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一步一个脚印的头像

一步一个脚印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5/13
分享

用文学形式实现中国梦——在张掖市文联的演讲(陈玉福)

尊敬的张掖市文联各位主席,张掖市作协各位主席;尊敬的各位作家朋友和所有到会的朋友们,下午好。

非常高兴来到了金张掖,和朋友们一起讨论文学的话题。就在前不久,世界读书日来临前夕,我接到了一个无法推却的预约,某干部培训学院希望我给干部培训班的学员谈一谈读书成就梦想以及个人梦想与中国梦的话题。这个话题和今天我们讨论的话题是一致的。实话实说,我能够在文学上取得今天这些小小的成绩,完完全全是阅读给我带来的。所以,我的个人梦想沾了阅读的光。读书是基础,没有读书就没有个人梦想,没有大家的个人梦想,中国梦就无从谈起。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中国梦”的践行者,只有我们大家的个人梦想和愿望都实现了,我们的中国梦也就实现了。

如何用文学的形式去实现“中国梦”,这就是我们这些爱好文学,并进行文学创作的工作者所要研究的问题了。我个人认为,一个作家的职业精神面貌最起码应该是积极向上具有正能量的,而他的职业操守就是创作有利于青少年成长、激励人心的正面作品。知行合一、身体力行,这样的品质和素养更是不可或缺的。因此,我十分反感那些专靠暴露社会阴暗面博取读者眼球,和只会盯着社会的不足之处去百般挑刺的所谓文学作品。那样的作品除了让我们对人性失望进而愤世嫉俗之外,我不知道还能起到什么作用?正因为如此,我也一并不喜欢“愤青”这个群体。理性、客观、包容,也是需要作家具备的品格。只有具备了这样的胸怀,你的笔下才会有正能量。


说到这一点,我最有发言权。我的作品里就没有这些让人不舒服的文字和内容。这并不是我缺乏批判精神,也不是我缺乏思考,而是在几十年的生活和创作中经过沉淀的深思熟虑。因为,现实本身已经足够残酷了,我们还要去刻意揭露,我个人觉得简直就是在往伤口上撒盐。所以,我的作品,尤其是近年来的作品,比如《建军大业》《热血军旗》《西凉马超》《八步沙》等作品,都是尽力去表现成功、励志、收获和喜悦等积极向上力量的内容。中国梦是民族复兴的梦想,是国家富强的梦想,鲁迅式的批判,以及现在网络上众说纷纭的方方式的刻意批判,我觉得已经不适用于当下的社会了。在全民撸起袖子加油干努力实现中国梦的时代,那样的论调除了浪费网络资源、浪费流量外,基本上没有什么有用的价值,我不想再往深层次里去谈,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见解和思考。


言归正传,今天到张掖,我跟大家交流的话题是文学和中国梦。我和大家一样,是一位作家,作家的工作是创作文字作品,而好的作品就是讲故事的过程,故事讲精彩了,作品就自然而然获得成功了。成功的人生跟成功的故事是一样的,需要跌宕起伏,需要波澜壮阔,还需要有泪点、有笑点,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的经历才叫人生。而我,在文学之路上跋涉了四十多个年头,走到今天取得了一点小小的成绩,依然在为实现自己的个人梦想不断奋斗,中间历尽的艰难曲折的过程,只有跋涉在这条路上的人才能感同身受,才能理解。

40多年前,一个只有小学文化的放羊娃,只不过这个放羊娃和别的放羊娃不一样。别的放羊娃现在还在生他养他的那个穷乡僻壤继续放羊、务农,而这个放羊娃因为确定了一个积极向上的个人梦想,坚定了他一辈子当作家的信念,然后经过40多年的读书和努力,今天终于走上了大学的讲坛,成了一名资深的作家和编剧,这个人谁呢?这个人的外号叫“1号作家”、“金牌编剧”,现在就在你们的面前……对!他就叫陈玉福。

几十年前,我在大学里把我的文学之路归纳成了一条关于成功的公式:信念(读书是基础)+勤奋(读书成习惯)+坚持(读书有回报)=成功。

为了实现我的个人梦想,我在读书和和创作道路上艰难的跋涉了40多个年头!

