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小区附近的湿地公园,从启动到修建已有十个年头。除了与隔壁小区的连接处没有竣工外,已完全与庐陵生态园融为一体,是庐陵生态园长度与广度的延伸。
河边铺就的塑胶人行道穿行在人工植被的丛树与花草中,灿烂了早上与傍晚的时光,蜂拥而至的休闲与散步填充了她的丰满。
河中精心堆砌的小岛,按照石头,土壤,高低树木的排列组合,混搭得错落有致。经临近竣工的这两个年头的春天,来自不同山头的大小石头,周边地域的各色土壤,异地珍稀的各种花木被人工地聚集在一起,硬是擦出了火花。石头已显出天然的模样,土壤也是肥沃的样子,树木花草更是新旧交替,商量着盛开了一岛的葱绿和芬芳。
河中的水莲更是了不得。不知是人工撒了种子,还是何处漂流而来的,在河中挤挤挨挨地开出了一片绿油油,时不时地还盛放一些白的、粉红的等各色小花,煞是养眼。在自给自足的小农时代,水莲是养猪的奢侈品。每当猪草告急,水莲就会被人捞起。睡莲没有泥土的牵绊,也没有同伴的拉扯,一般小孩拿个网兜三下五除二就可捞起一篮完成备猪草的任务。水莲莫名生长在湿地公园的河中,漂来漂去,可能根短了无牵挂,越长越多,密密缝缝地挤挨着。鱼虾欢喜了,躲在下面,硬是躲过了飞跃而至的鱼钩。水鸭是野惯了,在接受到行人的注目后,刹那间窜到水莲丛中没了踪影。每到傍晚,横穿河中搭建的浮桥,注目那片水莲的葱绿,不知绿了多少行人和垂钓者的眼。
今年端午前后,雨水没有止住端口,下得又猛又烈。湿地公园的河水漫漶成灾,淹没了行人的塑胶道,还有周边低矮的翠绿。赣江上游水电站的泄洪,更是淹没了湿地公园高大树木的底线。洪水过后,湿地公园的花草树木、塑胶人行道、浮桥被塞了一嘴的污泥,全身涂满洪水来过的痕迹。河中的水失了往日清澈的底色,浑浊一片。更扫兴的是,横穿河中的浮桥在水量稳定的很多日子里,还是只露半截身子,河中的水莲早已不见踪影了,终究没有根深蒂固的依靠和牵扯,不知漂流到何处去了。小区里的人们赌气似的(我们小区居住的都是外地人,都不是原住址吉安市五里村的本地人),很多天不去湿地公园散步、垂钓和游玩。
水莲到底能漂流到何处?在洪水的速度与激情的浸染与冲击下,她们极有可能在力量悬殊太大的情况下,迅速被淹没埋藏在水下化作一团污泥。也有可能根短身轻漂流能力强,躲过猛烈冲击,随波逐流,漂流到了异地。等洪水这股凶猛的时势过后,把异地当故乡,重燃生活的勇气和希望。毕竟日子还得过下去,抖落抖落日常的庸常和被淹过的污装,换上葱绿的新装,美丽异地的河中央。
二
前两天收到来自新干县作协水上漂流采风的邀请,对没有洪水外力作用的水上漂流满怀期待。
今年三月二十五日,一个朋友在他的朋友圈晒了他家小区门口道路两旁的樱花,团团簇簇的樱花像礼仪小姐伸出的玉手。这种圣洁美丽的欢迎礼吸引了过往行人的所有目光,也放慢了行进车辆的速度。随后几天,很多朋友纷纷晒出樱花卓然盛放的芬芳与美丽。为此,洁白如霞的樱花着实亮丽了吉安一阵子。仿佛吉安的春天添置了一件新衣裳,时尚、漂亮、得体,抢夺了今年春天最美的封面。
