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水兰的头像

李水兰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2401/27
分享

浅议新花鸟画的美学特征——以王慧生新花鸟画作品《石上清凉》为例

花鸟画不同于山水画,它的人文气息浓郁,借助托物言志和借物喻人的寓意,往往可以领悟画家所要表达的人生志趣和审美理想。正因为如此,我们读懂了朱耷花鸟画中的沮丧和颓废,赵佶花鸟画中的尊贵与荣耀,郑板桥印刻“青藤门下走狗”的诉求。

1994年画家王慧生先生在家乡吉安举办第一次画展,迄今在吉安已成功举办八次画展。可以想见,如此勤奋的画家,在时间的孤独中和世俗的喧嚣中,一次又一次地寻求到生活的平衡,坚守着艺术追求和奋斗理想,挑战自我,超越自我,不断地精进,终于取得一次又一次质的飞跃。从18岁开始学习绘画,至今42年的持续努力,画家王慧生先生已具备扎实的绘画基本功、构图功底和水韵墨晕意象的绘画能力。

这次《石上清凉》新花鸟画作品展是画家王慧生先生近阶段绘画艺术追求的一次大显身手。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画家借助现代丰富的花鸟画绘画材料与技术,保留传统工笔花鸟画的同时,大胆汲取写意画的表现功能,使作品突破传统程式化的束缚,为花鸟画赋予情感外化的释放。

他以自己的艺术视角,透过对宋元时期花鸟画的观察与思考,从中领悟到花鸟画的艺术精髓。他反复研究五代黄筌父子及其他时代其他名家的写生珍禽图,通过长时间的观察、写生、参照、比对,不断地实践,反复地练习,持久地坚持。使得自己的花鸟画重写实、重神似、重借物言志,作品讲究诗画一体、形神一体,在艺术上与思想上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师法传统、师法自然是画家成长的不二途径。在共性中不断地探索,勤奋地练习,反复地领悟,逐渐地提升,才能达到石涛说的“无法胜有法”境界,至此,画家才可以创作出具有个性特征的画作。

画家王慧生先生说:“我仔细研究过,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无论经济水平还是文化水平,已远远超过宋元时期,我们生活的时代是最好的时代。”当下的生产、生活方式已经改变了花鸟画的时代语境,花鸟画的创新是时代的必然要求。如何讴歌这个美好的时代,如何表现和平盛世的当下,画家王慧生先生没有盲目地追求时代性而导致中国画的韵味丢失,也没有一味地追求花鸟画创新而简单的中西融合。而是践行着:“传统文化的现代性创新”,即顺着宋元花鸟画的脉络寻求自己艺术创作的一条新路。画家王慧生先生在传统的用颜色或用墨色勾勒轮廓的工笔技法基础上,在生宣纸上探寻用笔用墨和着色技法,把传统写意风格与精细写实工笔技法巧妙结合,同时诗画一体、借物言志,创造了一种与时代相吻合的新的花鸟画美学特征,这种美学特征的形成,既体现了传统花鸟画审美形式的演变,也展示了画家王慧生先生个人的艺术追求和创新精神。

一 构图巧妙,引人入胜

此次展出的新花鸟画作品《石上清凉》共106幅作品,一方面继承了传统花鸟画的构图原则,画面意象的选择和裁剪以折枝式和全景式为主。另一方面在传承的基础之上进行了一定的构图创新,如选取的巨石都是具有太湖石的局部特征,肥而不瘦,又皱又漏,把巨石的漏洞留白舍去,画面饱满,突出画面的真实氛围感。同时,画家积极引入透视原理,强调画面的空间意识,让当代工笔花鸟画在保持国画传统精髓的基础上具有现代性的视觉面貌,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取向。[ 李云鹏.浅谈当代观念性工笔画的艺术特点〔J〕.艺术大观,2020(2):31-32.]

就画面而言,竹、石、鸟的前后向背基本按照焦点透视的理念组织,整个构图虽然表现了传统的花鸟画的主题,但又有现代性的表现手法,让人感觉舒适和安宁。在构图形式上主要表现在黄金分割法的应用上,每幅画作基本都把点睛之笔和重点意象放在了黄金分割点上,画面显得生动和谐。如《石上有灵鸟》系列,保留了传统绘画中的大面积留白,给人一种空灵之感,又皱又漏的巨石营造整个画面的刚柔相济之境;鸟的布局设置上则借鉴了黄金分割点的理念,鸟儿的位置被安排得恰到好处,成为这一系列画作中留白处的点睛之笔。

此外,新花鸟画作品《石上清凉》在创作过程中,重视对画面的布局分割和各个物象的排列组合,其中形态各异,错落有致的物象空间紧密相连又相互交错,兼具传统国画的文化积淀和现代的审美基调。具体来说,画家王慧生先生从自身情感需要和创作需要出发,妥善布置刻画的物象,在画面中营造一种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的和谐环境。如肥而不瘦,又皱又漏的巨石营造空间的多重性,并将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山竹和禽鸟共同构成画面。