一、信念:开始做梦(读书是基础)。

40多年前,也就是我13岁那一年,我母亲离我而去了。母亲没有给我留下什么财产,但她留给我的是比财产更宝贵的东西:弥留之际,他拉着我的手对我说:“娃子,要好好念书,只要你肚子里装满了墨水,你就能出人头地,就能娶上媳妇”。她是影响我走上文学之路三个人中最重要的一个人。我写过一部中篇小说叫《马莲花》,是写我母亲经历的。我把题记抄录如下:

“每当我事业受阻、前途迷茫的时候,母亲那坚忍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鼓励着我,使我猛醒,让我振奋;每当我跌倒了碰得头破血流时,母亲为追求幸福生活奋斗不止的一生又赋予了我承受苦难的力量。

谨以此文献给我敬爱的母亲!”

70年前,我母亲怀着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和对自由婚姻的向往,千里寻夫,历尽艰辛,用一双小脚徒步从甘肃凉州走到了新疆,终于找到了父亲尔后夫妻双双把家还。1961年闹饥荒,我出生在了凉州的四十里堡。为了养活我,我母亲未出月子就给生产队里放驴,每天在麦秸堆里拣上三五粒粮食,回家炒熟喂我。我一周岁那年,她扒车到宁夏我姨妈那里,讨了一升大米,回家时又扒了个快车,不料,家乡的槐安车站是个小车站,快车不停。我母亲从车窗跳了下来,摔断了右腿,昏死了过去。醒来后,她首先想到的就是那一升大米丢了没有,因为那是她儿子的救命粮。然后往有人庄子的地方爬,腿肿得像沙罐子一样粗。因耽误了治疗,被截去了一条腿。我懂事后,母亲撑着双拐为生计而艰难的奔波。

母亲去世时,父亲因为在解放前当过国民党兵而接受一场又一场的批斗;哥哥因反抗别人的欺负而被投进了大牢;姐姐也因为没有嫁上个好人家而在闹离婚;我当时才13岁,还未长大成人。我母亲至死也没有过上一天幸福的日子。

一位母亲,一位伟大的母亲,她为了孩子能活命而丢了一条腿,还为她的孩子们付出了辛劳的一生。我母亲途步去新疆找我父亲途中,遭遇过“狼搭肩膀”“沙漠杀狼”等惊险场面,为了能走出沙漠,她喝狼血、吃狼肉,挖“锁阳”、吞蝎子充饥,可以说是历尽了千难万险。下面我讲一个小插曲,说明我母亲前进道路上的艰难。说明一下,我母亲很漂亮

一天黄昏,我母亲独自一个人在荒无人烟的戈壁滩上走着,突然,有人把双手搭在了她的肩上。她顿觉毛骨悚然、天旋地转……搭在她肩上的不是人的手,而是狼的一对爪子。狼是硬脖子,你不转头,它一时三刻吃不了人;你如果没有经验回头看看是谁的话,狼就会趁机一口咬断你的喉管……我母亲虽没有经历过这种惊险的场面,但她听老人们说起过这样的事情。在甘肃的河西地区,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在沙漠戈壁滩上行走,你不能拍人家的肩膀,你如果擅自拍了,人家杀了你是不会偿命的。所以,我母亲没有回头,她哆哆嗦嗦的从包袱里取出了一把尖刀。狼虽然凶恶,但也有薄弱的地方,它站起来时,胳肢窝就亮了出来。我母亲用尽全身的力气,把尖刀捅进了狼的胳肢窝里……狼死了,她也瘫软在了戈壁滩上。

……

类似这样的例子在我母亲西去新疆的路上比比皆是,举不胜举……

我小的时候,看过《白毛女》《红色娘子军》,我感觉我母亲的故事比喜儿、吴琼花的经历还要精彩。所以,就下定了一定把母亲的故事写出来的决心。(在北京拼搏期间,我还多次拜访过《白毛女》的作者贺敬之老先生)

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失去受教育的权利,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于缺少一颗感恩的心。

我只上了六年学,(父亲解放前当过国民党兵,作为狗崽子的我在文革中是没资格上学的),在饥一顿饱一顿(中午带的是麸皮加苦苦菜的窝窝头,味道是苦的)、不学习(参加批斗会)、天天劳动(到农村向贫下中农学习,参加劳动,或者在学校挖地道)的日子里,勉强识了几个字,所以世界上最大的痛苦我经受过。我之所以还有今天,是我小时候母亲对我严厉教育让我爱上阅读的结果,我特别感激她的养育和教育之恩!