樱花不是吉安本土的树种,是从外地移植而来。经过几年的培育,终于水土相服,开放出了与原地一模一样美丽的樱花。樱花丰富了吉安春天的色彩,点亮了小区方块居住的风景,喜悦了多少居住在此和想要居住在此的人们的心情。这正是开发者的本意。樱花只是顺从了异乡的水土,正常盛放是她找到生活归宿的唯一表达。往后,樱花盛放会是吉安春天朋友小区门口道路两旁日常的风景。至于接下来房价的上涨还是下跌,她是浑然不顾的。
已成名成家的李伟霆来吉安作讲座。有人转发消息到各种群里,到处宣传李伟霆是闪石人,是老乡,是家乡人民的骄傲。李伟霆,我再熟悉不过。不仅他的父亲与我先生是同事,我与他年龄相仿,而且两家还是亲戚,他本人连同他整个家族,我都熟悉。问他父亲是哪里人?他父亲斩钉截铁地说闪石人。问他是哪里人?他会说莲花县城人。问他女儿哪里人?他女儿很肯定地说北京人。只是他成名成家之后的这些年,他会说他的老家是闪石。
不是因为城市的繁华热闹,农村的贫穷落后,他有意说他是城市人。尽管童年与同学拌嘴吵闹时,有过那么一点点的虚荣心。成年之后,看清了城市的乏味与拥堵,浮躁与激进,他坚持说自己是城市人,农村只是他的老家。仅仅是源于他没有农村的记忆,老家只是父亲的故乡,是父亲有记忆的地方。他生活过的地方才是他的故乡。
这几年,美丽乡村在线,很多老家在农村的城市人纷纷回老家建房,农村户口不愿转城市户口。以前,城市户口是铁饭碗。记得阿兰考取师范那年,她父亲拉着一板车粮食去粮站换来她农转非。升学前一天,她父亲大办酒席宴请老师、同学、亲戚和邻居,她爷爷奶奶笑得是史无前例的扬眉吐气。阿兰哥哥考上大学时,她家除了办酒席,还请人来放了一场电影。她弟弟考上大学时,她家还在乡转播站点播了电视剧。那时农村娃能漂移到城市,是多么得荣光!
城市的房价居高不下,甚至不降反升;转基因食品、有毒食品被宣传得泛滥成灾;和平盛世下的城市居民居安思危……城市人民开始反思和质疑自己及遭遇的一切。自然旖旎的原生态风光;绿色无毒的瓜果蔬菜;配套建设起来的乡村设施;依然健在的父老乡亲;留存记忆深处的童真童趣……老家成了城市人们的精神原乡。
这几年,我与先生僵持于先帮儿子买房还是先在老家建房,最终,抵不过公公的执拗和婆婆的召唤,花了我们所有的积蓄在老家建了一栋房子。可能是时间和距离的缘故,回到老家,入眼的全是青山和绿水;吃着绿色无公害的瓜果蔬菜,觉得甚是清甜可口;环顾左边不远处的甘祖昌干部学院,右边不远处的天然石城洞,觉得老家真是风水宝地,人杰地灵。
记忆中的乡村,猪屎、牛粪遍地;低矮的房屋;菜色的人群,脸朝黄土背朝天;贫穷带来的自私和吝啬,落后带来的愚昧与无知;争土争地争水引起的谩骂和斗殴;父与子、兄与弟、姐与妹、婆与媳、妯与娌之间的争执和是非。因了时间和距离的关系,所有的这些自觉或不自觉地被屏蔽了。
现在的乡村,公路宽阔平整,乡级和村级公路相互交错,垃圾回收,图书馆,广场舞,加上政府修建的休闲场地和基础设施,乡镇集贸市场和城镇建设,俨然是上世纪改革开放初期小城市发展的雏形模样。相对发展中的大中小城市,速度慢,污染少,科技含量低,文明程度不高,发展空间不大,竞争不激烈。
在城市人们眼里,乡村呈现了勤劳、善良、热情、朴素、大方、真诚、团结的面目。城市居住的人们自然而然愿意回到自己的故乡,也愿意把故乡当作自己的精神归宿地。
在乡村中不能久呆,慵懒自由惯了,会想念城市上班的按部就班、有条不紊;会记起城市的科技与文明带来的便利;想要城市燃烧自我的速度和激情。在乡村呆久了,城市自然会成为乡村人们追求的精神归宿地。
