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邵北晶的头像

邵北晶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9/20
分享

缘遇随州

              缘遇随州

              邵北晶

   情暖初冬,缘遇随州。11月20日至21日,湖北省水利系统第十三期文学创作采风班在随开班。

   报到之前的一周还是阴雨绵绵,冷风阵阵,感觉这个冬天就这样悄悄的来临了。天公作美。11月19日为报到日,这天我早早的起床,冒着大雾、迎着朝霞,怀着兴奋和激动的心情奔向随州。

   随州是个传奇而文明的地方,文化底蕴深厚。随州有着炎帝故里、中国编钟之乡和中国千年银杏谷等美誉。

   走进随州,就是感受、领悟文化起源和寻根,让人明白生命意义的地方。活动中有朗读者的精彩朗诵和真情流露,老师们用身边人、身边作品来赏析、解读、点评、传教文学作品创作手法、写作方法和技巧。分享中有掌声、有笑声、有敬仰、有感动、有心得、有体会、也有眼泪。大家选用精美的文学作品,用水利人最朴实的情感,读出了文字背后的思想内涵和精神价值,使我们现场每个学员深受感染和鼓舞。从诵读声中淋离尽致的展现了有血有肉而又真实人物的情感。从《铁匠父亲苦命娘》《 沧桑百湖》到《水官的故事》再到《深秋陶醉来风》和《倒水魂》听得让人如痴如醉,美妙动人,一点与不逊色“朗读者”。

 

   有温度的作品,成就了有温情的诵读。李广彦当场热泪,向大家鞠躬致谢,令人感动,让人尊敬。“写作如摆渡,温暖别人,同样温暖自己,这样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老师的分享、学员的感悟和心得在这里得到了充分交流和展示,让文学和灵魂得到了升华和洗礼,感受到了文学的博大和唯美。

    “文学如人学”。令我深受启发和教育,人生如同写作一样只有逆流而上,才能进步成长。文字是美丽的,透过文字看心灵。写作需要思考、积淀和忍受,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写作如修行,腹有诗书之气,才有破茧成蝶之美。

   走进随州,就是感受时光的穿越和音乐的真谛。公元1978年5月,沉睡了2400余年的曾侯乙编钟在擂鼓墩重现天日,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

   无独有偶,正是有了“缘遇”,才有了“同行”。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国宝编钟出土40周年。40年的改革开放,奏响了和谐、文明、发展、富强的新乐章。从东方红到中国梦,它传诵的是悠扬的音乐,更是和谐发展不改初心的主旋律。我情不自禁的敲起了一款仿制编钟,在那优扬的乐声中,感受到了时光的穿越和生命的逆袭。“我就站在舞台中间,我相信,我就是我,我相信明天,我相信青春没有地平线”。倾刻,随着美妙的音乐和舞姿,“金声玉振”仿佛就在大洪山的上空掠过。

   黄叶飘纷银杏谷,石来运转爱相随。中国千年银杏谷位于随州洛阳镇,景区内有银杏树510万株。其中,百年以上的有17000株,千年以上的银杏树有308株,堪称活化石。被誉为“中央皇帝”的一颗长寿树迄今有2360年。漫步银杏谷,对话古村落,仿佛听见她叙说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理念和绿色发展之道,让人感受到生命的敬畏和古银杏群落的唯美。行走在石磨铺成的“石来运转”的石径上,大家都争相讨个好的彩头,留一份对平凡生活的期许和美好明天的祝福。宁静的村落,古老的银杏,一条石磨铺成的小路为银杏谷增添一份宁静和悠然。

   古老的生活方式,演绎出了农耕文化的魅力和博大。石磨作为生活生产工具虽已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人们对它及始创农耕的炎帝神农仍有难忘的情怀。一个石磨,一个家庭,一个故事,一份祝愿,行走银杏谷,感受石磨文化蕴含的历史沧桑和时代变迁,能够感受到先人们留在上面的体温,放飞心灵深处的祝福和希望--万家托福,石来运转!

   缘遇随州,不虚此行。

  

注:首发于2018-11-26,湖北省水利厅网站,2019年1月,被《大江文艺》刊载。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