小时候,母亲对我的严厉近乎苛刻,我背不下去书时她用揪疙瘩惩罚我,她虽然只进过几天识字班,但她深知“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真谛。她常常对我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只要你读下书,就能跳出农门,就能娶上媳妇。所以,40年前我的读书和写作很是功利,一是为了实现母亲的心愿,二是为了跳出农门。

影响我走上文学之路的第二个人是位部队作家,我读过他的书,但未见过他的面(特殊的入党申请书)。他的经历也非常苦,他连一天学都未上过。我上小学时,有篇课文是他的代表作,叫《半夜鸡叫》,他就是部队作家高玉宝。写的是作者与老地主周扒皮斗争的故事。为了让长工们早出工,周扒皮每天半夜起来学公鸡打鸣。小长工高玉宝知道这一切后,与长工们一起把周扒皮当偷鸡贼,狠狠地打了一顿。从此后,周扒皮再也不敢“半夜鸡叫”了。整篇课文诙谐幽默,读来感人肺腑、荡气回肠。课文选自长篇自传体小说《高玉宝》,作者靠这本书在部队提了干,成了一位真正的作家。

我想,我还上了六年学,而高玉宝连一天学门子都未进过。他能做到的我为什么就做不到呢?

(?)影响我走上文学之路的第三个人是一个大我两岁的漂亮姑娘。那一年,我才16岁,她就偷偷地喜欢上我了。因为我们两家是亲戚,所以她经常到我们家里来。一天夜里,大概是凌晨两三点钟光景,她在上厕所时看到了我窗户里透出的灯光。她想:这个小伙子半夜三更熬油点灯的在干什么呢?她早就听我嫂子抱怨过,我们家的钱都打煤油了,煤油全让我这个“败家子”浪费了。她于是蹑手蹑脚来到了我的窗户前,跟影视剧中的镜头一模一样,她用口水沾湿手指,在牛肋巴小窗的报纸上捅了个洞,她看到了在桌前煤油灯下读书的我……那天夜里,她失眠了。这个小伙子为什么会这么刻苦?照他这个学习劲头,将来肯定是个有出息的男人!这样一想,她就喜欢上我了,并且决定要嫁给我……

那时候,她在我眼里是十里八乡最好看的姑娘,秀气的鹅蛋脸,苗条的身材,长长的辫子。我于是很怀疑《大阪城的姑娘》,我们凉州一定是王洛宾老先生歌中的“大坂城”,而这个漂亮姑娘正是那个辫子长的姑娘。在她频繁地走进我小屋的时候,我妈说过的话应验了,这书中果然有颜如玉啊!这不,我才读了几本书啊?如此美丽的女孩子就出现了!我如果继续坚持下去,说不定还能娶上她当我的媳妇呢!由此,我就偷偷的给她写情书,在给她写的情书中大言不惭地说:我一定要努力读书学习,早一天跳出农门,早一天成名成家,然后带着她周游列国……这也是我能够在长长的文学之路上,一直苦苦跋涉到今天的原因之一!我的体会是,只要有了健康的信念,爱情就成了阅读的推进器,承诺就成了前进的力量。

然而,命运之神并没有眷顾我这个野心勃勃的小农民。从1976年到1984年的八年中,我虽然读了不少书,也写了不少小说、电影剧本,还有一部所谓的长篇小说。可是写的多发表的少,发了的东西中,没有一篇像样的。我前边说了,一个作家阅读量的高低,决定着作品创作的质量。我因为读的书不多,所以先天不足。于是,我就选择了努力读书,然后通过读书,促进我的创作。就这样,我一直坚持到了今天。

二、勤奋:做梦阶段(读书成习惯)