人们终究逃不掉从乡村到城市、从城市到乡村的悖论。
三
7月20日,来自新余、樟树、吉安等周边地市的53名文学爱好者受邀齐聚新干县海木源漂流采风。
当天早上,吉安市下起了倾盆大雨。按此天气,漂流估计得泡汤。当车子行至新干县境附近,天空放晴,看不出任何下雨的迹象。天公作美当如此。
海木源漂流精心打造,以漂流为主,以历史文化与自然人文为辅,是一个可以全身心投入,全方位放松的旅游胜地。此次吉安受邀的五人一致认为,如果海木源漂流地理位置在吉安市区或市区附近县域,一定会火得不得了。
一下车,我们参观了海木源的生态旅游项目。踏上一百多年历史的茶马古道,在道路旁边青苔的注视下,穿越像婚礼现场天然布置的凤尾竹拱门隧道,拍下路旁小河中成群结队的鱼群照片,惊叹这么多的鱼居然在现代渔网、电鱼机、垂钓者的视野之外。在仔细品读茶马古道的解说词后,踩在脚下清朝光绪年间铺就的石头路上格外慎重。因为除了脚下的古石,当年传奇的马背商人,驮着货物行走在连接峡江、新干两地,茶马古道的繁华在岁月的长河中已消逝殆尽,他们的故事和精神只能靠想象和追忆。历史的沉淀会让人油然而生敬重。
往前走,是一座由现代技术搭建的75.8米长的吊桥。游客们有意左摇右晃,让胆子小的人举步维艰。由于之前有一些游客在摇晃中手机掉进下面的水库里,失而不可复得。组织者制止摇晃行为,我们一行人在小摇晃中走过吊桥,来到游船码头。
四人一组乘坐游船,在660亩的马田水库转一小半圈,欣赏水上摩托艇飞溅起的漂亮水花,拍下四周山水相映的美照,意犹未尽地上了岸。有胆子大点的人,骑上摩托艇摆酷留影。
接着,参观了博恩书院。这是海木源在风景区内设立的挫折教育基地,结合海木源的生态旅游项目和军事化训练,培养青少年生活自理能力、攻坚克难的方法和毅力、勇敢机智的品质。挫折教育是人生成长必上的一堂课。海木源精心打造了课堂和上课的内容,相信,会慢慢声名远播,吸引很多青少年前来。
海木源的第二个特色项目是生态农业。一行53人前往毛㙦村。先参观海木源酒坊,会喝酒的被玉米制作出来的海木源酒的酒香所吸引,不会喝酒的也被酒的醇香所萦绕。酒坊里面存放了很多贴着购买者姓名的一大缸一大缸酒,更是见证了海木源酒名不虚传。
时间很快已过了正午,大伙喝着海木源酒,大快朵颐地享受海木源当地的家常菜。辣椒居然有点甜,火焙鱼干肉多但入味,当地泡菜小橘子苦涩却有回味,笋干白嫩,蔬菜新鲜清甜。热情的老板娘还教会我如何做鱼干,怎样晒笋干。
参观海木源的生态旅游项目和生态农业项目都是漂流的前奏。饭间,天公突然变脸,电闪雷鸣,下起了瓢泼大雨。组织者说不用担心,海木源每天必下一场雨,这时为漂流做准备呢。果不其然,饭后,雨停了,天空又放起晴来。大伙乘坐观光车赶赴漂流起点处,穿上救生衣,佩戴头盔,两人一组登上皮筏,听工作人员讲解注意事项。由于刚下过大雨,漂流除了像其他漂流地一样要蓄水待发之外,还需放水库中的清水来冲淡河水中因下雨引起的浑浊的水。
