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好词好句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语文老师提出的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的途径和方法,学生因此从字、词、句、段、篇模仿学会自我写作。随着年岁渐长,大多数人已经丢失了这种滋养自己阅读和写作的好习惯。但是朱钦舜先生,一个比我父亲只小一岁,和我多年前在莲花县汤渡中学共过事的父辈同事,几十年如一日,坚持摘抄好词好句,编纂多本如砖块般厚的修辞艺术赏析丛书。我不禁感叹:做学术不一定非要在庄严肃穆的高校和研究院,也可在平淡的日常做成,只要功夫下得深,功夫做到位。
当朱钦舜先生发来《新编中外名家妙喻艺术赏析》(连同其续编为第八、九本)的书稿呈现在我面前时,我不得不说坚持是一种伟大的力量。它让我想起稻盛和夫的一段话:“选择别人没走过的路,每天每日,哪怕很少一点,也要在‘创造性的工作’上下功夫。即使一天的进步微不足道,但若经过十年的积累,一定可以孕育巨大的变化。”朱先生的坚持力量不是微不足道,应该倒过来,是“道足不微”。
在西方思想史上,“重复”(repetition)始终在同一性逻辑(the logic of identity)和差异性逻辑(the logic of difference)的交相辉映之间发展。重复哲学滥觞于柏拉图的“摹仿说”。自此以后,“重复”的概念在柏拉图、克尔凯郭尔、尼采、弗洛伊德、德勒兹等哲学家的论述中屡见不鲜。其中,德勒兹的重复哲学以差异性逻辑颠覆同一性逻辑,体现了“重复”作为“生成之在”的生成性意义。(参照杨艳:《“生成之在”的建构——以德勒兹的重复哲学为视角》,《浙江社会科学》2023年5月第五期。)
以德勒兹的重复哲学为视角,朱钦舜先生几十年如一日,以“重复”为基础,围绕语言文字在修辞格上的演化方式,持续用功,分门别类进行赏析,运用重复呈现差异,在思维方式和文化内核上同样体现了生成论意义。朱先生重复编纂修辞艺术赏析丛书不仅填补了这一领域工具书的空白,而且每年他要阅读和参考的书籍如雨后春笋,以《新编中外名家妙喻艺术赏析》为例,每天他要在森林般的书山中筛选运用各种比喻的好词好句,尽管他说:“本书主要以青少年、大专院校文科生、中小学语文教师及语言文字与写作爱好者为读者对象。”似乎缩小了范围,但每天可供阅读选择的依旧工程巨大,难能可贵的是,他能及时捕捉到各种书籍中运用的新颖的比喻句。
《新编中外名家妙喻艺术赏析》及其《中外名家妙喻艺术赏析续编》中,比喻的各类辞格,朱先生分为七大类,涉及人生、自然、社会、生活、情感、文化各个方面,给人一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囊括,“体知入微,事无巨细”的深入和细致。然而,这种功夫不是一蹴而就,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它来源于作者一直以来的积累和摘抄,生命不止,追求不息的日常阅读和体悟。
比喻的分类:分为常式比喻和衍化式比喻,共41种。朱先生分门别类界定其定义,分辨出各种比喻的细微差别,甚至还自我“杜撰”——实为创新5种比喻。朱先生抓住一点深究根底的学术功夫和学问素养仿佛定格在字里行间,令人钦佩。
比喻句的呈现也颇见功夫,比如:呈现男人这一类别的比喻,分为单个男人,单个男人又细分为外貌神态,外貌神态又细分为局部神态,如脑袋、头发、眉毛、眼睫毛、眼睛、耳朵、鼻子、嘴唇、牙齿、舌头、腮、下巴、脸、微笑、皱纹、脖子、胸、腰、脊骨。每种成组呈现,呈现之后作者扮演着“语文老师”般的角色,及时地点拨赏析,给每个句子赋以点睛之神效。既明确指出每个句子从属的比喻类别,又分析此比喻的妙用之处和所达成的语言功效。有些例子,如眼睛的比喻句,更是逐句分析,剖析其喻体、本体、喻词以及整个句子所呈现的语言的形与神。
一件简单的事重复做,坚持做,便成了大事有意义的事。这种反线性时间特质与德勒兹的时间理论相契合,视时间为差异瞬间的共存和循环,揭示了差异性世界的生成方式和生命的创造性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