我下定当作家的决心后,就更加刻苦的、有计划的阅读了。

我阅读的经历仍然是十分的艰难,因为那个时候根本就没有几本书。农闲的时候,每一周骑自行车到40里地外的县城图书馆,和图书管理员拉上了关系。这是一个漂亮的、心地善良的女孩,她在每一周周末下班后,在办公室等着我来借书。因为白天我要参加生产队的劳动,不能进城。所以,我只能在下午收工后骑自行车到县城图书馆去借书。可以这么说,我在这一段时间里,读了不少书。我在生产队参加劳动的间隙,在家中的煤油灯下,我读完了不少的中外名著、文史地理和文艺理论。坚持业余时间读书,让我增长了不少知识,也改变了我的生活。1978年,我们村的小学里缺一个民办教师。大队书记是我小学的班主任老师,他叫姚生兴。他是一个非常爱才的书记。为了把真正的人才吸收到学校里来,他亲自主持了一场严格的考试。在这次考试中,我这个小学生,在与全大队80几个高中生的对垒中,考出了第一名59分的好成绩,我就成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我当老师的七年时间里,我又读了不少的书。同时,我也发表了不少短篇作品。可以这么说,如果不是坚持读书,我根本就进不到学校里当老师。同样,如果没有这一段相对稳定的读书学习,我的创作道路可能会更加艰难。

那时候,在文艺界流行这样一句话:“生活是文艺的唯一源泉”。为了实现我的梦想,我除了读书学习外,还创造条件体验生活。1984年的下半年,我选择了下海。那时候,我已经是乡村学校的一名教导主任了。我为什么要离开我热爱的教师岗位呢?我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能够多赚点钱改善我的生活(那时候民办教师的月工资17.50元),二是能够到轰轰烈烈的改革大潮中体验一些丰富多彩的生活。我的创作有一个习惯,无论创作什么样的作品,我都要到相应的地区去采访、体验生活。因为人的阅历和经验是有限的,你如果闭门造车是写不出打动人心的作品来的。这个习惯,我一直持续到了今天。

我下海经商、体验生活的13年中,我始终没有忘记读书。这一段时间是我储备知识、积累生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这中间,我成功过,也失败过。我开过书店、农机商场,办过服装厂、针织厂、清洗公司、包装公司等。在经商办企业的日子里,我一直是赚了赔、赔了赚。最多时有了500多万元身家,成了名副其实的百万富翁,屁股下也坐上了50多万元的高级小轿车。可是后来,我的公司与香港一家公司合资,办一个总投资1800万元的项目时又一次办砸了,我也由百万富翁一下子到了穷光蛋,那滋味儿实在不好受。当时的第一个感受就是不想活了……

一次次的失败,让我体会到了真正的人生!人生的道路本来就如此,还有什么想不开的呢?这时候我才明白,世界上的阅读有两种:一种是图书,一种是生活。我敢说,我下海的这13个年头,是我阅读获得知识、人生阅历最丰富的一段时间!这既是我学习“游泳”和奋斗的过程,也让我体验到了最为异彩纷呈的现实生活。所以我说是阅读教会了我写作。如果没有这段如火如荼的奋斗经历和阅读过程,怎么可能会有我的今天呢?

失败对于有志者来说是一种教育,失败了还勇敢面对、敢于思考的人,他仍然是成功的!

这个阶段,我先后创作了19部中篇小说、电影剧本和纪实散文,这些作品发表在《人民文学》《中国作家》《小说家》《小说》《电影文学》等刊物上。几年的写作发稿量,超过了我过去20年的总和。这些作品不但是我认真阅读的结果,而且也是不平凡生活的缩影,我把现实生活中正义战胜邪恶的故事,全都通过作品,一股脑儿写了出来。

三、坚持:梦乡即将实现(读书有回报)

1997年底我来到了北京,到我心仪已久的《人民文学》杂志社做采编组长,开始了我职业写作的生涯。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我以国刊采编组长的身份走了不少地方,也采访了不少名人,上到省部级领导,著名企业家,下到普通群众、平凡岗位上的不平凡英雄。这个时候,我被激情燃烧的坐不住了,“1号”系列的第一部长篇小说《1号会议室》(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就是在这个阶段构思并写成的。这本拙作是长期阅读的结果,苦难生活的赐予,是经历的升华,是积累的结晶。同时,也是一次创新的过程。过去,老是跟着别人的屁股走,人云亦云,你怎么写也追不上人家。今天,你另辟蹊径,终于走出了属于自己的一条路。所以,我说是阅读教会了我写作,是创新让我获得了新生。反过来,我利用写作获得了可观的稿酬,改善了我的生活。40多年前,我阅读和写作是为了逃离土地、跳出农门。那么,今天我阅读和写作的目的又是什么呢?那就是向更高的目标前进。换句话来说,如果最初的拼搏是为了吃饱肚子和跳出农门的话,那么,今天的努力就自然而然成了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了。