开始漂流了。和我同组的龙海斌去年来过一次,他的经验很管用:双手抓牢,头往前倾,坐稳。漂流时间一小时左右,全程设置了大约二十个坝,每个坝都有一到两个工作人员守护和指引,海木源漂流的河道基本是天然的,不宽不窄,只有一些微小处人工修补过,河水不深不浅,一米多,最深不到两米,即使翻船也是有惊无险。每个坝的落差不同,宽窄不同,长短不同,因此过每个坝的速度不同,感受也稍有不同。如果过坝时你在前面,你会前胸后背被灌水,尤其是后背,感觉突然后人提着一桶一桶水往你后背浇灌,瞬间全身湿透。如果过坝时你在后面,你会左右被灌水,这时双手要抓牢,头不能后仰,否则极易撞到旁边的石头上。如果遇到落差稍微大点的坝,皮筏会左右撞击。很多第一次来漂流的,身子没坐稳,人会从皮筏上跳起来,激起一片尖叫声。在坝与坝之间,会有一小段平稳漂流,水流不急,水面可容两个皮筏并行。河两旁的凤尾竹天然长成拱形,尽管晴空万里,但皮筏穿行在凤尾竹的拱形隧道中,浓荫遮蔽,几乎一点阳光晒不到。平稳漂流也互不相同,有的地方要过桥洞,桥洞高低不同,这时头要低到好处,否则头要撞到桥洞上。
过坝的时候,两人须抓牢,头往前倾,坐稳,嘴巴闭紧,以免进水。即使不小心嘴里进水了,也不打紧,看似浑浊的河水,奇怪的是,进到嘴里却有点甜。两人的皮筏会被坝的两边左右撞击,两人前后左右会被浇灌。但只要抓牢了坐稳了,静待接下来的速度与激情就好。
平稳漂流时,两人要配合。同一方向两边划桨,如果方向相反,皮筏会在原地打转。有时要借助河岸的力量前进,桨往河岸一撑,皮筏嗖的一声往前冲。如果你不想超越前面的皮筏,或者你不想追上你的同伴,你可以不划桨,随波逐流,河水本身的速度会推着你慢慢往前走,这叫“大势所趋”。
每次平稳漂流的时间都不会太长,等你平复激动,积蓄好力量后,下一个坝又开始了,你必须全身心投入,抓牢,坐稳,头往前倾。速度与激情过后,又是一小段的平稳,接着又是下一波的浇灌、撞击、穿越。犹如我们日常的人生,冲刺翻过一个山头,会是一个小平原,休整过后,又得翻过另一个山头。人生有起有伏,连绵不绝是常态。终点必是一马平川的新起点。全身心投入,享受当下,抛下一切过往与未来,这是海木源漂流所赋予的乐趣,也是“此在”蕴含的真谛!
四
三国时期,北方战乱不断,北民开始南迁。
西晋时期,八王之乱历时十六年,大量北民南迁,成就了历史上永嘉南渡的大迁徙。
唐朝时期的安史之乱,又促成了一批北民南迁。
北宋与北方民族的政权分立,到南宋的偏安一隅,很多北民退居南方,成为南民。
明朝末年,流民丛生,无家无业无田无地,四处逃亡。
清朝时期,顺治、康熙、乾隆都颁发过流民耕荒执照,鼓励流民开耕荒地、安家落户。
元朝时期,民族杂居,鼓励中原人民支边;新中国建国初期,号召支援边疆、上山下乡。使一部分人成为异乡人。
从古至今,求学、求职、经商,也使一部分人离开故乡,成为异地人。
现在,一些地方还在筹建移民村。
所以,大多数人说自己是原初居民是要以时间作参照物的。大多数人都是经历过漂流,才在某地定居下来。你自以为是本地人,是要经得起时间和空间考证的,有时仅仅是时间的长短区分而已。
有些人不止漂流过一个地方,辗转漂流的人大有人在。何处是原乡?何处入土为安?都是要以“此在”为基础的。
偶尔,我们会三五相约追寻故乡的味道,畅谈熟悉的过往,各自心旷神怡,怡然自乐。那是忙碌之余我们回到自己的精神原乡,唤醒心中那抹本色而已,人们常常以为那是自己的精神归宿。回到现实,尽管清醒地记得自己漂流到此地使用洪荒之力面对的艰难,但此在的漂流尽力绽放的速度与激情,自己的拿捏和挥洒亦令人心驰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