二 精细刻画,形象逼真

新花鸟画作品《石上清凉》运用工笔技法精细刻画山竹和禽鸟,形象逼真,如同再现。

画家王慧生先生说;“新花鸟画作品《石上清凉》中有一千多只鸟,没有一只鸟是相同的,每一幅作品中的山竹也不相同。”画家用笔细腻、色彩丰富、形象生动,力求将画面的每一个细节描绘得栩栩如生,展现了极高的艺术技巧和深厚的艺术功底。同时,画家注重形象再现。画家将本人的生活阅历、学习积淀、哲学思考、处事方式、现实理解等等融合创作之中,以绘画的形式再现,使画作具有很强的现实感和生活气息。如《大雅君子》中,山竹依着巨石折节向上生长,中途遇到巨石的漏洞穿洞而长,正是当下和平盛世中顺势而为的写照,所以画家借琴瑟和鸣的双鸟来再现生活的幸福和舒适。这种精细的刻画和注重形象的再现风格,使新花鸟画作品《石上清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

三 意境隽永,和谐共生

画家王慧生先生参过军,做过记者,当过老师。作为一位职业画家,他自觉践行着“笔墨当随时代”。他创造性地在生宣上运用工笔技法和写意笔墨相结合绘制花鸟画,不仅精细刻画了物象,再现了形象,而且发挥了笔墨的表现力,给予了花鸟画更大的表现效果和更强的情感宣泄,赋予了花鸟画诗一般的意境,更能唤起观者的共鸣。如创作于2022年的《清风玉露千年春》,工笔画勾线出来的竹枝与竹叶,骨感十足,遒劲有力,敷色清爽干净、高雅透亮,无骨的巨石写意,漏洞中透着清凉与清新,刚毅中透显柔和与温馨;停栖在竹枝上的都是些与竹枝承重相匹配的小鸟,形态各异,或俯首或回首或抬首,或坦腹或露背或勾尾,或低鸣或高亢或倾听,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与站立在巨石上的欢唱兄弟,和腾跃空中翩翩起舞的父母一起,自然动态地演绎着万物复苏的春天。竹石的静与群鸟的动和谐共生,生命和生活的气息以春天的姿态栩栩如生地再现于画作中。

新花鸟画作品《石上清凉》中的每一幅作品,工笔精微细腻,写意酣畅柔和,都把握得恰到好处,两者结合,营造出一种恬淡、素雅、温馨,积极向上的意境。这种意境饱含内在美的芬芳,持久而深刻、含蓄而高雅,它以生活空间的自娱自洽、自足自乐为特征,与社会与现实与自我达到了一种完美的和解。每一幅画作,看上去似乎是瞬间的顿悟,似乎是某种释怀,呈现出大彻大悟之后的敞亮、舒坦与满足。

新花鸟画作品《石上清凉》中,大多山竹和巨石寓意生活环境,禽鸟寓意生命个体,也有少数作品竹枝寓意个体生命,巨石寓意环境,还有一些作品,巨石或竹枝单独寓意生存境遇,禽鸟寓意个体生命的生存状态。无论生活环境是顺境是逆境,无论遭遇疾风还是阴雨,表现个体生命的禽鸟不管是独只还是群体,一律与环境有一种和解的方式,这不是妥协和软弱,是一种和平盛世下的和谐融入。所以,画作中的几乎所有巨石都具有太湖石的局部特征,肥而不瘦,又皱又漏,以这种巨石寓意生存环境,刚柔并济,坚硬中透露出缝隙,刚直中显露出柔情,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自然遵循着生存法则,同时愉悦舒适。即使远景隐隐约约虚写着硬邦邦的巨石,近景的巨石一定是实写着刚柔相间,如《竹生石上晚来凉》。只有个别几张画作中的巨石是棱角分明、高大耸立的冷峻模样,如《白云无心出远岫 篁间翠色自然悠》《亭亭乍干云 袅袅亦垂地》,但这种冷峻模样服务于整张画作的构图意境。《白云无心出远岫 篁间翠色自然悠》中的竹叶婀娜茂密,线条多姿,角度各异,与竖直、高大、厚实的巨石相映衬,一实一虚,一刚一柔,仿佛阴阳搭配,和谐共处,这样的环境下生活的一雌一雄的两只小鸟,从位置的上下、左右、高低、正反来看,画家精心构图,从两只小鸟的对话呼应中,可见它们生活得很幸福。同样《亭亭乍干云 袅袅亦垂地》的巨石,从侧面看虽巨大,但是皱皱的不坚硬,与横生出来的且中间部分不知被疾风还是劲雨折断了的竹枝相匹配,这根竹枝顽强地旁生了一些细枝继续生长,似乎是看上去僵硬实则温柔的巨石给的鼓励和烘托。这种相由心生、境由面生的外在美与内在美相结合的意境,呈现出一派和平盛世景象下的和谐共生。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