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水兰的头像

李水兰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3/15
分享

一盏修身的点茶

出乎意料,前不久去吉州窑游玩,欣赏到了消失几百年而又复活的吉州点茶。

点茶创始于唐朝,极盛于宋朝。宋朝芸芸点茶中,与中华名窑神火结合得水乳交融、浑然一体、交相辉映,依我们看,当属吉州点茶。

中国茶叶在神农时就被人们使用,逐渐在全国各地传播,并形成了各种茶俗礼仪文化。种茶、饮茶和由此产生的茶文化在吉安由来已久,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中这样写道:“茶之出……生吉州。”彼时的吉州,就是现在的吉安。

茶色如雪,心洁如佛。茶与佛一样,静心、息虑、体味,追求精神境界的提纯与升华,是一种自悟,是一种修身。宋代儒教、道教、佛教等社会文化繁盛,茶文化与她的融合,形成了“点茶”茶道礼仪。

点茶是古代喫茶法之一。吉州点茶传承人郭文琼女士介绍,点茶是通过击拂茶粉获取茶沫的一种宋代喝茶方式。点茶要经过炙茶、碾茶、筛茶、温盏,然后加入点茶粉,沿盏壁注水调制成膏状,再分几次注水用茶筅击打茶粉,茶汤至蟹眼、琼乳,甚至形成醍醐般沫浡等一系列工序后,最后在茶面上写字作画。

点茶不仅需要技艺,更重于意境,极富艺术性。前些年热播的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展现了一幅宋人点茶生活的美学画卷。教授盛家姑娘技艺的嬷嬷说,“学这些,仪态规矩是其次,陶冶性情才是贵格。”

在宋朝,上至皇室,下至市井,人们都追求一种雅致诗性的生活,点茶成为国饮。因此就有了“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宜累家。” “茶之佳品,皆点啜之。其煎啜之者,皆常品也。” 点茶,成为了一种时尚。

宋朝的文人雅士不但会“点茶”,还把点茶演绎到了艺术的极致,点茶发展到了互相比个高低的“斗茶”。斗茶的评判标准很高,茶色以纯白为上珍,青白次之,灰白次之,黄白又次之;转动茶盏,茶面不动不散,要基本保持不变,以先见水痕者为负。北宋名臣蔡襄的《茶录》载:“建安斗试,以水痕先者为负,耐久者为胜。”

点茶的茶汤表面还要写有文字和画有图案,这种茶汤纹脉形成物象的古茶艺,被古人称为 “茶丹青”,展现出极高的艺术性和娱乐性。和一般绘画技法不同,茶丹青制作过程中,幻化成各种花鸟鱼虫和山川草木的图案,像京剧的变脸,刹那间给人极致美学的幻变。吉州点茶被引入学校课堂后,教师独辟新径,大胆创新,在茶面上绘有人文故事,内涵更为丰富。

极致美学的幻变,激发了许多文人墨客的赞叹。王夫子醉美于点茶的形,他说:“江边寒梅自着花,江上女儿自斗茶。浪向花前爇片脑,浪疑茶里点脂麻。”王彦泓沉迷于她的香:“笑颜曾见斗茶开,香染柔荑绿似苔。恰有紫茸香一饼,瓶笙声里等卿来。”范仲淹也情有独钟,写了《斗茶歌》:“斗茶未兮轻醍醐,斗茶香兮薄兰芷。”著名抗元英雄文天祥对点茶有特别的爱好:“夏中与秋仲,兄弟客京华。椒柏同欢贺,萍蓬可叹嗟。孤云在何处,明岁却谁家。料想亲帏喜,中堂自点茶。”

宋代茶道不仅追求水美、茶美、器美、艺美、境美、味美,还追捧高雅的艺术氛围,如吟诗、听琴、观画、赏花、闻香。茶具与点茶技艺、斗茶与琴棋书画达到了完美和谐的统一。

吉州点茶就是这样的绝配。她不仅具有精美绝伦的美学幻变,还有吉州窑黑釉木叶盏的惊诧窑变,和世界独一无二“一叶飘空天似水”的极致幻景。

吉州窑位于江西省吉安市永和镇,始于晚唐,与点茶有如一对孪生靓女,极盛于宋代。其瓷器禅学与儒家文化深厚,格调清新质朴,其出产的黑釉木叶盏最具代表性。

吉州窑黑釉木叶盏选择叶脉清晰、叶形肥大古朴的树叶,用水浸泡,经过特殊处理后去除叶肉,保持叶茎和叶脉,然后贴在已施釉器物内,再以高温烧制。树叶在温度的淬炼中,其美丽的纹路、形体、脉络依然永恒而完整无缺地保留在漆黑的茶盏上。近乎自然的优美装饰,没有窑瓷玳瑁、油滴的美丽结晶,虎皮、鹧鸪的斑斓色彩,以及兔毫的垂流幻美,但木叶朴实无华的沉穆,天然而成的工艺,给人们带来古朴的思考和无限的遐思。

木叶盏漂浮的树叶没有了叶肉,只留下了叶脉,脱去旧体,得悟真纯。宋代白杨法顺禅师就讲:“金凤体露复何言?大道从来绝变迁。一叶飘空天似水,临川人唤渡头船”。吉州窑木叶盏盛满茶水之后,清透的树叶高悬于水面之上,犹如一个仙女,飘飘欲仙,而透亮的茶水,倒映着清净的世界,巧夺天工的视觉感受令人惊叹,袒露出庐陵人纯真透明的本性。

