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央视一套黄金时间热播剧《香山叶正红》荣获第33届电视剧“飞天奖”优秀电视剧奖。剧中刘伯承元帅的扮演者就是吉安籍演员曾建国。2009年,曾建国在著名导演金韬的挖掘下,成功出演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红色摇篮》(央视一套黄金时间播出),第一次在剧中饰演了刘伯承一角,随后又在《寻路》《陈云》《重庆谈判》《一路向前》等多部影视剧中成功饰演刘伯承元帅,巩固了曾建国在全国担任特型演员的地位。
可谁又知道,这个在央视荧屏中威风凛凛的“刘伯承元帅”,却是从吉安老区的小舞台上“摸爬滚打”成长起来的。
1984年,从小热爱舞台的曾建国考入了吉安地区歌舞团,成为了一名舞蹈演员。1993年,团里与赣新彩电举办庆典晚会,编排了一个小品《回农村过年》。团里特意想挑选一个从农村出生的演员来演主角。曾建国虽然是舞蹈演员,但是他也非常喜欢表演,于是他一边练功一边偷偷观看小品的排练。恰巧那个主角因为紧张放不开,在排练了多次以后,导演有些急了,他无意间看到正在练功的曾建国,就赶紧招呼道:“建国,你过来试试。”这一试,不仅得到大家的认可,还对曾建国开启了一扇表演世界的大门。
1995年,时兴艺教融合,团里排练了《王二小》《半夜鸡叫》《八角楼上的灯光》《朱德的扁担》等一系列课本剧。曾建国是土生土长的吉安人,一口吉普话成为了限制他表演的最大问题。为了纠正台词发音,他随身携带一本小字典,在剧本上把拼音标注好,随时随地练习发音;平舌音、翘舌音、前鼻音、后鼻音……反复查反复读反复练,这个习惯保留至今。后来,团里的老演员快要退休了,就出台一个以老带新、师徒结对的工作方案。曾建国喜出望外,他拟定了一个学习计划:先过台词关,再过表演关。在老演员们排练或演出时,他在旁边认真揣摩偷学,到了下乡巡演的时候,他就主动提出,晚上要和团里表演最好的罗小奇老师住同一个房间。他白天“磨”着罗老师请教,晚上又买好花生瓜子小零食,“磨”着罗老师,一字一句地问,罗老师也耐心细致地一字一句地教。表演的设计、舞台的调度、台词的张力、道具的使用,曾建国全方位学,罗老师全方位教,不厌其烦。曾建国在表演的时候,就请罗老师在旁边看着,下台后请教罗老师自己有哪些进步,还有哪些缺陷。当罗老师演出时,曾建国在旁边看、学,对照自己的表演找差距定标准。为此,他们师徒二人在团里有了“大磨鬼”“小磨鬼”的称号。久而久之,曾建国的表演风格逐渐成熟,团里的小品或者话剧,他基本都是男一号,成为了吉安市歌舞团话剧舞台上的台柱子。
成功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1996年,央视大剧《井冈山》在吉安拍摄,副导演到歌舞团挑选演员,曾建国被选上饰演国军参谋长的角色,开启了他的影视表演之路。
影视表演和舞台表演虽然同是表演,但在表演风格和尺度上却不相同。曾建国首先要改变舞台上较为夸张的表演方式,生活地面对镜头,同时还要提升心理素质,克服当众表演和对空气表演的紧张不适感。这些新难题导致曾建国在他早期的影视生涯中饰演的角色戏份都不多。
2009年,他正在县里演出,突然接到电视剧《红色摇篮》剧组的一个电话,叫他到市区明珠宾馆来,他一想有戏,临行前,剧团导演肖雁青还提醒他换了一副老式圆框眼镜去。一进明珠宾馆,他在走廊上就碰到之前合作过的电视剧《井冈山》的导演金韬,而他现在正是《红色摇篮》的导演。二次见面,两人立马熟络起来,金导热情地招呼道:“建国,你来了,跟我来”。一进门,金导对曾建国上下打量一番,尤其是看到戴的这副眼镜,金导眼前一亮,这和角色吻合度太高了,他当即表态:“刘伯承这个角色就是你了!”
进组之后,导演再三提示:“你现在不是歌舞团舞台上的曾建国,你是刘伯承。”为了演好这个角色,曾建国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他通读剧本,把关于刘伯承的台词全部用记号笔标记出来,再根据剧本提示和查阅人物资料,推敲人物心理特征,感受人物情绪变化,再精心设计自己的表演细节。这些扎实的功课,让“刘伯承”逐渐融入了曾建国的生活,“刘伯承”感动着他,指引着他,教育着他,最终,在曾建国的不懈努力下,他终于做到了在影视剧中将刘帅塑造得有血有肉,得到了一个又一个导演和观众们的认可。
《香山叶正红》的播出,让这个曾经在小舞台上的演员曾建国,一跃成为了央视一套黄金时间的“刘伯承元帅”。但是走下荧屏,回到家乡的工作岗位和舞台上,他依然谦虚低调,勤奋好学。这是吉安老区人的秉性,是曾建国血液里的基因,也是他骨子里的骄傲。让我们期待曾建国的进一步成长,他将在“刘伯承元帅”的引领下,在表演艺术的道路上踔厉前行。(撰稿:李水兰 肖雁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