对于文坛,我的确是一个《圈圈外的人》(这是我1998年发表在《小说》杂志上的一部中篇小说的名字)。在2014年以前,无论我怎么努力,都还进不了这个圈子。幸运的是,外面有个大圈子,我没有想进,但却轻而易举的进去了。而且一发而不可收拾。这个大圈子,就是市场,就是读者朋友们。对此,朋友们都叫我“市场化作家”和“1号作家”。其实,我很满意“市场化作家”这个称谓。因为文学不但具有意识形态属性,而且还具有文化产业属性。

“1号系列”“1号首长系列”的十几部长篇小说,托阅读、生活和读者朋友们的福卖的就是好,少者三五万册,多着数十万册。《1号会议室》累计发行到了60多万册,大量的盗版书不包括在内。全国百家书城的十大畅销书排行榜上,《1号会议室》《1号专案组》《1号检察官》均名列其中!

我认为市场是公正的,没有一点点虚假和欺骗。读者是上帝,市场是检验一本书好坏的标准。只要这本书是正能量的,能给人一种精神、一种力量、一种向上的东西,那么,这样的书就是好书。所以,这样的排行榜是令人信服的!是真实的!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只要是有生命力的东西,你越排斥,她的生命力就越顽强,你越扼杀,她反而越强大!所以,我朋友说我应该感谢文学这个小圈子里的人,没有他们的“鼓励”,你陈玉福凭什么一年出一本长篇?

我们必须承认,所谓文坛,其实就是一个庞大的名利场。是名利场没有什么不好,为了挤入文坛而进取,为了实现梦想而拼搏,这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而那时候的问题是,当你为梦想奋斗的时候,那个社会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那是一个追求写作的人成名成家的最好时期,是文学的盛唐时期,是作家的天堂岁月。你今天发一篇小说,明天就能名扬天下,后天你就能接到上百封乃至更多的读者来信。我不知道女作家的读者来信中是否都夹有男青年读者的照片,但男作家的读者来信中,里面夹着女青年的玉照是常有的事。遗憾的是我缺少才华,没有赶上那段文学的黄金时代。

可是今天,我赶上了读书写作的好时代。在今天的这个社会里,你如果决心走创作这条路,你必须要经受几个考验。

一是不断地阅读,在增长知识的同时,为你的事业开辟一条光明大道。

二是要经得起市场的考验。

市场经济,是商人的天堂乐园,也是作家的理想殿堂。没有一个不渴望占有市场的作家,只有没能力获得市场的作家。我就属于后者,渴望获得市场,而又没有这个能力。市场就是读者。有人会说,想占有读者、市场,想让书卖得好些,那容易,怎么俗你就怎么写。俗不是庸俗,是一种水平。金庸庸俗吗?天下1号大俗。为什么叫“金庸”?金庸金庸,就是为了金钱而庸俗,为了读者而大俗。可是我们能写出《射雕英雄传》吗?琼瑶庸俗吗?天下1号女俗人。可我们说人家俗,我们有人家俗的能力吗?不是没有俗的勇气,而是没有俗的才气。所以,金庸、琼瑶的俗是大俗,大俗就是大雅,俗的让读者爱不释手,俗的让人流连忘返,这就是才气和水平。一个作家,各有各的创作优势,各有各的生活感悟。你的成长经历决定了一切,也决定了怎么写。马尔克斯写马孔多小镇,福克纳写“邮票”之乡,海明威写《老人与海》和《丧钟为谁而鸣》,这都是生活经历教会他们的。有人曾经对周梅森、海岩等作家的长篇小说说法颇多,而且多有嘲弄之意,说畅销的小说是通俗小说。我看问题的实质是,他们的长篇小说不仅在市场上很畅销,卖到了上百万册,而且还一部一部的拍成了电视剧。所以有心胸狭窄之人就大惊小怪,甚至于造谣污蔑。

三是要固守住自己的阵地。

那些获“五个一”工程奖和被政府反复推荐的作家和作品,如张平的《抉择》,周梅森的政治系列等作品,我就认为好。张平的《抉择》获了茅盾文学奖,就有人对联名推荐的专家侧目而视,说那是“主旋律”的东西。“主旋律”的东西即使有多么不如意的地方,但有一点,我认为这些作家是有良知有良心的,他们敢于直面现实、正视老百姓的疾苦。我主张给这些作家们发金奖、大奖、巨奖。所以,我们的作家要写自己愿意写的东西,要坚守自己的阵地。要“躲进小楼成一统,莫管春夏与秋冬”,走好自己的路,别管别人说什么。舌头是软的,长在人家嘴里,他要说什么就让他说去好了!

