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大宏的头像

大宏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8/29
分享

祭念

父亲离开我九年了。这九年,几乎每一天,我都会想起他。

有时候,我走在大街上,看到长得很像父亲的人,便久久的望着“这位父亲”,望着他的一举一动,直到他消失在人群中;有时候,我会遇到声音像极了父亲的人,便会借故与他聊几句,多聊几句,再多聊几句,眼神里满满的惊讶和欣喜,我甚至想找个理由留下“这位父亲”的电话号码,直到他匆匆的离开,我还一个人呆呆的立在那里。

九年前的那个冬日,父亲突发脑溢血,我们从四面八方匆匆赶往老家的医院,在ICU的96小时,面对父亲,突然的无药可治,反复确认病情、会诊;试图转院、不断争取机会;但都没有用,那种无可奈何的绝望、歇斯底里的哭喊,我们姊妹几人永生难忘,最终这位受尽苦难的父亲还是在病痛中离我们而去,那一年,父亲59岁,用父亲的话说,还有一年就可以领着退休金享享福了。但那年的11月22日,小雪,却下了一夜的大雪,足足有十几公分厚,23日凌晨父亲带着病痛永远的离开了人世间。

我见父亲的最后一面是在徐州第二人民医院ICU门口,当时父亲被几个医生从ICU推着去做脑部磁共振,身孕快八个月的我被婆婆架着往父亲身边拥过去,夹缝里我清楚的看到父亲的脸是微肿的,插着氧气管的父亲,一只眼是半睁着的,另一只眼紧紧地闭着,脸色和嘴唇都是暗灰的,我不停的喊他,我想他能不能听到我的声音、会不会睁开眼看看我,快进电梯了,亲人们劝阻我在原地等父亲回来后还可以再看到他,后来,这便成了我和父亲的最后一面。

那段日子,我的家人们在悲痛中度日如年,尤其是我的婆婆、妈妈、我的先生,面对突如其来的生死离别,他们担心我悲伤过度,情绪失控,担心我的身体有闪失,便寸步不离的陪伴我,给予了我最大的心理安慰和支撑。那段日子,我没日没夜的写东西,日记本里写得密密麻麻,我不停的思考,不停的回忆,不停的以文字得方式记录与父亲离别得点点滴滴,我不敢过度的悲伤,更不能任由自己嗷嚎大哭,我压抑自己的情绪,让其变成一行行文字,每天宽慰自己慢慢地接受这个悲痛的、残酷的事实。

梁晓声老师《人世间》里有这样一段让众人瞬间泪目的话,他说,“如果最亲的人去世了,最初你不会那么痛,因为你缓不过来,反而最难过的是在之后的时光里,会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想起他时,看见他曾经爱吃的美食,用过的杯子,鼻子一酸,泪流满面。想起他在该有多好,或许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懂的。失去亲人,最痛苦的不是失去的那一刻,而是日后想起他的每一刻。”

在过去的日子里,我有不敢听的关于父亲的很多歌曲,有寄不出去的一件件父亲节礼物,还有平日里写给父亲的厚厚的信件,我深深的活在过去、活在回忆里,但我仍相信自己绝不是患了抑郁症,而只是太想念我挚爱的亲人,每次回到母亲身边,我都会这样劝母亲,“生老病死人之常情,父亲是个苦命人,我还没有好好孝敬他,我要弥补对父亲的亏欠,接下来就好好的照顾您,常回来陪伴您就是对父亲在天之灵最大的宽慰和交代。”母亲是一位睿智且豁达的人,知道我如父亲一样心思细腻又执念,便爽快地送我一句话,“闺女,先照顾好你自己吧,能自己先做到每天吃好,喝好,休息好,再说顾别人。”母亲的话铿锵有力字字入心,她用自己的事实证明给孩子看,没有父亲的日子里,每一个孩子成家立业的重要时刻、煎熬的新冠疫情、大规模的搬迁、大大小小的人情世故都有母亲忙碌其中的身影。

这次回去,母亲用那辆半旧的电瓶三轮车载着我在各个田地头上转,每到一处都会详细的介绍她种的庄稼,我深知土地情节对于母亲这代人而言之寓意深厚、无可替代,所以我认真地听她讲完每一块地的故事,二十多年的苹果园养育了全家人,这块土地我最熟悉,入冬时节,父亲弯着腰修剪果树枝,饿了就啃啃馒头喝点白开水继续干活;开春的时候父亲爬到苹果树杈上授粉,母亲打下手;到了每年的中秋节前后,苹果丰收,父母亲最欣慰的时刻,喊上几个孩子一起下果子,一车车拉回家,整整齐齐摆在西屋里,这些便是我们几个学生学费、生活费的来源了!“大地头上的棒子地被公家征走了,农场上的那块地公家还没有管到,还可以继续种。”母亲一路上碎碎念告诉我,于是她捡来的那几块地全部种满了玉米、大豆等农作物,到了收获的季节她打成豆油分给几个孩子,这就是母亲的心愿。

苏北老家的习俗里,中元节、过年闺女不烧纸,儿子烧纸,但母亲认为不必如此死板,她毅然决然同意我跟着去墓地,她让我去公墓认一认逝去的先祖们,去跟父亲说说话。我坐在母亲的三轮车里,两只手紧紧地抓住买来的很多袋元宝和冥币,大哥带了鞭炮,我们一起去了常店镇公墓园,车子刚转进公墓园,望着高大的松柏屹立公路两旁,路边停满了祭扫先祖的车辆,我远远看到那一排排整齐的墓碑,并不知父亲的位置到底在哪里,不由开始心伤,我随着母亲和大哥来到父亲的墓碑旁,随着鞭炮响起,分别给老老爷爷、老爷爷、老奶奶、爷爷、奶奶、父亲,还有小叔烧纸钱,磕头,结束的时候,母亲和大哥先离开,嘱咐我跟父亲单独说说话,我抚摸着那块坚实的墓碑,泣不成声------

回到母亲的小院里,她拎出来自己种的大蒜、洋葱,拿出早已晾晒好的干豆角,搬出提前磨好的面粉、豆油,又现摘了很多自己种的番瓜、丝瓜,嘱咐我一样样装到车上带回上海,她说,“大忙也帮不上你们,老话说得好‘家有斗金,不如日进分文’,我这天天卖菜有收入,我一个人没有啥花销,千万不要担心我,不像你们大城市物价高,吃一点买一点,你们要能省就省。”母亲的话很朴实,告诫我们一定要勤俭节约、学会过日子。

踏上归程的那一刻,我深深的意识到,我们的功课还有很多很多,祖辈们留下的优良传统是否能够继承,我们的后代,甚至是我们这一代能不能做到吃苦耐劳、勤俭节约、诚实守信;能不能做到忆苦思甜、不忘初心,我首先要牢牢地告诫自己,有没有向先辈们学习,向父辈们取经,从自我做起,从家人们做起,下一代有下一代的使命,不必过早的指给方向,只要这一代人做对了,做正了,要相信榜样的力量无穷大,时代的号角一旦吹响,各有各的方向,各奔各的前程!

中元祭祀,缅怀先祖;月华如水,哀思绵长。最后,希望这一程的总结和收获为下一程的努力和奋斗鼓足勇气、蓄满力量!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