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刘翠玲的头像

刘翠玲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10/01
分享

夜空中最亮的星

一个初秋的早晨,凉风吹走了暑气,使人神清气爽。我从《汉江文艺》编辑部拿到《汉江文艺》2020年第三期样刊时,立即翻到我的诗歌《夏夜》,看到规整的铅字,心里别提有多高兴!这是我的文字第一次出现在《汉江文艺》上,我激动的心久久无法平静。 

回想五年的写作生涯,无论是文学积淀,还是写作经验,我都是卑微的。从山区,到平川,再到城市,让我越发觉得文学对我的重要性。十一年的山区工作,对于农村长大的我来说,不是难事。相反,更炼就了我不怕吃苦、喜欢安静、喜欢用真实的表情、用真实的内心面对世人世事的性格。这些都是大山给予的草木一样的情怀。当我选择离开时,我才知道我已经把自己给了大山,这里是我的第二故乡,无论走到天涯海角,根就在这里。这些年,我依然感觉自己身在那茂密的丛林间,呼吸着纯净的空气。每每闭上双眼,眼前就是蜿蜒的公路,是太阳静寂地东升西落,是山间大片雪花落下,是寒冷的夜晚升起的一堆篝火。

来到都市,繁华伴着噪杂,现代文明伴着迷失的心灵,缺少了在山区时的安逸与平静。“得找到一个安心之所!”这是我内心的呼唤。从开始读冰心老师的散文,到粗读《红楼梦》,再到其他的书籍,我幡然醒悟:文字就是我要找的!他,一个如同知己的安心之所。他就在我的身边,我却忽视了他!

2015年,我开始学写诗歌,加入了民刊《望月文学》会员,后来又加入了汉滨区作家协会。这五年来,只是默默地练习读诗、写诗,总觉得自己的诗歌很粗浅,充其量也只算作是分行文字。

对于有关安康文学的事,我知之甚少。作为爱文学的人,仍辗转在自己所铸就的高墙里多愁善感,用文字安慰自己流放的心灵,并未真正走进文学。偶尔在朋友圈看到文友晒自己在《汉江文艺》发表的作品,从他们欣喜感激的话语中,可以看出,《汉江文艺》肯定是一个在安康很有影响力的刊物,因此也是羡慕不已,心里却有一个很大问号:《汉江文艺》是个什么样的刊物?

有一次朋友相邀,我遇见了杨常军老师。朋友介绍说,杨老师是安康市作协副主席、《汉江文艺》的执行主编。初次见面,杨老师一张和善的面容,微微上扬的嘴角,一双会说话的眼睛,言谈举止间流露出的儒雅、醇厚与真诚,让人不由自主地敬仰他。而真正认识杨老师是在他的办公室里。杨老师给我找来多期的《汉江文艺》,这是我第一次真正见到《汉江文艺》,白色的布纹封面,四个坚挺有力的大字“汉江文艺”显得古朴典雅,圆形的国画图案更是锦上添花、相得益彰。说实话,这些书沉甸甸的!这不仅仅是书的重量之重,更是杨老师的一片情谊之重。对于我一个仅有一面之缘的人都是这样的热忱,更别说其他人了。杨老师谈到文学,语言里透着的是热爱与执着。他给我指出了今后努力的方向以及做文学创作的具体方法,并告诫我:做文学,不要急,慢慢来,多读多思多写。真是让我受益匪浅、豁然开朗呀!

拿到样刊的那一刻,我有太多的感慨想对杨主席说,但我没说。我想,再多的语言也抵不过行动,新的征程需要饱满的激情毅然地走下去,不畏艰苦,不畏风雨。《汉江文艺》无疑是夜空里一颗最亮的星,足以照亮我前进的脚步,我的方向从此不会左右摇摆,因为《汉江文艺》我走进了文学,我将大踏步向前一直走下去。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