四是要经得起专业读者的善意批评。

读者有两大类,大众读者和精英读者。大众读者最多,占了读者的大多数。他们中一部分人读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消遣,为了打发时光。另一部分人读书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消遣,为了打发时光,还在消遣中“学习”。他们不仅用情感阅读,有时还用自己的灵魂阅读。大众读者是当代文学存在的最好的理由。第二类读者是精英读者,人数虽少,却是读者中的“中坚”。他们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学习,而是为了思考。他们读书,一般不太用情感去读,更难用灵魂去读。是用他们的大脑去读书,用思考去读书,思考艺术,思考文化,思考文化与思想,思考意义与非意义,价值与伪价值。他们是评论家、作家、大专院校中的文科老师、教授、专家等等。

作为一个合格的作家,其作品不但要获得大众读者,而且还要得到少数的“精英”读者的认同。深者亦深、浅者亦浅,就是这个道理。在这两者之间,我认为坚持大众原则,为大众读者服务是最重要的。否则,你写的再好,得不到读者的认同,写出来的作品束之高阁,没有人看,这就是作家最大的悲哀了!我个人认为,得不到大众读者喜欢的作品,那一定是失败的作品!

五是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第一个原则就是坚持为大众读者写作的原则。大众就是大多数基本的读者。还是那句老话,文艺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写些晦涩的、让人看不懂的东西,我个人认为,这样的东西不是好文学。

第二个原则是要重视作品的精神力量。一部作品读者看了之后,能从中吸取一种力量,一种向上的力量。让人读了得不到一种精神的东西、振奋的东西,至少不是好作品。

第三个原则是注重作品内容的先进性,要注意告别愚昧、落后、龌龊。南方人讲:兰州没有红绿灯,红灯是猴子屁股,黄灯是猴子眼睛,交通工具是骆驼……不是不能写落后,没有落后就没有进步。但是,不能一味的渲染落后、龌龊。为迎合少部分读者的胃口,过分描述西部的贫穷、落后,是不可取的。我们创作时要注重与现代化的接轨,要告别“猴子屁股”和“骆驼”。这就是来源于生活和高于生活的区别。

第四个原则是作品中要有鲜明的美学思想和审美理想作支撑。之所以有人津津乐道于一些软弱的所谓真实,展览甚至不择手段的夸大呈现一些赤裸裸的、无聊的真实,就是因为作者缺乏健康向上的美学思想和审美理想。你不能说它那个不真实,确实也是真实的,但那是无聊的真实,是消解人们意志的真实,是分化瓦解我民族精神的真实。

四、当作家同样是一条道路

我这里有一个问卷调查,我在兰州大学中文系带过的一个文学创作班有28位同学,他们中只有三位学生表示毕业后要走文学创作之路,只占总人数的9%。其他25位同学都打算毕业后搞其它工作。大学中文系毕业的专门学文学创作的学生,毕业后居然不愿意搞创作,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想主要的原因是我们的老师对大学生的引导和教育有问题。我们的某些老师自己不会创作是一个方面,第二个方面是用教条束缚住了大学生的手脚。所以,大学生对当作家、当编剧,搞职业写作没有了信心。说穿了,就是大学的教授并没有让他们的学生了解这个行当。他们动辄莎士比亚、托尔斯泰,张口典型环境,闭口纯文学,吓得大学生们不敢动笔。所以,这种僵硬地说教、死板的教条不知道扼杀了多少未来的大作家啊。因此,在大学里,大家并不认为创作是一条实现自我价值的道路。其实,搞创作也是一条很好的就业渠道。当然,我是针对特别爱好写作的朋友们而言的。我们随便提几个大家熟悉的作家名字,再透露一下他们的稿费收入,我们就知道当作家不仅是一个行当,而且也是很幸福的。以写《康熙大帝》等皇帝系列的作家二月河,早就成了千万富翁。几百万富翁的还有著名作家叶永烈、池莉、海岩、周梅森等。长篇小说《国家干部》的作者张平,仅《国家干部》一本书,就拿到了稿费200万!我北京有十几位专门给畅销刊物写稿的朋友,月收入均在几万元以上。这些作家之所以都成功了,主要一个原因就是他们阅读了大量的图书,让阅读增强了当作家的决心,而且在创作的道路上走出了一条新路。

