人。到了那个时候,文字作家不会消失,但增加了一个使用“图像笔”创作的新群体。这些作家使用的不再是文字之笔,二是图像之笔。他们的创作就像画家作画一样,但其劳作成品是蕴含作家审美观念的动态的生活世界图景。过去,理论家们常说,作家创作时使用的主要是形象思维。作家使用CG技术进行创作后,这种形象思维将会以最直观的方式呈现给世人。CG技术将改变作家的创作方式和作品呈现方式。至少,文字叙述语言将会大幅度削减,取而代之的是场景的移动、转换。

如果创作历史题材的影视剧,只要有原真历史人物的影像资料,就可以将其转化为外形一样的CG人物,这就相当于现在的“特型演员”,而且从小到老都可以逼真还原。比如,用CG 技术塑造历史人物鲁迅,就好比邀请鲁迅本人出来写文章、作演讲等。

作家可以将自己的创作构思直接以影视图像的方式呈现给受众,他们就不会再抱怨导演没有将自己作品原作的思想和艺术传达出来。的确,在许多情形下,影视作品削弱了原作的思想深度和艺术含量,尤其是当导演的水平较低时更是如此。过去人们常讲“剧本,剧本,一剧之本”,但自从电影、电视出现之后,创作“剧本”的作家似乎已经被边缘化了。CG技术的出现、成熟和普及,将有可能使作家成为影视作品的真正导演。这对于提升影视作品的思想文化含量和艺术水平,尤其是充分展现优秀作家特有的思想、艺术风格提供了新的可能。

新技术的不断应用,为影视创作开拓了更多的创作空间。但包括美国好莱坞“大片”在内的影视剧在高技术的包装下,观众看到的往往是苍白的文化思想内容和模式化的艺术。CG技术为作家直接进入影视创作打开通道后,这种局面将有希望改观。当然,这需要作家熟悉和遵循影视艺术规律,而不仅仅是语言文学规律。

作家使用CG技术直接创作影视作品不会是一蹴而就的,期间既需要CG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和普及,更需要作家自身的努力。显然,欲进入CG作家行列,熟练地使用CG技术甚至有开发、设计CG软件的能力,就成为一门功课。如果说传统的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作家应当是语言大师,那么,CG作家也应当是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能手,因为它是这些作家创作的工作语言。但眼下的当务之急是进一步推进CG技术的发展、成熟和普及。

掌握CG技术并进行创作的作家仍然需要深入生活,而且比传统作家多了一层要求,这就是不仅要从生活中的人物原型身上获取创作灵感,而且要捕捉这些人物原型的形体、神态、动作等具有视频特征的细节,以及语音、语调音频特点等,以便把这些来自于原生态的可感可触的鲜活形象用CG技术在自己的作品中呈现出来。还有,文字作品中,人物对话时,作家可以不太注意对话周围环境的所有细节,只提示与主题相关的部分就可以了,而影视作品则必须考虑周围环境的所有细节,否则就会影响作品的主旨表达,因为展现在影视作品中的信息远比文字作品多得多。

《阿凡达》的捕捉技术精确度目前达到95%,人眼已经很难辨别出来了,如果在这个基础上再进一步提升,完全可以取代真人演员。到那时,仍然需要演员,不过,只需要考虑他的演技而不用管外形;因为通过CG技术可以把演技高超的演员转化成所需要的外形。影视中出现的人物,形象是CG做的,但角色的灵魂仍然是演员赋予的。也许,作家在使用CG技术创作时,需要与演员合作。

作家一旦使用CG技术进行创作,影视业将重新洗牌。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