北宋皇帝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这样推崇到:“盏色贵青黑”。出产于吉州窑的黑釉瓷器木叶盏,正是伴随着宋代点茶横空出世、风靡一时。随着木叶盏的茶瓷灵动,精巧树叶的金色与绝美点茶的纯白交相辉映,树叶薄如蝉翼的自然生态与汤面美妙绝伦的图案故事相映成趣,吉州窑木叶盏窑变的精美幻化与点茶技艺的绝美幻变朱辉玉映,造就了吉州点茶的旷世奇绝。吉州窑因点茶而兴,点茶因吉州窑和庐陵文化而盛。吉州窑独具地域特色和庐陵文化气息的点茶技艺,风行南北,并逐渐向南部武夷山地区、东部杭州、日本传播和发展。吉州窑木叶盏是日本国家博物馆的馆藏珍品,吉州点茶也成为了日本人趋之若鹜、备受尊崇的艺术文化。

吉州点茶,一份茶、点茶工艺和黑釉木叶盏的完美结合,聚合了静心、顺气、归真,人们的身心得到陶冶,德性获得涵养,心性得以修持。

走进吉州窑古茶瓷博物馆,一阵古韵清风迎面扑来。兰灰勾缝的墙,庄重灰色的瓦,浅红深黄的屋角石,腾空欲飞的马头墙,古朴雅致的门楣,浸透了庐陵的底蕴和内涵。初冬时节,急于等待春天的苦楝子树,树叶早已飘落,光溜溜的枝丫上一颗颗又黄又红的果子,在阳光的寂静中安然打坐。碧空如洗,万里无云,深蓝的天空宛如我的心境,在微风的洗刷中入纯归真,在静止的意念里淡定傲立。院中的曲径,蜿蜒平静的草儿开始披黄,细长尖尖的竹叶,没有了尘世的喧嚣,依然是那般翠绿。金色的阳光犹如经书般摊开在绿竹下水池的涟漪上,彩色的斑斓和超凡脱俗的净空倒映在水的清澈里。古悠、浑厚,清净、清新,令人心旷神怡。

跟随着郭女士的脚步,迈入吉州点茶技艺展示馆。一丝丝阳光钻过槅扇,抚摸着一排排点茶方桌的深褐古旧,桌面拂去了尘世的灰尘,犹如吉州点茶般圣洁。一股股清香从桌底,从窗棂,从历史的长河中,从万般的意念里穿透而来,弥漫了我们的心肺。茶炉、茶钤、茶臼、茶碾、茶磨、茶罗,茶瓶、茶筅、茶盒、茶盏、盏托、茶巾、茶勺、水盂,吉州点茶的造化工具,古色古香,令人称奇。这是一个点茶器具的博物馆,这是一座点茶文化的沉淀池,这是一块洗去尘埃、净化心灵的精神高地。

我们像一个个坐禅者,端坐在座位上,静听郭女士诵经般点茶的步骤要领和遥远的文化故事。我们犹如一个个朝圣者,虔诚膜拜,体悟茶香的绵柔、古人的静心和此时此境的超脱。我们宛如一圈,不,一朵朵像花儿一样袅绕的烟雾,从唐代飘来,灿开于宋代,穿过时空,直冲天穹。忽然,我们没有了呼吸,没有了迷惑,没有了欲望,我们的头脑像空空如也的世界,是那般宽广无垠,是那般万籁俱寂。

在心仪的吉州点茶面前,乳白圣洁的汤面、晶莹透亮的树叶、深沉豁达的茶盏、美丽向上的图案,把我们的心轻轻托起。我们不禁自问:

我们的心灵有那般圣洁吗?

我们的躯体有那般透亮吗?

我们一切的一切,有那般图案中山水毓秀的豁达吗?有那般茶盏浴火重生的笃定向上吗?

我们是多么的渺小,小得不足以成为大海的一滴水,为生命中曾经的懵懂和自大后悔。我们是多么的浮躁,世俗的污秽,曾经沾湿过我们人生的长梦。我们又是多么的自私,向世界抱怨太多,做得太少。

我们安坐下来,指绕腕转,上下透彻,茶筅犹如一叶小舟,也如一只蝴蝶,任由在茶盏中游弋、飞舞,我们静由心起。图案的山水人物故事,轻点细划,心灵在净化,意从境来。疏星皎月,心如碧洗,灿然而生。

有幸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吉州窑点茶传承人郭文琼,在吉州点茶深邃的时光隧道中,被熔断600余年的历史,终于串接起来,重新焕发出万般活力。吉州点茶走入了人们的视野,走入了幼儿园、中小学的课堂,走入了人的心灵,擦亮了古庐陵那抹璀璨的底色,也点亮了我们的未来。吉安师范附小的焦校长说,吉州点茶技艺作为一门特色课程被引入学校后,孩子们的心变得更静更宽了,学习习惯也变得更好了,爱研究、爱钻研的气氛更浓了,爱吉安、爱国家的思想提升了。吉州区保育院,也把吉州点茶技艺融入了游戏课程,古悠的历史文化得到了更好的传承。

吉州点茶技艺不仅是一门精致传奇、独一无二的庐陵记忆,也是一枚中国点茶文化的艺术瑰宝,更是一篇人们洗涤心灵和修身养性的千古经文。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