著名作家叶永烈说,作家成为富翁,甚至首富,是一件光彩的事,因为作家是靠诚实劳动获得财富的。作家是英雄,是劳动模范。

远的不说,说点近的。我本人不敢妄称“家”,只是一个职业撰稿人,几十年来,我凭稿费供两个小孩上学,其中老大还在外国自费上了4年研究生。我妻子没有工作,是家庭妇女。我还要照顾老家的兄弟姐妹,还要在兰州、北京买房子,这一切花费,全是我的稿费收入!这一切,是读书和当作家给我带来的。我的稿费收入大致三块,一是单本书的版税收入,二是把书改编成影视剧的版权、改编费收入,三是报纸、网站、电台的连载收入。别小看连载,有时连载的收入要超过出书的好几倍呢!20年前,我“1号系列”的第一本《1号会议室》的出书稿费才几万元,而在全国33家报纸的连载收入就高达20多万元。说这些没有炫耀的意思,我只想告诉大家:我们走职业写作的道路是有前途的。只要我们努力!

2009年以来,我开始了影视剧创作的道路。我为什么要转型搞影视剧,主要原因是有不少“官场小说”作家把官场小说写成了污蔑中共领导干部的所谓“优秀作品”,我自幼受传统文化的影响,知道现实无论如何黑暗,但终究正义一定会战胜邪恶。实话实说,我的官场小说都是正能量主旋律的小说,所以,我不愿意与那些所谓的“官场小说”作家同流合污,只是第一个原因,第二个原因是搞影视剧收益要比写小说多一点。

2013年,也就是我的电视剧本《建军大业》获得“中国优秀电视剧原创剧本奖”之后,我写长篇小说基本上是为改编影视剧服务,真正走上了把自己的小说改编成影视剧的道路。十年来,我通过自己的长篇小说改编的影视剧《女人的抗战》《1号情报员》《习仲勋在甘肃》《望断南飞雁》《西凉马超》《八步沙》《建军大业》(《热血军旗》)等都程度不同的获得了成功。

(《建军大业》(《热血军旗》)2017年作为迎接党的十九大、解放军90周年献礼片登上了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档。之后于2018年二月获得中国国产优秀电视剧第一名、中国优秀电视剧年度选集第一名后,又于2019年四月、十月分别摘取了中国电视剧飞天奖和中国电视剧金鹰奖,同时获得了省委省政府文艺作品最高奖突出成就奖

亲爱的朋友们!人生没有白费的努力,也没有碰巧的成功。在我们的生命里,在我们的血液里,蕴含着、流淌着我们读过的文字、走过的路、爱过的人。我们坚持不懈的阅读,再加上奋笔疾书的每一天,包括我们积极地、高质量的生活和工作状态,这才是人生的状态。在我们周围,有不少人只追求很大的成功,岂不知,世界上最难做的不是大事,而是小事。如果一个人锲而不舍的把读书这样的小事,当做大事来做,久而久之,你实际上已经成功了。就拿我们在坐的大家来说,你只要在坚持读书的同时做好你的本职工作,实际上,你已经成功了。

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是说长期坚持读书,就能从身体里透出一种自然而然的高贵的气质。读书越多,内心会越丰富,眼界也会越开阔。让我们做一个有气质、有理想、有成就的读书人吧。这应该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梦想,但我们同属于一个中国,所以每个人的梦又与国家民族的兴衰、荣辱紧密相连。所以,中国梦归根到底是我们大家的梦,积跬步方能至千里,积小流才能成大海。只要我们人人都敢做梦,我们的梦想就一定能够实现!

让我们牢记我前面说过的关于成功的公式:信念+坚持+勤奋=成功!

亲爱的朋友们!无论你在什么样的岗位上工作,只要你坚持阅读,努力工作,那就请相信你自己:天生我材必有用,我一定能够成功,我一定能够登上事业的珠穆朗玛峰!

谢谢大家!

  陈玉福2020年5月7日写于甘肃省张掖市文联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